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品牌雜志 何茜
虛擬偶像時代到來,已是不爭的事實。
在商業演出、品牌代言、直播帶貨等各個領域都有虛擬偶像的身影。上半年最受關注的,可能就要數A-SOUL的“中之人霸凌事件”。
此次事件讓大家開始重新審視虛擬偶像這個大熱賽道,各方對于虛擬偶像未來發展的評論和預測也層出不窮。一個個真實的v圈用戶依舊在高歌狂歡。
由虛擬偶像祖婭納惜演唱的女版《孤勇者》與陳奕迅版同天上線,在B站播放已破2500萬,甚至名揚海外,圈粉不少海外用戶。英語區虛擬偶像Vox入駐B站,直播1.7個小時,狂攬111萬打投,虛擬偶像粉絲群體的消費潛力再次讓人嘆為觀止。
國產虛擬偶像A-SOUL
國內B站等公司的推動之下,國內的V-up和粉絲們也形成了自己的群體,俗稱“V圈”,這個圈子以二次元群體和愛好者居多。
在V圈,國產虛擬偶像最火的當屬A-SOUL。
其于2020年末上線,由字節跳動與樂華娛樂聯合企劃的虛擬偶像團體,由字節跳動提供底層技術支持,而樂華提供中之人、內容策劃運營等。在B站的虛擬主播當中,“艦長數”最多的5位虛擬主播,全部出A-SOUL。最火的成員嘉然,更是在微博上占領了大大小小的話題,粉絲們用一種大眾無法理解的語言,不停向外界推廣嘉然和A-SOUL。
在A-SOUL的幾位成員中,嘉然是團隊亮出的第一張底牌。2020年12月12日,這個穿著粉紅色裙子的小個子,開啟了團隊首場個人直播,在那場直播中,嘉然連跳20支宅舞,震驚四座。
▲A-SOUL成員嘉然
A-SOUL入駐之前的B站,已然被日本的Vtuber占領。她們多數采用live2D技術,僅僅可活動上半身,面部表情也相對死板。A-SOUL的出現,喚醒了長久以來“沉睡”的V圈團體。
體系化運營、先進技術支持、與用戶的強互動,A-SOUL全方位的降維打擊使得V圈貼吧等各路人馬紛紛倒戈,曾經的罵聲也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悉數變成了贊美。技術層面,虛擬形象的塑造一般要經過策劃、原畫、立繪、2D/3D建模、渲染等,費用包括立繪、建模、直播軟件、圖像制作以及電腦等硬件設備。
突然的“直播休眠”
成立一年半,A-SOUL在B站的獲贊總數達到將近500萬,微博粉絲也達到186萬。它們頻繁出現在樂華娛樂家族演唱會上,吸金能力也不可小覷。
A-SOUL目前的商業變現主要包括直播收入和商業合作。
去年,A-SOUL成員貝拉因生日會當天創下了10000艦長(艦長的價格為198元/月)的紀錄,成為了B站歷史上第一位“萬艦”虛擬主播。今年1月,珈樂以“收入排名第一虛擬主播”登上央視,報道稱2021年11月虛擬主播市場總收入5466萬元,收入第一的珈樂單月進賬214萬元。另外,A-SOUL也接到了來自歐萊雅、肯德基、華碩等品牌方的推廣合作。抖音上,A-SOUL的店鋪,主售賣周邊數量將近9萬件。
今年3月,A-SOUL運營公司樂華娛樂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樂華娛樂與虛擬藝人有關的泛娛樂收入為2110萬元,2021年增至3790萬元,同比增加79.6%,毛利率由2020年的56.5%增加至2021年的77.7%。樂華公開承認,泛娛樂業務收入的增長主要是由于虛擬藝人組合A-SOUL的商業發展產生收益。然而,吸金能力不凡的虛擬偶像團體,卻被爆出其中之人的待遇極低。
5月10日起,國內虛擬偶像頂流組合A-SOUL及其成員珈樂、貝拉相繼登上熱搜,這是她們首次大規模出現在公眾視野當中,但不幸的是,引爆輿情的不是她們的唱跳作品和直播現場,而是主唱珈樂突然宣布“休眠”。
▲主唱珈樂突然宣布“休眠”
與互聯網圈子的“畢業”類似,“休眠”意味著字節跳動和樂華娛樂為虛擬偶像珈樂精心設計的IP形象,以及皮下提供歌舞表演的中之人的職業生涯都畫上了句號。再加上A-SOUL組合成員中之人隱私信息被頻繁曝光,即圈內所說的“開盒”,粉絲內部爆發了巨大爭議,在珈樂中之人被“壓榨”和“霸凌”以至于“休眠”的消息傳出后,這團燒向運營團隊的怒火被徹底點燃。
5月11日凌晨,A-SOUL制作委員會在B站緊急發布了一份Q&A,澄清了薪資以及霸凌等重點問題。根據A-SOUL制作委員會的說法,網傳消息均為不實消息,不過他們也不方便透露A-SOUL成員的真實薪酬情況,畢竟這涉及到了個人隱私問題。
這些回應在粉絲看來仍然屬于含糊其詞。
大勢所趨
A-SOUL的“中之人霸凌事件”并未阻止虛擬偶像的“火爆”。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當下虛擬偶像產業正保持穩定增長態勢,預計2022年將分別達到1866.1億元和120.8億元。總而言之,虛擬偶像市場天花板尚高,發展前景可觀。
通過A-SOUL的“中之人霸凌事件”,可以看出,想要切入虛擬偶像市場打造真偶像,制作方們就必須摸清以下三大方向:在塑造“虛擬偶像”時,技術與靈魂同等重要,要重視“內外兼修”;塑造好“虛擬偶像”后如何進行商業化——要以“平臺化”思維來推動商業化進程。不要把虛擬偶像看作為某一個品牌或某一個領域單獨設立的“代言人”,而要將其看作一個匯集年輕文化的平臺。
年輕人們喜歡的圈子內容、偏愛的玩梗溝通方式,以及年輕人群秉持的態度、精神等等,只要符合虛擬偶像的基礎人設,都可通過虛擬偶像內容展示出來。這么一來,虛擬偶像通過自身影響力推動年輕文化發展的同時,也在不斷內化年輕文化和態度,從而獲得自我生長。對于品牌們而言,此時虛擬偶像也就成為了品牌走向年輕文化的橋梁。
依憑這些“平臺內容”,虛擬偶像與品牌的合作也能無限拓寬想象。
可以預見,隨著元宇宙不斷擴張,未來虛擬偶像只會越來越多。在發展大潮之下,只有真正經歷過“大浪淘沙”的虛擬偶像,才能為制作方、為品牌主們打開流量入口。未來頂流必將在其中誕生,那么下一個能抓住風口的會是誰?咱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