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唐俊
編輯 | 沈霄戈
在以民國為時代背景的影視劇中,經常能看到木制車身的電車咣當咣當穿過城市。之后這樣的畫面逐漸成為歷史。
不過最近幾年,沉寂了幾十年的有軌電車,又開始重新回到一些城市當中。
現代有軌電車的故事就不那么浪漫了。雖然其相比公交更舒適、行駛更穩定,但同時也面臨投入高、客流低、速度慢的尷尬境地。
在諸多城市正在或計劃修建有軌電車之際,珠海有軌電車正在面臨可能被拆除的困境。為什么大量城市希望建有軌電車,但建成又面臨尷尬境遇?
有軌電車復興
1899年,中國第一條有軌電車出現在北京,連接郊區的馬家堡火車站和永定門。隨后幾十年,香港、天津、上海、撫順、大連、沈陽、哈爾濱等城市先后開通有軌電車。
中國曾有60多座城市開通有軌電車,但隨著城市發展和汽車普及,這些有軌電車逐漸退出舞臺,僅有大連和香港兩個城市沒有中斷過。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重新修建有軌電車。根據界面新聞記者梳理,目前全國(不含港澳臺)有22座城市正在運營有軌電車,總里程超過500公里。

6月25日,浙江嘉興成為中國最新一個開通有軌電車的城市。5月份,云南文山有軌電車正式投運。去年,甘肅天水和海南三亞有軌電車相繼開通。上海、北京、廣州、佛山、沈陽、成都、武漢、蘇州等地,也在過去三年內開通多條線路。
正在修建有軌電車的城市有都江堰、麗江、保山、德令哈、貴陽、吐魯番、西安、張掖等地。另外,拉薩、海口、泉州、鄭州、昆山、包頭、庫爾勒、安順、杭州、常州、臺州、黃山等地計劃修建有軌電車。
如此多的城市青睞有軌電車,但實際運營效果卻差強人意。
投入高、客流低,珠海項目甚至面臨拆除
地鐵是最貴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速度最快運量最高,同時造價也最高,每公里的成本一般在5億元以上。地面公交靈活性最高,成本最低,但運量較小,舒適度較差。
有軌電車的造價一般在每公里1億至2億元,造價比地鐵低,運量比常規公交更大,理論上可以完善城市交通系統。但從實際效果來看,大部分有軌電車項目面臨投入高、客流低、速度慢等問題,其中客流低是最主要的問題。
以珠海有軌電車為例,其年客流約120萬人次,僅相當于深圳地鐵5號線1天的客流量。珠海有軌電車每公里的造價約為深圳地鐵5號線的1/5,顯然這一投入產出比相當不劃算。
客流低直接導致成本飆升。根據測算,珠海有軌電車每人次運輸成本(含資產折舊)約67元,而實際的票價為1元/人,相當于每服務一個乘客,需要補貼66元。
珠海有軌電車的另一問題是供電系統經常出現故障,難以保證穩定的運營。同時,有軌電車占用道路寬度相當于兩條以上車道,與社會車輛路權矛盾突出,部分機動車駕駛員對有軌電車占用路面空間意見大。
珠海有軌電車今年1月份停止運營,目前正論證是否要被拆除。6月份的聽證會結果顯示,16名代表中有15人贊同拆除。如果該項目被拆除,將成為中國第一條正式投入運營后,又被拆除的現代有軌電車。
珠海有軌電車日均客流為3378人次,一些城市甚至還沒有達到這個數字。根據漢唐有軌電車統計(下圖),三亞、天水、佛山、青島、南京等地的有軌電車客流比珠海更低。可想而知,這些項目的運營補貼也相當高昂。
實際上,除了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武漢等大城市,其他城市的單條有軌電車線路日均客流基本都小于1萬人次。即使上述大城市的有軌電車線路,客流強度也較低。
最常被拿來與有軌電車做對比的是BRT(快速公交系統)。BRT車輛一般在封閉道路行駛,獨立路權可以保證較高的運量和旅行速度,但成本相較有軌電車更低,線路停止運營后也可將道路開放給社會車輛使用。
2019年,廈門8條BRT線路共運送旅客9359.36萬人次,日均客運量25.64萬人,平均每條線每天運送3.2萬人次,高于絕大部分有軌電車線路。
也有一些有軌線路運營較好。北京有軌電車西郊線連接地鐵10號線和香山,每到節假日特別是秋天紅葉季,單日客流甚至可以超過5萬人次。淮安有軌電車客流曾是國內最高的,2019年單條線路的年客流超過了1000萬。
為何受到青睞
從公共交通角度而言,有軌電車投入回報如此低,為何還有如此多的城市一擁而上?
