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首條財經研究院 石偵
編輯|李思
風品:茂貞
治亂象當用重典。
7月12日,因涉嫌信披違法違規,太和水、首開股份、興源環境等九家公司被證監會立案,也至有媒體驚呼實屬罕見。
1、財務造假透視
無獨有偶。近日,江蘇舜天、*ST柏龍、ST宏圖等財務造假處罰“靴子”落地,彰顯零容忍的監管決心。也意味著,提升發展質量、常懷敬畏心從不是一句空話,建設一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一直在路上。
當新號角吹響、資本生態重塑,露出“裸泳”姿態的粗放折戟者,能否舉一反三、改過自新?對其他企業乃至行業,能否帶來震懾、展出新顏?
整治造假亂象,一直是進行時。
早在開年3月,證監會就披露了2022年證監稽查20起典型違法案例,其中9起為信披違法,5起涉及財務造假。涉及上市公司系統性造假、實控人指使造假、虛構貿易造假、重組標的財務造假以及財務造假規避退市等。
證監會數據顯示,2022年證監會辦理信息披露違法案件203件,其中,涉及財務造假94件,占比46%。
眾所周知,財務造假屬于惡性違規,不僅嚴重破壞市場誠信基礎,也影響上市公司整體形象,嚴重損害中小投資者權益。
在行業分析師劉銳玲看來,不當利益誘惑驅動下,近年來偽造或隱瞞數據、披露不真實信息的手段越發高明復雜,尤其是一些實控人的介入讓造假變的更為隱秘,這也是監管層重拳提升造假成本、強化董高監等管理追責的原因所在。
的確,看似任性僥幸、魚目混珠,實則根本還是企業經營管理、發展決策戰略出了問題,為了保股價、保業績,不惜冒險粗放套利。深入透視ST柏龍、江蘇舜天、ST宏圖,或能窺見一斑。
2、累計虛增營收超12億、套現10億, 實控人被捕、家族企業利與弊
6月28日,*ST柏龍實控人陳偉雄、陳娜娜夫婦被捕。源于虛增業績,涉嫌欺詐發行股票罪、違規信披、不披露重要信息罪。
證監會給予*ST柏龍警告,并責令改正、處以1000萬元罰款,另外多名高管被罰,其中,陳偉雄、陳娜娜夫婦給予警告,合計罰款1000萬。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表示,實控人因不參與公司日常運營管理,因此其被逮捕短期內對公司日常生產經營不會產生直接影響。不過,公司重大決策與戰略規劃卻與實控人緊密相關,對于治理層面的影響顯而易見,例如會造成一些重大決策“無人拍板”的問題。
其實,早在2022年4月,陳偉雄、陳娜娜夫婦就因參與財務造假,被證監會實施終身禁入,同期二人辭去公司職務。
然辭職不意味著可以逃脫責罰。畢竟從2015年上市起,公司就開始造假。
2021年3月,*ST柏龍被證監會立案調查。2022年4月,公司公告收到行政處罰書。
調查結果顯示:*ST柏龍IPO招股說明書、2016年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情況報告書暨上市公告書及定期報告存在虛假記載;在2017年至2019年年度報告中未如實披露“其他非流動資產”報表項目的情況;在2018年報中未如實披露募資使用情況。
據悉,通過虛構與某公司及其關聯方,萬杰隆集團及其關聯方萬杰隆電子商務間的服裝設計、組織生產業務,*ST柏龍在2018年至2020年度存在對外擔保未履行審批程序及信息披露義務的情況。其中,2013年至2018年,*ST柏龍累計虛增營收12.76億元,累計虛增利潤總額4.10億元。
除了虛增業績,實控人還利用多賬號操縱自家股票。
2020年11月,證監會下發《調查通知書》顯示,陳偉雄、陳娜娜因涉嫌操縱公司股價,證監會決定對二人立案調查。針對此次調查,二人于2021年8月收到的證監會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
2018年7月6日至2019年5月31日期間,陳娜娜作為*ST柏龍總經理,通過*ST柏龍控制“陳某君”等9個銀行賬戶,向楊杰、鄭慧控制的“郭某櫻”等9個銀行賬戶支付8300萬元,共同操縱*ST柏龍,并動用了92個證券賬戶進行證券交易。
此外,公司還多次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如2022年5月31日,因涉嫌未按時披露年報,證監會決定對*ST柏龍立案調查。9月公告顯示,因公司及相關當事人受到證監會行政處罰,數十名投資者提起賠償訴訟。
2022年報顯示,柏堡龍共涉及15起證券虛假陳述案,大部分未執行。
據中國網財經統計,自2019年3月到2020年9月,短短一年半時間,實控人陳偉雄、陳娜娜家族累計增持1次、減持81次,合計減持5730.47萬股、減持金額7.42億元。
加上折價轉讓股份,不到兩年時間陳氏家族套現超10億元。
