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未來商業觀察 圖圖
編輯 | 方遠
今年夏天走在街上,總有一種闖進了科幻片場的錯覺。
在上海的陸家嘴,在北京的國貿,在各個城市最繁華的十字路口,總能看到一群全副武裝的神秘人:他們仿佛復制粘貼的NPC,從頭到腳被包裹得嚴嚴實實。
遮住全臉的巨大帽檐,延伸到顴骨的防曬口罩,緊貼皮膚的冰袖,還有那標志性的、仿佛人手一件的防曬外套。
防曬衣的熱銷養活了一眾品牌。不同款式和品牌的防曬服讓人挑花了眼。簡單布料拼接成的外套,打上“冰涼科技”“防曬指數UPF100+”的標簽,售價動輒成百上千。
抽絲剝繭,就能發現:昂貴的防曬衣,售賣的并非黑科技,而是智商稅;巨大的購買量下,更多是被資本制造的焦慮,而非真實的生活需求。
探秘“黑科技”與“天價”標簽
炎炎夏日,防曬成為大家的首要任務。近些年來,方便的防曬服逐漸成為夏日出行的第一首選。幾年前,防曬衣還是叔叔阿姨們爬山、釣魚的“土味”裝備,如今卻被網友戲稱為都市打工人的新皮膚。從都市麗人到外賣小哥,防曬衣似乎成了夏日里的國民熱潮。各大商場的服裝門店,尤其是一些戶外品牌,都把防曬衣擺在最顯眼的位置。防曬衣火出圈,成為暑期熱銷產品。
據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廣東省防曬衣銷量預計突破1億件,同比增長將超過60%。市場研究機構艾瑞咨詢大膽預測,到2026年,光是中國人花在防曬服和各種配飾上的錢,就將達到驚人的958億元。
在廣州工作的小梁表示:防曬衣輕便百搭,上班隨手一套,下班隨手一洗,第二天還能繼續穿。夏天太陽毒辣,一件防曬衣能保護皮膚不被曬黑曬傷。除了小梁,身邊的同事也都是人手一件防曬衣,“我們公司沒有什么著裝要求,防曬衣穿著確實方便,在夏天不管是騎車還是等車都需要一件。”其中國產品牌蕉下最為成功。
在2023年,光是在淘系平臺,它一家就賣掉了市面上超過四分之一的防曬衣。防曬裝走紅之后,打開購物軟件搜索,防曬衣的商品描述堪比科幻小說:蕉下主打的是涼感面料和“原紗防曬”技術,聽起來就比普通衣服高級。而另一個品牌后益,更是玄乎其玄,說它們的“光學面料”能過濾有害光,只留下對皮膚有益的光。
穿上它,走路都在做光子嫩膚。再看一眼價格標簽,心動可能就變成了心驚。蕉下一頂貝殼帽,售價199元;一件連帽防曬服,269元;如果想配齊一套,從頭到腳的花費輕松突破千元。更專業的品牌,像始祖鳥,薄薄一件防曬皮膚衣售價高達2600元。
可即便這價格看著肉疼,小紅書上照樣有人曬著剛拆封的戰袍喜滋滋打卡。品牌的黑科技吹得天花亂墜,但深圳市消委會的實測報告揭穿了真相。2022年,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對市面上20款熱門防曬衣進行了一場測試,選取的防曬衣價格從49元到1598元不等。最后的檢測結果顯示:所有樣品,無論貴賤,全都達到了國家最高防曬標準UPF50+。
更耐人尋味的是,在模擬多次水洗后的防曬效果、以及透氣性等關鍵指標上,一些售價僅一兩百元的平價品牌,表現甚至優于某些價格破千的大牌。在皮膚科醫生的“ABC”原則中,硬防曬作為“B”(Block)確是首選。但專家表示:UPF50已是最高級別的防護,超過這個數值也不會有更強的防護效果。住在南京的王女士在小紅書上發帖稱:斥巨資買的始祖鳥防曬衣已經后悔了……王女士當時花了2000多購買了一件淺藍色的皮膚衣。
但是穿著兩個月后發現,這件高端的防曬衣,只有最基本的防曬效果,因為是淺色的,所以根本不能防曬黑。當時為了品牌咬牙分期買入,現在衣服洗了三次,鐳射標已經掉了一半“就快變成優衣庫了”。其實對于絕大多數人的出行與生活來說,一件合格的、透氣的、價格合適的防曬衣,就足夠了。那些高價防曬衣,更可能是品牌溢價。
起底“百億焦慮”的幕后推手
是什么推動消費者為高價防曬衣買單?答案,就藏在品牌方的財報里。翻開蕉下招股書,一組數字觸目驚心:2021年,蕉下分銷及銷售開支為人民幣11億元,占收入的45.9%;廣告及營銷開支占收入的百分比為24.4%。
這意味著消費者每花100元買蕉下,就有24.4元在為廣告買單。從2019年到2021年,它的營銷開支翻了超過2.5倍。蕉下用巨大的營銷投入,合作600個KOL在社交平臺布下天羅地網,把防曬衣包裝成"精致生活入場券"。
通過重塑場景,品牌不斷傳達:防曬衣不只是用來防曬的,它是你精致露營的一部分,是你Citywalk的時尚單品,是你享受松弛感午后的身份象征。與此同時,一句直擊靈魂的口號被反復強調:“防曬黑,更防曬老”。防老這個概念,精準擊穿了當代人的容貌焦慮。讓消費者開始為虛構的恐懼買單。
打開小紅書上,看到博主穿著一身漂亮的防曬服,文案寫著“你和氛圍美女只差一件防曬服”。當10個、100個、600個博主都在以不同方式傳遞相似信息時,一種“我不這樣就是不精致、不愛自己”的念頭,便會像種子一樣被種下。天價的營銷費,最終就化為了一顆的焦慮的種子。消費者買單的,早已不只是一件衣服,而是一份對抗衰老的安全感,一張通往理想生活的門票。
找到屬于你自己的那片陽光
一個千億市場的崛起,是消費者真實的需求,被資本和營銷的杠桿,撬動到了一個本不該存在的高度。一件真正合適的防曬衣,需要匹配具體的使用場景,也需要穿透品牌營銷的光環。有網友發帖分享了選擇防曬衣的竅門:防曬的核心指標是UPF50+。
在選擇防曬衣時,只要吊牌上有這行字,它的防曬力就足夠用了。至于品牌和所謂的黑科技,不過是資本制造的消費陷阱。商家永遠在制造新的概念,定義新的標準生活。而我們消費者能做的,就是在喧囂中保持一份清醒和獨立。
真正的自由,從來不是躲在昂貴的盔甲里作繭自縛。而是擁有足夠的智慧和底氣,去選擇屬于自己的那片恰到好處的陽光,和那件讓自己感到真實、自在的衣裳。別辜負陽光,也別辜負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