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吳紹志
3月27日,“A+H+G”三地上市險企中國太保( 601601.SH、2601.HK、CPIC.LSE )發布2021年年度報告。
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太保實現營業收入4406.43億元,同比增長4.4%;歸屬于公司股東凈利潤268.34億元,同比增長9.3%。
作為重要的業務組成部分,集團資產管理業務經營的如何?
總體規模來看,截至2021年末,中國太保管理資產達2.60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8%。其中投資資產1.81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0.0%;第三方管理資產7894.68 億元,較上年末增長0.2%;2021年第三方管理費收入達到26.73億元,同比增長12.1%。

中國太保稱,2021年股票市場震蕩盤整,市場利率明顯下行,信用風險壓力較大。中國太保執行“啞鈴型”資產配置策略,一方面,加強長期利率債的配置以延展固收資產久期,加強對再投資風險的管控;另一方面,適當增加包括未上市股權在內的權益類資產配置以提高長期投資回報。
1.81萬億元的投資資產中,75.7%屬于固定收益類,較上年末占比減少2.6%,固定收益類資產久期為7.1年,較上年末增加0.9年;21.2%屬于權益投資類,較上年末占比增加2.4%,其中股票和權益型基金占投資資產的11.1%。可以發現,公司2021年大量增持了權益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股票及理財產品等。

最后的投資業績來看,2021年,中國太保實現凈投資收益730.61億元,同比增長 8.8%,主要原因是固定息投資利息收入的增長;凈投資收益率4.5%,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
總投資收益為931.84億元,同比增長10.9%,主要原因是證券買賣收益以及固定息投資利息收入的增長;總投資收益率5.7%,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其中,不考慮賣出回購的影響,固定收益類、權益投資類、投資性房地產總投資收益率分別為4.9%、8.6%、7.3%。
凈值增長率為5.4%,同比下降2.0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當期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可供出售類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凈額下降。

第三方資產管理方面,主要抓手為太保資產和長江養老兩大公司。
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太保資產管理的第三方資產規模達到2671.2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5%。
在組合類資產管理產品業務中,截至2021年末,太保資產第三方資產管理產品與外部委托資產規模合計2096.9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9.6%。太保資產面向機構客戶,固定收益和流動性產品業務規模持續上升,并逐步建設具有太保資產特色的全風險收益階梯FOF產品線。
在另類投資業務方面,2021年,太保資產全年注冊和登記另類投資產品29個,規模723億元。新設產品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市政等基礎設施行業,商業不動產項目數量減少。
長江養老聚焦養老金管理主業,截至2021年12月31日,第三方受托管理資產規模3077.1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6.6%;第三方投資管理資產規模4521.91億元,較上年末下降6.4%。
展望2022年,太保集團總裁傅帆在業績發布會上稱,2022年權益市場是充滿挑戰性的一年。
他表示:“從太保的投資策略來看,我們認為,從2019年以來,中國的股市已經經歷了連續3年比較大幅度的上漲,基于目前國內經濟面臨三重壓力,以及國際地緣政治突發性事件的影響,太保仍會堅持從負債的特性出發,以滿足償二代二期規劃等等風險管控要求作為前提,圍繞長期投資的收益最大化,不斷優化跟風險偏好相匹配的多元化資產組合,堅定不移地執行‘啞鈴型’資產配置策略。相對于行業水平以及太保戰略資產配置要求,目前我們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還有一定提升空間。”
面對今年以來市場出現的調整,傅帆稱,這充分反映出市場參與者對后市看法的分歧。“我們認為市場調整帶來更多的是風險的釋放,以及長期投資價值的顯現,對于長周期的險資來看,我們看到更多的是機會,是如何及時地把握。”
在不動產領域投資方面,傅帆指出,如果從資產大類來分,太保集團2021年末投資性房地產75億,不動產基金的投資89億,合計占集團1.8萬億總投資資產的不到1%。另外還有一些不動產作為基礎資產的金融資產,包括權益、固收產品,以上整體合計不到1000億,在總投資資產的占比較低。
“前段時間房企觸雷的市場消息較多。目前來看,對涉險的房企,整個太保沒有固收類的投資,權益類投資僅小幾百萬的水平。下一步投資來看,更多聚焦服務國家戰略,聚焦重點區域的基礎設施類項目,堅持多策略、多元化的投資布局,分散風險。” 傅帆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