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2021年文旅上市公司業績速評:年報里的十宗“最”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2021年文旅上市公司業績速評:年報里的十宗“最”

過去這一年里,上市旅企交出的成績如何?

文|新旅界

4月30日過后,國內文旅上市公司2021年財報披露已接近尾聲。過去這一年里,上市旅企交出的成績如何?

在新旅界(LvJieMedia)重點關注的A股、港股及美股超50家文旅公司中,錦江酒店等6家公司2021年營收超過百億,其中華僑城A更是以超千億的營收規模傲視群雄,這也是該公司年度收入首次突破千億。而中國中免和美團的到店、酒店及旅游業務則分別以676.76億元、325.3億元的營收分列營收榜第二、第三位。

利潤榜方面,華僑城A、中國中免和美團依然占據榜單前三甲。其中,美團到店、酒店及旅游業務凈利潤141億元,位列榜首;中國中免以96.54億元的利潤緊隨其后;而華僑城A則實現了37.99億元的盈利額,排在利潤榜第三。這也是新旅界統計的上市旅企當中,僅有的三家利潤規模在10億元以上的企業。

疫情的持續影響之下,在50多家上市旅企當中,去年凈利潤出現虧損約占49%,而利潤同比去年增長率為正的企業僅有56.86%。遺憾的是,因為經營不善等原因,騰邦國際和大東海A今年將退出主板市場,告別文旅上市公司的舞臺。

根據各家公司上半年的業績及經營表現,新旅界評出了2021年上市旅企十宗“最”,來呈現文旅類上市公司的百態一隅。

最穩健增長:中國中免

上榜理由:連續3年凈利潤增速超30%。

新旅界點評:盡管疫情使得全球旅游免稅業受到重創,但得益于海南環境因素及政策優勢,海南自貿港的免稅銷售卻是風景這邊獨好。2021年,中國中免實現歸母凈利潤96.5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7.23%,已連續三年增速超30%。其中,海南離島免稅業務持續保持高增長,三亞市內免稅店實現營業收入355.09億元,同比增長66.58%。海免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9.62億元,同比增長61.05%。

與此同時,中國中免仍在繼續擴大在海南的免稅業務布局。眼下,投資金額高達128.60億元,將成為全球最大單體免稅店的海口國際免稅城項目,以及投資金額36.90億元的三亞國際免稅城一期2號地項目仍在建設中,海口國際免稅城項目將于今年開門迎客。這也就意味著,重點標桿項目落地后,中國中免在海南離島免稅份額將繼續提升。

最大虧損:新華聯

上榜理由:2021年虧損38.93億元,同比下降202.84%。

新旅界點評:事實上,去年新華聯營收的成績上并不難看,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85.99億元,同比增長21.39%。分行業來看,主業商品房銷售和文旅綜合行業也雙雙實現了增長,但房地產業務的毛利率已同比下滑11.94%至26.46%,文旅業務毛利率-27.50%,也就是說在文旅業務虧損的同時,房地產業務的利潤也在持續下滑,因此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雪上加霜的是,公司資金流動性危機進一步拖累了公司業績。財報顯示,受集中供地、三道紅線等行業相關政策影響,新華聯去年融資渠道受限,銷售去化不及預期,導致流動性緊張,對新增土地儲備及現有項目的開復工等形成一定挑戰。此外,受系列金融債務糾紛影響,公司計提存貨、商譽等減值準備10.62億元;去年公司下屬湖南新華聯建工持有長沙銀行部分股票被司法處置,導致投資損失。

最高政府補助:華僑城A

上榜理由:華僑城A去年獲政府補助6.4億元,占歸母公司凈利潤比重16.84%。

新旅界點評:雖然去年營收突破了千億規模,但作為旅企龍頭,華僑城A近兩年來受到疫情的影響也不言而喻,而政府補助對于頭部旅企的補貼也體現了政府部門仍在加大對行業的扶持。以華僑城A為例,疫情前的2019年,公司獲得政府的補助為3.1億元,但疫情后獲得的支持直接翻倍,2020年和2021年分別得到了7.2億、6.4億元的補助金額。

2021年,華僑城A所獲政府補助主要集中在文化旅游產業扶持資金和獎勵金以及企業補貼收入等方面,近年所獲補助項目主要為重慶歡樂谷項目、“兩園一帶”生態綠地及配套項目以及中國藝庫創意文化產業園項目等。

