文| 單爍
關于“學前教育”的理解,在近20年的時間里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是曾經初級的“看好孩子”,還是后來的“教好孩子”,乃至“陪伴好孩子”,教育界對學前教育工作,愈發重視。
6月2日,界面新聞山東頻道走進青島西海岸新區第一幼兒園、青島西海岸新區第二實驗幼兒園以及市南區團島幼兒園,去探尋青島幼兒教育領域關于“學前教育”四個字的新理解,解碼當下青島幼兒教育中那些先進的思路與創新的方法。

青島西海岸新區第一幼兒園
借力傳統文化,激發孩子潛能
在一片做工精致的紙傘的描摹精致的紅燈籠中,一條蜿蜒的市集從戶外一直延伸到室內。
一群孩子身著五顏六色、形制各異的漢服,兩三人一組手牽著手,在琳瑯滿目的攤位里高興地游玩、“消費”。
這正是本次行程的第一站——青島西海岸新區第一幼兒園。
彼時,西海岸新區第一幼兒園正在開展“國風集市”活動。在這一天里,幼兒園將園區的每一個角落都放找盛唐時期的特色進行裝飾,并安排包括印刷、畫糖畫、剪紙、貼花鈿等別具盛唐特色的活動攤位,讓同樣身著漢服、頭戴傳統發飾的老師和家長與小朋友們一起,共同打造一座穿越千年時光、熱鬧繁華的“盛唐市集”,孩子們置身其中自由徜徉、樂此不疲。
但從幼兒園的角度看,這座“市集”背后的意義可遠遠不止游樂本身;這其中所暗藏的對孩子能力的培養與激發,才是幼兒園舉辦這場活動的最終目的。
例如在本次活動中,每位孩子都準備了五至十元的現金,用以在攤位上購買自己喜歡的商品。而在這個過程里,孩子不僅要計算錢數、充分鍛煉計算能力,同時還要學會理財規劃,學會對金錢的用途有所取舍。
這種鍛煉不僅僅在為幼小銜接中尤為困難的數學運算問題做前期準備,更是一種針對孩子社會化能力的前置訓練。而比起枯燥的“教學”,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不僅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同時實訓效果也會更為突出;
而基于中華傳統文化而進行的活動環節,不僅能夠在游戲的過程中自然激發孩子的多元能力,同時還能夠在無聲的滋養中讓孩子了解中華傳統文化,以潛移默化的方式讓孩子真正發自內心的去熱愛這份深厚而珍貴的五千年文明瑰寶。
一場備受孩子歡迎的游戲,不僅貫徹了傳統文化的耳濡目染,也穿插著不同能力與品格的培養。這顯然與西海岸新區第一幼兒園“自然天放,盡性成德”教育理念的契合度較高。
在“國風市集”活動中,青島西海岸第一幼兒園是將細膩的教育手法滲透在整個游戲世界的打造中,為孩子們構建了一套回歸自然、順應天性、把握生態、性德相融的綠色教育課程模式。

青島西海岸新區第二實驗幼兒園
混齡同游,涵養社會性品質
或許是因為恰逢六一,在這一次活動的第二站——青島西海岸新區第二實驗幼兒園,我們有幸見到了一個熱鬧非凡的六一兒童節特別活動的現場。
在青島西海岸新區第二實驗幼兒園的操場上,遍布著各式各樣的主題游戲場地。小的區域有水果撈、套圈圈、繪畫區、換裝區,大的區域則有沙地、種植區、秋千區、打水仗區等等,每個區域都有老師在帶領和指引,有吃有喝、有探索有互動,內容豐富、精彩紛呈。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活動并未按照不同年級來規劃,反而可以看到有很多大班、中班的小朋友在帶著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玩耍。據介紹,這是青島西海岸新區第二實驗幼兒園的一大特色——混齡游戲。這種游戲主要是通過不同年齡段孩子之間的相處,來不斷涵養和培育幼兒的社會性品質。
所以在整個活動場地中,我們可以隨處看到不同年齡段孩子之間有趣可愛的溝通互動。在檸檬水區,年級較高的孩子看到身邊的弟弟妹妹沒辦法抬起較大的檸檬水壺,就會主動上前為弟弟妹妹們分發一次性小紙杯并一一倒上檸檬水;而當年級較低的孩子困擾于手里的泡泡槍打不出泡泡的時候,也會很禮貌地找到身邊的哥哥姐姐,向他們尋求幫助。
顯然,這種自然流淌的互動模式,成為了孩子從外在技能到內在修養最好的“訓練場”。不僅培養了孩子們樂于助人的優秀品質,更鍛煉了孩子們的社交技能、涵養了孩子的情商,讓孩子們學會如何用禮貌的、令人舒服的方式與人溝通,如何用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訴求。
據了解,青島西海岸新區第二實驗幼兒園秉承“為孩子的生命種下幸福的種子”的辦園宗旨,以“生命是一棵有無限可能的樹”為教育理念,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全面落實一日活動即課程;
而從這一場“混齡游戲”中我們可以看到,青島西海岸新區第二實驗幼兒園正在教育方式的不斷探索創新中,為孩子們提供從技能、只是到情商、品行的全維度能力涵養,致力于打造有中國底蘊、高質量、現代化、有特色的充滿幸福的幼兒園。

