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略大參考 陳默
編輯|原野
財富的流動如同潮汐,有自身特定的規律。要把握潮汐的變幻,靈敏的嗅覺、準確的判斷,缺一不可。
在香港投資圈,這一點曾被反復驗證:在房地產的黃金年代,香港“四大家族”迎來起飛;在能源產業低迷時,李嘉誠開啟海外大收購,賺得盆滿缽滿。
浪潮更迭,當港資的身影開始扎堆出現在科技、互聯網、新能源賽道,開啟新的投資大幕的人,已經變成了家族的二代,甚至三代。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充滿機遇,又處處暗藏風險。好在,房產黃金時代積累下的家產,讓他們有足夠的資本,去嘗試,去尋找投資的確定性。比如在新能源賽道,充電服務正在被港資加注。相比內卷的新能源整車生意,作為行業基建的充電服務,要穩得多。
巨額財富的繼承,數百年來都是人類社會里的永恒話題。其中裹挾著不同代際的碰撞、經濟環境的變遷,也因此孕育出無數精彩的商業故事。沖進新能源賽道的港資,只是其中的一個細小切片。但它仍然指向那個樸素的真理:守成,是沒有出路的。
01、港資加注新能源賽道
港資又出手加注新能源賽道了。近日,“中國充電服務第一股”能鏈智電完成了350萬股美國存托股票(ADS)增發交易,投資人包括鄭裕彤長孫、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鄭志剛及港股老牌上市公司中譽集團。能鏈智電是中國充電服務第一股,2023年一季度,其充電量占到了中國公用充電量的五分之一。
媒體稱,這是鄭志剛極為罕見的以個人名義對企業進行的直接投資。這位鄭裕彤家族第三代對于新能源賽道的重視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另一個投資方中譽集團,同樣值得關注——中譽集團被認為是“大D會”成員旗下公司,而“大D會”被認為是“中國資本市場上最神秘的組織”, “足以影響半個華人世界的經濟”。據稱當年鄭裕彤因為熱愛紙牌游戲“鋤大D”,牽頭組織了“大D會”,其核心成員包括“賭王”何鴻燊、華人置業創始人劉鑾雄、中渝置地董事局主席張松橋、英皇老板楊受成等。何鴻燊、劉鑾雄、鄭裕彤、張松橋都曾是中譽集團股東,其中何鴻燊最高持股達16%,劉鑾雄曾持股11.34%、鄭裕彤曾持股7.29%。
一個廣為人知的新聞是,2008年,即將上市的恒大因金融危機導致資金鏈緊張,許家印經楊受成認識了鄭裕彤,陪打了三個月“鋤大D”,將其打動,最終鄭裕彤出手,恒大獲得科威特投資局、德意志銀行和美林銀行等的投資,脫困上市。
中譽集團的主席兼執行董事為趙渡,他也是該公司的實控人。趙渡為人低調,有香港隱形富豪之稱。2017年,趙渡通過設立的香港時穎公司與賈躍亭的FF設立合資公司Smart King,分三年戰略投資FF20億美元,且時穎公司已在2018年向FF支付8億美元,足見其實力之雄厚。與此同時,趙渡與香港又一財團中策集團亦多有交集,這家公司執行董事趙晶晶及楊國瑜為趙渡之姐姐及姐夫。而中策集團,同樣被認為是“大D會”旗下成員企業,在2016年震動業界的“萬科股權爭奪戰”中 ,中策集團旗下中策富匯一度斥資8億港元增持萬科,擾動了這場股權爭奪戰的走向。
中譽集團的CEO為韓旭洋。他是牛津大學理學碩士學位和香港大學法律博士,曾在國際頂尖律師事務所蘇利文·克倫威爾任職,專注于資本市場、企業金融交易及并購業務。韓旭洋是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最年輕的CEO之一,與鄭志剛在商業領域有緊密聯系,此外,兩人私交甚篤,曾于今年5月共同出現在周杰倫香港演唱會的前排觀眾席上。在韓旭洋與鄭志剛二人身上,已經隱隱呈現出“大D會”新一代接班人的勢頭。
此時此刻,中譽集團的投資動作,顯然代表了以“大D會”為標志的香港頂級資本的偏好。
在能鏈智電增發交易公布后,韓旭洋稱,投資能鏈智電,不但代表中譽集團對其行業卡位、商業模式以及公司團隊的認可,也是中譽集團既定投資戰略的延伸。“在全球能源變革下,我們持續看好能鏈智電,希望成為能鏈的長期戰略伙伴,共同助力全球碳中和?!?/p>
在加注新能源賽道之前,中譽集團以投資礦業而著稱。實際上,這家公司的前身就叫做“中科礦業集團有限公司”和“網智金控集團有限公司”。而礦業,作為新能源產業鏈最上游的核心一環,雖然看上去并不如互聯網、新能源這樣風口浪尖的行業性感、充滿想象力,卻真實地掌控著整個產業鏈源頭的定價權,所以向來非國家類型的主體,或是大資本、大財團不能染指。梳理中譽集團在礦業領域的投資,跨國、巨額、高回報,是貫穿其中的關鍵詞。
