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大廠在裁員,這些互聯網小廠卻在悶聲賺錢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大廠在裁員,這些互聯網小廠卻在悶聲賺錢

“這個公司竟然還活著?還活得很滋潤?”

界面新聞|范劍磊

文|每日人物社 盧枕

編輯 | 趙磊

6月炎夏,蒸烤著打工人的身心,外面是40度的高溫,很多公司里面,卻涌動著寒流。

上個月,阿里巴巴傳出裁員,大廠程序員們還沒來得及反應,先嚇壞了杭州二手房的業主和中介;沒過幾天,馬化騰的一條朋友圈又刷了屏,“收緊隊形”四個字,被解讀成騰訊要裁員的信號。

這兩條消息后來都被辟了謠,阿里說,“我們還在繼續大規模招聘”,騰訊說,“這是對外部公司說的,不是對騰訊”。

作為中國互聯網行業雙巨頭,兩家公司多年來爭鋒不斷,但在裁員這件事上,都是“口嫌體直”。最近一年,阿里員工減少近兩萬人,騰訊也減少了一萬人,連帶著字節、美團、京東、拼多多,互聯網大廠同時達成了共識——形勢變了,想要活下去,就得主動收縮戰線、降本增效。

擴張時代里,互聯網大廠是創新的策源地,一個商業模式被驗證,即便短期無法盈利,也可以通過燒錢搶占市場;如果想在一個賽道后發追趕對手,也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反饋在財報上,往往是持續的虧損。

以前的大廠,養著許多不賺錢的業務和不賺錢的人,習慣用簡單粗暴的高薪從競對公司挖人,但現在,這些不賺錢的人、不值那么多錢的人,最先被“優化”掉,曾經兵精糧足的大廠,也成了裁員的重災區。反倒是一些早已消失在公眾視野中的小公司,有些甚至被提起來會讓人覺得,“這個公司竟然還活著”,事實上,它們不僅活著,還活得很滋潤。

我們盤點了一些默默賺錢的小公司,以及它們賺錢的辦法,有的靠著曾經享受過的時代紅利,積累下資本,有的業務雖小但無法被替代,能持續賺錢。它們可能也會裁員,但開銷少、現金流穩定,在寒冬來臨時,對比動蕩的大廠,顯得更加從容。

錢生錢,永遠有錢

羅敏的煩惱,可能跟其他老板不太一樣,別人愁的是怎么少花點錢,他愁的是錢沒地方花。

今年一季度,金融科技公司趣店進賬2190萬,刨除各種開支后,竟然還有4個億的利潤,定睛一看,原來是賬上現金太多,靠著銀行利息和投資收益,錢生錢,利滾利,硬是又支棱了一回。

這50多億現金,都是趣店前幾年積累下的財富。2017年趣店上市之后,市值過百億美元,寒門出身的創始人羅敏成了億萬富翁。那時的他還沒有現在這么多煩惱,踩中了互聯網金融風口的趣店,靠著借消費貸給大學生,實際放貸利率踩在年化36%的合規紅線上,每天都有幾千萬進賬,一年下來,利潤能有二三十個億。最后,趣店還把金融壞賬的債權賣了出去,又攢了不少家底。

消費貸的生意做起來太輕松,人和公司,就容易迷失。后來,趣店負面纏身,虛假宣傳、高罰息、誘導學生過度消費和借新還舊,甚至騷擾、暴力催收,幾乎透支了趣店的信用資產,給大眾留下了惡劣的印象。

這幾年,趣店嘗試過多個新業務,大多沒離開老本行,比如汽車分期項目“大白汽車”、奢侈品電商“萬里目”,還有打算支持10萬寶媽創業開線下店、趣店提供無息貸款的預制菜項目。但消費者們確實不如大學生好騙,壓根兒不買賬,羅敏也變成了一個屢戰屢敗的“連續創業者”。

目前,趣店擁有的金融牌照已經全部注銷,從去年開始,趣店就停止了信貸業務,一季度的財報里,信貸業務收入為零,2000多萬的收入主要是靠賣預制菜,不過,這個曾被寄予厚望的業務,也快被趣店放棄了。

但羅老板不想躺平。他確實不缺錢,推出萬里目的時候狠砸幾個億做宣傳,結果打了水漂,搞預制菜又在抖音直播間豪擲過億,后來還被拉來助場的賈乃亮、傅首爾拉黑了,現在,他又打算去海外做快遞和生鮮電商。

