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紀瑤
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網站披露,持有上銀基金90%股權的上海銀行擬轉讓上銀基金20%股權,轉讓底價為3.388億元,信息披露起止日期為6月20日至7月4日。
這是自首次披露以來,第三次延期。這筆轉讓信息最早披露于3月30日至4月26日,此后分別延長到了4月28日至5月29日、6月1日至6月14日、6月20日至7月4日。而掛牌價格未發生變化,始終為3.388億元。
上銀基金成立時有兩大股東,第一股東為上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出資27000萬元,持股比例90%。第二股東為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出資3000萬元,持股比例10%。
2022年11月,上海銀行對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開掛牌轉讓上銀基金10%股權行使了優先購買權,最終以轉讓底價1.497億元“打折”成交。
上海銀行以約1.497億元購入10%股權,現在以3.388億元出讓20%股權,上銀基金的估值半年不到上漲13.16%。
2022年年報顯示,上銀基金總資產16.33億元,凈資產13.67億元,20%股權對應凈資產2.734億元,現以3.388億元底價掛牌,溢價率23.92%(2023年中報未出,粗略計算)。

從近三年的業績表現看,上銀基金正在陷入發展瓶頸。2023年一季報顯示,上銀基金基金總規模合計1275.93億元,規模比2022年末縮水了約44億元。
管理層方面,上銀基金經歷了頻繁的高管震蕩。2019年,上銀基金高管集體跳槽。2020年至今的三年多時間里,上銀基金已經有9位高管離任,其中5位任期都僅有一年左右。
基金發行方面,Wind數據顯示,2022年上銀基金共新發了33只新基金,其中24只募集失敗。截至目前,上銀基金共有51只基金產品,債券型基金28只,混合型基金14只,股票型基金2只,貨幣基金3只、FOF基金4只,規模合計1326.12億元。
上銀基金在股債布局上幾乎是獨步行走,貨幣型基金404.58億元,債券型基金890.05億元,非權益類基金占總規模的97.63%。

債券型基金是上銀基金絕對優勢品種,28只基金中27只年內取得正收益。只有上銀可轉債精選A年內收益為-3.59%,成立以來收益為-21.64%。
而11只混合型基金年內收益為負,占比近八成。
近年來,中小公募股權掛牌轉讓現象頻繁。相比于頭部基金擴張迅猛,股東全力支持,中小基金命運多舛,股東積極“脫手”。此前,紅塔紅土基金的第二大股東正在掛牌轉讓其全部持有的30.24%股權,諾安基金的第三大股東也在掛牌轉讓其全部持有的20%股權。
界面新聞記者統計,近一年,包括萬家基金、摩根基金、富國基金、華夏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發生了股權轉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