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WBCSD攜手阿里巴巴集團舉辦的“國際供應鏈脫碳創新研討會”在北京舉行,這一會議匯聚了全球企業領袖、政策制定者及行業專家,圍繞供應鏈脫碳的創新路徑展開深度對話,探索協同減排策略,加速全球綠色轉型。
作為分管菜鳥集團風控、品牌市場、客服和公共關系的副總裁,牛智敬在會議中表示,菜鳥在多個領域積極擁抱數字化智能化,探索AI的應用場景,提升減碳、客戶服務、生產安全、數據安全等領域的能力。這些都構成了菜鳥差異化競爭力,也是對客戶、員工、社會責任的貢獻。
菜鳥是阿里巴巴集團旗下六大業務版圖之一,在中國及全球提供一系列創新的物流解決方案,服務阿里巴巴的電商業務及第三方。目前,菜鳥已在全球范圍內建立起具有端到端物流能力的智慧物流網絡,通過這個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的物流網絡,菜鳥每天服務的跨境包裹就高達500萬個。
在如此龐大且密集的物流網絡中,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可發揮的空間巨大,菜鳥早在幾年前就已把ESG升級為公司的核心戰略之一,采取了一系列的務實行動,把ESG理念落實在全球網絡建設和業務運營的每一個環節當中。利用數字化、智能化推動快遞減碳,通過技術、數字化探索ESG真正的解決辦法,通過運營管理經濟化提升效率,確保菜鳥的ESG戰略優先級和可持續發展承諾目標能夠如期實現。
截至目前,菜鳥在ESG領域取得了矚目的成績。菜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5財年,菜鳥持續評估自身和供應商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數據,從訂單、倉儲、包裝到運輸的各個環節采取綠色低碳行動,自身運營和價值鏈共計實現減排量28.4萬噸。
其中,2025財年,菜鳥通過減少包材使用、包裝循環和重復利用共計減少16.9萬噸包裝材料,共計減排19.8萬噸。在減少包裝使用量方面,菜鳥采取裝箱算法和原箱發貨等策略,2025財年,原箱發貨的包裹數超6.8億個。在包裝重復再使用方面,菜鳥推廣循環箱使用和舊紙箱重復再使用,截至2025年3月31日,菜鳥在商家倉內投入循環箱累計超133萬次,涉及循環箱14.3萬個。
牛智敬在會上提到,菜鳥通過自研的智能裝箱算法,讓每一個商品都有更適配的包裝,從而實現減碳的目標,對于企業降低運營成本也具有重要意義。“過去,我們常見到顧客購買的小型電子產品,卻使用過大的箱子進行配送。現在菜鳥倉儲的每位打包臺工作人員的電腦屏幕上都會顯示,即將打包的包裹應使用何種尺寸的包裝箱最為合適。目前,我們要求員工嚴格遵循使用最小尺寸的合適箱子進行配送的原則。”牛智敬介紹說。
倉儲的各種軟硬件設施是供應鏈實現綠色化的重要途徑。菜鳥的倉庫自動化集成作業空間更密集,運輸路徑規劃更合理,黑燈倉庫、光伏屋頂的出現,讓單位能耗降低,新能源車的廣泛使用也使得綠色能源使用比例大幅提升。
此外,菜鳥還在國內九個省市開展了清潔電力交易,購買了綠電,同時菜鳥也在做一些綠政的交易。從去年開始,菜鳥在歐洲國家如比利時、西班牙等等國家的分撥中心倉庫都接入了清潔電力,有的是屋頂光伏,有的直接購買的綠電。菜鳥方面披露的數據顯示,結合清潔電力交易,2025財年,菜鳥運營控制范圍內的清潔電力使用比例達33.8%。
在運輸環節,菜鳥通過合并訂單的方式節能減碳。牛智敬介紹說,在全球配送過程中,可以把一個商家在同一個或者不同電商平臺購買的包裹,合成一個大的包裹,然后裝上飛機,這個過程就是智能合單,可以減少包裝以及在最后目的國的二次配送。“原來可能四個包裹需要配置四次,現在我們在國內就合成了一個包裹,只需配送一次,同時也增強了飛機的裝載率。”牛智敬解釋道。
支持員工發展也是菜鳥ESG的一個重要體現。比如通過多樣化的培訓活動宣導多元、平等和共融文化,在不同的業務范圍內,提供相應的組織保障,從風險防范、應急管理和安全培訓三個方面來落實具體的管理要求等。
當前,全球供應鏈綠色轉型成為企業正在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如何通過科技力量、企業高效管理等不斷實現供應鏈向綠色化、智能化發展,如何通過綠色供應鏈實現更高效的節能、降本、環保的目標,成為每個公司都應該關注的重點。菜鳥在ESG領域的戰略和實踐,有效捕捉到了全球供應鏈綠色轉型的機遇,也為其他參與者提供了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