2010年,中譽集團就以2.2億美元購入秘魯Mina Justa銅礦項目70%權益,并在次年以4.7億美元售出,獲利不菲。該公司還曾耗資近10億港元收購飛馬銅礦,后者是澳大利亞銅礦LadyAnnie項目之一。此外,2009年5月,中譽系旗下公司“國際資源”曾以逾2億美元收購原屬澳洲上市公司OZMineralsLimited旗下印度尼西亞Martabe金銀礦項目95%的權益。該項目是印尼最大礦產項目之一,2018年,《華爾街日報》曾報道稱,上海鵬欣集團子公司欲以15億美元收購這個項目 。
從傳統領域轉入新賽道,在香港富豪中并不罕見。
在香港,郭得勝、李嘉誠、李兆基、鄭裕彤家族被稱為“四大家族”,擁有廣泛影響力。2023福布斯香港50富豪榜顯示,香港長和系創辦人李嘉誠以390億美元蟬聯榜首,恒基兆業地產集團創辦人李兆基以303億美元位居第二,新世界發展主席鄭家純(鄭裕彤家族第二代、鄭志剛之父)及家族以289億美元位列第三。早年,他們的產業主要集中于房地產、礦業、珠寶業這樣的傳統領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投資日益多元、前沿。
在這方面,最為典型的就是李嘉誠。廣為人知的是,李嘉誠早就在全球投資傳統能源領域。比如在英國,李嘉誠收購了英國NGN燃氣管道網絡、英國南方水務、英國天然氣公司“WW”等的股份。在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荷蘭、葡萄牙、新西蘭等地,李嘉誠也都有能源投資。
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興起,李嘉誠也開始加注這一賽道。2010年1月,李嘉誠以2.92億港幣入股中聚電池,此后多次追加投資,持股最多時持股比例近8%。在中聚電池更名為“五龍電動車”后,其業務也從鋰離子電池擴展到電動汽車的設計、生產、銷售及租賃等領域。2013年,五龍電動車注資51億元重組長江客車,公司更名為長江汽車。
此外,李嘉誠次子李澤楷創辦的電信盈科是威馬汽車D1輪的領投方之一。威馬汽車D1輪的另一個領投方信德集團,則是“賭王”何鴻燊家族旗下產業。
中華煤氣與港華燃氣是李兆基家族在能源領域的核心業務。其中港華燃氣是香港家用和供暖天然氣的唯一供應商,在內地諸多城市也有大量業務。2019年,李兆基正式退休,其長子李家杰、次子李家誠繼承家族產業,李家杰成為中華煤氣主席。兩年后,李家杰成為港華燃氣董事會主席。
在李家杰的主導下,2021年10月,“港華燃氣”更名為“港華智慧能源”,從傳統燃氣領域跨入新能源領域,開始涉及分布式光伏、儲能、充換電等項目的投資建設和智慧運營等業務。在內地,該公司的新能源業務最先在常州、徐州、深圳等城市落地——這些城市都有該公司的城市燃氣公司。
“內地目標在2050年以可再生能源全面取代化石燃料,這意味著,估計需要5000GW(10億瓦時)的光電及風電等綠色能源,需要投入15萬億元。因此,港華燃氣對相關市場潛力十分看好?!崩罴医茉诟廴A燃氣更名時曾如此表示。
資料顯示,2019年11月,綜合性汽車服務商和諧集團也曾宣布引入李家杰作為戰略投資者。雙方稱將在電動車智造、連鎖維修以及芯片、AI科技在汽車方面的應用等領域開展合作。
與其他三大家族相比,郭得勝家族更專注于房地產,少有多元化投資。但2022年,新鴻基地產執行董事郭基泓曾表示,新鴻基正在積極發展太陽能發電系統,而集團作為主要股東的九巴亦是全港擁有最大太陽能發電系統的專營巴士公司。預計到2023年底,新地連同九巴將安裝超過4.7萬塊太陽能板,每年可生產超過2000萬度電,成為全港最大型的太陽能發電網絡。
從投資房地產、傳統能源到新能源,港資的投資邏輯正在悄然生變。
02、港資加注高科技產業
香港地產行業的興起,曾經為四大家族的崛起提供了絕佳的機遇。當二代甚至三代陸續接棒,他們選擇擁抱的風口也發生了變化。
新能源賽道之外,港資也在不斷加注AI、機器人、芯片和互聯網平臺。
一個最為著名的案例,就是李澤楷“太早賣掉了騰訊”。1999年,電訊盈科以110萬美元獲得了騰訊20%的股份。2001年,電訊盈科把這部分股份以1200萬美元賣給了南非公司HIM。目前,騰訊的市值是3.24萬億港幣。
