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ataEye研究院
年內股價漲幅超130%的神州泰岳,正被越來越多投資者關注。
說到神州泰岳,大家可能稍顯陌生,但其子公司殼木游戲是出海游戲暢銷榜的常客,基本穩居中國游戲廠商出海收入TOP10。就在今年6月,在data ai出海榜上,殼木飆到第7,甚至高于網易。
殼木游戲,在被神州泰岳收購后的9年里,收入年復合增長率超40%,凈利潤年復合增長率超25%。
如何做到的?作為出海老兵,殼木游戲出海有何秘訣?有何短板?
為什么說殼木雖賺錢,但其實“不受寵”?
一、整體業務:軟件業務連年虧損卻被追捧,游戲業務雖賺錢但不受寵
神州泰岳擁有游戲、軟件與信息服務兩大業務板塊。
從營收構成來看,游戲貢獻神州泰岳7成以上的收入,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貢獻不到3成。
來源:公司財報;游戲財經匯制圖
從收入增速可以看出,神州泰岳游戲業務增長較快,近4年營收復合增長率超40%,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業務復合增長率只有8%。
從凈利潤來看,神州泰岳游戲業務凈利潤穩步增長(近4年復合增長率超50%),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務連年虧損,可以說神州泰岳近年一直被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務拖累。
來源:公司財報;游戲財經匯制圖
具體來看,神州泰岳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業務包括AI-ICT 運營管理、物聯網/通訊、創新服務等。其中,AI-ICT 運營管理是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業務主要的收入來源(占比超90%)且業績較穩定。
來源:公司財報
2022年,AI-ICT運營管理收入超10億,是神州泰岳第二大收入來源,物聯網/通訊收入也超過1億元,但上述業務大多增收不增利。
比如,神州泰岳負責人工智能業務的控股子公司鼎富智能2022年收入6600多萬元,但凈虧損6600多萬元,公司負責物聯網與通訊業務的控股子公司奇點新源2021年、2022年分別虧損2662萬元和1164萬元。
來源:公司財報;游戲財經匯制圖
從財報來看,神州泰岳每年都會花較大篇幅介紹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務。2022年財報,神州泰岳“核心競爭力”共列了4點,全部屬于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務。
可見,雖然游戲業務是神州泰岳收入和利潤的主要來源,但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務在公司內部更受重視。
從研發投入來看,截至2022年末,神州泰岳主要研發項目共有16個,其中只有兩個是游戲項目。2022年,神州泰岳研發費用約3億元,兩款在研游戲產品所占的比例并不算高。
可以說,神州泰岳的實際經營,一直是拿游戲業務創造的穩定現金流,去養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務(公司似乎不太愿意重點押注游戲)。
然而,截至目前,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務并不能產生穩定的利潤,神州泰岳凈利潤依然來自于游戲業務。
游戲財經匯推測,神州泰岳之所以這么做,一方面跟公司基因有關,公司以 ICT(信息通信技術)起家,游戲業務再賺錢,也是公司收購來的“干兒子”。相反,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務,才是神州泰岳“親兒子”。
另一方面,公司或許是為了在資本市場取得更高的估值,畢竟科技企業的PE遠高于游戲企業。
二、殼木游戲:押注兩款爆款,研發投入偏低,恐青黃不接
殼木游戲自2014年被神州泰岳收購后,收入和凈利潤一路上漲。
2022年,殼木游戲收入超35億元,凈利潤約7.75億元,這一體量和上市公司中手游、愷英網絡大體相當。
來源:公司財報;游戲財經匯制圖
從財務表現來看,殼木游戲可以說是國內最穩健的游戲公司之一,也是近年出海游戲的“黑馬”。
根據data.ai數據,殼木游戲2023年1-6月出海收入排名穩居TOP8以內,甚至超過了游戲大廠網易。
來源:data.ai;游戲財經匯制圖
殼木游戲收入為何這么穩?出海又有何秘訣?在收入高歌猛進的背后,是否也隱藏一些問題?
