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鄒文榕
2019年8月券商資管大集合產品正式開啟公募化改造以來,首支變更管理人轉為公募基金產品的券商大集合產品出現了。
8月19日,方正證券公告稱,公司管理的金立方一年持有期混合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下稱:金立方一年持有集合計劃)將變更注冊,管理人將變更為方正富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方正富邦基金),產品名稱相應變更為方正富邦金立方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
對于變更注冊原因,方正證券解釋稱,金立方一年持有集合計劃于2020年9月7日成立,根據《證券公司大集合資產管理業務適用<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操作指引》(下稱:《操作指引》)以及產品成立合同中對存續期不得超過3年的約定,金立方一年持有集合計劃將于2023年9月7日到期。
為此,方正證券表示,公司向中國證監會提交了該集合計劃變更注冊申請,將集合計劃管理人變更為公司控股子公司方正富邦基金。2023年8月18日,公司收到中國證監會批復,準予上述集合計劃變更注冊。
據披露,金立方一年持有集合計劃變更管理人后,集合資管計劃將直接變更為公募基金產品,同時相應產品份額以及費率也將進行調整。
其中,份額方面,原A類計劃份額調整為D類基金份額,原C類計劃份額調整為E類基金份額,并新設A類基金份額,三類份額分別對應不同申購、贖回以及最短持有期限。
費用方面,年托管費率由0.25%調低至0.20%;原A類計劃份額調整為D類基金份額后,管理費由年費率1.2%變更為年費率0.6%,同時取消業績報酬,各類基金份額均不設業績報酬。
此外,方正證券提到,為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上述集合計劃自2023年8月7日起暫停申購(含定投),并將于2023年8月21日-2023年8月25日設置特別開放期。特別開放期間,集合計劃各類份額的份額持有人均可提出贖回申請,不受最短持有期限限制。不同意集合計劃變更注冊的投資者應不晚于2023年8月25日15:00前提交贖回申請。
據wind統計,方正證券當前共完成大集合參公改造產品5只(僅統計主份額),金立方一年持有集合計劃最先完成參公改造,也是唯一一支偏股混合型產品,截至2023年2季度末,產品管理規模8.61億元。

不過,就歷史規模而言,上述管理規模已較2021年2季度末的高峰時期縮水超7成,自成立以來總回報虧損四成,同類排名相對靠后,轉為公募產品后,存在較大凈值修復壓力。


另據wind統計,自2019年三季度券商資管首支公募化改造的集合資管計劃產品上市以來,截至目前,50家券商累計已改造完成244只大集合產品。
而按照2018年11月中國證監會發布的《操作指引》規定,存量大集合資產管理業務應當對標公募基金進行管理,期間有公募牌照的可直接將旗下大集合產品轉為公募基金,但“規范后的大集合產品3年合同期屆滿仍未轉為公募基金的,也將適時采取規模管控等措施。”
這也意味著,獲改造后的大集合產品只是參照公募基金運作,如若三年合同期滿,管理人仍未拿到公募牌照,改造后的集合資管計劃仍有可能面臨“清盤”。
據界面新聞記者梳理,按基金轉型生效日計算,截至2023年9月7日,14家券商及資管機構旗下合計40只集合資管計劃已到三年合同期。其中,僅東證資管、國泰君安資管和浙商資管三家持有公募牌照,相應7只大集合產品直接變為公募基金產品;天風資管和太平洋證券分別各有1只集合資管計劃已經選擇了在到期后進行清算。
光大資管、中信證券、廣發資管、中金公司、華安證券、海通資管、安信資管和興證資管8家機構則選擇了延長產品存續期至2023年12月31日。
方正證券則為近四年唯一一家直接選擇變更產品管理人的券商,同時解決了產品三年合同期的存續以及產品公募基金屬性問題。
不過,除金立方一年持有集合計劃外,方正證券仍有四只集合資管計劃存續,并將于2024年陸續到期。
目前公司既無公募牌照,也未成立資產管理子公司的情況下,方正證券是否考慮將其余產品也進行變更管理人操作,界面新聞記者對此向公司發去采訪需求,但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今年以來,券商資管向公募化賽道轉型提速,在年內招商資管、廣發資管、興證資管、光證資管和安信資管陸續遞交公募管理人資格申請材料并獲監管接收后,招商資管已率先拿到公募管理人資格。
即便如此,50家改造過大集合產品的券商中也僅只有15家機構持有公募牌照。有業內人士指出,方正證券此次開行業首例,后續不排除有其他券商也將選擇變更產品管理人保持旗下產品的延續性。
但也有券商資管業務人員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所在公司改造的大集合產品與經紀業務深度綁定,后續到期后變更管理人至旗下控股的公募基金可能性較低,申請設立資產管理子公司或爭取公募牌照仍是第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