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徐寧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下稱全國碳市場)的腳步更近了。
7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會上介紹了啟動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的有關情況。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在會上表示,目前全國碳市場相關建設任務已經基本完成,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
據央視新聞7月7日消息,當天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推出支持碳減排的措施,將在今年7月擇時啟動發電行業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以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趙英民在吹風會上表示,全國碳市場要進行交易最基本的基礎是,要確保碳排放數據的真實準確,這也是全國碳市場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
他表示,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碳排放數據質量工作,在連續多年開展各相關行業碳排放數據核算、報告與核查工作的基礎上,為進一步強化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前的數據質量管理。
按照現在的工作程序,在企業報告數據和省級生態環保部門核查工作完成以后,生態環境部組織了對地方的督促檢查和對企業的現場抽查。
同時,生態環境部還進一步加強了對企業和第三方機構的信息公開力度,要求企業公開排放情況。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公開核查技術服務機構從業業績,以信息公開方式加強行業監督和社會監督。
趙英民表示:“根據核查情況看,總體來說全國碳市場數據質量是符合要求的。”
“碳市場將通過價格信號來引導碳減排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降低全社會減排成本。”趙英民說,“這是碳市場追求的一個重要效果,因此碳價非常重要。”
趙英民表示,全國碳市場尚未啟動,目前還不好說碳價是多少,但從過去幾年的運行情況看,全國七個試點省市的加權平均碳價是40-50元之間。
趙英民稱,“目前全國碳市場相關制度設計中,我們考慮通過改進配額分配方法,引入抵消機制等政策措施,來引導市場預期,從而形成合理的碳價。”
根據中國碳論壇發布的《2020年中國碳價調查》數據顯示,預計今年全國碳市場啟動之初,平均碳價將上漲至49元/噸,到2025年碳價將上漲至71元/噸。
2011年10月,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東、湖北、深圳七省市啟動了碳排放權交易地方試點工作。2013年起,七個地方試點碳市場陸續開始上線交易。
生態環境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試點省市碳市場累計配額成交量4.8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成交額約114億元。
據生態環境部測算,首批納入全國碳市場覆蓋的企業碳排放量超過40億噸二氧化碳。這意味著中國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一經啟動,就將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2017年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啟動時,主管部門就已明確,將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分階段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
去年年底,生態環境部公布了包括發電企業和自備電廠在內的2225家重點排放單位名單,正式啟動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首個履約周期為今年1月1日開始,截止至2021年12月31日。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在上述吹風會上表示,全國碳市場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不再參加地方碳市場的交易。避免一個企業既參加地方碳市場又參加全國碳市場的情況。
就全國碳市場和地方試點碳市場如何保證平穩過渡接軌問題上,李高表示,兩者具體過渡的時間表、路線圖方面,還要根據全國碳市場發展、根據地方試點實際情況進一步研究。
受上述消息影響,今日碳交易概念股大幅上漲。
其中,龍源技術(300105.SZ)、長源電力(000966.SZ)開盤后直線漲停,漲幅分別達20%和10%。
截至午市收盤,譜尼測試 (300887.SZ)、科融環境(300152.SZ)、華光環能(600475.SH)、華銀電力(600744.SH)、四川路橋(600039.SH)的股價漲幅均在6%以上,分別上漲了8.56%、7.69%、6.64%、6.42%和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