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飲品報
窄門餐眼截至4月8日的數據,咖啡行業近一年內新開店88925家,凈增長51144家,新開門店和凈增長數據兩相對比之下,意味著,咖啡行業過去一年內閉店近38000家。
▲圖源:窄門餐眼
行業高增長的背后,有人高歌猛進,有人半路下車。誰在高歌,誰又成為陪跑?
一年新開近9萬家門店,“大咖”開足火力發起猛攻
中國咖啡市場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長。
中國縣城這塊曾經的咖啡荒漠如今遍布咖啡店。一座人口80萬的縣城,開出3家瑞幸、3家幸運咖、1家庫迪、1家挪瓦、1家賽納左岸……
一線城市的咖啡店密集程度堪比火鍋。大眾點評定位北、上、廣、深四大城市,顯示分別有10000、8956、9252、7817家咖啡商戶。其中,瑞幸的商戶數量分別為1327、779、680、884家。
在中國咖啡市場密集開店的路上,誰是主力?
研究機構World Coffee Portal的數據顯示在2023年底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咖啡門店數量反超美國成為全球最多的國家,該數據指出,瑞幸、庫迪等連鎖品牌是中國咖啡門店數量瘋狂增長的主要動力。
瑞幸2023年財報顯示,2023年,瑞幸新開門店達到8034家。窄門餐眼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瑞幸在國內的門店數量已經達到18272家。
▲圖源:瑞幸官微
今年2月,庫迪方面官宣門店數量超過7000家,這距離其創立剛剛過去一年半的時間。
GeoQ智圖收錄的15家典型連鎖咖啡品牌,2023年開店數量達到18610家,相對2022年,開店增速高達252%!
連鎖咖啡的瘋狂拓張成就了中國咖啡市場的高速增長。窄門餐眼數據顯示,目前咖啡市場擁有7個千店以上的品牌,其中,TOP5品牌為瑞幸、星巴克、庫迪、幸運咖、滬咖。
來自“超級品牌”的誘惑,吸引跨界者無數。TOP5品牌中,幸運咖是蜜雪冰城的“親兒子”,滬咖是臻敬實業(滬上阿姨母公司)跨界創辦的咖啡子品牌。日前上市的茶百道,在招股書明確規劃募集資金的5%將用于推廣自營咖啡品牌“咖灰”及在中國各地鋪設咖啡店網絡。
▲圖源:幸運咖官微
此外,還有喜茶、茶顏悅色、奈雪的茶、7分甜等頭部茶飲品牌,也通過創立子品牌、投資等方式跨界咖啡。其中,茶顏悅色旗下的鴛央咖啡如今已擁有94家門店,7分甜創立的輕醒咖啡也開了48家門店(數據來源:窄門餐眼)。
競速開店的連鎖大咖和帶著豐富商業經驗的跨界大咖,幾乎都瞄準同一樣的動作——開店,開店,再開店。近兩年的咖啡賽道就像是一個“超級品牌速成班”,不斷跑出百店、千店,乃至萬店品牌。
但當風口停下,曾經御風前行的品牌是否已經學會了飛翔?當潮水褪去,又會暴露多少裸泳者?
閉店近4萬家,大牌競速,小微創業者遭殃
咖啡行業一年開店近9萬家的另一面,是閉店近38000家。正如開頭所言,高速增長的路上,陪跑者眾多。
1、小微創業者:單體咖啡創業者被瑞幸(們)圍攻。
27歲的文文2022年初從深圳辭職回鄉開了一家“咖啡小院”,一年里,文文賺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個20萬。但在2023年,文文開始明顯感覺到顧客的流失,賓客滿院的盛景開始越來越少。
經過觀察,文文總結了兩條原因,一是第一波獵奇消費的顧客開始慢慢降低消費頻次;二是在當地開出多家瑞幸后,部分顧客開始熱衷于9.9元的生椰拿鐵。文文自我剖析,和瑞幸相比,它的小店在產品上幾乎沒有任何競爭力,既比不上價格,又比不上推新速度。
2023年中,文文開始嘗試上團購,并重新布置了小院,生意又稍見起色。但在2023年底,文文還是關掉了咖啡小院。文文給出的理由是,體驗拼不過星巴克,價格干不過瑞幸,夾縫中求生存的小店太難了。
和文文一樣在連鎖咖啡圍剿下敗下陣來的小微品牌和單體創業者不在少數。坐標江西吉安,大眾點評顯示,小鹿姐姐、啡途咖啡、老撾冰咖啡等門店均已暫停營業。
而與之相對應的是當地開了27家瑞幸、15家庫迪、4家挪瓦、2家星巴克……
小微品牌敗走,單體門店生存艱難,連鎖品牌卻高歌猛進,密集開店,是中國咖啡市場的一個縮影。
▲圖源:大眾點評