套現大快朵頤、種種粗放亂象,拷問企業的基本內控力、風控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是典型家族企業:陳偉雄、陳娜娜為夫妻關系,陳秋明與陳偉雄為父子關系,陳昌雄與陳娜娜為父女關系。前四大股東持股比45.7%、27.99%、6.36%、6.36%,合計86.41%。
行業分析師李晨表示,企業發展早期,家族管理有利運營穩定性、決策高效性。而成長到一定規模后,現代企業管理就是重中之重。家族企業治理透明性、決策先進性、開放性、精準度前瞻度常是輿論關注焦點。
聚焦*ST柏龍,財務造假、操縱股票套現也有無奈與急迫,看向持續虧損的業績面,可謂一塌糊涂,難言多少成長性、穩健力。
2023年一季度,企業營收1574萬元,凈利虧損1575萬,營收還不夠填補虧損。截至一季度末凈資產-6.70億元。
拉長時間線,虧損已是常態:2022年凈利虧損8.18億元,2021年虧損15.52億元;2020年虧損3.17億。
截止2022年末,流動負債高于流動資產9.20億元,銀行借款7.38億元存在逾期。因2022年末凈資產為負值,公司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ST柏龍”變更為“*ST柏龍”。
要知道,ST柏龍上市之初,多家券商稱其為國內服裝設計龍頭企業。
2016年,陳偉雄曾在論壇上提出柏堡龍將重點搭建衣全球時尚生態圈全產業鏈項目,聚合全球優秀設計師及時尚買手資源,實現快速設計和購買方式,徹底革新傳統時尚產業。據媒體報道,柏堡龍擬以非公開發行方式募資9.88億元投資于該項目。
也是2016年,柏堡龍躋身廣東省企業500強。2016到2018年營收6.55億元、8.41億元、10.05億元,持續提升。
何以一手好牌打的稀碎?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看看上述業績虛增、股票操作、大手筆套現,試問真心投入日常經營管理的精力到底多少、誤判錯付多少?
2023年7月10日晚,*ST柏龍公告稱,因與國信證券質押合同糾紛一案,陳娜娜被動減持約2684.57萬股公司股票。
另一廂,多年財務造假引發了受損投資者索賠。此前,廣州中院已對部分索賠案作出投資者一審勝訴判決。
做企業靠的就是腳踏實地、徐徐圖之,若被短利短利瞇眼、無疑一場危險游戲。
3、13年虛增超百億營收 ,何塑信任金身
類似考量的,還有江蘇舜天的。
6月30日,江蘇舜天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擬對江蘇舜天處以1000萬元罰款,包括現任董事長在內的5位涉案高管累計被罰430萬元,同時董事長被禁入證券市場三年。
被罰源于公司參與的隋田力主導的專網通信業務,實質是合同、資金、票據流轉構成閉環的虛假自循環業務,無商業實質,不應確認相應的營收、營業成本及利潤。
通過虛假咨詢會業務、參與通訊器材內貿虛假自循環業務,公司在2009年至2021年13年里,合計虛增營收103.33億,虛增利潤總額9.34億、虛增營業成本93.99億元。
公開信息顯示,2016年12月至2018年3月,高松任江蘇舜天董事兼總經理,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任江蘇舜天總經理,2018年3月至今任江蘇舜天董事長。
據證監會調查,高松任董事長期間,全面負責江蘇舜天管理工作。分別在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2016年12月至2018年9月分管、審批通訊器材內貿業務,在2018年至2021年與隋田力洽談合作通訊器材業務。在江蘇舜天2016年至2021年報上,高松均進行了簽字。
據時代周報統計,在財務造假的13年間,江蘇舜天虛增營收占比最高達34.13%,虛增利潤總額占比最高132.86%,虛增利潤總額占比超50%的年份有7次。
除了監管機構處罰,還有訴訟追責煩惱。
7月1日,江蘇舜天發布公告。此前,中電長城圣非凡信息系統有限公司(下稱“中電長城”)就與江蘇舜天之間的合同糾紛提起了訴訟,2022年7月18日,法院裁定上述案件中止訴訟。
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江蘇舜天股價在8元/股左右,2015年6月達到歷史新高20.5元/股,截至2023年7月6日收盤,公司股價報收5.03元。會有多少股民索賠追責也值警惕。
雖然2022年及2023一季度公司業績可喜回暖,相關負責人也回應媒體稱,目前儲備的貨幣資金較多,然需注意的是,一季度末公司短期借款7.8億,負債合計18.7億,而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僅7.81億,經營現金流轉負為-1.19億元。
現金流的壓力肉眼可見,疊加訴訟隱憂、董事長禁入證券市場、以及造假帶來的內控審視、業績成色質疑,江蘇舜天如何重塑信任金身、業績自證價值自證仍是一道迫切考題。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