不管成功與否,趣店作為一家上市公司,靠吃利息茍活,確實不是長久之道。好在趣店錢多,如果實在自己做不出來,也可能哪天收購一家業務還不錯的公司,改頭換面,成功轉身,羅老板還是成功的企業家。

靠資產活得滋潤的公司,搜狐也可以算一個。許多老板也羨慕張朝陽,并不是因為他把搜狐做得多么好,畢竟這家曾經的門戶網站巨頭沒能搭上移動互聯網的快車,被騰訊網易遠遠甩在了身后,股價也隨著業務停滯不斷下跌,但張朝陽當年買下的幾棟寫字樓,可是實實在在吃到了房地產的紅利。

2006年,搜狐一次性動用30%的現金儲備,斥資18億買入位于北京五道口的搜狐大廈。緊接著,2010年搜狐在中關村核心區域自建了搜狐媒體大廈、花9億元從融創手里買下位于石景山區八角東街的搜狐暢游大廈。曾有人給這三座大廈估值,高達近70億人民幣,而搜狐的市值,近幾年最高時也只有50多億,現在就剩下27億。

“辛辛苦苦干了二十多年,不如買幾棟樓”,這一度成為對搜狐的諷刺,但這幾棟樓也成了搜狐的底氣。除了這幾處物業,搜狐在2021年把搜狗股份賣給騰訊,進賬50多億,到現在,賬上還躺著37億現金,還有44億短期投資。不動產和現金都比市值高,在互聯網公司里,搜狐也算獨樹一幟。

搜狐不缺錢,這兩年還在搞一些新嘗試,畢竟當年張朝陽發下宏愿,要“重回互聯網中心”,搜狐還不能真的躺平。目前,搜狐的收入已經下滑到單季度10億人民幣左右,不過占收入八成的游戲業務還能帶來穩定的盈利,整體雖然有一些虧損,但日子過得并不緊巴。因為大部分部門都965,六點半之后工位基本都空了,公司也沒那么多勾心斗角,搜狐還被冠上了“中關村著名養老公司”的名頭。

現在,不管每周按時直播物理課的張朝陽是真佛還是假佛,在這樣的寒冬里繼續茍著,存糧備戰,說不定搜狐真能等來自己的轉機。

大廠不做,我來做

電商,一直是互聯網大廠們的主戰場,爆發過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戰役,卷進去太多雄心勃勃的公司。剛剛過去的618年中大促,電商的內卷程度堪稱地獄級別,淘寶和京東投入巨大,想收復被拼多多、抖音奪走的失地,后者繼續按自己的節奏蠶食市場,誰能多便宜一分錢,誰就可能是最后的贏家。

在消費降級中,一家做特賣的網站——唯品會,卻在主戰場之外的邊緣地帶默默地撿裝備,低調,卻賺得很爽。

唯品會的定位是垂直電商,從來沒有把淘寶天貓或京東拼多多作為對手,曾經同賽道的聚美優品、寺庫、蜜芽、蘑菇街、美麗說,不是退市就是巨虧,沒有一家像唯品會活得這么好。2022年,唯品會以僅1752億人民幣的GMV(交易額),賺了68億的凈利潤,同年,阿里的GMV高達8.3萬億,超唯品會近50倍,阿里的凈利潤卻只有1364億,僅為唯品會的20倍。

并不是淘寶天貓不如唯品會能賺錢,只是淘寶天貓把賺來的錢都補貼給了那些燒錢的業務,但守著一畝三分地的唯品會,已經連續41個季度盈利,一賺就是十年,比2020年才首次實現年度盈利的京東爽太多了。

在悶聲發大財的十年里,唯品會一直主打“大牌低價”,幫品牌商降低了過剩庫存,做著綜合電商平臺差異化的生意,同行者們接連調整策略,唯品會卻堅守特賣。原因在于,唯品會核心的服裝品類價格體系復雜,不像高利潤的電子產品價格透明,也不像低價白牌9塊9包郵靠薄利多銷來賺錢,完美避開了補貼大戰和流量爭奪,不用花那么多費用搞營銷,雖然收入不多,但利潤還可以。

唯品會還趕上了這兩年的消費疲軟,不用花錢拉新,用戶自己就跑來了,唯品會的用戶忠誠度也不錯,天時地利人和都有了,越過越滋潤。不過,和所有的垂直電商一樣,唯品會只能待在自己的舒適圈里,走出去反而容易走下坡路。

