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最話FunTalk 孫穎瑩
編輯|王芳潔
近日,《最話》發現,在日本市場,小米公司推出過一款短視頻種草的app“WakuWaku”,據官方介紹,目前該應用已被超過100萬人使用,Google Play商店亦顯示下載量超百萬。
據企查查著作權一列披露,2021年6月15日“WakuWaku電商軟件”的著作權被首次發表,2021年12月22日,北京小米移動軟件有限公司對“WakuWaku電商軟件”進行了著作權登記。

根據介紹,北京小米移動軟件有限公司是小米集團的重要創新主體,主要負責小米集團智能終端、互聯網及物聯網業務的研發創新及生態落地,法定代表人是小米聯合創始人王川。
另據脈脈信息顯示,“WakuWaku”產品的業務負責人之一王浛,畢業于日本東北地方最高學府Tohoku University(東北大學),2021年5月入職小米。在她的介紹里,其團隊完成了該產品從0到1的搭建,以及電商化轉型。在入職小米之前,王浛先后在抖音國際化,騰訊泛娛樂品類從事運營工作,且參與了抖音國際化的冷啟動。
另外,從公開資料來看,“WakuWaku”的體裁不太像小紅書,而是專注于短視頻,頁面很像抖音。

盡管小米海外種草,看起來略顯跳脫,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的確是一家出海經驗豐富的公司。2021年,小米的境外收入達到了1636億元,占總收入的一半。單就日本市場而言,2019年末,小米的硬件已進入了日本。此時,開拓互聯網業務,倒也符合它一貫的海外策略,即互聯網跟著硬件跑。
不過,距一位接近小米人士透露,這個種草電商項目實際上已經停了,“原本也就是試一下。”
但小米并不是第一個試圖在日本種草的中國公司。早在2020年初,字節跳動社區種草應用 Lemon8(曾用名 Sharee) 就已經在日本推出,據此前《晚點財經》報道,該產品的下載量超百萬。
這讓人不得不為小紅書的將來感到擔憂,這個種草鼻祖還沒真正出海呢,已經有強敵環伺之像了。
今年3月,虎嗅的一篇報道中提到,小紅書至今沒有出海業務獨立負責人,甚至未對不同國家用戶進行分區運營;從業務層面,小紅書現在無單獨海外業務,其業務結構只分商業化與社區(社區已與電商合并)。
01
或許可以這樣說,WakuWaku是抖音的小紅書版本。
因為它定義的是一個免費的短視頻平臺,頁面展現形式與抖音基本一致,且背后也是基于算法推薦邏輯為用戶分發視頻。
根據官方介紹,用戶可以關注喜歡的帳號并且接收系統量身定制的每日更新。甚至,在WakuWaku的app里面,還內嵌了一個編輯工具,用戶無需離開WakuWaku就可以修剪、合并和復制視頻。
同時,WakuWaku的視頻內容又很聚焦于時尚、美妝、精致生活(食譜、健身、家居)等細分品類,這又是小紅書的重點領域。
在官方的介紹里,WakuWaku將自己定義為一個“社區”,每天為女性提供現成的生活方式信息,希望用戶能夠表達自己,它號召“美麗值得討論”,這很小紅書。
所以在WakuWaku這款產品身上,我們既可以找到小紅書的痕跡,又能找到抖音的影子,既可以看到平臺的基因,又能看到社區的屬性。但其實呢,小米要做的是電商。
因為不僅其著作權登記中提到,這是一款電商軟件,業務負責人工作內容介紹里提到的“電商化轉型”,這些信息都在告訴公眾,WakuWaku最終是希望長成電商業務的。
別說小米是一家硬件公司,所以電商就不是它的強項,早前圍繞著商業模式,小米提出了一個“鐵人三項”的概念,包括硬件、互聯網服務和新零售,其中新零售中除了線下店之外,還包括小米商城、有品商城、小米之家等。
