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胡振明
8月7日收盤后,人福醫藥(600079.SH)披露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艾路明于2023年8月7日收到中國證監會《立案告知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證監會決定對其立案;但公告沒有披露立案的具體事由。
與此同時,三特索道(002159.SZ)也發布公告稱,公司及原實控人艾路明被立案。此前7月26日, *ST明誠(600136.SH)宣布,公司被證監會決定立案,案由為“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ST明誠目前的實際控制人為武漢市國資委,之前*ST明誠的實際控制人同樣為艾路明,雙方控制權交接完成于2021年8月。
這三家上市公司曾經都是顯赫一時的“當代系”旗下的上市平臺。
人福醫藥表示,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目前均正常履職,上述事項不會對公司的日常運營造成重大影響;公司將嚴格按照監管機構相關規則的要求,及時履行后續進展情況的信息披露義務。

實際上,近年來,人福醫藥及其控股股東武漢當代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當代科技”)、實際控制人艾路明出現了信披違規、資金占用、違規減持、股份被凍結等多種情形。
5月5日晚間,人福醫藥披露《關于回復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公司2022年年度報告信息披露監管工作函的公告》稱,公司收到上交所發出的對2022年年度報告信息披露的監管工作函,并對監管工作函所列問題做出回復。
該份監管工作函所列問題,大多涉及資金占用、關聯方及關聯交易等與控股股東直接或間接相關的情況,其中包括:
貨幣資金相關問題,例如“是否存在貨幣資金被其他方使用或為其提供質押、擔保等情形”?
關于在建工程和其他非流動資產的問題,如“本期在建工程前十大支付對象、是否為關聯方、是否為新增供應商、后續資產交付時間等,并說明交易對方與控股股東及關聯方是否存在資金或業務往來,核查是否存在資金占用情形”?
關于公司對外投資的問題,如“公司目前對外投資所涉領域及方向的考慮及合理性,設立有關基金是否構成關聯交易,有關投資項目資金是否流向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是否構成資金占用情形”?
現金分紅的問題,如“說明公司當前分紅政策的主要考慮及其合理性,是否存在資金受限或被他方實際使用的情形等”。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3年2月7日晚間,人福醫藥就曾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紀律處分決定書》,上交所對人福醫藥及其控股股東當代科技、實際控制人艾路明及有關責任人予以紀律處分。
對人福醫藥,控股股東當代科技,實際控制人艾路明,時任董事長王學海,時任董事兼總裁鄧霞飛,時任副總裁兼財務總監吳亞君予以公開譴責,并公開認定艾路明3年內不適合擔任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對時任董事長、總裁李杰,時任董事周漢生、張小東、黃峰,時任獨立董事王學恭、謝獲寶、何其生、劉林青、周睿,時任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李前倫予以通報批評.
在《紀律處分決定書》中顯示,經查明,人福醫藥及其控股股東當代科技、實際控制人艾路明在信息披露、規范運作等方面,有關責任人在職責履行方面存在多項違規行為,包括四項:
(一)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非經營性資金占用:2019年至2022年,公司控股股東當代科技通過第三方企業向公司及其下屬全資(或控股)子公司進行借款,構成關聯方非經營性資金占用,累計發生金額為129.09億元。
(二)控股股東大額違規減持股份:公司控股股東當代科技在中信證券所屬營業部開展融資融券業務,在未披露減持計劃的情況下,2022年3月29日至4月15日,中信證券進行強制平倉,當代科技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被動減持公司股份合計2811.6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72%,減持金額合計4.15億元;但公司控股股東當代科技未及時履行預披露義務,此外還違反了3個月內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1%的相關規定。
(三)重大交易未履行董事會審議程序及信息披露義務:人福醫藥下屬子公司武漢人福醫藥有限公司等先后于2022年3月10、11日與武漢珂美立德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簽署物業資產購買合同,交易金額合計16.45億元,占公司2021年經審計凈資產的12.51%,達到董事會審議標準,但公司未按規定履行審議程序和信息披露義務。
(四)定期報告財務數據披露不準確:2022年12月23日,人福醫藥披露關于前期會計差錯更正及追溯調整的公告,對2017年年報、2018年年報、2019年年報、2020年年報、2021年年報,以及2022年的一季報、半年報、三季報進行了差錯更正與追溯調整。
另外,在7月11日收盤后,人福醫藥披露《關于控股股東所持股份被輪候凍結的公告》,控股股東當代科技持有人福醫藥44659.7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7.35%,其中已質押的38676.74萬股已被司法標記及輪候凍結,占其持股數量的86.60%,剩余未質押的5982.96萬股已被司法凍結及輪候凍結,占其持股數量的13.40%。

最近一年,控股股東當代科技出現多起債券逾期或違約,也存在主體和債項信用等級下調的情形;同時還有因債務問題涉及的訴訟及仲裁共165起,標的金額合計約310.4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