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聯想集團2025/26財年誓師大會北京站正式啟幕。在大會演講中,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表示,“我們要紀念的,是聯想全球化的20周年,要開啟的,是聯想歷史上的第五個十年。”
聯想的第五個十年,將聚焦混合式人工智能。與此同時,無論是與Alat建立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令聯想在沙特乃至中東-非洲地區的業務增長可能性,或是在與F1成功合作的基礎上,正式成為國際足聯的官方技術合作伙伴——對于聯想集團而言,新財年也在迎來全新的出海機遇。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植根中國鏈接全球
40年前,11位中國最早的一批創業者,在中關村一間不起眼的傳達室中創立了聯想。20年前,聯想以蛇吞象的氣魄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一舉登上世界舞臺。
此后的出海歷程中,聯想跨越了多個“歷史時刻”:從IBM 電和服務器到Motorola移動,從NEC電腦到富士通電腦,每一個名字都曾經是一個時代的輝煌。它們最終落入聯想囊中。
事實上,在被聯想接手前的各個業務,盡管聲名顯赫,但往往因種種原因,遭遇業績下滑、虧損或被邊緣化的命運。然而,聯想總能把它們重新帶回舞臺中央,不僅榮光再現,甚至更上層樓,將它們打造為聯想的核心業務與能力。
不僅如此,聯想還依托這些品牌和業務,構建了遍布世界每個角落的銷售渠道和服務網絡,拓展了全球供應鏈和生產制造布局,延攬了優秀人才,夯實了聯想海納百川的全球研發底座,并且打造起業界最為均衡、最為全面的業務組合。
在出海的過程中,聯想始終立足中國本土制造、本土創新能力。“中國依然是聯想集團在全球資源配置的重中之重,這里是我們全球總部、研發中心和供應鏈的中心。”楊元慶在大會現場強調。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事實上,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完整、高效,并且仍在不斷完善的產業鏈體系,為聯想打造核心競爭力提供了最佳條件,也令聯想能夠真正“植根中國、鏈接全球”。未來,聯想的生產制造和供應鏈也將持續牢牢扎根中國,堅定不移地做“中國制造”的中流砥柱。
資料顯示,作為“鏈主”企業,聯想集團帶動了250多家國內供應商在國內外共同發展。楊元慶表示,無論是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這樣的研發中心,還是合肥、武漢、天津、重慶、深圳這樣的制造重鎮,圍繞在聯想周圍的供應商和合作伙伴,不僅是聯想全球競爭力的重要一部分,也具備了搭載聯想這艘旗艦組成艦隊,一起揚帆出海的優勢。
以聯想集團全球最大的智能設備研發制造基地——合肥產業基地為例。今年2月,合肥產業基地第3億臺個人計算機完成下線,這意味著該基地成為全球個人計算機出貨量最多的單體工廠之一。這不僅刷新了聯想制造的新紀錄,更達到了中國智能制造的新高度。現在聯想合肥產業基地的產品銷往全球126個國家和地區,連續5年產值超過千億。
經過20年的全球化發展,聯想集團成為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樣本,為出海后繼者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2024年10月,中信出版社推出《出海:聯想全球化20年實戰方法論》一書,其總結的“出海十策”也成為貼合中國本土企業需求的通用實戰指南。
全球化新機遇
今年2月,聯想與Alat埃耐特共同舉辦了沙特工廠奠基儀式。未來,聯想還將在利雅得設立中東及非洲地區總部、新的旗艦零售店和研發中心。這不僅進一步拓展了聯想的全球布局,增強了供應鏈韌性,也讓聯想得以充分把握沙特乃至中東-非洲地區數智化蓬勃發展帶來的增長機遇。
“聯想集團與Alat建立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為我們在沙特乃至中東-非洲地區的業務增長敞開了一扇大門,并將助力我們進一步拓展全球布局,增強供應鏈韌性。”楊元慶指出。
不過,聯想的全球化能力遠不止于供應鏈本身。從戰略到治理結構,從企業文化到每個員工,從產品到研發,再到市場、合規等方方面面,聯想可謂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中國企業之一。而隨著與更多跨界新伙伴的攜手,聯想全球化品牌的想象空間也變得更加寬闊。
在剛剛落幕的2025 F1中國大獎賽中,聯想集團以全面升級的“F1全球合作伙伴及全球技術合作伙伴”身份亮相,旗下的摩托羅拉也成為F1全球智能手機合作伙伴。基于與F1的成功合作,聯想集團也已正式成為FIFA國際足聯的官方技術合作伙伴。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首席戰略官兼首席市場官喬健表示,聯想集團將以F1與FIFA世界杯兩大IP形成“雙路突破”,夯實聯想的AI技術品牌形象,并最終在消費者、客戶心智賽場完成“品牌射門”,“聯想的目標是通過新一代AI創新產品組合、服務與解決方案打造第一屆AI世界杯。”
盡管面向未來,這個世界,仍是一個機遇和不確定性共存的世界,但駕馭不確定性是聯想一直以來的強項。在業績里程碑的基礎上,在錨定未來十年的混合式人工智能戰略下,在扎根中國邁向世界的步伐中,聯想有信心克服挑戰,變得更堅韌更頑強。
值得關注的是,2025年聯想創新科技大會將于5月舉辦。屆時,聯想將發布圍繞混合式人工智能的一系列創新產品與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