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坤輿商業評論 周詩雨
編輯|吳辰光
繼一季度重回增長正軌后,騰訊再次提交了一份穩定增長的成績單。
8月16日,騰訊發布2023年第二季度財報,營收1492.08億元,同比增長11%,連續三個季度實現增長;凈利潤(Non-IFRS)375.48億元,同比增長33%,連續四個季度實現增長。同時,凈利潤增速連續四個季度超過營收增速。
與前兩個季度一樣,廣告、視頻號、海外游戲依然是亮點。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表示,向更高利潤率的優質收入來源傾斜,再結合降本增效,促使凈利潤增速超過了營收增速。廣告業務的快速增長得益于在廣告平臺上應用了機器學習能力以及視頻號的商業化。未來,騰訊將繼續創新,包括通過生成式人工智能,打磨自研的專有基礎模型。
2022年,騰訊營收、凈利潤雙降,主要是廣告業務和增值業務拖了后腿。不過該年四季度已經出現扭轉局面,這兩大業務的回升讓騰訊在該季度實現營收、凈利潤的雙增長,并保持到現在。
當然,騰訊在持續增長中也有隱憂。一方面,游戲業務營收同比下降了7.8%,這是受到本土市場營收下降的影響。另一方面,二季度,騰訊營收環比下降1%,增值服務業務是三大業務中唯一出現環比下降的,環比下降了6%。其中,本土游戲市場營收環比下降9%,這是由于春節后游戲營收季節性下降及商業化內容發布的暫時性減少。國際游戲市場營收下降4%,主要由于《勝利女神:妮姬》營收下降。社交網絡收入下降4%,這是由于游戲內虛擬道具銷售下降,音樂直播及游戲直播營收貢獻減少。此外,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板塊與一季度也是持平狀態,沒有實現增長。
可見,騰訊還沒進入百分百的狂飆狀態。不過在有關專家看來,在廣告業務和本土游戲市場相對見頂的形勢下,視頻號廣告、海外游戲等業務的增長,至少說明騰訊已找到了新的金礦。
視頻號貢獻超30億元收入
二季度,騰訊廣告業務營收250億元,同比增長34%,增速超過了整體行業水平。這是由于視頻號加速商業化、機器學習系統的升級以及去年同期的低基數。
其中,視頻號廣告收入超越30億元,這得益于視頻號、小程序和朋友圈用戶使用時長的增長。據悉,視頻號總用戶使用時長同比幾乎翻倍,小程序的月活躍賬戶數超過11億。
實際上,這是自2022年年7月信息流廣告推出后,騰訊公布為數不多的視頻號戰報之一。
2022年四季度,視頻號信息流廣告單季收入突破10億元,視頻號的使用時長是2021年同期的三倍,超過朋友圈使用時長。當時,騰訊總裁劉熾平表示,10億元的單季信息流廣告其實還是一個相當早期的數字,未來還有很大的空間。
今年一季度,騰訊表示,視頻號吸引了新的廣告主及現有廣告主的新增預算。視頻號的平均eCPM(每一千次展示可獲得的廣告收入)高于其他短視頻平臺,反映了廣告主對從視頻號瀏覽轉化到小程序交易能力的認可。值得注意的是,微信廣告收入已占網絡廣告收入的一半以上,增速也超過了網絡廣告業務的整體增速。隨著吸引新的廣告商和現有廣告商的增量支出,視頻號收入還將有所增加。
此次超過30億元的廣告收入,可以說是騰訊公布視頻號戰報以來最具體的一次。總體而言,視頻號廣告收入涵蓋信息流廣告、互選廣告、招商等收入。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表示,考慮到視頻號的用戶數量和活躍度仍在不斷增長,視頻號有可能成為騰訊廣告業務的主要增長點。雖然整個互聯網廣告市場已經趨于見頂,但是視頻號作為社交短視頻平臺,仍處于發展的早期階段,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此外,隨著移動端設備的普及和網絡速度的提升,短視頻的觀看體驗越來越好,這也為視頻號的廣告投放提供了更好的機會。因此可以說,視頻號是互聯網廣告市場中的一片藍海。
海豚社創始人李成東指出,一方面,隨著抖音越來越貴,效果也在變差,很多品牌方逐漸把更多的資源和精力放在視頻號上。另一方面,視頻號的電商也起來了,品牌方都把視頻號視為新的流量增長點,所以今年視頻號的廣告會非常好。
李成東告訴坤輿商業觀察,從商業化角度看,視頻號確實是個洼地,此前很多品牌發現在視頻號做品牌廣告沒問題,要做成交易效果沒那么好。現在視頻號通過直播電商方式解決了變現問題,一旦形成規模化,品牌方就愿意在這里投錢。從場景看也是適合的,視頻號是有IP屬性的,有信任關系,所以做電商還是比較快的。此外,相比抖音流量貴、產品競爭激烈的問題,視頻號沒那么卷,雖然相對封閉一些,但對品牌方比較友好。
