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高佳
界面新聞編輯 | 翟瑞民
2023年8月3日,公安局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該部研究制定公安機關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有關情況。公安部研究室副主任何文林介紹,公安部將加強制度供給,推出一批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改革舉措。
其中包括全面實施行政許可事項清單管理,大力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探索戶籍準入同城化,試點實施靈活落戶政策等。
界面新聞注意到,戶籍準入同城化互認并非首次提出。
2019年2月,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曾提出,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在具備條件的都市圈率先實現戶籍準入年限同城化累積互認。
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發布。其中提出,探索推動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實現戶籍準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等戶籍改革內容。
所謂“戶籍準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曾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這個概念的提出具有新意,從字面意思上可以認為,未來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中,戶籍辦理將更加便利。 “通俗來說,某就業者在長三角A城市工作,后續又到長三角B城市,那么在B城市落戶時,也可以把A城市的居住、社保等情況考慮進去,這樣在實施積分落戶方面就可相對降低要求。 ”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管理學院特聘教授、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陸銘向界面新聞介紹,戶籍準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是從傳統戶籍制社會向人口自由流動的社會轉變的一種過渡性政策。
自2019年以來,一些城市和地方已率先實行了戶籍準入同城化累計互認。2020年,浙江省寧波市先是在5月提出,舟山戶籍可等同于寧波戶籍;8月,又進一步提出在上海、浙江、江蘇、安徽“三省一市”繳納的社保在申請落戶時可累計納入寧波市繳納年限。2021年12月,廣東省政府在《廣東省勞動力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行動方案》中也提出,要在除廣州、深圳市外的珠三角城市率先探索戶籍準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
就在2023年7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浙江省推動落實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實施方案(2023—2027年)》(簡稱《實施方案》)提出,全省(杭州市區除外)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浙江省成為繼江西省、湖北省、黑龍江省后,又一個取消落戶限制的省份。
《實施方案》也再次提到實行社會保險繳納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來本省就業并已辦理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手續的,在申請登記常住戶口時,其長三角城市群內的社會保險繳納年限可以與當地合并計算。推行居住年限設區市范圍內互認,鼓勵各地在長三角城市群內開展居住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
為了配合管理,浙江省政府辦公廳日前還印發了《關于優化新市民積分管理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以居住證為載體,通過設置積分指標體系,將新市民個人情況、實際貢獻等轉化為相應分值,積分達到一定要求可享受常住地提供的相應公共服務待遇。《意見》于2023年7月26日起施行。
而對于如何推行靈活落戶政策,公安部目前并未詳細解釋。何文林稱,公安部將對相關措施逐一細化方案、落實責任、強化督查,力爭8月底前全部部署實施,確保取得實效。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會員、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剛告訴界面新聞,靈活落戶政策主要針對在城市務工的靈活就業人員,降低他們在城市落戶的門檻。“靈活落戶”并非新概念,胡剛稱,“此前針對靈活就業人員落戶的政策雖已放開,但具體辦理落戶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小門檻,現在相關部門正在更積極推進政策更快落地。”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長亓希國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公安部推動全面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便利暢通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渠道、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工作取得重要進展。截至2022年,1.4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47.7%。
推動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的關鍵一環。亓希國表示,公安部將充分發揮人口管理對于人口有序流動的牽引作用,持續深化戶籍制度改革。
一是推動各地全面取消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落戶限制,全面放寬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Ⅰ型大城市落戶條件,完善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積分落戶政策,確保社會保險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占主要比例,鼓勵取消年度落戶名額限制。
二是進一步放寬集體戶設立條件,鼓勵各地在人才市場、眾創空間以及鄉鎮(街道)或者村(社區)設立集體戶,更好地便利群眾落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