通過翻閱神州泰岳近幾年的財報,游戲財經匯發現殼木游戲的五大特點。
特點一:聚焦SLG出海,押注單品,產品少而精。
殼木游戲有兩大標簽,一個是出海,一個是SLG。
“出海”:殼木游戲 2011 年即在海外發行游戲,主要市場為北美、日本、韓國。殼木游戲也是中國大陸地區第一家獲 Google 官方頒發的TopDeveloper認證的手游開發團隊。
“SLG”:從 2011 年以來,殼木游戲就專注于 SLG 賽道。截至目前,殼木發行了數十款SLG手游。
與同行相比,殼木游戲產品相對較少,截至2022年底在運營的游戲產品只有7 款,在研產品只有2款。
在游戲研發策略上,殼木游戲堅持押注單一大單品。在2022年財報中,殼木游戲是這么介紹自己的——以精品化策略打造少數高品質產品,并長線運營。
從歷史數據來看,殼木游戲確實擁有持續打造爆款的能力,基本每隔3年左右就能推出一個爆款游戲,從《小小帝國》到《戰爭與秩序(War and Order)》,再到《旭日之城(Age of Origins)》,爆款不斷也保證了公司游戲流水穩定增長。
但隨著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為了提高產品成功率,不少游戲公司開始采用“廣撒網”的策略——批量測試,擇優上線。比如IGG、三七近兩年均測試了不下二十款游戲,挑選其中測試數據最好的幾款產品上線。
游戲財經匯認為,殼木游戲押注單一大單品的策略具有一定的市場風險,一旦產品無法如期上線或者表現不及預期,公司收入就會受到影響。
殼木游戲也意識到了這一點。2022年,殼木在海外測試了一款三消+二次元游戲《Puzzles &Girls》,今年又在海外測試了一款回合制+模擬經營的新作《Journey Untold》。
特點二:高度依賴爆款產品、收入高度集中,兩款產品貢獻90%收入。
殼木游戲高度依賴爆款產品、收入高度集中,公司90%以上收入來自兩款主力產品《Age of Origins》、《War and Order》。
來源:公司財報;游戲財經匯制圖
從營銷費用來看,兩款主力產品的營銷推廣費用占比下滑,但收入和利潤持續上升。
來源:公司財報;游戲財經匯制圖
2022年,《War and Order》收入出現小幅下滑,《Age of Origins》收入仍處于爬坡期。《War and Order》于2016年初上線,運營已超過7年,《Age of Origins》運營已超4年。
按照頭部SLG產品約10年的生命周期計算,兩款產品(特別是《Age of Origins》)的收入紅利期至少還有3-4年時間。
雖然兩款游戲流水尚于上升階段,但殼木也需要未雨綢繆,尋找新的收入增長點。
特點三:產品長線運營能力較佳,版本更新頻次遠高于SLG同類產品。
殼木游戲的長線運營能力較強,《Age of Origins》上線4年,流水仍穩步提升,月流水3000萬美元,《War and Order》上線7年,流水并沒有出現明顯下滑,月流水維持在1300-1500萬美元。
來源:公司財報;游戲財經匯制圖
神州泰岳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表示,公司兩款產品收入穩步提升主要歸功于產品的更新迭代。2022年,《Age of Origins》版本更新了44次,《War and Order》更新了48次,遠高于SLG同類產品的更新頻率。
作為對比,根據點點數據顯示,過去一年,IGG旗下《王國紀元》版本更新了16次,FUNPLUS《State of Survival》是16次,三七《Puzzles &Survival》19次。
殼木所有產品都是自研自發,這也意味著玩家所有的反饋數據(比如玩家更喜歡玩哪些模塊,哪些模塊玩家付費率更高)都掌握在公司手里,殼木可以根據玩家的反饋情況不斷的去做產品優化。
特征四:堅持自研,但研發進度偏慢,公司可能面臨產品青黃不接的問題。
殼木堅持自研、極少代理其他公司的產品,但公司產品研發進度較慢,一般兩年才有一款新游面世,這也導致公司可能面臨產品青黃不接的問題。
殼木游戲2021年以來沒有新產品上線,公司上一次推出新品還是2020年。