還有一家避開大廠鋒芒的公司,不僅避開了激烈的競爭,也避開了毀滅性的政策,就是專注于成人職業與學歷考試、技能和資格培訓的尚德機構。

這是一家沒什么名氣的公司,疫情期間因為要求居家辦公的員工在電腦上安裝監控軟件,每隔5分鐘就截屏一次,并用攝像頭拍一張員工在電腦前的照片,不夠89次就算曠工而被罵上了熱搜。

在雙減之前,成人教育是一個極其沒有想象力的賽道,職場人消費理性,做的都是一次性買賣,需要花大量的營銷費用來拉客,市場還非常分散,遠不如K12階段學科培訓,家長舍得花錢,孩子升學持續性也好,市場十分廣闊。

可誰能想到,一夕之間,雙減重錘落下,在線教育三巨頭——新東方、好未來、高途,主營業務直接關停,收入和股價來了個“腳踝斬”,不得不尋求轉型,尚德機構卻避開了政策的限制,業務基本沒受影響。

當然,尚德和幾家巨頭本身也沒太多交集,也沒什么空出來的市場留給尚德,還是在成人教育這個沒有想象力的賽道上,業務很難做大。過去五年,尚德機構的年收入維持在20億人民幣左右,2021年之前,每年都有著巨大的營銷費用,連年虧損,在2021年終于實現了盈利,去年利潤達到6.17億人民幣,今年應該也能維持在近似水平。

跟唯品會有點像,尚德機構也是吃到某種“蕭條的紅利”。這兩年,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成人繼續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突然熱鬧起來,終于不用花那么多錢拉客,這讓尚德機構的利潤大幅改善。

但在黑貓平臺上,對尚德機構的投訴有近三萬條,指向退費難、服務差、虛假宣傳等問題,資本市場也不看好這家公司。現在尚德的市值只有不到4億人民幣,還沒有一個季度的收入多,股價長期低迷,一直在退市邊緣徘徊。

維持業務應該是沒問題的,畢竟算是這個賽道的老大,但一些往日巨頭也在從K12轉型職業教育,來搶這本來就不大的地盤,尚德機構賺錢的好日子,怕是很難長久。

成為第一,穩賺錢

想要安穩賺錢,最牢靠的辦法,就是在一個領域成為第一名,并一直保持第一名。但這件事情實在是太難了,把握住時代的機緣,能在競爭中勝出,本就是小概率的事情,能抵御對手的圍攻,守住用戶的心智,更是難上加難。

當年微博就做成了這個壯舉。2009年新浪微博上線,四大門戶網站的競爭從PC來到了手機,騰訊微博、網易微博、搜狐微博也陸續誕生,幾家在2011年掀起大戰,瘋狂邀請公共人物入駐自家微博,搶奪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第一波流量紅利。

這場戰爭,象征性地持續了十年,最終于2020年9月,以騰訊微博停止運營而告終,此時的新浪微博早已獨立成“微博”,是國內月活人數排名前幾的應用,但凡有社會熱點,一定先從微博上發酵,這讓微博變得無法被取代。

微博做的是“注意力經濟”,通過吸引眼球來賺廣告商的錢。這幾年,廣告行業受到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比較大,金主們都在降本增效,一邊裁員,一邊降低營銷預算,微博的日子也沒有原來那么好過,2022年收入下滑,利潤也從前幾年三四十億人民幣降到了去年的5個億左右,但微博只要保持好自己獨一無二的地位,除非圖文完全被視頻取代,微博繼續賺點小錢,也沒什么難度。

微博也和新浪一樣,內卷沒那么嚴重,公司整體比較輕松,就算裁員,也沒有其他大廠那么猛烈,是不少互聯網人“養老”的備選之一。

穩坐陌生人社交頭把交椅的摯文集團,也就是我們熟知的陌陌,也是悶聲發財的典型。很難想象,陌陌和微信幾乎是同時出現的,只不過后者靠“搖一搖”和“附近的人”實現早期的快速增長后,就轉型熟人社交,慢慢成長為互聯網水電煤一樣的國民級應用,也堵死了陌生人社交壯大的路。畢竟,人們不管在哪里認識,最后都會回到微信。