青島市南區團島幼兒園
沉浸式體驗“小小打工人”
都說大人都想回到當孩子的時候,而孩子卻最愛模仿大人的生活。所以這一次來到市南區團島幼兒園的時候,當那群一邊忙著“賺錢”一邊不忘“花錢”的“小小打工人”整個幼兒園里奔波穿梭的時候,走訪團隊中的每一個人都不禁為孩子們那種發自內心的活力和熱情所感染。
這是一場專門為孩子們開設的市集,叫做“海娃市集”。
而比起“市集”,這里其實更像是一條品類豐富的“小吃街”,棉花糖、巧克力瀑布、蛋撻、章魚小丸子、糖畫、淄博烤肉等等,每一個攤位的美食類型都是在小朋友們的投票之下選出來的,而在這些“攤主”中不僅有老師,還有許多身懷絕技的家長朋友。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場“海娃市集”所用到的貨幣并非人民幣,而是一種市南區團島幼兒園所特別“發行”的“錢幣”——漫淘幣
據介紹,這種“漫淘幣”的“賺取”途徑多種多樣,在此前的各項日?;又校∨笥丫陀袡C會通過自己的努力,為這一年兩次的市集“狂歡節”做漫淘幣的積累。
例如,其中有一種類似“競票”的形式,即幼兒園鼓勵小朋友走上講臺前,向大家表現自己優秀的一面,通過其他小朋友的投票來確定漫淘幣的“賺取”數量。
另外一種“賺錢渠道”則藏在在這場市集里。這場“海娃市集”特別設置有賺取漫淘幣的位置,孩子們可以通過多樣方式來賺取漫淘幣,以此來兌換自己心儀的美食:
一方面這里面有可以做手工的樂做坊,孩子們可以通過在此制作精致漂亮的手串、活靈活現的黏土作品來賺取漫淘幣;
另一方面這里還有許多趣味知足的民間游戲,套圈、投擲等精彩紛呈,孩子們不僅可以在此切磋經濟、賺取“資金”,同時還能充分感受到民間游戲的魅力。
在這場市集中,孩子們變成了小小“打工人”。這層身份對于對成年人生活方式滿懷好奇心的孩子而言,就像是一場大型沉浸式游戲體驗。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的多維度能力都會得到激發和鍛煉,他們會體驗到勞動帶來收獲的獨特快樂,也會鍛煉到儲蓄、交易等理財技能;會提升計算能力,還會學會自我管理和延遲滿足。
可以說,在這場市集中,每一個環節都是一次體驗與成長,每一次的游戲都是在教會寶貝們如何生活。
可以看到,市南區團島幼兒園以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知行合一”思想為指導,致力于啟智每一位幼兒發展潛能,聆聽孩子聲音、悅納孩子世界、陪伴孩子成長、潤色孩子生活。一個大型游戲世界的搭建,將讓每個孩子都能夠在“做中學、學中樂、樂中長”,不僅為童年留下多彩的印記,為一生幸福生活奠基,也引導每一個孩子積極參與、主動探究、樂于觀察、勤于思考、快樂體驗、大膽創造,獲得全面健康的成長。

來源: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