2、加盟創業者:“伙伴”還是“韭菜”,沒有明顯的分割線。
就在日前,庫迪再次因為“閉店率”引發廣泛討論。原因是自去年下半年起,就不斷有庫迪聯營商在社交媒體上發帖稱“正在撤離”。與此同時,極海品牌監測2月統計的數據顯示,前90天里,庫迪咖啡新開門店476家,但關閉門店達到826家。
▲圖源:微博話題
在部分庫迪聯營商的“自曝帖”中,他們為自己貼上了“韭菜”的標簽。事實上,在咖啡行業乃至整個餐飲行業,連而不鎖的現象并不鮮見。很多時候,加盟商是品牌方共贏的伙伴還是被割的韭菜,分界線并不清晰。畢竟,加盟商賣的是咖啡,但品牌方賣的是物料、設備,以及服務;加盟商要產品的高毛利,品牌方要物料的高毛利,而只有基于真正的共贏本質時,才能達到兩者共贏的平衡。
3、精品咖啡館:被價格戰逼近角落,精品咖啡遭遇增長瓶頸。
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精品咖啡品牌Seesaw接連被網友曝光閉店,其中包括上海、北京、深圳、杭州、重慶、武漢等多座城市的門店。窄門餐眼數據顯示,Seesaw在2022年底門店數量就已經達到100家,如今只剩下98家門店。對此,Seesaw創始人吳曉梅在媒體回應中表示,Seesaw還會繼續開店,下一個三年計劃,Seesaw會聚焦華東的一線和新一線城市,保持穩健的擴張節奏,進一步加強在華東區域核心商圈的門店密度。
▲圖源:Seesaw官微
Seesaw在努力調整,精品咖啡的成長空間依然很大,但毋庸置疑的是,在各種價格戰、點位戰的夾擊下,精品咖啡正在遭遇成長陣痛。
當風口褪去,缺乏品牌影響力支撐的小微創業店,和品牌共生死的加盟店,以及性價比較低的精品咖啡館,都是閉店的重災區。
下沉市場爆發,本土供應鏈崛起,哪些力量正托起咖啡市場的明天?
近幾年的咖啡行業,就像是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勢不可當,三年疫情都未能阻擋其高速增長。但無論是從競爭態勢還是從目前的表現來看,咖啡行業的增速或將開始放緩。進入2024年,咖啡行業就開始輕踩剎車。
一邊是咖啡品牌拓張總體降速,據壹覽商業不完全統計,2024年3月,國內20家連鎖咖啡品牌一共新開門店592家,為13個月開店數量最低。
一邊是主力品牌增速放緩。窄門餐眼數據顯示,2024年1-3月,庫迪分別新開門店188家、104家、107家,而2023年,庫迪平均每月開出500+家門店。瑞幸的歷史開店時序圖的曲線也開始下行。
▲圖源:窄門餐眼 瑞幸歷史門店開店時序圖
那么,在增速放緩的過程中,還有哪些力量在帶動行業增長呢?
1、榜樣力量
咖啡的榜樣力量來自兩大方向——品類和品牌。
一是品類。茶咖不分家,新茶飲市場無論是從產品還是品類發展曲線上,都為咖啡市場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樣本。對標新茶飲市場的體量,咖啡的進步空間還有很大。
二是品牌。今年,瑞幸的門店數量或將突破20000家。來自頭部品牌的積極表現,也會成為持續驅動市場增長的力量。
2、本土供應鏈
咖啡行業的本土供應鏈發展突飛猛進。
一邊是品牌的本土供應鏈建設持續推進。就在4月20日,歷時16個月建設的瑞幸咖啡(江蘇)烘焙基地正式落成投產,這是本土產能最大的烘焙基地。
另一邊是云南咖啡豆產業的逐步完善和升級,讓優質咖啡有了中國基因,也讓越來越多的連鎖品牌選擇“定制云南豆”。來自家門口的優質咖啡豆,也成為帶動整個咖啡產業發展的內驅力之一。
3、下沉市場
隨著瑞幸、庫迪、幸運咖等平價咖啡品牌的持續規模化,中國連鎖咖啡卷向縣城,卷向小鎮。就連曾經“高高在上”的星巴克,也開始重點布局縣域市場。近兩年發力咖啡市場的肯德基和麥當勞,同樣在猛攻下沉市場。
種種跡象表明,下沉市場成為連鎖咖啡眼中的香餑餑。下沉市場,承載著連鎖品牌的萬店夢想,也承載著咖啡行業的下一輪增長。
根據市場發展的規模,增長放緩的咖啡行業,一年新增9萬家或已是天花板,但一年閉店3.8萬家卻大概率不是峰值。眾所周知,邁入緩增長期意味著品類增長的紅利進入尾聲,意味著競爭的愈發激烈,在這種背景下,行業增長會聚焦于品牌增長,競爭焦點會回歸到產品本質。由此,飲Sir預測,咖啡行業真正的閉店潮不會發生在2023年,而是在接下來的兩至三年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