陌陌是少數抵御住這種打擊的產品,雖然陌生人社交很低頻,但也是一種剛需,能帶來流量,成功的玩家能把這些流量導入到一些能賺錢的業務上,比如直播打賞、短視頻廣告。當年陌陌轉型初入直播的時候,千播大戰打得正猛,明星還是熊貓、映客、花椒這些專業玩家,但陌陌結合了LBS地理位置(以手機基站定位提供信息服務),把人性摸得更徹底,把流量玩得更明白,別家砸錢瘋搶大主播,陌陌就讓附近的人直播,別家燒錢燒死了,陌陌每年都賺錢。

這些年,陌陌的業務還算穩定,每年收入100多億,利潤二三十億,在互聯網行業以福利好出名,經常在開年會的時候給員工人手發一臺當年最新的iPhone手機,也因此作為一家企業出過圈,其他時候則極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中,一直悶聲賺錢,賬上也躺著50多億現金。

陌陌并非沒有隱憂,雖然不依賴頭部主播,但陌陌仍以秀場直播的打賞收入為主,依賴榜一大哥,這些人大多數是有點小錢的小老板,這幾年經濟不好,他們也沒錢打賞了,陌陌的收入和利潤已經連續四年下滑。在資本市場上,陌陌也不被看好,市值比最高時跌去了八成,現在也只剩100多億人民幣。

現在對陌陌來說,最要緊的是急需找到新的增長曲線,可這哪有那么容易。

汽車行業頭部媒體汽車之家,也沒能找到除了媒體業務之外的第二增長曲線。創始人李想,也是從汽車之家離職后,創辦了車和家和理想汽車,才為自己找到了新的增長曲線。

或許李想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即便汽車這個產業足夠大,汽車媒體也是眾多垂直媒體里最容易賺錢的,但只要是一家媒體,想象力就不如一家做汽車買賣的整車公司。

時至今日,汽車之家上市十年,早已是行業第一,每年也不過七八十億的營收、二三十億的利潤,理想汽車上市三年,收入已經做到450億,雖然還處在虧損狀態,但市值高達339億美元,是汽車之家的十倍。

不過,作為一家媒體,每年幾十億的利潤,汽車之家也非常成功了,和社交媒體微博、陌生人社交陌陌一樣,成為第一之后,即便賽道本身市場空間有限,也能穩坐釣魚臺,不愁賺不到錢。

有趣的是,最近長城汽車表態要在社交平臺營銷上學習理想,稱理想是“微博之王”,還讓自家高管集體入駐微博。對此李想回應說,“可惜無法收購微博,這么大一個金礦,市值只有36億美元,比汽車之家都便宜”。不得不佩服李想,汽車媒體人的出身,算是讓他把汽車流量玩明白了,或許李想在微博上的那些嘴炮,為理想省下的營銷費用,都能抵得上汽車之家一年的利潤了。

結語

互聯網漫漫二十年發展史,充滿了跌宕起落,不乏“時代的眼淚”,但有些公司是真的成了眼淚,比如前段時間在抖音搞直播帶貨的天涯社區,一周下來,最后的利潤只有20萬,根本不可能把天涯救回來;有些你以為是時代的眼淚,比如電腦上的下載神器迅雷,本以為早被掃入了歷史的垃圾桶,可人家活得還不錯,2022年收入近20億,創下歷史新高,直播、會員、云計算三足鼎立,有了點重新翻身的勢頭。

歷史的機遇,留給一家公司,可能只有短短的幾年,就像曾經躺著賺錢的趣店,現在美股還有一眾靠一張信貸牌照一年賺十幾二十億的金融科技公司,諸如小贏科技、嘉銀金科、信也科技,等待它們的,是否會是和趣店一樣的結局?

還有像樂視這樣的公司,甚至活成了打工人心目中的“神仙公司”——沒有加班內卷996,沒有拖欠工資,沒有停過社保,時不時還上個熱搜,成了調侃和諷刺當下的象征。但留在樂視的人也不知道,靠著《甄嬛傳》的版權和賣超級電視,公司到底還能活多久,他們只能被卷入潮水,隨波而行。

我們每個普通人,都是如此。

運營 | 圈圈兒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大廠在裁員,這些互聯網小廠卻在悶聲賺錢

“這個公司竟然還活著?還活得很滋潤?”

