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袁文文
花42塊錢就能和6個美女談戀愛。
這不是開玩笑,一款爆火的短劇互動影視類游戲《完蛋!我被美女包圍了》(以下簡稱《完蛋》)不僅將此變為“現實”,還連續數次榮登Steam國區榜首,就連A股也掀起了短劇概念股熱潮。
11月13日早上,天威視訊8連板,中文在線漲近20%,海看股份、百納千成、掌閱科技、思美傳媒等均大幅走強。截至發稿,天威視訊漲2.57%,中文在線漲8.66%。
《完蛋》是由INTINY工作室發行的首款游戲,其關聯公司為廣州小有內容互動娛樂有限公司。據悉,該游戲巔峰時期玩家同時在線人數多達6萬余人。抖音上“完蛋我被美女包圍了”的相關視頻播放量現已達到15.2億次,游戲女主角的扮演者鐘晨瑤漲粉百萬。除此之外,B站也出現了大量二創、主播參與游戲的視頻,視頻播放量最高達超百萬。
一些游戲公司也開始盯上了互動影視類游戲。11月6日,河馬游戲宣布將與INTINY一同
這款游戲的模式并不復雜,不過是短劇+游戲的概念,但其爆火究竟是一種偶然現象,還是有其他可遵循的流量密碼,值得進行一番探討。
宅男專屬的狂歡
“男人消費力首次超過寵物狗”近段時間沖上微博熱搜。
前兩年針對不同群體的消費能力曾有個很戲謔的排名——少女>婦女>老人>狗>男人,而今年據天貓發布的消費數據顯示,男人的消費力早已超過寵物狗。
“他經濟”早已成為經濟現象中不可忽視的部分。今年6月,QuestMobile發布《2023男性消費洞察報告》時就指出,男性人群對理財、游戲、科技等多個方面展現濃厚的興趣,泛娛樂屬性突出,男性已釋放更強的購買力,線上消費能力達到千元以上的用戶比例同比增長1.7%。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該游戲制作人陳俞榮表示,目前用戶畫像上男性用戶超90%。當大多數人都在關注女性情感消費時,男性情感的消費市場則處于空缺狀態。
肖楠是《完蛋》的第一批玩家,他用“非常上頭”來形容游戲帶來的整體體驗。除了有六個身材顏值都在線的美女,他還發現其中一個女性角色鄭梓妍和他的前女友非常像,“總覺得在游戲過程中回味了之前的感情,彌補了遺憾,只可惜游戲終究是游戲,遺憾也終究是遺憾了。”肖楠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而在游戲產業時評人張書樂看來,這類游戲在日本很常見,只是在國內比較少見,是“廠商(趁外界)不注意時突然填補進來的”。比起以前PPT、泛二次元類式的美少女游戲,他認為通過真人拍攝短劇,特別是采用第一人稱視角的形式給人一種代入感,使這種戀愛爽文感官刺激更加強烈,用戶群體也更大。
互動影游的下一站?
一款游戲的爆火,必然會帶來更多同質化的模仿,而男性向的真人戀愛類游戲還能火多久?
對此,張書樂向界面新聞記者分析稱,“這款游戲就像前段時間火了的瑞幸醬香咖啡,是一種‘嘗鮮式消費’,時間久了大家都沒興趣了,特別是網上攻略出幾種結局后,玩得人會更少,很難會有增量用戶。”
隨著游戲爆火,“擦邊”、“物化女性”等話題也成了被討論的熱點。一些網友認為,這款游戲是男性凝視下的女性,讓女性成為了男性的玩物,而不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還有評論認為,游戲里的女性形象可能會被物化和固化,極易導致性別歧視問題。
其實之前市場上已經有過很多互動影視類游戲,比如愛奇藝推出的以《風起洛陽》為背景改編的《神都不良探》。“那些大廠不會不知道這類戀愛類游戲有市場,容易做起來,為什么一直不做?因為他們害怕試錯,這類游戲卷到最后就會走向三俗,最終變成死胡同。”張書樂稱。
也有玩家和界面新聞記者表示,“我玩Gal Game(一種玩家可以與動畫美少女進行互動的電子游戲)比較多,所以感覺《完蛋》挺一般的,故事性和連接性都很差,個人感覺(火)主要是主播效應和二創效應引起的。”
張書樂的判斷是,即使資本蜂擁而至,男性戀愛類游戲也不會成為未來發展方向,互動影游的走向還是會偏向懸疑為主。
“快經濟”催化短劇風口
盡管《完蛋》可能很難逃脫“短命”的結局,但國聯證券認為,這款游戲給高速發展的短劇市場提供了新的變現思路。
廣東小禹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黎仕禹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短劇以及短劇+游戲背后所蘊含的是一種“快經濟”的核心概念。移動端應用的發展成熟了賦予了手機更強大的功能,可以隨時隨地做各種各樣的事,看劇便是最常見的使用場景之一。
韓家是個重度短劇愛好者,市面上的很多短劇她基本都看過,“因為可以利用碎片時間,比如等車、上廁所時看,一集也就1-2分鐘,整個起承轉折節奏都非常快,劇情也很爽。”她覺得上班已經夠累了,不想再花太多時間用在猜劇情上。
去年快手曾宣布“億級俱樂部”短劇新增100+部,總播放量達500億+;快手短劇有電商收入人數增加了35%,百萬粉創作者短視頻帶貨GMV(商品交易總額)同比增加143%。
短劇已經成了市場上的“香餑餑”。
華安證券在最近的研報中提到,微短劇處于快速增長的早期階段,2023年下半年以來,通過買量的微短劇商業模式跑通,回報率驗證周期縮短,制作成本變低。這也吸引越來越多的短劇玩家涌入其中。
10月底,網文賽道的頭部企業閱文集團發布了“劇本征集令”,正式進軍短劇賽道,包括抖音“劇有引力計劃”和快手旗下“星芒短劇”也都是針對短劇市場。
但短劇“蛋糕”再香,也需要按規矩辦事。今年6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全面發放《網絡劇片發行許可證》,其中要求微短劇也必須拿證上線。未來短劇的走向一定會更加標準化,以往僅靠“低俗”、“獵奇”抓人眼球的短劇必然會被淘汰。
如何用精品內容達到“爆”的效果,是市場留給出品方的問題。或許“短劇+游戲”是一種未來走向,但想要成功復制并有更多創新,還需要玩家們作進一步努力。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肖楠和韓家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