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I商業評論
“AI電商時代剛剛開始,對誰都是機會,也是挑戰。”
針對阿里員工對于拼多多財報和電商等的討論,馬云在阿里內網罕見地參與了談論并發言。
阿里巴巴一向雷厲風行,已打響了AI電商的“第一炮”。
根據《晚點LatePost》報道,淘天集團剛剛梳理完其AI業務,從約20個團隊收攏為4個,同時對內發布了淘天自己的大模型產品 “星辰”。目前,國際數字商業集團的AI團隊已超過百人。
據悉,就在馬云在內網發言的當日,淘天集團CEO戴珊等人共同牽頭該團隊組建工作。淘寶將舉集團科技和數據能力,升級所有現有商家工具,并創造AI時代全新的用戶產品和服務。
12月20日,阿里巴巴宣布,阿里巴巴集團CEO、淘天集團董事長吳泳銘兼任淘天集團CEO。同時,淘天集團原CEO戴珊將協助籌建阿里巴巴集團資產管理公司,這是阿里變革之后新的業務職能。
自此,吳泳銘將同時擔任阿里巴巴集團和淘天集團、阿里云智能集團三項CEO職務。
今年9月,阿里新任CEO吳泳銘在內部全員信中將 “AI 驅動” 確立為集團的兩大戰略重心之一;11月,其上任后的第一次財報電話會,“AI”也成為了他在本季度描述阿里戰略和各業務的最重要關鍵詞。
那么,AI電商能為阿里扳回一局嗎?
阿里緊握AI電商“救命草”,迫切提升“人效”
拼多多市值超過阿里巴巴,讓馬云都按捺不住了,但更令其擔憂的是拼多多的“奇高人效”。
截至今年6月底,拼多多擁有員工1.3萬人,而阿里巴巴的員工數為22.9萬,拼多多人均創造市值是阿里的約17.6倍。
即便對標整個互聯網圈,包括騰訊、字節跳動等公司,拼多多的人效依然最高,這也導致拼多多的股價從年初至今漲幅達到69%。
拼多多的超高人效,緣于它獨特的管理模式和商業模式,比如供應鏈管理、自建物流體系、動態定價、社交媒體精準營銷、智能化等等,當然也離不開員工超高工作時長“996”加班。
這一模式已形成規模化和飛輪效應,阿里欲直道追趕恐為時已晚,所以選擇用AI科技實現降本增效。
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蔡崇信在全員信說,由吳泳銘兼任阿里云和淘天的一號位,將有助于以技術創新引領淘天的變革,有助于確保集團對兩大戰略重心電商和云的統一指揮和高強度持續投入。
“All in AI”,阿里不止求“快”,但求更快。
一位內部人士透露,淘天之前在內部多次探討了AI對于業務的改變,也在雙十一前后上線了一些AI產品,但隨著吳媽掌舵,這一進程將會加快。“之前可能是選擇題,現在是必答題,各個業務線都被要求圍繞AI等關鍵未來重新思考業務。”
據《晚點 LatePost》報道,今年4月,阿里巴巴國際商業集團跨境業務行業負責人張凱夫帶隊成立AI Business團隊,其中模型訓練人員占比1/3左右,其他人員負責模型推理應用和基建以及具體產品的開發運營。
算法團隊主攻三個方向:多語言的電商大模型訓練,對話模型和下游任務,圖像生成能力。
AI Business的AI服務已應用在阿里國際內部的AliExpress(速賣通)、Trendyol、Daraz 等業務,主要包括商品信息本地化、圖像設計、客服機器人、客服翻譯等場景。
電商的三大要素為“人、貨、場”,那么阿里如何將AI融入當前的電商模式?