界面新聞|范劍磊

文|每日人物社 盧枕

編輯 | 趙磊

6月炎夏,蒸烤著打工人的身心,外面是40度的高溫,很多公司里面,卻涌動著寒流。

上個月,阿里巴巴傳出裁員,大廠程序員們還沒來得及反應,先嚇壞了杭州二手房的業主和中介;沒過幾天,馬化騰的一條朋友圈又刷了屏,“收緊隊形”四個字,被解讀成騰訊要裁員的信號。

這兩條消息后來都被辟了謠,阿里說,“我們還在繼續大規模招聘”,騰訊說,“這是對外部公司說的,不是對騰訊”。

作為中國互聯網行業雙巨頭,兩家公司多年來爭鋒不斷,但在裁員這件事上,都是“口嫌體直”。最近一年,阿里員工減少近兩萬人,騰訊也減少了一萬人,連帶著字節、美團、京東、拼多多,互聯網大廠同時達成了共識——形勢變了,想要活下去,就得主動收縮戰線、降本增效。

擴張時代里,互聯網大廠是創新的策源地,一個商業模式被驗證,即便短期無法盈利,也可以通過燒錢搶占市場;如果想在一個賽道后發追趕對手,也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反饋在財報上,往往是持續的虧損。

以前的大廠,養著許多不賺錢的業務和不賺錢的人,習慣用簡單粗暴的高薪從競對公司挖人,但現在,這些不賺錢的人、不值那么多錢的人,最先被“優化”掉,曾經兵精糧足的大廠,也成了裁員的重災區。反倒是一些早已消失在公眾視野中的小公司,有些甚至被提起來會讓人覺得,“這個公司竟然還活著”,事實上,它們不僅活著,還活得很滋潤。

我們盤點了一些默默賺錢的小公司,以及它們賺錢的辦法,有的靠著曾經享受過的時代紅利,積累下資本,有的業務雖小但無法被替代,能持續賺錢。它們可能也會裁員,但開銷少、現金流穩定,在寒冬來臨時,對比動蕩的大廠,顯得更加從容。

錢生錢,永遠有錢

羅敏的煩惱,可能跟其他老板不太一樣,別人愁的是怎么少花點錢,他愁的是錢沒地方花。

今年一季度,金融科技公司趣店進賬2190萬,刨除各種開支后,竟然還有4個億的利潤,定睛一看,原來是賬上現金太多,靠著銀行利息和投資收益,錢生錢,利滾利,硬是又支棱了一回。

這50多億現金,都是趣店前幾年積累下的財富。2017年趣店上市之后,市值過百億美元,寒門出身的創始人羅敏成了億萬富翁。那時的他還沒有現在這么多煩惱,踩中了互聯網金融風口的趣店,靠著借消費貸給大學生,實際放貸利率踩在年化36%的合規紅線上,每天都有幾千萬進賬,一年下來,利潤能有二三十個億。最后,趣店還把金融壞賬的債權賣了出去,又攢了不少家底。

消費貸的生意做起來太輕松,人和公司,就容易迷失。后來,趣店負面纏身,虛假宣傳、高罰息、誘導學生過度消費和借新還舊,甚至騷擾、暴力催收,幾乎透支了趣店的信用資產,給大眾留下了惡劣的印象。

這幾年,趣店嘗試過多個新業務,大多沒離開老本行,比如汽車分期項目“大白汽車”、奢侈品電商“萬里目”,還有打算支持10萬寶媽創業開線下店、趣店提供無息貸款的預制菜項目。但消費者們確實不如大學生好騙,壓根兒不買賬,羅敏也變成了一個屢戰屢敗的“連續創業者”。

目前,趣店擁有的金融牌照已經全部注銷,從去年開始,趣店就停止了信貸業務,一季度的財報里,信貸業務收入為零,2000多萬的收入主要是靠賣預制菜,不過,這個曾被寄予厚望的業務,也快被趣店放棄了。

但羅老板不想躺平。他確實不缺錢,推出萬里目的時候狠砸幾個億做宣傳,結果打了水漂,搞預制菜又在抖音直播間豪擲過億,后來還被拉來助場的賈乃亮、傅首爾拉黑了,現在,他又打算去海外做快遞和生鮮電商。

不管成功與否,趣店作為一家上市公司,靠吃利息茍活,確實不是長久之道。好在趣店錢多,如果實在自己做不出來,也可能哪天收購一家業務還不錯的公司,改頭換面,成功轉身,羅老板還是成功的企業家。