世界資源研究所中國可持續城市項目主任劉岱宗對界面新聞分析,最近幾年的地鐵熱帶動了軌道熱,一些城市沒辦法達到建設地鐵的標準,就爭先恐后地修有軌電車。
2018年7月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下稱52號文),進一步收緊審批,對規劃建設地鐵和輕軌提出人口、GDP、財政收入等嚴格要求,并且必須經過國家發改委審批,而有軌電車只需經過省級發改委審批即可修建。
不能修建地鐵和輕軌的城市,但依舊想擁有軌道交通,轉而選擇有軌電車。通過上文可知,目前修建和計劃修建有軌電車的城市,也是以中小城市居多。
“雖然名義上是公共交通工具,但有軌電車最主要的作用并不是解決交通問題,而是為了提升城市形象,帶動沿線房地產和產業開發。想要解決交通問題,完全有性價比更高的方式。”一位不愿具名的軌交行業人士對界面新聞說。
“現在還出現了膠輪有軌電車,既然都是膠輪了,為什么還非要加根軌道,直接用既便宜又高效的電動鉸接公交車不香嗎?”劉岱宗對記者說。
中國第一條膠輪有軌電車線(云巴)今年4月份在重慶璧山開通。界面新聞記者在開通當日實地探訪了重慶云巴項目,列車全程行駛在高架梁上,但高架下方就有一條走向一致的道路,并且車輛很少基本不會擁堵。云巴的旅行速度約為25公里/小時,甚至比不上地面公交的速度。
理論上而言,在這條線路并沒有修建膠輪有軌電車的必要,完全可以通過增開公交車實現旅客運輸。但記者在云巴站臺上看到,沿線的樓盤早就開始用“毗鄰云巴車站”作為宣傳點,顯然這是增開公交車無法實現的。

同時,云巴的項目公司比亞迪與重慶璧山政府達成協議,將在璧山發展產業集群,建設云巴研究總院和智能制造基地,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電池研究總院及生產基地二期擴能項目同步啟動。也許,這些因素才是璧山修建云巴的根本原因。
在一些地方政府看來,“公共交通”可能并不是修建有軌電車最核心的目的,而是為沿線帶去新的投資和開發。
云南紅河有軌電車公司董事長普玉飛在接受《世界軌道交通》雜志采訪時提到,通過對有軌電車沿線土地的開發,帶動了沿線土地的升值和房地產增值。據測算,僅土地和房地產增值以及其商業發展增加的稅收,就已超過了有軌電車項目投資的幾倍,宏觀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有軌電車分會秘書長韓建良對界面新聞表示,確實有一些城市修建有軌電車是為了招商和吸引人才,但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乘客也應該享受到比公交更舒適的出行體驗。“有軌電車相比公交最大的優勢是運量更大,可以作為大城市的地鐵延伸線,以及中小城市的骨干交通線。”
謹慎修建有軌電車
雖然有軌電車一定程度上可以帶動沿線開發和土地升值,但歸根結底它還是一個交通工具,如果長期處于低客流狀態,甚至難以正常運營,它對沿線區域產生的價值也將逐漸消解。
劉岱宗認為,有軌電車雖然比地鐵便宜,但在公共交通系統中仍然是很貴的一種交通方式。“交通行業內的專家都明白,公共交通系統的效率不是由軌道或運載車輛所決定的,路權才是根本。”
“地面的有軌電車無法保證獨立路權,特別是在路口,這一點就決定了它作為公共交通系統達不到太高的效率。廈門的BRT在高架上行駛,能保證路權,運量比大多數有軌電車都高。”劉岱宗說。
嘉興有軌電車在過去兩個月,已經3次在路口與汽車發生碰撞。其他城市的有軌電車也時有發生類似事件,影響了電車的安全和穩定運行。
根據交警判定,這三起事故都是機動車責任,有軌電車無責。韓建良認為,應該呼吁大家遵守交通規則,而不是認為有軌電車有問題。
國內的有軌電車還在發展和摸索階段,目前還沒有一條線路在各方面都做到了100分,但各個城市有各自的特點。
“淮安有軌電車曾經客流是最高的,現在其他地方客流也起來了;沈陽實現了網絡化運營;廣州有軌電車延伸產品做得比較好;蘇州有軌電車旅行速度是最高的;北京西郊線是第一家做重聯運營的,提升了運量;深圳龍華線接駁地鐵,客流也不錯。”韓建良說。
他還認為,有軌電車在前期規劃時,要選擇有合適客流的通道,比如嘉興和淮安對于有軌電車的定位就比較清晰,不能上地鐵,于是把有軌電車定位為城市骨干交通線,途徑居住密度高的主城區,所以客流較高。
而那些修建在郊區新城的有軌電車,更需要考慮未來的人口規劃。當然,也有可能城市在預測新城發展的時候出現偏差,導致人口流入不足,從而影響有軌電車客流。
有軌電車還應該與地面交通規劃做好協調,特別是在路口;同時,充分考慮與其他交通方式(地鐵、高鐵)的銜接和換乘,這樣更容易吸引客流。
有軌電車還可以作為旅游線,北京西郊線和廣州海珠線是較好的代表,其中西郊線通往香山,海珠線位于珠江和廣州塔邊,客流都不錯。劉岱宗認為,觀光乘客一般不會集中在通勤時間出行,對速度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可以通過舒適性更好的有軌電車運輸。
對于有軌電車的發展,韓建良希望各地能量力而行、客觀分析、準確定位、有序發展。“我們也不希望某一個制式收緊后,另一個制式就無序發展,這樣對城市、對行業都是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