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牛其昌
跨界投資告吹導致“騎虎難下”,豐元股份(002805.SZ)與天域生態(603717.SH)兩家上市公司之間的官司糾紛還在持續發酵。針對天域生態的訴訟請求被法院一審駁回后,豐元股份反被天域生態告上法庭,要求其解除對所持標的公司股權的質押。
1月8日晚間,豐元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于近日收到棗莊市臺兒莊區人民法院送達的《棗莊市臺兒莊區人民法院應訴通知書》等相關材料。
界面新聞注意到,此次豐元股份作為被告一方,天域生態請求判令豐元股份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協助其辦理青海聚之源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稱“青海聚之源”)2827萬元/萬股股權質押登記注銷,并承擔本案訴訟費用。
據悉,截至本公告披露日,上述案件尚未開庭審理。豐元股份表示,該涉訴事項對公司本期利潤或期后利潤的具體影響尚存在不確定性,尚無法判斷對公司本期利潤或期后利潤的影響,提醒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界面新聞此前報道,豐元股份和天域生態原本是兩家毫不相干的上市公司,只因先后跨界投資同一家主營六氟磷酸鋰的青海聚之源公司而“結怨”。
公開資料顯示,豐元股份總部位于山東棗莊,當前主要從事草酸業務及鋰電池正極材料業務,未涉足過以六氟磷酸鋰產品為代表的電解液領域。
2022年11月28日晚間,豐元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與劉炳生、蔡顯威、天域生態、青海聚之源簽訂《股權投資框架協議》,擬通過增資方式對青海聚之源進行投資。增資完成后,公司預計持有青海聚之源35%的股權,青海聚之源將成為公司的參股子公司。
按照約定,協議簽訂后,豐元股份應于5個工作日內向聚之源支付訂金1億元。該筆款項由豐元股份、青海聚之源設立專戶共同監管,專項用于聚之源的項目建設、生產經營所需,或用于償還雙方認可的公司債務。上述協議簽訂后,豐元股份陸續向青海聚之源支付訂金共計7160.22萬元。
更早入局并持有青海聚之源35%股權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天域生態為上述還款提供股權質押擔保。同日,豐元股份與天域生態簽訂的《擔保合同》,約定天域生態以其持有的標的公司股權中的35%股權(即12.25%青海聚之源股權)為豐元股份設定擔保。同時特別約定,如果自框架協議生效后60日內,豐元股份仍未決定是否繼續實施投資,天域生態的擔保責任自動解除。
2023年1月17日,豐元股份與天域生態辦理協議約定的股權出質登記。
然而直到2023年6月30日,豐元股份突然宣布終止投資。豐元股份彼時解釋稱,“因公司目前正處于產業擴張期,結合自身發展階段及戰略發展方向,經綜合考慮,青海聚之源投資項目不滿足公司對投資標的的內部要求,終止該投資項目”。
在此背景下,豐元股份向青海聚之源發出書面通知,告知本次投資無法繼續實施,但青海聚之源至今未將逾7000萬元訂金退回。
于是,豐元股份將劉炳生、青海聚之源、天域生態告上法庭,除了請求法院判令青海聚之源及其法人劉炳生返還7160.22萬元訂金外,還請求法院判令豐元股份對天域生態持有的青海聚之源12.25%的股權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股權所得價款優先受償。
2023年12月25日,天域生態率先披露上述訴訟進展公告,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青海聚之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豐元股份返還訂金7160.22萬元及利息,青海聚之源法人劉炳生對上述款項返還承擔連帶保證責任。同時,駁回豐元股份對天域生態的訴訟請求。
1月9日,針對上述判決的執行情況,界面新聞致電豐元股份證券事務部,相關負責人回應稱,“訴訟判決是一審判決,目前尚未生效,最終結果存在不確定性,如果后續有進展情況公司會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披露。”
隨著法院一審判決天域生態無需承擔擔保賠償的責任,天域生態為解除所持標的公司的股權質押,又將豐元股份告上法庭。
天域生態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八條的規定,“附解除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自條件成就時失效”。鑒于被告豐元股份提供的股權質押擔保已經失效,2023年7月4日,原告函告被告請其配合辦理股權質押登記注銷手續,但被告截至起訴之日仍未聯系原告配合辦理。
對于天域生態來說,青海聚之源同樣是一塊“燙手山芋”。因為青海聚之源拖欠其4329.53萬元的業績補償款也一直沒有到位,存在無法兌現的風險,且該公司近年來持續虧損。
根據天域生態與青海聚之源及其實控人劉炳生于2022年簽訂的業績對賭協議,若青海聚之源2022年經審計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虧損,天域生態可選擇由劉炳生于審計報告出具后一個月內按照本次交易價格溢價20%回購上市公司持有的股份,或對盈利不足部分進行一次性現金補償。
在青海聚之源2022年巨虧1.24億的情況下,天域生態并沒有選擇讓實控人劉炳生溢價回購,而是選擇讓劉炳生對盈利不足部分(1.24億*35%,即4329.53萬元)進行一次性現金補償。然而,劉炳生遲遲未向天域生態履行現金補償義務。對此,天域生態向上海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界面新聞致電天域生態證券部,相關負責人回應稱,公司已就現金補償提出了仲裁申請,但“目前尚未受理,還在排”,如有進展會及時公告。

值得一提的是,進入2023年,青海聚之源仍未擺脫虧損。天域生態2023年半年報顯示,青海聚之源去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僅錄得165.34萬元,凈利潤虧損4866.46萬元。
對于天域生態來說,公司已經連續三年陷入虧損狀態,且虧損規模不斷擴大。2020年至2022年,天域生態歸母凈利潤分別虧損1.57億元、2.15億元、2.79億元。若青海聚之源業績遲遲難以改善,無疑將進一步拖累天域生態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