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周姝祺
奧迪購買中國汽車公司電動化平臺一事有了最新確認信息。
7月20日,上汽集團回應界面新聞稱,上汽集團和奧迪已達成共識,雙方將通過合作加快電動車開發。 雙方一致認為,中國汽車市場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巨大轉型,因此將進一步深化戰略合作。
日前據路透社報道,奧迪正就購買電動平臺有關事宜在和上汽集團進行談判,有可能購買上汽集團旗下新能源品牌智己的電動平臺。第一財經報道稱,去年下半年奧迪就在接觸中國汽車公司,與比亞迪、吉利均展開了洽談。
相關知情人士向界面新聞透露,此次上汽與奧迪的合作或涉及位于上海安亭的上汽大眾二廠。雙方將資源互換,大眾方出讓上汽大眾二廠資產,以此換取上汽集團電動化平臺。該工廠主要生產上汽大眾朗逸車型。
上汽大眾在安亭生產基地共有三座燃油車整車工廠以及生產新能源汽車的MEB工廠。其中,生產Polo、斯柯達晶銳的上汽大眾一廠已從去年開始逐步關停,部分產線轉移至江蘇儀征工廠。上汽旗下安吉物流將在一廠位置建立智能倉儲基地。
今年早些時候上汽大眾二廠被傳已經啟動合班,兩個生產輪班合并為一班,部分員工分流至其他工廠。
此次奧迪選中與上汽集團達成合作,一方面看中了上汽在電動化領域的技術布局。上汽集團在電機、電驅、固態電池、車身調控、芯片以及智能駕駛等技術路線上均有自研或投資相關供應鏈企業。
有接近上汽集團的知情人士向第一財經表示,奧迪希望能夠獲得三電系統、下車體、智駕系統等相關技術,但外觀、內飾等造型設計仍由奧迪自主把控。
另一方面,奧迪與上汽合作將有助于上汽奧迪在新能源領域發展。2021年奧迪與一汽共同成立了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公司,該合資公司首個新能源工廠PPE工廠正在建設中,年產能規劃15萬輛。奧迪A6 e-tron和Q6 e-tron兩款重點車型預計將于明年投入量產,并將在一汽奧迪旗下銷售。
而上汽奧迪還沒有系統的新能源汽車平臺或產品序列。目前上汽奧迪僅在售一款純電動車奧迪Q5 e-tron,6月銷量為618輛。
基于此,此次奧迪與上汽集團達成合作,相關新能源車型將有可能在上汽奧迪方進行生產和銷售,同時避免了南北資源競爭問題。
奧緯咨詢企業董事合伙人張君毅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指出,開發全新的電動化平臺成本高昂,同時還需承擔不被中國消費者認同的風險。引入外部更具競爭力的平臺,一方面節約轉型成本,另外能加快產品推出時間,盡快占領市場。
奧迪與上汽集團有過成立合資公司的經驗,選擇與智己合作能夠減少協調溝通的成本。同時,中方也能獲得更高的自主權,推進產品本土化。一旦奧迪利用上汽平臺,推出具備市場競爭力的產品,還可選擇將產品出口,向海外市場謀取更大規模的銷量。
需要注意的是,奧迪與上汽集團合作同樣會面臨問題有待解決。目前上汽集團旗下純電動品牌智己和飛凡均處在發展階段,市場接受度尚需提升,奧迪購買其平臺的前景也有不確定性。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智己汽車累計銷售7796輛,遠不及頭部新能源汽車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