最唏噓:騰邦國際

上榜理由:因審計機構對年報“無法表示意見”,即將面臨退市。

新旅界點評:騰邦國際曾經輝煌時期,市值高達300多億元,當時在旅游類上市公司中,僅次于攜程和華僑城A,年營收超過50多億。但由于票代模式紅利期的消逝以及在金融等領域的無序擴張,公司資金鏈條的緊張引發了各個實體業務的債務危機,目前,騰邦國際負資產多達11.5億元,已嚴重的資不抵債。

對于“無法表示意見”,審計機構鵬盛會計師事務表示,主要因為騰邦國際2021年財務狀況持續惡化,員工大量離職、子公司管理失控等,不能配合審計工作;客運銷售代理協議已被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終止,支付業務許可證有效期到期,多項業務可持續性存在不確定性;大股東占款、關聯交易、資產減值評估等,未能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無法對其真實性、完整性和準確性發表意見。隨著4月27日,深交所向騰邦國際下發《事先告知書》,宣布擬決定終止該股票上市交易,這家在A股上市11年的老牌旅企摘牌也進入了倒計時。

最大筆出售:海昌海洋公園

上榜理由:65億轉讓近半數主題公園資產。

新旅界點評:海昌海洋公園從 2020 年度凈虧損 14.78 億元轉變成 2021 年凈盈利 8.45 億元,這主要得益于公司在去年的資產出售。為緩解債務壓力,海昌海洋公園于2021年10月宣布,將位于武漢、成都、天津和青島的4座主題公園項目的100%股權轉讓給亞洲私募股權基金MBK Partners,同時與MBK Partners合資運營鄭州在建主題公園項目,后者將持有鄭州項目的66%股權。此次出讓涉及總金額高達65.3億元。

從年報數據來看,出售資產確實緩解了海昌海洋公園的債務壓力,年底公司凈負債比率已由上半年的262.1%降至53.5%,明顯好轉。事實上,在去年資產出售后,海昌海洋公園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王旭光就表示,未來集團將托核心資產,聚力輕資產業務。年報也指出,公司未來將繼續推進主題公園的擴張,重點提升上海主題及三亞主題公園,但目前仍處于輕資產擴張初期的海昌海洋公園來說,自身持續大量項目管理輸出能力如何,仍需市場驗證。

最大筆收購:祥源文化

上榜理由:對價17億收購多處旅游資產。

新旅界點評:在公司核心業務“動漫及其衍生業務”的苦苦支撐下,祥源文化2021年僅盈利1811.94萬元,同比下滑4.38,而在2019年公司還一度虧損超8億元。業績持續低迷之下,控股股東祥源控股開始為公司注入多次旅游資產。2021 年 5 月,祥源文化啟動重大資產重組,通過發行股份收購祥源控股旗的百龍綠色100%股權、鳳凰祥盛100%股權、黃龍洞旅游100%股權、齊云山股份80%股份及小島科技100%股權,交易對價為17.31億元。

根據重組草案,對于此次注入上市公司的5項資產,祥源文化實控人承諾2021-2024年的扣非凈利潤合計分別為6352.27萬元、12609.32萬元、16336.14萬元、17963.83萬元。這也意味著,若重組完成,公司業績將實現徹底的翻身。但疫情之下,要完成對賭目標并非易事,比如,此次收購中估值近13億的標的百龍綠色的主要資產百龍天梯的業績就下滑嚴重,公司2020年主營業務收入同比下降68.56%,凈利潤下降超過70%……因此,祥源文化所收購的旅游資產能否真正意義上改善公司的業績,還有待時間檢驗。

最逆勢擴張:錦江酒店

上榜理由:2021年公司新開業酒店1763家領跑“三巨頭”。

新旅界點評:從財報數據來看,2021年國內酒店三巨頭業績均處于回暖狀態,華住集團凈虧損大幅收窄,首旅酒店扭虧為盈,而錦江酒店凈利潤同比有所下降,主要是上年同期出售子公司股權取得投資收益等所致。同時,三大酒店疫情以來繼續“跑馬圈地”的步伐仍未停下來,全年新開門店數量均超過了1000家,其中錦江酒店新開業酒店1763家,盡管較2020年的1842家有所減少,但擴張規模仍為“三巨頭”之首。

