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資界PEdaily
剛剛,深圳又一個新能源IPO誕生。
投資界-天天IPO獲悉,今日(7月26日),深圳威邁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威邁斯”)正式登陸上交所科創板。此次IPO發行價47.29元,開盤大漲26.88%,市值一度超240億元。
成立于2005年,威邁斯在北郵校友萬仁春的帶領下,逐漸發展為一家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頭部企業,拿下小鵬、理想、合眾、零跑汽車等一批造車新勢力客戶。一路走來,公司身后集結了尚頎資本、深創投、同晟創投、謝諾投資等投資人。今年6月,威邁斯入選“南山區總部企業”。
至此,深圳南山區轄區內IPO數量達到了209家,上市公司密度全國第一。這意味著,僅僅187.5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一家上市公司,堪稱傳奇。
北郵校友在南山干出一個IPO,市值超200億
威邁斯的故事,要從一位北郵校友說起。
出生于1968 年,萬仁春早年畢業于北京郵電大學電子設備結構專業。1991 年,他進入郵電部第十研究所,此后曾在深圳市華為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開發部、中試部、人力資源部等多個部門任職;2000 年,萬仁春擔任艾默生網絡能源有限公司做市場部總監,一直在電源器領域沉浸多年,也曾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求學。
直到2005年8月,萬仁春創立威邁斯,并將公司落地深圳南山區。一開始,威邁斯主要做電梯電源、通信電源等工業電源,恰巧當年首款混合動力汽車正式進入中國市場,敲開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大門。
此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勢不可擋。2013年以來,威邁斯的業務逐步專注于發展新能源汽車車載電源產品。期間通過一系列政策扶持,深圳大舉發力新能源。
而在萬仁春的帶領下,威邁斯開始向新能源汽車電驅動領域拓展,成功研發了2.2kW車載充電機和1.5kW車載DC/DC變換器,初步形成車載電源、通信電源、電梯電源三大類產品并重的產品結構。2017年,公司成功量產車載電源集成產品,成為業內最早實現將車載充電機、車載DC/DC變換器等功能集成的廠商之一。

(圖片來源:威邁斯官網)
得益于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高速增長,威邁斯過去三年業績一路飆升。招股書顯示,2020年至2022年,威邁斯實現的營收分別為6.57億元、16.95億元、38.32億元,實現的凈利潤分別為551.12萬元、7137.09萬元、2.93億元。2023 年1-3 月營收突破10億元,同比增長54.40%。

時至今日,威邁斯致力于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進口替代”戰略,已經成為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合眾新能源、零跑汽車等造車新勢力以及上汽集團、吉利汽車、奇瑞汽車、長安汽車等眾多知名車企的核心供應商,開拓了東風日產、上汽通用等合資品牌客戶。
其中,上汽集團不僅是第一大客戶,還是間接投資人。從2017年起,威邁斯身后陸續集結了一支投資人隊伍——豐圖投資、上汽集團旗下尚頎資本、同洲電子旗下同晟創投以及深創投、謝諾投資、廣汽資本。
不過,威邁斯IPO之路可謂是一波三折。早在2019年,威邁斯就向證監會遞交了深交所主板的IPO申請,卻遭到了否決;此后改上科創板,2023年1月,威邁斯上市委會議在召開前夜遭遇臨時取消;直到兩個月后,威邁斯終于在上交所科創板順利過會。
今天,威邁斯正式登陸科創板,市值超200億。這位在新能源耕耘了大半輩子的老兵,迎來了人生第一個IPO。
全國最牛區,這里IPO悄悄大爆發
威邁斯敲鐘背后,深圳南山區正迎來一波上市潮。
不久前,激光雷達獨角獸——速騰聚創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擬主板掛牌上市。2014年,拿到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學位的邱純鑫,與導師朱曉蕊教授以及實驗室同門師弟劉樂天一同在深圳南山區創立了速騰聚創,殺入車載激光雷達領域。
速騰聚創的成長歷程,與南山緣分頗深。2016年,成立僅有兩年的速騰聚創參加了南山區“創業之星”大賽,獲得企業組冠軍。這也成為了速騰聚創的一個轉折點。此后,南山區政府直接派駐領導掛點服務企業,為速騰聚創開通了“綠色通道”,現場解決其發展的困難和訴求;南山區科創局引進速騰聚創入駐區屬物業——南山智園,為其解決了辦公場地的難題。