艾媒咨詢CEO張毅表示,視頻號是騰訊的一大金礦,可以吃很長時間。不過視頻號對騰訊來說也是一個特別慎重的產品,因為騰訊的基座還是社交,視頻號又是在社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所以在商業化的過程中,不管是廣告還是直播帶貨,如果產品模式不太合適,或者走的路線不對口,都有可能對用戶的社交屬性進行一定的分流和沖擊。
至于視頻號廣告能做多大,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表示,根據之前的行業預測,視頻號年收入會在400億元左右,平均一個季度100億元左右,這說明還有3倍多的增長空間。按照目前視頻號的商業化進展來看,預計三年左右可以達到這個目標。
在莊帥看來,視頻號的廣告收入有可能帶來此消彼長的局面,除了影響競爭對手的廣告收入之外,還會一定程度影響騰訊其他產品的廣告收入。當然,騰訊廣告收入本身的一體化,也不太會有這樣的顧慮。
海外游戲占游戲總收入近三成
二季度,騰訊增值服務業務營收742億元,同比增長4%。其中,社交網絡營收297億元,同比增長2%,得益于小游戲及音樂付費會員服務營收增長,部分被音樂直播及游戲直播服務營收的下降所抵消。
游戲業務營收445億元,同比下降7.8%。其中,本土游戲市場營收318億元,同比下降9.4%,這是由于騰訊在最大的幾款游戲中減少了商業化內容的發布。相比之下,國際游戲市場表現搶眼,營收127億元,同比增長19%,排除匯率變動影響后,增幅為12%,這得益于《VALORANT》《Triple Match 3D》《勝利女神:妮姬》的貢獻。
二季度,騰訊海外游戲營收占比為28.5%,較一季度的27.3%有所提升,鞏固游戲板塊“第二增長曲線”角色。
自2019年三季度騰訊首次在財報中提及國際游戲市場的營收占比超過10%后,有關國際游戲的進展就持續公布。2022年四個季度,騰訊海外游戲營收在整體游戲營收的占比分別為24.3%、25.2%、27.3%和33.3%,持續走高。
經歷了今年一季度的有所回落后,二季度再次走高。除了《VALORANT》《Triple Match 3D》《勝利女神:妮姬》等游戲表現穩定外,騰訊新上線自研產品也迅速打開市場。今年7月,騰訊自研游戲《暗區突圍》國際版登陸海外市場,不到8小時便登上全球免費榜首,并在眾多國家和地區排行持續保持領先。
在張毅看來,騰訊海外游戲市場的成長還是值得期待的,因為對于騰訊過去不管營收還是凈利潤主要的依托點還是在國內市場,對游戲的過分依賴對于騰訊的社會責任、口碑都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壓力,而海外市場的發展如果能保持這個速度,甚至在游戲業務營收的占半能達到半壁江山甚至更高的話,那么對騰訊在國內游戲市場的重心以及公司的整體社會形象都會有好的轉變。
大模型還在蓄力狀態
業務的增長在于持續投入。二季度,騰訊研發開支160.1億元,自2018年至今累計投入達到2368億元。
截至今年6月底,騰訊在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專利申請公開總數超過6.6萬件,專利授權數超過3.3萬件,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云技術、大出行、即時通訊等前沿領域。截至2022年末,騰訊研發人員占比達74%。
今年6月,騰訊推出模型即服務(MaaS)解決方案,基于騰訊云自研的高性能計算集群、AI原生向量數據庫、高性能網絡等,幫助企業以更高效率和更低成本開發定制大模型。
其中,騰訊云新一代HCC高性能計算集群,采用最新一代騰訊云星星海自研服務器,整體算力性能提升3倍。AI原生向量數據庫,最高支持業界領先的10億級向量檢索規模,能夠將開發者接入AI效率提升10倍。騰訊云高性能網絡星脈,搭載新一代HCC高性能計算集群,萬億參數大模型訓練時間已加速至4天。
在內部產品矩陣上,騰訊云行業大模型能力在騰訊企點、騰訊會議、騰訊云AI代碼助手等多款SaaS產品中率先應用。在外部產業生態上,騰訊行業大模型已經應用于金融、文旅、傳媒、政務等10余個行業,提供超50個行業解決方案。
在金融領域,騰訊助力中金所技術公司打造自有模型,降低技術開發與運營成本,多場景數據分析每日調用峰值高達1億次。在傳媒領域,騰訊聯合央視總臺,打造了傳媒大模型方案,推動了媒體內容生產與傳播的智能化進程。
江瀚指出,大模型是當前人工智能領域的一個熱點方向,雖然騰訊在該領域的投入和研發一直比較低調。不過從騰訊業務的覆蓋場景來看,大模型確實是不可或缺的一個方向。因此,可以確定騰訊在該領域的投入和研發不會少。
張毅則表示,客觀的講,雖然目前資本很熱,但是大模型的變現模式目前并不是很清晰,寄希望做成產品去變現還不是很明朗,所以騰訊目前很低調也是合理的。至少當前國內的大模型主要還是作為數據能力和技術能力的底座去輸出,最終成型的產品還是在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