快速擴張是酒店業快速占領市場的手段之一,但這也帶來固定成本的持續上升,為了規避風險,錦江酒店制定了中端路線和輕資產化的發展戰略。截至2021年末,錦江酒店已經開業的酒店數達1.06萬家,凈增加1207家。其中,中端酒店數量首次超越經濟型酒店,達5517家,經濟型酒店為5096家。走輕資產道路的錦江酒店,直營酒店逐年下降至2021年的921家,加盟店數量維持較快增長,2021年上升至9692家,同比增長14.4%。

最大人員流失:眾信旅游

上榜理由:眾信旅游2020年員工總數3089人,2021年降至1745人,減員1344人。

新旅界點評:2021年是出境游巨頭眾信旅游度過的第二個沒有出境游業務的年頭。這一年,眾信旅游放棄了與另一出境游巨頭凱撒旅業的“聯姻”,轉而投向了電商巨頭阿里網絡的懷抱,后者在增持6.04%的股份后,一舉成為了眾信旅游第二大股東。“二當家”入主后,雙方共同出資設立的旅游產品分銷系統平臺已正式上線并投放市場。同時,公司去年加緊國內旅游醫療、旅游零售以及研學旅游等業務的布局。

值得關注的是,阿里增持完成后,現任阿里巴巴集團旗下飛豬旅行副總裁、度假事業部總經理趙磊經,也于2021年年底成為眾信旅游第四屆董事會非獨立董事。眾信旅游的管理層也變化頗大,公司獨立董事朱寧及非獨立董事兼財務總監賀武,均因“個人原因”在去年先后提交書面辭職報告。而在整體員工規模上,眾信旅游去年的流失也位居各大上市旅企之首,期末員工數量為1745人,同比去年減員幅度高達43.5%,這或許也是這兩年國內旅行社行業的一個縮影。

最大方:三湘印象

上榜理由:2021年員工人均薪酬38.17萬元,為上市旅企中最高。

新旅界點評:三湘印象去年實現營業收入30.06億元,同比減少38.51%;凈利潤為1.13億元,同比減少62.14%。在營收和凈利潤雙雙下滑的情況下,公司人均薪酬還能比2020年的30.15萬元的水平上更進一步,達38.17萬元,實屬難能可貴。

不過,從三湘印象現有的業務經營情況來看,目前員工人均薪酬能持續高企并非無跡可循。2021年,三湘印象的房地產銷售為公司貢獻了約94%的營收,約28.15億元;文化演藝的營收貢獻僅2%,約6422.38億元。其中,去年公司核心業務房地產銷售毛利率同比增長了5.50%,達18.41%。而在文化演藝方面,公司旗下已公演項目全年累計接待觀眾264.57萬人次,共計演出3257場,分別同比增長12.20%和13.25%,分別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45.77%、68.60%。

最“厚臉皮”:大東海A

上榜理由:1月業績預告預盈,財報發布前幾天才“認虧”。

新旅界點評:曾經靠著財務造假上市的大東海A,今年在披露公司業績預告的時候再次放了一波煙霧彈。2022年1月26日,*ST東海A預計公司將盈利270萬元至310萬元。并在回應深交所的關注函時表示“2021年公司凈利潤的增長主要來于營業收入的增長,2021 年的成本和費用是合理的,不存在少計成本、費用的情形。”

直至臨近公司財報披露的前幾天,大東海A才匆匆掛出業績修正公告,表示將不具商業性質的交易做了調減,包括客餐費等合計共555.96萬元,因此公司年度2021 年度扣非凈利實為-418.84萬元,再加上公司年度營收僅3023.45萬不足億元,這意味著大東海A觸發了深交所財務類強制退市條件,將被深交所終止上市。

隨著公司股票于2022年5月5日開市起停牌,這家長期在保殼線上徘徊且“一直承諾重組,從未被兌現”的單體酒店終于還是迎來了它告別A股市場的時刻。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眾信旅游

  • 眾信旅游(002707.SZ):2024年年報凈利潤為1.06億元
  • 眾信旅游:2024年歸母凈利潤1.06億元,同比增長228.18%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2021年文旅上市公司業績速評:年報里的十宗“最”

過去這一年里,上市旅企交出的成績如何?