更重要的是,日本本身是一個非常適合種草拔草的國度。畢竟日本的美妝產業和時尚潮流市場非常成熟,這塊市場的人群恰好是種草拔草的核心用戶。
以美妝產業為例,早在明治維新后,日本就誕生了第一批本土的化妝品企業。像著名品牌資生堂前身是1872年成立的西式藥房,1897年它推出了“紅色蜜露”化妝水;品牌花王的前身則是1887年的長瀨商店,其在1890年推出了“花王”牌美容皂。
甚至在二戰后、經濟急需復蘇的時代,從消費端看,日本家庭美容用品(化妝品為主)支出的增速竟與家庭收入、消費支出增速整體一致。背后折射著日本美妝消費市場的廣闊。
但不知為何,小米選擇放棄了這項業務。至少從數據上來看,WakuWaku表現的并不差,作為一個后來者,它的下載量和Lemon8在同一個量級。
02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隨著WakuWaku被放棄,幾乎所有web1.0時代就已經取得成功的企業家,都和短視頻業務擦肩而過了。
比方說,傅盛的獵豹,曾經是“Musical.ly”的早期投資人,但卻將它賣給了字節,周鴻祎的360也投資過字節的前身今日頭條,后來退出了。
甚至360自己還差點干了短視頻這件事,推出過一款叫奶糖的app,卻沒有堅持做下來,至今仍被周鴻祎引為憾事。
在我們的同事此前對周鴻祎的訪談中,他曾經談起過奶糖這個項目,“后來我就發現,很多機會你看到了、悟到了不等于是你的機會,你還得考慮你有沒有相應的人。我犯的最大錯誤就是我自己去做,但我的精力是有限的,我開了頭我又沒法真的去做,就只好在公司內部去找人做。那么實際上有的時候沒有搭出合適的團隊,同時公司內部又不是一個真創業的機制,所以很多機會就錯過了,覺得蠻可惜的?!?/p>
或許是因為用戶更年輕化,今天市面上流行的種草社區、短視頻平臺基本都是由80后創立的。
比如,小紅書的創始人翟芳,1985年出生,還是個帶有“鬼馬精靈”符號象征的雙子座,推出小紅書的時候僅28歲;字節的創始人張一鳴1983年生,34歲的時候推出了抖音,現在接任抖音業務的張楠,雖然沒有具體年齡披露,但官方也顯示是80后。此外,快手的創始人程一笑、B站的創始人徐逸也都是80后。
但其實,雖然創始人不年輕了,小米也算是懂年輕人的。因為小米手機之所以站穩腳跟瞄準的正是年輕用戶,并吸引了一批忠實的“米粉”,而米粉本身就可以看做是一個社區的概念,是小米的私域流量池。
2021年,據小米公司官方公布的小米11周年米粉節戰報,米粉節期間全渠道總支付金額46.1億,相較去年同比增長59.5%。小米智能家居產品銷量超116萬臺;總參與人數1.28億;米粉節全平臺直播總圍觀人數超3777萬人,銷售額突破3.6億元。
這是米粉的消費力量。
而且在2019年社區電商很火的時候,小米還順勢推出了“小米有品推手平臺”,定位為基于小米有品為基礎的會員制電商平臺,在當時被劃為小米公司第13個產品線,與小米手機級別平行,更是被爆小米公司斥資2個億投入這個項目。
所以玩轉年輕人,玩轉社區電商,小米也并非完全沒有經驗。
此外,早在2018年,小米就開始有意于干部團隊的年輕化。當年9月,小米一次組織架構調整時,就曾把老將提至戰略層,將一線留給新人。當時那次調整,小米將電視部、生態鏈部、MIUI部和互娛部等四個業務部重組成10個新的業務部,新晉的10名部門總經理平均年齡為38.5歲,大多數為80后。
當然,作為一個創新項目,被放棄是一件發生概率很大的事情。對于今天的小米來說,應該有很多比海外種草更重要的事情吧。比方說,造車,比方說,重新理順印度市場,這可是它在海外最重要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