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35斗
押中好公司,陪伴其走到上市,成功實現退出,是投資機構的基本運作邏輯。
在互聯網時代,有不少讓人興奮的創業投資神話,比如新浪從創業走到上市用了不過兩年時間,拼多多用了不到3年,百度、騰訊和阿里,從成立到上市的時間分別是5年、6年、8年。
在農業領域,這些神話卻無法復制,農業的創業和投資,都屬于漫漫征途。
知名的農業上市公司大北農集團,成立于1993年,直到2010年才上市,在排隊等著上市的農業無人機公司極飛科技、動物飼料公司美農生物,分別成立于1997年和2007年。
如今互聯網紅利不再、TMT投資趨冷、政策引導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天時地利的條件下農業投資正熱鬧,一批投資機構扎堆看農業項目。
但創業九死一生,公司能走到上市,也反映出背后投資機構的眼光和判斷能力。35斗梳理了2020、2021兩年的農業食品領域的上市公司名單及背后投資機構,整體來看,傳統農業上市公司偏少,綜合食品類公司上市數量較多;此外,早前風險投資機構對農業公司的投資不多,背后資方更多是上市公司、產業系基金。
2020年24家農食企業上市,食品類企業較多
2020年,一共有24家農業食品類公司登陸資本市場,業務覆蓋食品、動物保健、農資生產經營、園林制造、水產、禽畜養殖等。其中有科前生物、回盛生物、湘佳股份、天禾股份、天邦股份、輝隆股份、京糧控股、大康農業、傲農生物、國聯水產屬于傳統農業公司,其他偏向食品類企業。
從上市地點選擇來看,農業食品類公司上市首選目的地依然是A股資本市場,有21家企業選擇在A股上市,百勝中國、農夫山泉港股上市,物農網登陸美股上市。
從募集資金來看,金龍魚募資最高,其在深圳創業板上市,募資資金為139.33億元。
2021年農業上市公司數量增加,覆蓋細分領域更廣
2021年,一共有36家農業食品類公司登陸資本市場,比2020年多了12家。從上市地點來看,共有31家企業選擇A股上市,得益于A股實行的注冊制改革,A股上市的企業中,有不少在創業板和北交所上市。久久王、奈雪的茶、優然牧業等3家企業港股上市,2家美股上市。
2021年上市的農食企業中,兩大生鮮電商平臺叮咚買菜、每日優鮮,以及新式茶飲奈雪的茶上市引發關注較多。奈雪的茶上市前被散戶瘋狂追捧,獲得431倍的超額認購,上市首日低開4.75%;叮咚買菜和每日優鮮美股上市,每日優鮮斬獲了其中最大一筆募資金額,募集資金3億美元。
2021年上市的農食企業中,傳統農業公司在增多,比如穎泰生物、驅動力、永順生物、中農聯合、華綠生物、曉鳴股份、綠田機械、萬辰生物、神農集團、中糧工科、圣農發展等,涵蓋了農藥、動物造血、獸用生物制品、蛋雞育種、食用菌工廠化栽培、生豬養殖、農食供應鏈、農業機械等細分領域。
背后資方上市公司系、產業系基金較多
農業領域的投資往往周期較長,能走到上市這一步不容易。
35斗梳理近兩年農業食品領域上市公司背后資方,發現有產業系、國資系、創投系、上市公司系、政府產業引導基金、外資系等,但是在早期融資中一向活躍的創投系投資機構在農業領域出現的相對較少,更多的是政府產業引導基金,以及農業上市公司系創投平臺,圍繞產業、技術進行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知名風險投資機構,在食品類公司出現較多,比如高領資本、今日資本投資了良品鋪子,春華資本投資了百勝中國和春雪食品,天圖投資、弘暉資本等投資了奈雪的茶,高榕資本、達晨創投、紅杉資本等投資了叮咚買菜,光信資本、高盛中國、時代資本、聯想集團等投資了每日優鮮。
以上這些食品類公司,也屬于消費領域,2015年社交網絡的興起、社會環境的變化以及人們對生活要求的提高為消費行業創造了生長的空間,新消費賽道幾度火熱,關注新消費的投資機構和投資人不在少數。
而一些傳統農業類的公司,受風險投資機構關注較少,背后資方更多是政府產業引導基金、農業上市公司、產業系基金等。比如做肉雞養殖和加工的圣農發展,背后資方是百勝餐飲;蛋雞育種養殖企業曉鳴股份背后資方包括正大投資、辰途產業、安徽國富基金等;動物保健公司回盛生物背后資方有深創投、湖北紅土、中南弘遠等;四川創新發展投資管理公司投了獸用生物制品研發銷售公司永順生物,該投資公司系四川產業振興基金集團旗下機構。
當下農業投資正熱,可以預見,未來將有更多的風險投資機構出現在名單中。投資與創業一樣,需要做難而正確的事情,農業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資料來源,是一切發展的基礎,值得投入更多的關注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