靠資產活得滋潤的公司,搜狐也可以算一個。許多老板也羨慕張朝陽,并不是因為他把搜狐做得多么好,畢竟這家曾經的門戶網站巨頭沒能搭上移動互聯網的快車,被騰訊網易遠遠甩在了身后,股價也隨著業務停滯不斷下跌,但張朝陽當年買下的幾棟寫字樓,可是實實在在吃到了房地產的紅利。

2006年,搜狐一次性動用30%的現金儲備,斥資18億買入位于北京五道口的搜狐大廈。緊接著,2010年搜狐在中關村核心區域自建了搜狐媒體大廈、花9億元從融創手里買下位于石景山區八角東街的搜狐暢游大廈。曾有人給這三座大廈估值,高達近70億人民幣,而搜狐的市值,近幾年最高時也只有50多億,現在就剩下27億。

“辛辛苦苦干了二十多年,不如買幾棟樓”,這一度成為對搜狐的諷刺,但這幾棟樓也成了搜狐的底氣。除了這幾處物業,搜狐在2021年把搜狗股份賣給騰訊,進賬50多億,到現在,賬上還躺著37億現金,還有44億短期投資。不動產和現金都比市值高,在互聯網公司里,搜狐也算獨樹一幟。

搜狐不缺錢,這兩年還在搞一些新嘗試,畢竟當年張朝陽發下宏愿,要“重回互聯網中心”,搜狐還不能真的躺平。目前,搜狐的收入已經下滑到單季度10億人民幣左右,不過占收入八成的游戲業務還能帶來穩定的盈利,整體雖然有一些虧損,但日子過得并不緊巴。因為大部分部門都965,六點半之后工位基本都空了,公司也沒那么多勾心斗角,搜狐還被冠上了“中關村著名養老公司”的名頭。

現在,不管每周按時直播物理課的張朝陽是真佛還是假佛,在這樣的寒冬里繼續茍著,存糧備戰,說不定搜狐真能等來自己的轉機。

大廠不做,我來做

電商,一直是互聯網大廠們的主戰場,爆發過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戰役,卷進去太多雄心勃勃的公司。剛剛過去的618年中大促,電商的內卷程度堪稱地獄級別,淘寶和京東投入巨大,想收復被拼多多、抖音奪走的失地,后者繼續按自己的節奏蠶食市場,誰能多便宜一分錢,誰就可能是最后的贏家。

在消費降級中,一家做特賣的網站——唯品會,卻在主戰場之外的邊緣地帶默默地撿裝備,低調,卻賺得很爽。

唯品會的定位是垂直電商,從來沒有把淘寶天貓或京東拼多多作為對手,曾經同賽道的聚美優品、寺庫、蜜芽、蘑菇街、美麗說,不是退市就是巨虧,沒有一家像唯品會活得這么好。2022年,唯品會以僅1752億人民幣的GMV(交易額),賺了68億的凈利潤,同年,阿里的GMV高達8.3萬億,超唯品會近50倍,阿里的凈利潤卻只有1364億,僅為唯品會的20倍。

并不是淘寶天貓不如唯品會能賺錢,只是淘寶天貓把賺來的錢都補貼給了那些燒錢的業務,但守著一畝三分地的唯品會,已經連續41個季度盈利,一賺就是十年,比2020年才首次實現年度盈利的京東爽太多了。

在悶聲發大財的十年里,唯品會一直主打“大牌低價”,幫品牌商降低了過剩庫存,做著綜合電商平臺差異化的生意,同行者們接連調整策略,唯品會卻堅守特賣。原因在于,唯品會核心的服裝品類價格體系復雜,不像高利潤的電子產品價格透明,也不像低價白牌9塊9包郵靠薄利多銷來賺錢,完美避開了補貼大戰和流量爭奪,不用花那么多費用搞營銷,雖然收入不多,但利潤還可以。

唯品會還趕上了這兩年的消費疲軟,不用花錢拉新,用戶自己就跑來了,唯品會的用戶忠誠度也不錯,天時地利人和都有了,越過越滋潤。不過,和所有的垂直電商一樣,唯品會只能待在自己的舒適圈里,走出去反而容易走下坡路。

