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聞旅
在經歷了疫情“低谷”后,文旅成為促進國內消費增長,活躍市場經濟的重要抓手。每逢節假日,出行人次與旅游營收數據都在快速向疫情前看齊,并在中秋、十一雙節假期實現同期對比的雙反超。
而消費熱情的釋放,反映到行業中就是各大旅企業務的快速恢復,以澎湃新聞統計的26家上市旅企前三季度業績表現為例,其中25家營業收入錄得同比增長,24家旅企的歸母凈利潤同比實現增長,其中有12家旅企是實現了扭虧為盈。
從更深層次看,旅游消費的釋放也增加了旅企在資本市場的受青睞程度,不僅僅是已經上市的航空、餐飲、住宿、景區等企業股價頻頻拉升,更在于有很多旅企在2023年成功拿到融資,“清冷”已久的旅游投融資市場也再度活躍起來,但還沒有成為被追捧的投資熱點。
不久前發布的《中國文化和旅游產業投融資報告(2023)》中也提到,文旅企業自身投資活動仍處于恢復階段,上半年時A股上市文化企業與重點旅游企業的資本性支出方面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對外投資的意愿也相對較弱。直到三季度后文化、體育和娛樂固定資產投資才轉為正增長,恢復趨勢較為明顯。
綜合自企查查、IT桔子相關融資案例盤點,也能印證這一點與2022年時的投資盤點相比,不僅在數量上有所減少,過億投資企業也少于2022年。根據聞旅不完全統計,2023年旅游行業共發生投融資事件72起,而2022年時為81起;從融資規模看,2023年獲投過億的旅企有7家,分別為Klook客路旅行、墨魚旅行、皇包車旅行、中藝實業、簽之家、綠云、樂客VR,而2022年時有9家。
2023旅企融資事件一覽(不完全統計):

從獲投企業類別看,以提供C端服務的旅行服務商占比最大,共發生融資20起,獲投比例在28%左右;其次是與文旅項目運營策劃有相關的旅企,共發生融資13起,獲投比例在18%左右,此外酒店服務相關企業、露營相關企業、旅行社等都是獲投相對較多的企業類別,出行類企業的融資發生率為最低,僅有兩家企業獲投。

而從融資類別看,2023年發生的旅企融資事件中戰略及股權融資比例最高,共計發生29起,占比達40%左右;其次是天使輪融資,發生了13起,占比在17%左右,A輪及以上的融資事件共計發生12起,并購融資則共計發生11起。

值得關注的是,2023年所獲融資最高的兩家旅企均為提供境外旅行服務的平臺企業,分別為融資2.1億美元的Klook客路旅行和2億人民幣的皇包車。其中Klook客路旅行融資類別為E+輪投資,投資方為Golden Vision Capital、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摩根大通、霸菱亞洲、泰國開泰銀行、Citi Ventures,Atinum Investment、大城銀行、匯豐銀行,這是其成立以來拿到的第7輪融資;皇包車則是股權融資,資方包括了58產業基金,新東方和無錫惠山政府基金,這筆戰略融資也是其成立以來的第八輪融資。
對于這兩家企業為何能在旅游市場恢復后在資本市場有如此突出表現,通過類比也不難看出,旅游業務重啟后出境游市場迎來利好業務開始恢復增長是一方面,而另外更重要一點,作為疫情前就在旅游投資市場頗受歡迎的“寵兒”,兩家企業都背負著資方投資回報的期望,在市場重新起步階段補充“彈藥”再次“押注一搏”,能夠有更大投資回報也未可知。
此外,2023年融資過億旅企還有墨魚旅行、中藝實業、簽之家、綠云、樂客VR等5家企業。其中墨魚旅行一次性宣布完成了兩輪A及A+輪融資,金額累計上億人民幣,其中A輪融資由福成資本投資,A+輪則未透露更詳細信息。該企業定位是在線旅行社交平臺,滿足用戶行前社交行中拼團行后分享的社交閉環,官方介紹其目前擁有50萬+會員和3000萬+用戶下載。
綠云與樂客VR則是兩家以技術為驅動的企業,其中綠云為大住宿業數字化生態服務商,創始團隊有超過30年的酒店信息化經驗,專注于酒店、大住宿、大文旅行業數字化的研發、運維和營銷服務,這家公司是有上市目標的,且已經啟動IPO輔導,2024年將會是其業務及資本市場表現十分關鍵的一年;另一樂客VR則是專注在沉浸式體驗技術上,主要圍繞內容生態升級,加強 IP沉浸體驗戰略,引入了多個內容IP,構建VR+IP內容生態。
其余兩家融資過億企業簽之家與中藝實業,則更加垂直與專注,簽之家是一家簽證服務提供商,提供非移民簽證咨詢和代辦、赴美國醫療咨詢、美國房產、投資和移民咨詢、美國留學簽證咨詢、美國拒簽再簽輔導等一系列咨詢服務;中藝實業則是國內最早專業從事戶外休閑家具及用品的設計、研發、制造和銷售的創新型企業之一,其產品聚焦歐美澳新等發達國家,覆蓋戶外休閑家具及用品全品類,應用于家庭庭院花園、陽臺露臺、酒店民宿、餐館酒吧、海灘游輪、公園等戶外休閑場景。
除融資案例盤點外,聞旅也統計了2023年主要類別旅企新注冊企業量與注銷吊銷企業量的比例對比,包括酒店、民宿、旅行社、露營、景區運營企業等等,新注冊量遠遠高于注銷吊銷量,也能從側面印證,旅游市場供給鏈和市場活躍度在快速恢復中。

其中,新注冊量最多的旅企類別為酒店,2023年共計新增超40萬家,其次為旅行社企業,2023年新增注冊量有近10萬家,而其他如露營、景區等,新增注冊企業數量也在2萬家以上,而疫情時期表現比較火爆,一度成為“頂流”存在民宿,在2023年時依然不缺入局者,只是因為嚴格意義上還是非標住宿產品,新增注冊企業大概在6千家左右。
而在被統計領域中,注銷吊銷量要遠遠大于新注冊量的類別是主題公園和OTA,其中主題公園企業在2023年注銷吊銷了61家,新注冊只有15家,而格局更為穩定的OTA領域,2023年注銷吊銷了6家企業,新注冊企業只有一家。
單一的數據維度很難代表市場全貌,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市場趨勢,而對于剛剛啟程的2024年,業內預測還是樂觀占主流,一方面是元旦期間開年就大火的哈爾濱旅游市場表現讓業者們看到旅游消費需求依然存在,且并不亞于2023年被壓抑需求快速釋放時期,另一方面從2023年淄博到2024年哈爾濱,越來越多出圈目的地城市提供了成功經驗和可參考思路,全國城市宣傳文旅的態度都十分積極,旅游產業發展也等來了機遇期。
從專業預測層面,就在不久前,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了一組數據,預計2024年國內旅游出游人數、國內旅游收入將分別超過60億人次和6萬億元,出入境旅游人次和國際旅游收入將分別超過2.64億人次、1070億美元。
而對于2024年旅游投資市場前景,根據文化和旅游部最新部署,將優化政策環境,解決堵點難點,從供需兩端發力,提振旅游投資信心和消費信心。推動實施“國內旅游提升計劃”“入境旅游促進計劃”,以豐富優質的旅游產品供給,為國內游客和入境游客提供更多高質量旅游產品和更多便利化服務。
這也意味著,在新的一年,不論是從出游熱情和需求層面,還是政府支持的心態加政策,旅游消費市場還是有巨大潛力可挖,旅企們可以期待“擼起袖子”大干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