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杜萌
新華基金最近正處于多事之秋。今日,新華基金公告稱,將于8月31日起暫停移動客戶端“新華基金APP”的運營及維護服務。投資者可通過公司官網或微信公眾號查看持倉情況并進行交易。

近年來,已經有不少中小基金公司放棄APP運營,比如國金基金的“及第理財APP”、中海基金APP、方正富邦基金APP、中國人保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人保基金APP”等相繼下架。
界面新聞記者了解到,選擇停運旗下APP,體現出不少中小基金公司“入不敷出”的無奈。“一般運營一個APP,一年的成本最低也要300萬以上,這主要是日常的維護、軟件更新等,如果基金保有規模及客戶留存少、流量低,投產比很難平衡,可能公司就會選擇終止直銷APP運營及維護服務。”業內人士解釋。
而對于新華基金來說,今年正處于實控人更迭的關鍵之年。
阿里拍賣網數據顯示,經歷一拍、二拍之后,新華信托所持新華基金35.31%的股權第三次拍賣仍以流拍告終。第三次起拍價格為2.96億元,較首次拍賣時的4.23億元已降了1.27億元,相當于七折“促銷”。

公開信息顯示,新華基金于2004年12月9日獲準成立,是國內成立時間較早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公司注冊資本為2.17億元,注冊地位于重慶市,經營管理中心位于北京市。公司現三大股東分別為恒泰證券、新華信托、杭州永原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各持股58.62%、35.31%、6.07%。
不過,近年來公司前兩大股東自身變數不少。早在2015年,恒泰證券出資約1.3億元,取得新華基金58.62%的股權,成為其控股股東。等到2020年3月,天風證券收購恒泰證券29.99%的股權。隨著收購的完成,天風證券成為恒泰證券的大股東,新華基金也進入天風證券時代。再到2023年1月,證監會核準北京金融街投資公司成為恒泰證券實控人,并間接控股新華基金。
隨著實控人的變更,新華基金在公募方面的業務布局也有了較大的變化。在天風證券入主的近三年間,時任董事長的翟晨曦曾給新華基金定下“三年1000億,五年進入行業前30%”的目標。翟晨曦被業內人士稱為“債券女王”,2020年11月擔任新華基金董事長。
隨著新任控股股東入主,翟晨曦抱憾離任,任期未滿三年。今年3月2日,新華基金發布公司基金行業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公告稱,翟晨曦因個人原因離任公司董事長,于春玲代任董事長。6月30日,公司發布公告稱,于春玲正式出任董事長,并代任總經理一職。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新華基金的管理規模突破紀錄,達到868.31億元,這是距離翟晨曦目標最近的一次,基金產品也達到了50只。
然而,1000億元的目標終究只是“鏡花水月”。等到2022年第三季度末,公司基金規模快速縮水至600億元出頭,僅603.46億元。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司在管的公募規模僅有538.53億元,較最高峰時相比,已經縮水超330億元,其中股票和混合型基金規模合計僅有104.49億元。
之所以規模縮水嚴重,主要是債券基金中機構資金的波動所致。以目前規模最大的新華安享惠融88個月定開為例,去年年報數據顯示,該產品機構占比為100%,是一只機構定制的中長期債券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