還有一家避開大廠鋒芒的公司,不僅避開了激烈的競爭,也避開了毀滅性的政策,就是專注于成人職業與學歷考試、技能和資格培訓的尚德機構。

這是一家沒什么名氣的公司,疫情期間因為要求居家辦公的員工在電腦上安裝監控軟件,每隔5分鐘就截屏一次,并用攝像頭拍一張員工在電腦前的照片,不夠89次就算曠工而被罵上了熱搜。

在雙減之前,成人教育是一個極其沒有想象力的賽道,職場人消費理性,做的都是一次性買賣,需要花大量的營銷費用來拉客,市場還非常分散,遠不如K12階段學科培訓,家長舍得花錢,孩子升學持續性也好,市場十分廣闊。

可誰能想到,一夕之間,雙減重錘落下,在線教育三巨頭——新東方、好未來、高途,主營業務直接關停,收入和股價來了個“腳踝斬”,不得不尋求轉型,尚德機構卻避開了政策的限制,業務基本沒受影響。

當然,尚德和幾家巨頭本身也沒太多交集,也沒什么空出來的市場留給尚德,還是在成人教育這個沒有想象力的賽道上,業務很難做大。過去五年,尚德機構的年收入維持在20億人民幣左右,2021年之前,每年都有著巨大的營銷費用,連年虧損,在2021年終于實現了盈利,去年利潤達到6.17億人民幣,今年應該也能維持在近似水平。

跟唯品會有點像,尚德機構也是吃到某種“蕭條的紅利”。這兩年,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成人繼續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突然熱鬧起來,終于不用花那么多錢拉客,這讓尚德機構的利潤大幅改善。

但在黑貓平臺上,對尚德機構的投訴有近三萬條,指向退費難、服務差、虛假宣傳等問題,資本市場也不看好這家公司。現在尚德的市值只有不到4億人民幣,還沒有一個季度的收入多,股價長期低迷,一直在退市邊緣徘徊。

維持業務應該是沒問題的,畢竟算是這個賽道的老大,但一些往日巨頭也在從K12轉型職業教育,來搶這本來就不大的地盤,尚德機構賺錢的好日子,怕是很難長久。

成為第一,穩賺錢

想要安穩賺錢,最牢靠的辦法,就是在一個領域成為第一名,并一直保持第一名。但這件事情實在是太難了,把握住時代的機緣,能在競爭中勝出,本就是小概率的事情,能抵御對手的圍攻,守住用戶的心智,更是難上加難。

當年微博就做成了這個壯舉。2009年新浪微博上線,四大門戶網站的競爭從PC來到了手機,騰訊微博、網易微博、搜狐微博也陸續誕生,幾家在2011年掀起大戰,瘋狂邀請公共人物入駐自家微博,搶奪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第一波流量紅利。

這場戰爭,象征性地持續了十年,最終于2020年9月,以騰訊微博停止運營而告終,此時的新浪微博早已獨立成“微博”,是國內月活人數排名前幾的應用,但凡有社會熱點,一定先從微博上發酵,這讓微博變得無法被取代。

微博做的是“注意力經濟”,通過吸引眼球來賺廣告商的錢。這幾年,廣告行業受到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比較大,金主們都在降本增效,一邊裁員,一邊降低營銷預算,微博的日子也沒有原來那么好過,2022年收入下滑,利潤也從前幾年三四十億人民幣降到了去年的5個億左右,但微博只要保持好自己獨一無二的地位,除非圖文完全被視頻取代,微博繼續賺點小錢,也沒什么難度。

微博也和新浪一樣,內卷沒那么嚴重,公司整體比較輕松,就算裁員,也沒有其他大廠那么猛烈,是不少互聯網人“養老”的備選之一。

穩坐陌生人社交頭把交椅的摯文集團,也就是我們熟知的陌陌,也是悶聲發財的典型。很難想象,陌陌和微信幾乎是同時出現的,只不過后者靠“搖一搖”和“附近的人”實現早期的快速增長后,就轉型熟人社交,慢慢成長為互聯網水電煤一樣的國民級應用,也堵死了陌生人社交壯大的路。畢竟,人們不管在哪里認識,最后都會回到微信。

陌陌是少數抵御住這種打擊的產品,雖然陌生人社交很低頻,但也是一種剛需,能帶來流量,成功的玩家能把這些流量導入到一些能賺錢的業務上,比如直播打賞、短視頻廣告。當年陌陌轉型初入直播的時候,千播大戰打得正猛,明星還是熊貓、映客、花椒這些專業玩家,但陌陌結合了LBS地理位置(以手機基站定位提供信息服務),把人性摸得更徹底,把流量玩得更明白,別家砸錢瘋搶大主播,陌陌就讓附近的人直播,別家燒錢燒死了,陌陌每年都賺錢。

