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曾仰琳
“堅持依法將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所有金融業務必須持牌經營,消除監管套利。”近日,在回應螞蟻集團等網絡平臺企業金融業務整改進展時,銀保監會再次強調金融業務持牌的重要性。
在螞蟻集團整改工作基礎上,今年4月29日,“一行兩會一局”等金融管理部門又聯合約談了騰訊、度小滿金融等13家網絡平臺企業,提出具體的自查整改內容。其中就包括“推動小貸和消費金融公司合規展業”。
近年來,在金融業務必須持牌的監管要求下,上述多家平臺的母公司或所屬集團通過發起設立、參股消費金融公司等方式,將該牌照收入囊中。
據界面新聞記者梳理統計,目前有互聯網平臺背景的消費金融公司包括:螞蟻消費金融、平安消費金融、杭銀消費金融、哈銀消費金融、小米消費金融、尚誠消費金融、蘇寧消費金融、蒙商消費金融和金美信消費金融等9家。

中信證券近期發布的研報亦指出,監管加強背景下,預計未來更多互聯網金融機構將申設持牌消金;消費金融公司多倍杠桿特征,有助融資規模擴張,牌照價值將有望凸顯。
當前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戰況”如何?消費金融行業在上半年交出了一份怎樣的“成績單”?
招聯消費金融三項指標均奪冠,“一超多強”局面會否被打破?
隨著2021年中報季落下帷幕,上半年已開業的29家消費金融公司中,20家消費金融公司的部分業績數據“浮出水面”。
總體來看,上半年消費金融公司業績回暖,多數消費金融公司盈利較上年同期實現增長,但行業“二八效應”愈發明顯。

在凈利潤可查的18家消費金融公司中,僅小米消費金融、陽光消費金融、蘇寧消費金融2021年上半年呈現虧損,凈虧損分別為0.65億元、0.43億元和0.34億元。
上半年,凈利潤三甲皆為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均背靠母行的強大優勢。其中,招聯消費金融凈利潤15.42億元,同比增長166.8%;興業消費金融凈利潤10.24億元,同比增長92.5%;中郵消費金融凈利潤7.91億元,同比大增1514.3%。
對于凈利潤的大幅上漲,一消金公司資深從業者向界面新聞記者指出,一方面與去年同期的疫情影響有關,另一方面也顯示出行業在不良和成本控制上有比較好的表現,資產質量回升。
在營收可查的14家消費金融公司中,則呈現出“一超多強”局面,僅招聯消費金融一家營收就突破50億元,達73.9億元。
另外,還有6家公司營收破10億,分別為馬上消費金融、興業消費金融、中郵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中原消費金融和杭銀消費金融,其營收分別為46.25億元、38.69億元、24.87億元、23.48億元、15.63億元和10.17億元。
從資產規模角度分析,在總資產可查的19家消費金融公司中,招聯消費金融繼續獨占鰲頭,截至6月末總資產為1298.43億元;位列亞軍和季軍的則為馬上消費金融和興業消費金融,總資產分別為570.17億元和520.66億元。
2021上半年,招聯消費金融公司盡管保持了2020年業績態勢,再次在凈利潤、營收和總資產三個指標奪下冠軍寶座,但多位行業人士認為,這種局面未來或將被打破。
“目前的局面并非定局,隨著未來互聯網企業參股的消費金融公司業績陸續披露,特別是螞蟻消費金融,將直接挑戰招聯消費金融的領跑地位?!?一不愿具名的消金行業分析人士坦言。
上述消金行業資深從業者同樣認為,今年上半年,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崛起趨勢更加明顯,一些老牌消費金融公司則因規模收縮正在被后來者趕超。未來消費金融公司格局會在目前“一超多強”的基礎上,演變成多方勢力制衡的結構化格局,勢力來源主要包括銀行系和互聯網系。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當前消費金融公司步入發展轉型期。消金公司牌照價值提升,具備先發優勢和股東優勢的企業有望勝出。
消金公司上市潮來襲,融資難、融資貴成行業共識
2021年以來,已有3家消費金融公司獲批開業。隨著近期唯品富邦消費金融有限公司開業獲監管批復,消費金融行業從2010年的首批4家試點公司逐漸擴容至30家。
行至第十一年,已有部分消費金融公司研究或已啟動上市計劃工作。
今年3月19日,招商銀行公告稱,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招聯IPO及收購招商永隆所持招聯股權的議案》,啟動招聯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上市研究工作,具體上市方案成熟后再行提交董事會審議。
在議案中還披露,招商銀行擬收購同為“招商系”招商永隆銀行所持招聯消費金融公司25.85%股權。收購完成后,招商銀行持有招聯消費金融50%股權,招商銀行集團持有招聯的股權仍維持在50%不變。
7月30日,銀保監會公告同意招商銀行受讓招商永隆銀行持有的招聯消費金融公司25.85%股份,變更完成后,中國聯通、招商銀行將各持股50%。行業普遍認為,該股權變更是為了滿足上市要求而做的準備工作。
馬上消費金融公司也于今年1月6日在重慶證監局辦理了輔導備案登記,保薦機構為中金公司和中信建投。重慶市證監局7月1日披露信息顯示,該公司仍處于輔導期。
3月末,中原銀行公告披露,根據該行“二五戰略規劃”的子公司戰略,中原消費金融主動與資本市場對接,形成資本補充的良性機制,力爭在“二五”期間上市。這也意味著中原消費金融計劃在五年內上市。
消費金融公司謀求上市背后有何行業痛點?
由中銀協消費金融專業委員會編著的的《中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報告2021》指出,2020年,受疫情沖擊行業發展放緩、“包商銀行”事件發酵中小金融機構市場認可度降低等影響,疊加銀行同業“非標”認定標準趨嚴、地方銀行同業資金限制跨省等因素,消費金融公司融資難度呈現進一步上升態勢。
報告呈現的調研數據顯示,多達21家機構認為融資難度較大,6家機構認為融資難度一般,無機構認為融資容易。在關于融資難度變化方面,接近七成的機構認為融資難度上升,僅有三成的機構認為融資難度下降。與此同時,多達9家機構表示資金缺口較大,難以支撐業務發展,僅有7家機構認為融資能夠滿足業務發展需求。
“整體來看,融資難、融資貴已成為行業普遍的共識,并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行業發展的掣肘。”
報告指出,多達21家機構認為融資難、融資貴對公司發展影響較大,在眾多影響行業發展的因素中排名第一(選擇機構數最多),消費金融公司在融資市場尤其是銀行的認可及政策導向支持方面有待進一步提升。
除通過上市來融資外,此前監管也已曾出臺文件,支持消費金融公司拓寬市場化融資渠道、增加資本補充方式。
銀保監會于2020年10月發布的《促進消費金融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指出,支持消費金融公司、汽車金融公司通過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開展正常的信貸資產收益權轉讓業務;支持符合許可條件的消費金融公司、汽車金融公司在銀行間市場發行二級資本債券,拓寬資本補充渠道,增強抵御風險能力。(詳見報道:消費金融行業迎政策“大禮包”!撥備覆蓋率降低等三重利好對市場影響幾何?)
該項《通知》也在今年逐步落地。例如,長銀五八消費金融公司近期在官網發布了二級資本債主承銷商采購項目公開招標公告,并于9月3日對項目中標候選人進行公示,其中,國泰君安證券為牽頭主承銷商,招商證券、東方證券為聯席主承銷商。這也意味著首家消費金融公司發行二級資本債項目將被提上日程。
(實習記者張靈霄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