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徐寧
全國碳市場首個履約周期的最新數據近日公布,逾百家企業未按期完成碳配額清繳。
生態環境部今年2月發文稱,4月29日前,各省市生態環境部門應通過官方網站,公布各區域全國碳市場重點排放單位碳排放配額清繳完成和處罰情況。
截至5月5日,全國31個省市中,共有24個省市已披露全國碳市場首個履約周期碳配額清繳情況,江蘇、吉林等7個省市尚未公布相關數據。
全國碳市場于去年7月16日正式啟動,共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約45億噸二氧化碳。
去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是全國碳市場的第一個履約周期,重點排放單位可通過全國碳市場交易碳配額,完成2019年和2020年度的碳排放履約。
據界面新聞記者統計,全國共有118家企業未完成全國碳市場履約。其中山東省未履約企業數量最多,共計14家。其次是內蒙古自治區和黑龍江省,均有13家企業未完成履約。
各省市生態環境部門披露的未履約企業中,包括多家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其中,未履約企業寶豐能源(600989.SH)為寧夏化工龍頭,青海鹽湖鎂業有限公司是鹽湖股份(000792.SZ)旗下企業。
在山西省生態環境廳公布的未履約企業中,也包括中鋁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該公司是中國鋁業 (601600.SH)的控股子公司。但根據中鋁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上傳至環境信息平臺的數據,其已完成2019年和2020年度的碳排放配額清繳。
按照未履約企業總數量為118家計算,在全國碳市場首個履約期內,未完成履約的企業占比超過5.4%。
在未履約企業中,江蘇江陰澄星石莊熱電有限公司、浙江振亞熱電有限公司等企業正處于破產重整,故未能完成碳配額清繳工作。
山東省禹城市新園熱電有限公司、丹陽興聯熱電有限公司等企業則由于正在搬遷、整改等原因未能完成履約。
根據各省市生態環境廳披露的數據,上述118家未履約企業中,目前有102家已領到罰單。
按照《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規定,未按時足額清繳碳排放配額的企業將處二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
黑龍江省生態環境廳披露,已對10家未履約企業處以23萬余元的罰款。寧夏自治區未履約企業為6家,共計被罰款16.8萬元。
其余16家尚未被處罰的企業,則涉及賬戶被封和訴訟等原因。山東省臨清運河熱電有限責任公司因賬戶被封,無法履約。內蒙古五原縣宏珠環保熱電有限責任公司正處于涉法涉訴階段,故暫未被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