殼木2020年在海外上線了兩款科幻題材SLG——《Infinite Galaxy》和《War of Destiny》,兩款產品成績平平,遠遠不及兩大主力產品。
《Infinite Galaxy》上線兩年的累計收入約4.58億元,《War of Destiny》的表現更為遜色,累計收入還不到1.5億元。
兩款產品上線第一年,殼木也采用”高舉高打”的營銷策略,拿出至少一半以上的收入用于營銷,但因產品表現一般,公司在第二年均大幅縮減了廣告投放。
《Infinite Galaxy》上線當年公司狂砸2.41億營銷費用,但只換來2.3億收入,上線第二年營銷費用銳減。《War of Destiny》上線后收入一直不溫不火,公司在2022年甚至放棄了投放。
來源:公司財報;游戲財經匯制圖
來源:公司財報;游戲財經匯制圖
對于兩款游戲的“折戟”,游戲財經匯認為,首先,太空題材的策略類游戲在歐美市場受眾度遠不及喪尸題材(網易《無盡的拉格朗日》海外表現也一般),其次,兩款產品品質一般,且被海外玩家吐槽過于氪金。
目前由于兩款老產品流水給力,殼木尚未面臨產品青黃不接的問題。但一旦兩款老產品收入下滑,公司又沒有新品補位,殼木收入恐面臨下滑風險。
特點五:研發投入偏低,研發重視程度低于同行。
從研發費用來看,殼木對游戲產品的研發投入普遍偏低。
比如,太空科幻題材SLG產品《Infinite Galaxy》于2018年7月立項,耗時三年,總開發支出在3000萬元左右。而此前兩款爆款產品《Age of Origins》和《War and Order》,開發支出加起來不過2000多萬元。
來源:公司財報;游戲財經匯制圖
作為對比,同樣專攻SLG賽道的IGG 2022年研發費用高達13億港元。IGG整體人數在2500人左右,其中有1500人左右是研發人員。而神州泰岳整個公司的研發人員不過1000多人,其中大部分負責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業務。
游戲財經匯推測,一方面由于殼木深耕SLG賽道,對SLG領域比較成熟,不會踩坑立一些不熟悉的項目,另一方面,殼木隸屬于上市公司神州泰岳,在研發費用上面臨與公司其他業務的“競爭”。
目前殼木還有兩款產品處于研發中。財報顯示,兩款游戲均于2021年立項,采用 Unity3D 引擎開發。《Everland》是一款融合卡牌戰斗、模擬經營和策略元素的創新型放置卡牌游戲,《Dreamland》是一款SLG+模擬經營的科幻題材游戲。
目前《Everland》已投入研發費用3300多萬元,《Dreamland》已投入研發費用超1500萬元。
兩款產品預計將于下半年上線。今年海外SLG市場新品較多,市場競爭激烈,莉莉絲、IGG、點點互動等公司均推出炙手可熱的爆款產品。殼木旗下SLG產品上線后,能分一杯羹嗎?拭目以待吧。
三、總結
殼木游戲的優勢很明顯,公司深耕SLG賽道10年,積累了豐富的SLG研發和運營經驗。公司也擁有持續打造爆款的能力——從過往成績來看,公司每隔3年左右就能推出一個爆款游戲,爆款不斷保證公司未來海外業務流水穩定增長。
但殼木也存在高度依賴爆款產品、收入高度集中的問題。目前公司90%以上收入來自兩款主力SLG產品,雖然兩款游戲流水尚于上升階段,但公司也需要未雨綢繆,尋找新的收入增長點。
此外,殼木過于堅持自研自發,極少代理其他公司的產品,一旦自研產品無法如期上線,收入恐面臨下滑的風險。
但游戲財經匯認為,真正可能制約殼木游戲長期發展的,是其“尷尬”的身份。
殼木游戲隸屬于上市公司神州泰岳,這也導致殼木的發展很大程度會受到上市公司戰略的影響:很顯然,目前神州泰岳更為重視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務,游戲業務雖然賺錢但并不受寵,這也導致殼木在游戲上的研發投入遠低于同行。
隨著游戲行業愈發內卷,要在激烈市場中脫穎而出,產品質量過硬成為必要條件。而這背后,是需要真金白銀的研發投入。
殼木如果想獲得長期發展,或許母公司需要給予更多的資源和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