文|新旅界

4月30日過后,國內文旅上市公司2021年財報披露已接近尾聲。過去這一年里,上市旅企交出的成績如何?

在新旅界(LvJieMedia)重點關注的A股、港股及美股超50家文旅公司中,錦江酒店等6家公司2021年營收超過百億,其中華僑城A更是以超千億的營收規模傲視群雄,這也是該公司年度收入首次突破千億。而中國中免和美團的到店、酒店及旅游業務則分別以676.76億元、325.3億元的營收分列營收榜第二、第三位。

利潤榜方面,華僑城A、中國中免和美團依然占據榜單前三甲。其中,美團到店、酒店及旅游業務凈利潤141億元,位列榜首;中國中免以96.54億元的利潤緊隨其后;而華僑城A則實現了37.99億元的盈利額,排在利潤榜第三。這也是新旅界統計的上市旅企當中,僅有的三家利潤規模在10億元以上的企業。

疫情的持續影響之下,在50多家上市旅企當中,去年凈利潤出現虧損約占49%,而利潤同比去年增長率為正的企業僅有56.86%。遺憾的是,因為經營不善等原因,騰邦國際和大東海A今年將退出主板市場,告別文旅上市公司的舞臺。

根據各家公司上半年的業績及經營表現,新旅界評出了2021年上市旅企十宗“最”,來呈現文旅類上市公司的百態一隅。

最穩健增長:中國中免

上榜理由:連續3年凈利潤增速超30%。

新旅界點評:盡管疫情使得全球旅游免稅業受到重創,但得益于海南環境因素及政策優勢,海南自貿港的免稅銷售卻是風景這邊獨好。2021年,中國中免實現歸母凈利潤96.5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7.23%,已連續三年增速超30%。其中,海南離島免稅業務持續保持高增長,三亞市內免稅店實現營業收入355.09億元,同比增長66.58%。海免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9.62億元,同比增長61.05%。

與此同時,中國中免仍在繼續擴大在海南的免稅業務布局。眼下,投資金額高達128.60億元,將成為全球最大單體免稅店的海口國際免稅城項目,以及投資金額36.90億元的三亞國際免稅城一期2號地項目仍在建設中,海口國際免稅城項目將于今年開門迎客。這也就意味著,重點標桿項目落地后,中國中免在海南離島免稅份額將繼續提升。

最大虧損:新華聯

上榜理由:2021年虧損38.93億元,同比下降202.84%。

新旅界點評:事實上,去年新華聯營收的成績上并不難看,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85.99億元,同比增長21.39%。分行業來看,主業商品房銷售和文旅綜合行業也雙雙實現了增長,但房地產業務的毛利率已同比下滑11.94%至26.46%,文旅業務毛利率-27.50%,也就是說在文旅業務虧損的同時,房地產業務的利潤也在持續下滑,因此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雪上加霜的是,公司資金流動性危機進一步拖累了公司業績。財報顯示,受集中供地、三道紅線等行業相關政策影響,新華聯去年融資渠道受限,銷售去化不及預期,導致流動性緊張,對新增土地儲備及現有項目的開復工等形成一定挑戰。此外,受系列金融債務糾紛影響,公司計提存貨、商譽等減值準備10.62億元;去年公司下屬湖南新華聯建工持有長沙銀行部分股票被司法處置,導致投資損失。

最高政府補助:華僑城A

上榜理由:華僑城A去年獲政府補助6.4億元,占歸母公司凈利潤比重16.84%。

新旅界點評:雖然去年營收突破了千億規模,但作為旅企龍頭,華僑城A近兩年來受到疫情的影響也不言而喻,而政府補助對于頭部旅企的補貼也體現了政府部門仍在加大對行業的扶持。以華僑城A為例,疫情前的2019年,公司獲得政府的補助為3.1億元,但疫情后獲得的支持直接翻倍,2020年和2021年分別得到了7.2億、6.4億元的補助金額。

2021年,華僑城A所獲政府補助主要集中在文化旅游產業扶持資金和獎勵金以及企業補貼收入等方面,近年所獲補助項目主要為重慶歡樂谷項目、“兩園一帶”生態綠地及配套項目以及中國藝庫創意文化產業園項目等。