首先在“人”方面,阿里通過AI技術分析用戶的購物歷史、搜索記錄等數據,可以準確地把握每個用戶的興趣和需求,從而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廣告和促銷活動,提升轉化率。同時,AI電商能讓最合適價格的商品提供到用戶面前,不用去比貨,真正做到貨找人。這不僅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戶,還可以提高用戶的購買率和忠誠度。
同時,客服機器人AI bot融合了通義千問大語言模型能力,可以與用戶進行多渠道交互,包括文字聊天、語音通話等。極大減少了人工客服的工作量和工作壓力。
在“貨”端,通過分析歷史銷售數據和市場趨勢,AI系統可以預測未來的銷售情況,從而提前做好庫存管理和物流安排。這不僅可以減少庫存積壓和浪費,還可以提高貨物的及時到貨率,提升用戶體驗。
在“場”側,也是阿里的最薄弱環節——拼多多的社區電商如火如荼,字節電商擁有抖音和TikTok等內容平臺,京東與騰訊戰略綁定,百度AI電商擁有搜索引擎巨大流量池,而阿里最缺乏流量護城河。
AI大模型比以往的技術擁有更具人性化的體驗,不管是多輪對話還是文生圖/視頻,或許可幫助阿里彌補多元化、人性化場景內容,打造有個更具用戶粘性的“場”,同時又能極大降低人力投入。
不止AI Busines,阿里其他業務部門的技術團隊已經自主做了一些AI大模型應用的嘗試和探索。
12月11日,阿里大摩院發布了兩款人工智能大模型——SeaLLM及其會話微調版SeaLLM-chat,分別為130億和70億個參數。它們能夠處理東南亞語言,包括越南語、印尼語、泰語、馬來語、老撾語和緬甸語等。
達摩學院表示,與其他基于英語和拉丁語數據集訓練的大語言模型相比,這些人工智能模型能更好地執行符合當地習俗、風格和法律規定的任務。達摩院指出,這些模型還能幫助公司為東南亞市場的企業打造聊天機器人助手。
一位分析師稱,隨著直播的興起,跨境電商企業在招聘和管理外國直播員方面面臨挑戰,他們希望利用人工智能工具快速、低成本地建立本地服務。
例如,阿里巴巴旗下的東南亞最大電子商務平臺Lazada的目標是2030年營業額達到1000億美元,在該地區擁有3億用戶。今年 5 月,Lazada 在東南亞推出面向消費者的 AI 聊天機器人 LazzieChat,回答消費者的購物查詢并向其推薦商品。7 月,Lazada 內部推出 AI 營銷助理和廣告 ROI 預測的產品供運營員工使用。
電商出海首先面臨的阻力就是語言障礙,包括越南語、印尼語、泰語、馬來語、老撾語等這些小語種人才需求大、成本較高。通過AI大模型訓練對話AI bot,可以幫助解決大部分客服問題,人工再進行不斷地優化和改善,可顯著降本增效。
AI電商不僅幫助阿里電商平臺提高效率,也為供貨端的商家帶來效率提升。
11月初,阿里巴巴國際數字商業集團表示,正在試運行其首個人工智能驅動的APP接口套件Aidge—— 基于阿里巴巴國際專有的大型語言模型和計算機視覺模型,這些模型在其電子商務專業知識基礎上訓練而成。
阿里巴巴國際站的內部測試顯示,Aidge可以顯著提高中小企業的訂單轉化率、消費者滿意度和效率。阿里巴巴國際站副總裁張凱夫表示,Aidge致力于簡化中小企業的全球運營。
參與試點的平臺之一是南亞電子商務平臺 Daraz。Daraz 的首席產品官 Tatiana Palhares 在一份聲明中說,”采用阿里巴巴國際站的 Aidge AI 套件是一個無縫的過程,有可能改變我們的業務。”
試點期間,阿里巴巴國際站將與SaaS合作伙伴和獨立服務供應商一起測試超過 15 個 API。
API 涵蓋的領域包括:
消費者洞察:客戶反饋分析和賣點提取等功能
內容本地化:涵蓋文本和圖像的產品內容本地化
客戶服務:多語言即時聊天、購物助手聊天機器人和客戶服務聊天機器人等功能
設計:可制作營銷創意或產品展示展品的各種設計模板
營銷:自動搜索引擎優化和營銷信息生成
Aidge還推出了幾款人工智能代理,可在銷售轉化、客戶咨詢和請求管理以及搜索引擎優化方面為企業提供支持。這些代理已部署在阿里巴巴國際公司運營的電子商務平臺上。
"今天Aidge的試運行只是一個開始。人工智能技術的新穎性要求我們與全球的 SaaS 合作伙伴合作,不僅要測試,還要共同定義其使用案例,"張勇此前在一份聲明中補充道。
據投資銀行高盛(Goldman Sachs)的一份報告,生成式人工智能可在十年內推動全球 GDP 增長7%。
隨著大模型技術興起,新的生產力工具引發了新一輪的生產力變革,電商也正在被AI深刻變革。阿里輸不起下一個電商周期,面臨拼多多等一批競爭對手的嚴峻挑戰。
