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伍洋宇
界面新聞編輯 | 宋佳楠
AI大模型正在成為手機廠商的新招牌。
2月22日,小米正式發布小米14 Ultra,定價6499元起。該產品集合了小米雙向衛星通信、龍鎧架構、金沙江電池等研發成果,并首次采用其AI大模型計算攝影平臺。
新機總體延續了上一代的設計語言,以“三段式設計”保留相機感,并且通過科納皮材質提升握持手感。
硬件上,小米對屏幕、中框和背板都提高了強度,其中,框架采用的6M42超高強度鋁的抗彎性是小米14 Pro鋁合金的兩倍。
自小米12S Ultra起,小米的Ultra系列已更新了三代,均為與徠卡合作的影像旗艦機。作為主打影像的旗艦手機,小米14 Ultra具備全焦段徠卡光學大光圈四攝,第二代一英寸無級可變光圈主攝。
除使用徠卡的Summilux鏡頭之外,這款新機最大的亮點在于更新后的計算攝影系統。
據界面新聞了解,小米開發了AI大模型計算攝影平臺(Xiaomi AISP),并通過澎湃OS和新的管線處理,整合了CPU、GPU、NPU和ISP的算力,使其計算能力達到60TOPS。
以HDR照片拍攝為例,在其FusionLM大模型算法下,圖片成像將不是通過剪切和拼接,而是以像素為單位,將不同亮度照片合成。基于對每個像素的亮度信息掌握,圖片合成可進行完整的原始光強線性校準,亮度變化可以更自然。

事實上,在移動影像成為高端旗艦的必爭之地后,華為、榮耀、OPPO、vivo等國內廠商的競爭動作大都以拔高硬件配置和優化影像算法為主,小米14 Ultra的思路也是如此。
各家廠商對自身影像能力的突出重點,普遍圍繞光影、色彩、焦段覆蓋、夜景拍攝等方面,產品很難打出明顯差異化,大量用戶的消費決策最終是以成像風格來決定。
小米此次將AI大模型融入計算攝影,一方面是對過去半年以來“AI手機熱”的有效結合;另一方面,它的確以一種用戶更容易理解的方式改善了圖片成像的光影效果。
手機之外,這場發布會還推出了一系列硬件新品。其中,小米Pad 6S Pro 12.4定價3299元起,Redmi Book Pro 2024款4999元起,Redmi 顯示器G Pro 27定價1999元起。
比較特殊的是,從小米14 Ultra開始(準確地說是從小米14海灣藍和橄欖綠版本開始),小米的高端系列機型將更大程度從自家工廠走下流水線。
小米位于北京昌平的智能工廠已經正式投產。該工廠為小米自建自營,以生產旗艦機為主,年產能超過千萬臺。園區包括小米智能工廠、小米創研中心、小米未來產業園以及配套辦公樓,總占地287畝,總投資121億元。
此前的小米亦莊工廠更偏研發屬性,承擔新的工藝、材料、技術預研工作,以及一定試生產任務。小米表示,一些供應鏈合作企業已經啟用了由小米輸出的整套產線設備和智能工廠系統體系。
小米智能工廠的落成主要是為了提高其對于產線和產能的把控能力。據界面新聞了解,該工廠目前組測包裝備96.8%自研,軟件100%自研。
其中,小米自研了追光平臺用于對全棧數據進行分析、管理等。同時,小米使用了模塊化和標準化設計來實現工廠對于新工藝適配和柔性生產的能力。
“小米的自建工廠是按照較新的標準建設,譬如高度的自動化和智能化。”Counterpoint資深分析師Ivan Lam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如今把小米14Ultra放在自建工廠生產,可以在溝通、物料調整等方面提升效率,與此同時也將更好控制產量、產品良率,并推動產能爬坡。
時至今日,小米仍不愿對新機銷量作出預測,雷軍也曾公開表達過對于新機備貨水平的猶豫不決。
以這家公司去年熱銷的小米14系列為例,內部已經準備了相較上一代極其充分的貨量,但由于銷量超過小米預期(官方數據稱其首銷銷量為小米13系列的7.8倍),雷軍在微博表示,“仍然缺貨嚴重,正在拼命催單”。
一名小米中國區負責新零售業務的員工對界面新聞記者說,在該系列開售的一兩個月時間里,部分地區門店用戶要買一部小米14,至少要等一兩周。
自有工廠投產之后,小米的旗艦機型或將大幅減少“追產能、催訂單”的情形。但在接下來的生產規劃中,如何將這項重資產的生產和運營成本不斷優化,將成為小米的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