時至今日,速騰聚創在南山區的辦公面積已超過46000平方米,公司人數超過1700人,全球布局激光雷達相關專利超過900項,已交付超過10萬臺激光雷達。“我們對南山非常熟悉,這里匯聚了各種頂尖科技人才、擁有良好的營商環境、市場充滿活力,所以我們也就一直‘賴’在南山不走了。”邱純潮在接受《深圳特區報》采訪時不禁如是說。
稍早之前,南山區又一家芯片公司奔赴IPO。今年初,證監會披露了中金公司關于云英谷科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輔導備案報告。2012年,哈佛大學博士顧晶創辦了云英谷科技,公司坐落于深圳南山區赫赫有名的粵海街道。這是一家顯示驅動芯片及電路板卡研發商,至今已完成多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紅杉中國、北極光創投、中信資本、祥峰投資等知名投資機構,以及京東方、小米集團、中芯聚源等產業資本。
與此同時,扎根于南山區的固高科技距離上市只剩下臨門一腳。早在1999年,香港科技大學李澤湘教授攜手高秉強、吳宏,在南山區創辦了固高科技,至今為近60個行業、2000多家客戶、200多家系統集成商累計完成運動控制系統部署超過100萬套。最新消息,固高科技已經拿到在創業板上市的注冊申請,三位教授即將聯手收獲一個IPO。
悄然間,越來越多深圳南山區的公司走上IPO敲鐘舞臺。根據深圳市南山區資本市場協會統計,截至2023年7月,南山區現有上市企業208家,IPO在輔導企業50家、IPO在審企業有17家、IPO過會未上市企業3家,隊伍盛大。
換言之,南山僅僅187.5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200余多上市公司,相當于每平方公里土地孕育超過1家上市公司,密度全國第一。
其中,粵海街道最為盛產上市公司。這條總面積僅20.99平方千米的街道,卻坐擁了超過110家上市公司,早年間的騰訊、大疆、中興、金蝶、TCL等巨頭均在此發跡,堪稱最強科創孵化器。
深圳,新一波創業軍團登場
過去四十年,深圳的成長史就是一部中國高科技奮斗史。
但危機感也并不是沒有。正如最近的一個話題引人注意,“深圳似乎已經超過10年沒有出現現象級的創業公司,放眼都是華為、騰訊、比亞迪這些老公司了。”雖然事實并非如此,但也足夠令人反思。
事實上,除這些“成名已久”的巨頭,深圳還在源源不斷涌現科技公司。尤其在當下最火爆的新能源產業,深圳勢力不可小覷。
作為國內最早發展新能源產業的城市之一,深圳目前僅儲能企業就超過了7000家,集中分布在寶安區、龍華區、龍崗區和南山區。其中,南山區最新走出一個儲能獨角獸——德蘭明海。
德蘭明海掌門人尹相柱是一位70后,籍貫吉林,曾在鋰電行業浸潤多年,2013年在南山區成立了德蘭明海,定位用戶側儲能賽道。歷經多年,德蘭明海成長為移動儲能領域的現象級公司,身后匯聚源碼資本、中鋁浙江君融基金、鯤鵬光遠、達晨財智,以及知名的頭部產業資本。最新消息,德蘭明海于3月與中信證券簽署輔導協議,啟動A股IPO。
而作為南山第149家上市公司,德方納米于2019年在創業板掛牌上市。成立于2007年,德方納米核心產品是鋰離子動力電池正極材料磷酸鐵鋰,是我國第一家將納米技術應用到制備電池正極材料的企業。
在氫能領域,氫藍時代成為南山乃至深圳的代表企業之一。2017年,氫藍時代在深圳南山成立,公司聚焦研發生產氫燃料電池系統及電堆等關鍵零部件。2022年第十四屆中國深圳創新創業大賽決賽中,氫藍時代從全球7000多個企業參賽中,以行業總分第一名榮獲冠軍。
這些只是一個序幕。
一路走來,深圳南山從南海邊陲小漁村成長為一個擁有4300多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的“中國硅谷”,在生物與新醫藥技術、新能源與節能、新材料技術、電子信息技術等多個領域培育了諸多科技企業。比如集成電路產業,這里跑出了一批芯片龍頭公司。
那是2000年左右,深圳半導體行業開始興起,憑借著市場優勢,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產品傳遞順序:美國—中國臺灣—中國深圳。2003年,為了發展半導體,南山在粵海街道成立國家集成電路設計深圳產業化基地(深圳IC基地)。以此為原點,南山區聚攏了一大批芯片公司。比如坐落在南山區粵海街道的江波龍,在2022年8月正式登陸創業板,成為“國產存儲器第一股”,最新市值超400億。
今天,來自深圳南山的芯片軍浩浩蕩蕩。據《深圳特區報》統計,南山區聚集全市近50%的設計企業,擁有中興微電子、比特微電子、國微電子、明微電子、中科藍訊、中微半導體(深圳)等一大批優質設計企業,擁有11家上市設計企業,11家營收超10億元的設計企業,52家營收1-5億元的設計企業。
時至今日,南山的產業集聚十分明顯,形成了以中興通訊為龍頭的電子信息技術與通信產業集群,以騰訊為龍頭的互聯網和數字產業集群,以邁瑞醫療為龍頭的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集群。
產業更迭,激蕩不已,往往決定著一座城市的命運。放眼望去,這里依舊是一座年輕且生機勃勃的城市,還有更多的科技造富故事等待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