“社交+電商+AI”全新商業模式,拼多多先行一步
拼多多市值棒打阿里,SHEIN坐擁600多美金市值奔赴IPO,如今的電商已經演化出全新的玩法,這方面阿里確實落后了。
拼多多市值超過阿里,核心緣于“社交+電商+AI”全新商業模式。
去年九月成立的Temu,如今已發展成為拼多多“火車頭”業務。TEMU先后進入北美、澳洲、歐洲、亞洲等市場,一年時間先后上線47個國家。中金公司測算,Temu2023三季度取得收入約161億元,占比拼多多集團營收的23%。
我們來看下Temu是如何實現野蠻生成的。
Temu通過大力鋪廣告和營銷吸引大量用戶,再基于這些用戶數據訓練算法,定向做推薦。
在Temu平臺,算法為你“定制”無窮無盡你想買的商品,就像走進一家數字百貨公司,本來只想買一件商品,卻帶著一打商品走出來。
算法還能夠根據你的瀏覽或過去的購買記錄進行推薦,知道哪些產品是相互關聯的,以及什么樣的人可能會購買這些產品組合——只有當你擁有足夠多的新購買數據、足夠多的顧客和足夠多的新產品,才能讓購買算法發揮作用。
如果一家商店只有 1,000 件甚至 10,000 件商品,均不足以為最終用戶提供個性化的購物體驗。
與傳統的“搜索式”購物不同,這種“發現式”購物為社交在線購物奠定了更堅實的基礎。社交附加功能可以讓你詢問朋友對商品的意見,或對你考慮購買的商品進行排名。
值得一提的是,Temu運用AI技術不止于社交電商,還有動態定價算法,以控制商品的成本。
Temu 能夠研究特定產品的供需、市場價格和實時需求,確保有競爭力的定價,尤其是在特定時期內。如果你是一個狂熱的購物者,如果你能多等一會兒,Temu對你來說會便宜很多。
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可謂為AI電商時代而生,此前經歷過游戲、電商創業,深諳社交、電商之道,也是AI老人。
在2020年鈦媒體T-EDGE科技生活節上,黃崢在演講中分享的“社交+電商+AI”頗為深刻和具有前瞻性:
“現在的分布式AI結構和以前的集中式AI很不一樣,過去的集中式AI是試圖用AI取代大腦工作,人只要問機器就可以了,它算的比你快,感覺人沒有用;而分布式AI強調的是平等利用社交關系蔓延式的探索,可以彰顯個性,可以把人的態度表現出來,你可以影響你的朋友,也會被你的朋友所影響。”
AI電商不光是用技術在提升效率,而是用技術在提升每一個人的個性張揚,可以讓人更深層的連接,并且有了更好的表達方式,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個性去影響更多的物。
本質上,拼多多就是把技術和生活相融合,把技術和人的情感相融合,試圖用技術讓人變得更快樂,而不是簡單的讓人變得更高效。
據悉,拼多多已成立了一個數十人的大模型團隊,有關大模型職位的年薪最高將近130萬元。
結語
過去20年,電商行業一直在進化,從傳統電商,到移動電商,再到直播電商,而接下來,則是“AI電商”。
變化的背后,電商的平臺愈來愈高效、人性化。
2023年是傳統電商周期的尾聲,也是AI電商周期的開始。
據高盛預測,2025年,人工智能將為零售業每年節省540億美元成本,同時創造410億美元新收入。
目前,阿里、百度、拼多多、SHEIN等大廠已經推開AI電商時代大門。
一個全新的電商大戰即將開啟,這一輪周期將是“技術+管理效率+商業模式”的綜合較量。接下來無論是拼多多、阿里、SHEIN,還是其他電商平臺,對于AI大模型的研發與應用,都將變得更為激進。
這場AI電商戰爭將持續數年甚至以十年計,誰將勝出,誰先出局?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L_cHkF7ndHtEesVpMa6R-ghttps://mp.weixin.qq.com/s/L_cHkF7ndHtEesVpMa6R-g
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estate/integration/2023-12-13/doc-imzxwhkx2277573.shtml
https://xueqiu.com/3332132759/148481527
https://zhuanlan.zhihu.com/p/669332248
https://zhuanlan.zhihu.com/p/670548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