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熹瓏
“疫情后航空業走出了最困難的時期,對國泰航空而言,三年疫情也需要兩年的時間重建,2023年和2024年都在重建過程中。”
1月18日,國泰集團行政總裁林紹波在蛇口國泰航空貴賓室開幕活動上接受界面新聞等媒體采訪時指出,重建重點為加大對內地市場的投入,公司對內地乘客需求進行了解后,也對機艙服務做了不少調整。
體現在具體服務上,則是往返香港和內地航班的機內廣播增加了普通話,菜單設有簡體字,并配置了具有香港特色的中菜和更多內地電影。林紹波透露,從3月開始,還將在航班上增加來自寧夏的紅酒,推介給內地和國際的乘客。
界面新聞此前報道,1月以來,國泰航空首批100名內地空乘到港執飛。在此之前,國泰空乘以香港和亞洲其他國家人員為主。“在內地招聘,對于整體重建有很大的幫助。”林紹波指。
目前,國泰航空香港往返內地的航班每周恢復至180對,達17個航點。
“內地當中的重點是大灣區九大內地城市的發展。”林紹波進一步提到。
這一市場份額之重,同樣體現在國泰集團旗下另一航司香港快運上。林紹波告訴界面新聞,每四名搭乘香港快運的旅客中,就有一位來自大灣區內地城市。定位廉價航空的香港快運主打全經濟艙的低成本出行,對定位高端航司的國泰航空未能覆蓋的市場進行補充。
但現下大灣區的航空業競爭非常激烈。在香港本土,香港航空、大灣區航空不斷加大航班投入,并通過送機票活動增加受眾群體;在廣東地區,廣州白云機場、深圳機場投入擴建,南方航空、深圳航空在冬春航季持續加密國際航班。
國泰航空加碼大灣區的投入,1月18日啟用了首個設在碼頭的貴賓室。這亦是全球范圍內首個港口航空貴賓室,打破了貴賓室只設置在機場里的慣例。該貴賓室位于深圳蛇口郵輪母港。對此,林紹波解釋,將高端服務前置到碼頭,是希望在多式聯運、特別是海空聯運方面有所創新,反映對大灣區市場的重視。
多式聯運即通過海陸空的方式,把大灣區旅客帶到香港機場,無需入境香港即可飛往世界各地。空空聯運方面,由于大灣區各地距離相近,目前每天只有兩班從廣州到香港的航班。海空聯運則是通過蛇口港、琶洲港、中山港等8個碼頭,坐船抵達香港海天碼頭。陸空聯運也在2023年12月迎來新突破,乘坐港珠澳大橋封關巴士可到達香港機場。
蛇口港成為首選并不奇怪。一方面,得益于地理優勢,蛇口港30分鐘船程就能抵達香港機場,每日往返班次達到11趟,是大灣區同類碼頭中客運規模最大的;另一方面,深圳國際化程度相對更高,高凈值人士和商務旅客更多,這些高消費群體為國泰的目標客戶。
針對國泰航空2023年業績,林紹波透露,下半年表現不會遜于上半年,“上半年集團取得約43億港元的利潤,所以預計2023年盈利至少達到86億港元。”
截至2023年底,國泰航空恢復疫情前約70%運力。“接下來的30%會朝著全面重建航班進行,希望在2024年達到這個目標。”林紹波坦言,重建過程面臨不少挑戰,包括人手需要重建,另外,全球航空業也面臨供應鏈短缺,飛機零部件運送和新飛機交付問題有待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