最唏噓:騰邦國際

上榜理由:因審計機構對年報“無法表示意見”,即將面臨退市。

新旅界點評:騰邦國際曾經輝煌時期,市值高達300多億元,當時在旅游類上市公司中,僅次于攜程和華僑城A,年營收超過50多億。但由于票代模式紅利期的消逝以及在金融等領域的無序擴張,公司資金鏈條的緊張引發了各個實體業務的債務危機,目前,騰邦國際負資產多達11.5億元,已嚴重的資不抵債。

對于“無法表示意見”,審計機構鵬盛會計師事務表示,主要因為騰邦國際2021年財務狀況持續惡化,員工大量離職、子公司管理失控等,不能配合審計工作;客運銷售代理協議已被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終止,支付業務許可證有效期到期,多項業務可持續性存在不確定性;大股東占款、關聯交易、資產減值評估等,未能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無法對其真實性、完整性和準確性發表意見。隨著4月27日,深交所向騰邦國際下發《事先告知書》,宣布擬決定終止該股票上市交易,這家在A股上市11年的老牌旅企摘牌也進入了倒計時。

最大筆出售:海昌海洋公園

上榜理由:65億轉讓近半數主題公園資產。

新旅界點評:海昌海洋公園從 2020 年度凈虧損 14.78 億元轉變成 2021 年凈盈利 8.45 億元,這主要得益于公司在去年的資產出售。為緩解債務壓力,海昌海洋公園于2021年10月宣布,將位于武漢、成都、天津和青島的4座主題公園項目的100%股權轉讓給亞洲私募股權基金MBK Partners,同時與MBK Partners合資運營鄭州在建主題公園項目,后者將持有鄭州項目的66%股權。此次出讓涉及總金額高達65.3億元。

從年報數據來看,出售資產確實緩解了海昌海洋公園的債務壓力,年底公司凈負債比率已由上半年的262.1%降至53.5%,明顯好轉。事實上,在去年資產出售后,海昌海洋公園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王旭光就表示,未來集團將托核心資產,聚力輕資產業務。年報也指出,公司未來將繼續推進主題公園的擴張,重點提升上海主題及三亞主題公園,但目前仍處于輕資產擴張初期的海昌海洋公園來說,自身持續大量項目管理輸出能力如何,仍需市場驗證。

最大筆收購:祥源文化

上榜理由:對價17億收購多處旅游資產。

新旅界點評:在公司核心業務“動漫及其衍生業務”的苦苦支撐下,祥源文化2021年僅盈利1811.94萬元,同比下滑4.38,而在2019年公司還一度虧損超8億元。業績持續低迷之下,控股股東祥源控股開始為公司注入多次旅游資產。2021 年 5 月,祥源文化啟動重大資產重組,通過發行股份收購祥源控股旗的百龍綠色100%股權、鳳凰祥盛100%股權、黃龍洞旅游100%股權、齊云山股份80%股份及小島科技100%股權,交易對價為17.31億元。

根據重組草案,對于此次注入上市公司的5項資產,祥源文化實控人承諾2021-2024年的扣非凈利潤合計分別為6352.27萬元、12609.32萬元、16336.14萬元、17963.83萬元。這也意味著,若重組完成,公司業績將實現徹底的翻身。但疫情之下,要完成對賭目標并非易事,比如,此次收購中估值近13億的標的百龍綠色的主要資產百龍天梯的業績就下滑嚴重,公司2020年主營業務收入同比下降68.56%,凈利潤下降超過70%……因此,祥源文化所收購的旅游資產能否真正意義上改善公司的業績,還有待時間檢驗。

最逆勢擴張:錦江酒店

上榜理由:2021年公司新開業酒店1763家領跑“三巨頭”。

新旅界點評:從財報數據來看,2021年國內酒店三巨頭業績均處于回暖狀態,華住集團凈虧損大幅收窄,首旅酒店扭虧為盈,而錦江酒店凈利潤同比有所下降,主要是上年同期出售子公司股權取得投資收益等所致。同時,三大酒店疫情以來繼續“跑馬圈地”的步伐仍未停下來,全年新開門店數量均超過了1000家,其中錦江酒店新開業酒店1763家,盡管較2020年的1842家有所減少,但擴張規模仍為“三巨頭”之首。