這些年,陌陌的業務還算穩定,每年收入100多億,利潤二三十億,在互聯網行業以福利好出名,經常在開年會的時候給員工人手發一臺當年最新的iPhone手機,也因此作為一家企業出過圈,其他時候則極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中,一直悶聲賺錢,賬上也躺著50多億現金。

陌陌并非沒有隱憂,雖然不依賴頭部主播,但陌陌仍以秀場直播的打賞收入為主,依賴榜一大哥,這些人大多數是有點小錢的小老板,這幾年經濟不好,他們也沒錢打賞了,陌陌的收入和利潤已經連續四年下滑。在資本市場上,陌陌也不被看好,市值比最高時跌去了八成,現在也只剩100多億人民幣。

現在對陌陌來說,最要緊的是急需找到新的增長曲線,可這哪有那么容易。

汽車行業頭部媒體汽車之家,也沒能找到除了媒體業務之外的第二增長曲線。創始人李想,也是從汽車之家離職后,創辦了車和家和理想汽車,才為自己找到了新的增長曲線。

或許李想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即便汽車這個產業足夠大,汽車媒體也是眾多垂直媒體里最容易賺錢的,但只要是一家媒體,想象力就不如一家做汽車買賣的整車公司。

時至今日,汽車之家上市十年,早已是行業第一,每年也不過七八十億的營收、二三十億的利潤,理想汽車上市三年,收入已經做到450億,雖然還處在虧損狀態,但市值高達339億美元,是汽車之家的十倍。

不過,作為一家媒體,每年幾十億的利潤,汽車之家也非常成功了,和社交媒體微博、陌生人社交陌陌一樣,成為第一之后,即便賽道本身市場空間有限,也能穩坐釣魚臺,不愁賺不到錢。

有趣的是,最近長城汽車表態要在社交平臺營銷上學習理想,稱理想是“微博之王”,還讓自家高管集體入駐微博。對此李想回應說,“可惜無法收購微博,這么大一個金礦,市值只有36億美元,比汽車之家都便宜”。不得不佩服李想,汽車媒體人的出身,算是讓他把汽車流量玩明白了,或許李想在微博上的那些嘴炮,為理想省下的營銷費用,都能抵得上汽車之家一年的利潤了。

結語

互聯網漫漫二十年發展史,充滿了跌宕起落,不乏“時代的眼淚”,但有些公司是真的成了眼淚,比如前段時間在抖音搞直播帶貨的天涯社區,一周下來,最后的利潤只有20萬,根本不可能把天涯救回來;有些你以為是時代的眼淚,比如電腦上的下載神器迅雷,本以為早被掃入了歷史的垃圾桶,可人家活得還不錯,2022年收入近20億,創下歷史新高,直播、會員、云計算三足鼎立,有了點重新翻身的勢頭。

歷史的機遇,留給一家公司,可能只有短短的幾年,就像曾經躺著賺錢的趣店,現在美股還有一眾靠一張信貸牌照一年賺十幾二十億的金融科技公司,諸如小贏科技、嘉銀金科、信也科技,等待它們的,是否會是和趣店一樣的結局?

還有像樂視這樣的公司,甚至活成了打工人心目中的“神仙公司”——沒有加班內卷996,沒有拖欠工資,沒有停過社保,時不時還上個熱搜,成了調侃和諷刺當下的象征。但留在樂視的人也不知道,靠著《甄嬛傳》的版權和賣超級電視,公司到底還能活多久,他們只能被卷入潮水,隨波而行。

我們每個普通人,都是如此。

運營 | 圈圈兒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红河县| 合江县| 永城市| 如东县| 普格县| 青阳县| 正阳县| 汉源县| 梧州市| 中方县| 邵阳市| 济阳县| 永春县| 阿尔山市| 六枝特区| 林周县| 台湾省| 阿克陶县| 大名县| 罗田县| 顺昌县| 蛟河市| 广灵县| 紫阳县| 东方市| 芦溪县| 九台市| 沿河| 茌平县| 怀远县| 读书| 仁布县| 胶南市| 天峻县| 麻城市| 青海省| 阜宁县| 桑日县| 清原| 阆中市| 吉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