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城鄉居民醫保收入4478.65億元同比減少0.1%
據國家醫保局網站6月28日消息,國家醫保局公布了2023年1-5月基本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運行情況。今年1-5月,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含生育保險)總收入13709.91億元,同比增長8.2%。其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含生育保險)收入9231.26億元,同比增長12.7%。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4478.65億元,同比減少0.1%。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含生育保險)總支出10311.40億元,同比增長23.3%,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含生育保險)支出6520.54億元,同比增長23%。生育保險基金待遇支出431.91億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出3790.86億元,同比增長23.8%。基金整體運行平穩。
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18.8%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6月28日消息,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6688.9億元,同比下降18.8%,降幅比1-4月份收窄1.8個百分點。1-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9625.1億元,同比下降17.7%;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9578.1億元,下降20.4%;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267.5億元,下降13.6%;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837.8億元,下降21.3%。
今年下半年內地居民赴港澳地區定居審批分數線公布
據國家移民管理局網站消息,6月28日,國家出入境管理局發布2023年下半年內地居民赴港澳地區定居審批分數線。2023年下半年,內地居民赴港澳地區定居夫妻團聚類申請審批分數線為146.1分,申請人與香港或者澳門配偶分居時間早于2019年12月31日的,累計積分達到審批條件;子女照顧父母類申請審批分數線為60分,申請人年齡為18至59周歲,在香港或者澳門定居的父母年齡均為60周歲以上且在香港或者澳門無子女的達到審批條件;子女投靠父母類申請審批分數線為1分,申請人未滿18周歲,父母均在香港或者澳門定居的達到審批條件;父母投靠子女類申請審批分數線為1分,申請人年齡為60周歲以上且在內地無子女,需要投靠在香港或者澳門定居的18周歲以上子女的達到審批條件。
交通運輸部北海救助局20年來成功救助10593人
據中新網6月28日消息,記者從交通運輸部北海救助局獲悉,成立20年來,該局成功救助10593名遇險人員。據悉,交通運輸部北海救助局于2003年6月28日在山東煙臺成立,主要負責連云港以北26萬平方公里海域的海上人命救助以及以人命救助為目的的海上消防和財產救助,承擔國家指定的特殊的政治、軍事、救災等搶險救助任務,共有各類專業救助船艇15艘,專業救助直升機10架(含4架訓練機),應急救助隊7支。目前,該局已在北部海域沿海和重要的港口附近科學設置了24個船艇待命點,2個救助直升機待命點,確保就近、快速、科學施救。20年來,北海救助局加快建設空中立體救助、水面快速反應、水下搶險救助的“三位一體”海空立體救助網絡,實施救助6333次,救助遇險人員10593人,救助遇險船舶600艘,獲救財產價值近224億元。
最高檢發布督促10起整治非法采礦檢察公益訴訟案例
據最高人民檢察院網站6月28日消息,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第二批督促整治非法采礦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此次發布的典型案例包括江蘇省南京市人民檢察院訴王某某非法采礦生態破壞民事公益訴訟案等10件。近年來檢察機關辦理的非法采礦領域案件中非法采砂案例約占46%,此類違法行為存在相當的普遍性,這批案例中也有體現。此外,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占比較大。從數據看,該領域刑附民公益訴訟案件的比例超過三分之一。最高檢第八檢察廳負責人介紹,這與非法采礦領域案件的特點有關,該領域案件多涉及刑事犯罪,案件線索多為公安機關或刑事檢察部門移送,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占比較大也符合實際情況,這次發布的典型案例中刑附民案件占比為30%。
最高法:加大對黃河源頭和水源涵養區等司法保護力度
據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消息,6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發布《關于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的意見》。其中提出,加大對黃河源頭和水源涵養區、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敏感脆弱區的司法保護力度,依法懲治非法采礦、采砂、漁獵、養殖、采伐、開墾、建設等違法犯罪活動,加強外來入侵物種治理。著力提升流域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系統保護修復雪山冰川、高原凍土、高寒草甸、草原、濕地、森林、荒漠、泉域及其他流域特有生態環境要素,助力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探索創新預防性、懲罰性、恢復性司法措施,科學合理運用補植復綠、增殖放流、勞務代償、技改抵扣、碳匯認購等多元化生態修復方式,健全完善生態環境修復資金管理使用及修復效果評估機制,努力實現“預防—保護—懲罰—修復”的完整閉環。
工信部:率先在全球將6GHz頻段劃分用于5G/6G系統
據“工信微報”微信公眾號6月28日消息,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頻率劃分規定》,將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劃分規定》是我國開發、利用、保護無線電頻譜資源的基礎性行政規章,對促進無線電頻譜資源合理和有效使用,引導無線電產業高質量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本次《劃分規定》修訂中,工業和信息化部率先在全球將6425-7125MHz全部或部分頻段劃分用于IMT(國際移動通信,含5G/6G)系統。6GHz頻段是中頻段僅有的大帶寬優質資源,兼顧覆蓋和容量優勢,特別適合5G或未來6G系統部署,同時可以發揮現有中頻段5G全球產業的優勢。此次以規章形式確定其規則地位,有利于穩定5G/6G產業預期,推動5G/6G頻譜資源全球或區域劃分一致,為5G/6G發展提供所必需的中頻段頻率資源,促進移動通信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
國資委發布《中央企業法律糾紛案件管理辦法》
據國資委網站6月28日消息,近日,國務院國資委發布了《中央企業法律糾紛案件管理辦法》。國務院國資委政策法規局負責人表示,《辦法》明確中央企業可以結合實際確定本企業重大案件標準,同時,優化了需報國務院國資委備案的重大案件標準,在此前5000萬元固定值的基礎上,增加了動態指標,即“涉案金額達到中央企業上一年度經審計凈利潤絕對值10%以上,且金額超過2000萬元人民幣或者等值外幣”,進一步增強標準的科學性。《辦法》強調重大案件要及時報備,同時建立督辦機制,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切實加大力度,依法維護權益。《辦法》要求中央企業通過訴訟、仲裁、調解、和解等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妥善處理案件,對中央企業間的重大案件鼓勵通過協商方式解決,協商不成的,可以報國務院國資委指導協調,以盡快定紛止爭、節約訴訟成本、維護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