2002年,李嘉誠與周凱旋等共同創立了維港投資,主要在科技領域進行創投。維港投資曾投資過Siri、DeepMind、Slack、Improbable、VIV、Facebook、Zoom、Spotify、阿里巴巴和小米等。此外,維港投資還連續三輪投資芯片廠商耐能。
作為李兆基家族的二代接班人之一,畢業于英國倫敦大學計算機專業的李家杰關注的主要是智慧能源和芯片領域。2019年,李家杰成立了ExaLeap千兆躍公司。該公司致力于為智能醫療、智慧樓宇和智能園區等垂直行業大數據平臺及智慧企業解決方案,首席執行官是谷歌原首席技術官江朝暉。
此外,李家杰也是中國高性能RISC-V架構芯片研發商賽昉科技的天使投資人和聯合創始人。目前,賽昉科技是國內RISC-V 領域估值最高的企業。2020年,李家杰與格蘭仕集團、賽昉科技在佛山順德聯合創辦躍昉科技,該公司聚焦于研發基于RISC-V開源指令集架構的AloT SoC芯片產品。2023年4月,躍昉科技完成億元級A輪融資,領投方為華金資本,大橫琴產業、珠海科創投等參與投資。
作為鄭裕彤家族的第三代,80后鄭志剛有哈佛大學文學士學位,曾任職于高盛、瑞銀等國際投行。在創投圈非?;钴S的他,主要通過自己創立的C資本、K11投資和ASPEX進行投資,此外也有個人投資。
資料顯示,鄭志剛不但投資了美團、京東物流、小紅書、貨拉拉、商湯科技、新瑞鵬、叮咚買菜、小馬智行、自如、滿幫集團,還通過C資本在2017年11月參與蔚來汽車的D輪融資,在2018年8月參與了小鵬汽車的B輪融資。而在機器人領域,2020年4月,C資本領投了思靈機器人數千萬美元的A輪融資;2021年4月,大界機器人完成過億元B輪融資,C資本是聯合領投的兩方之一。
目前來看,鄭志剛顯然是香港“四大家族”成員中科技投資成績最出色的之一。
03、確定性
投資高科技領域的邏輯與投資傳統產業的邏輯有很大的不同,前者風險更高,回報巨大。
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就是典型的例子。在行業的混戰和內卷中,沉舟折戟者不在少數。比如李嘉誠投資的長江汽車在2020年就進入了破產清算階段。2017年下半年,李嘉誠消失在了長江汽車的前十大股東名單中。
李嘉誠投資的威馬汽車曾被認為是造車新勢力代表之一,但如今也已掉隊。數據顯示,2022年,威馬汽車的銷量不足3萬輛。
相對而言,鄭志剛投資的蔚來汽車和小鵬汽車在市場上仍有自身優勢,進入2023年以來,蔚來和理想都遭遇過困難,但從最近的銷量數據來看,兩家都在恢復。2023年5月,蔚來汽車銷量為6155輛,小鵬汽車的銷量為7506輛,在新能源汽車銷量榜單中均進入前10。目前蔚來汽車市值為132億美元,小鵬汽車市值為74億美元。
當然,即便如此,人們也忘不了2019年蔚來汽車命懸一線的時刻——當時的場景曾嚇退了不少新能源賽道的投資人。
港資逐漸意識到,高科技領域投資存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比如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制造領域的競爭趨于白熱化的情況下,就很難斷言哪家造車廠能最終成為大贏家。在此情況下,他們開始更加青睞為高科技領域提供“送水”服務的產業,比如充電服務賽道。畢竟,投資能源新基建領域的確定性更高。
在國外,充電服務賽道正在被高度看好。原因之一,是新能源車保有量迅速增加,但充電基礎設施整體落后。SP&Global 與 Statzon 數據顯示,2022年,歐洲和美國的公共充電樁保有量分別約為48萬臺和14萬臺,對應公共車樁比分別約為15:1和22:1,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正因如此,ChargePoint這樣的充電樁運營商被市場看好。
在中國也是如此。據麥格理數據,在過去的5年里,中國的公用充電樁安裝量從2018年的30萬增長到2022年的130萬。到2030年,這個數字可能會上升到2630萬,復合年增長率為46%。

目前,中國的公共充電服務商可以被分為資產型運營商、聚合型第三方充電服務商、車企充電運營商三大類。特來電是資產型運營商的代表。能鏈智電是聚合型第三方充電服務商的代表。特斯拉、蔚來則是車企充電運營商的代表。毫無疑問,在上述三類公共充電服務商中,能鏈智電這樣的聚合型第三方充電服務商最符合“送水”的標準。
此時此刻,選擇將此類中國充電服務龍頭企業作為進入充電服務賽道的切口,港資的眼光可謂老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