快速擴張是酒店業快速占領市場的手段之一,但這也帶來固定成本的持續上升,為了規避風險,錦江酒店制定了中端路線和輕資產化的發展戰略。截至2021年末,錦江酒店已經開業的酒店數達1.06萬家,凈增加1207家。其中,中端酒店數量首次超越經濟型酒店,達5517家,經濟型酒店為5096家。走輕資產道路的錦江酒店,直營酒店逐年下降至2021年的921家,加盟店數量維持較快增長,2021年上升至9692家,同比增長14.4%。

最大人員流失:眾信旅游

上榜理由:眾信旅游2020年員工總數3089人,2021年降至1745人,減員1344人。

新旅界點評:2021年是出境游巨頭眾信旅游度過的第二個沒有出境游業務的年頭。這一年,眾信旅游放棄了與另一出境游巨頭凱撒旅業的“聯姻”,轉而投向了電商巨頭阿里網絡的懷抱,后者在增持6.04%的股份后,一舉成為了眾信旅游第二大股東。“二當家”入主后,雙方共同出資設立的旅游產品分銷系統平臺已正式上線并投放市場。同時,公司去年加緊國內旅游醫療、旅游零售以及研學旅游等業務的布局。

值得關注的是,阿里增持完成后,現任阿里巴巴集團旗下飛豬旅行副總裁、度假事業部總經理趙磊經,也于2021年年底成為眾信旅游第四屆董事會非獨立董事。眾信旅游的管理層也變化頗大,公司獨立董事朱寧及非獨立董事兼財務總監賀武,均因“個人原因”在去年先后提交書面辭職報告。而在整體員工規模上,眾信旅游去年的流失也位居各大上市旅企之首,期末員工數量為1745人,同比去年減員幅度高達43.5%,這或許也是這兩年國內旅行社行業的一個縮影。

最大方:三湘印象

上榜理由:2021年員工人均薪酬38.17萬元,為上市旅企中最高。

新旅界點評:三湘印象去年實現營業收入30.06億元,同比減少38.51%;凈利潤為1.13億元,同比減少62.14%。在營收和凈利潤雙雙下滑的情況下,公司人均薪酬還能比2020年的30.15萬元的水平上更進一步,達38.17萬元,實屬難能可貴。

不過,從三湘印象現有的業務經營情況來看,目前員工人均薪酬能持續高企并非無跡可循。2021年,三湘印象的房地產銷售為公司貢獻了約94%的營收,約28.15億元;文化演藝的營收貢獻僅2%,約6422.38億元。其中,去年公司核心業務房地產銷售毛利率同比增長了5.50%,達18.41%。而在文化演藝方面,公司旗下已公演項目全年累計接待觀眾264.57萬人次,共計演出3257場,分別同比增長12.20%和13.25%,分別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45.77%、68.60%。

最“厚臉皮”:大東海A

上榜理由:1月業績預告預盈,財報發布前幾天才“認虧”。

新旅界點評:曾經靠著財務造假上市的大東海A,今年在披露公司業績預告的時候再次放了一波煙霧彈。2022年1月26日,*ST東海A預計公司將盈利270萬元至310萬元。并在回應深交所的關注函時表示“2021年公司凈利潤的增長主要來于營業收入的增長,2021 年的成本和費用是合理的,不存在少計成本、費用的情形。”

直至臨近公司財報披露的前幾天,大東海A才匆匆掛出業績修正公告,表示將不具商業性質的交易做了調減,包括客餐費等合計共555.96萬元,因此公司年度2021 年度扣非凈利實為-418.84萬元,再加上公司年度營收僅3023.45萬不足億元,這意味著大東海A觸發了深交所財務類強制退市條件,將被深交所終止上市。

隨著公司股票于2022年5月5日開市起停牌,這家長期在保殼線上徘徊且“一直承諾重組,從未被兌現”的單體酒店終于還是迎來了它告別A股市場的時刻。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越西县| 图木舒克市| 和林格尔县| 东丰县| 巴林右旗| 南江县| 泰兴市| 墨竹工卡县| 台中县| 基隆市| 泾川县| 扎赉特旗| 师宗县| 安远县| 松溪县| 新河县| 三亚市| 兴义市| 波密县| 西城区| 湘潭县| 略阳县| 繁昌县| 宾川县| 富川| 游戏| 济宁市| 玉林市| 乐都县| 平利县| 大埔区| 武陟县| 邮箱| 高碑店市| 抚顺县| 怀柔区| 苗栗县| 和田县| 志丹县| 孝昌县| 临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