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除了政治暗殺,還有更多跟政治有關的暴力存在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除了政治暗殺,還有更多跟政治有關的暴力存在

常見的政治暴力現象除了政治暗殺,還包括街頭騷亂、恐怖主義襲擊、種族屠殺……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遭槍擊身亡 民眾在案發地獻花祈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按:7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遭到槍擊后,因為傷勢過重不治身亡,終年67歲。犯罪嫌疑人山上徹也被逮捕。

安倍遇刺,令全世界為之震驚。政治暗殺本身卻是一個古老的現象。眾所周知,一戰導火線就是斐迪南大公在薩拉熱窩遇剌。在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時期曾遭到七次暗殺。美國總統肯尼迪的遇刺更是轟動世界。在日本歷史上,伊藤博文、原敬、濱口雄幸、犬養毅、齋藤實、高橋是清以及安倍晉三的外祖父岸信介等首相都曾遇刺。距離我們更近的,還有2003年瑞典女外交大臣遇刺身亡的事件。

那么,政治暗殺一般針對的是誰?除了這種形式之外,我們還可能在政治生活中看見什么形式的暴力?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政治學系教授包剛升曾在通識讀本《政治學通識》中談到過政治暗殺,并指出這是常見的政治暴力現象之一。在摘選的以下內容中,包剛升談到了包括政治暗殺、街頭騷亂、恐怖主義襲擊、種族屠殺等在內的政治暴力現象。在下面這篇《政治暴力與常見的暴力現象》的節選中,讀者可以進一步了解不同的政治暴力現象產生的原因及其可能的政治后果。

《政治暴力與常見的暴力現象》(節選)

文 | 包剛升

什么是暴力呢?簡單地說,暴力是針對個人或群體的一種武力攻擊現象。普通的暴力行為,可能是單個人對單個人的,但這種暴力的規模通常不是很大。與這種一對一的、個別的暴力行為相比,政治學者們更感興趣的是集體暴力(collective violence)。美國學者查爾斯·蒂利認為,集體暴力具有三個特點:對個人立即造成肉體上的傷害;至少有兩個作惡者;集體暴力至少是部分地來源于施暴者的相互協作。按照蒂利的定義,符合這三個條件的可以稱為集體暴力。比如,在某地鄉村,因為水資源問題,水源上下游的張姓村莊和李姓村莊發生集體斗毆,最后甚至還導致數十人傷亡,這樣的事件就是一種典型的集體暴力事件。

那么,什么是政治暴力呢?政治暴力是跟政治有關的集體暴力,是由政治動機引發的、包含明確政治目標或意圖的集體暴力。兩個村莊如果為了水資源,發生集體斗毆,最后導致數十人傷亡,這個事件一般不稱為政治暴力事件。因為總體上,這一事件沒有實質的政治動機,也沒有明確的政治意圖——當然,客觀上可能會產生一些政治后果。所以,這種類型的暴力就算不上政治暴力,而是一種普通的集體暴力事件。

有一種典型的政治暴力現象是政治暗殺。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就有過一次非常著名的政治暗殺。民國初年,著名政黨運動領袖宋教仁1913320日在上海火車站遭人槍擊,不治身亡。根據當時的調查,宋教仁案刺客的幕后主使與袁世凱任命的國務總理趙秉鈞有關,但真相究竟如何,不得而知。印度獨立至今,有數位主要領導人死于政治暗殺。圣雄甘地就死于政治暗殺,而后尼赫魯的女兒、印度和國大黨的政治領導人英迪拉·甘地死于政治暗殺,英迪拉·甘地的兒子、印度和國大黨的政治領導人拉吉夫·甘地也死于政治暗殺。德國魏瑪共和國期間也曾發生過多起重要政治家被暗殺的事件,智利1970—1973年政治混亂時期甚至出現過軍方重要將領死于暗殺的政治事件。

《政治學通識》
包剛升 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5-11

政治暗殺針對的一般不是普通人,而是比較有影響力的政治家與政治活動家。上文提到的英迪拉·甘地是被自己手下信奉錫克教的衛兵打死的。在當時的印度,錫克教與印度教的教派沖突比較厲害。英迪拉·甘地身邊就有幕僚和安全人員提醒她,要求她把身邊錫克教衛兵全部撤換,以免發生意外。但是,英迪拉·甘地并不聽這種勸阻,她認為印度是一個世俗的多宗教國家,如果把身邊信仰其他宗教的衛兵撤換,這會傳遞出一個怎樣的政治信號呢?這至少意味著她作為政治領袖對錫克教衛兵和該宗教信仰的人群是不信任的。但是,意外還是發生了。即便這樣,英迪拉·甘地的政治遺言強調不要過分追究此事。她臨死前非常擔心自己的遇刺事件最后會演變為一場全國性的針對錫克教的大規模暴力運動。所以,政治暗殺事件的后續影響往往是極其嚴重的。

有些國家還發生過這樣的現象:A派政治領導人被B派暗殺了,然后A派再去暗殺B派的政治領導人。如果是這樣,政治競爭就脫離了和平的軌道。所以,政治暗殺通常傳遞的是非常糟糕的政治信號。德國魏瑪共和國晚期政治暗殺的頻發,也是促成希特勒上臺的一個因素。在一些國家,政治暗殺的頻發既是政治秩序失控的結果,又會成為政治混亂加劇的原因。

在今天的民主國家,一種非常常見的政治暴力是街頭騷亂。英國、法國、印度等國都出現過規模不等的街頭騷亂。有人認為,街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政治場域,街頭政治是一種重要的政治類型。在20世紀30年代初的魏瑪共和國,希特勒的納粹黨和黨衛軍在政治斗爭中采取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占領街頭。納粹黨的一種政治斗爭哲學就是:誰能占領街道,誰就能控制政治權力。街頭政治固然很多時候表現為和平方式,但有時也表現為暴力或騷亂的方式。除了軍隊,其他政治力量通常就難以應付這種暴力化、組織化的街頭政治。比如,20世紀20年代初,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就是這么搞的。除了墨索里尼領導的法西斯主義政黨以外,其他黨派都是較為松散的政治組織。墨索里尼建立了組織化程度非常高的法西斯組織,甚至還擁有自己的民兵等準軍事組織。借助這種政治組織,通過占領街頭,包括在街頭政治中展示潛在的暴力,墨索里尼獲得了巨大的政治影響力,直至最后成為意大利的總理。

很長時間以來,泰國的街頭政治都非常活躍。泰國政治的一大頑癥是街頭騷亂頻發。該國兩派政治力量——紅衫軍和黃衫軍——都曾經占領過街道和政府機構。這種做法肯定包含了暴力成分——當然,泰國街頭政治的好處是游行示威隊伍直接進行人體攻擊的案例比較少見。然而,他們占領街道、政府機構甚至是機場,或多或少要使用暴力相威脅。比如,完全不以暴力相威脅,示威隊伍是無法占領機場的。當然,實際上機場方面一般不會與示威者直接對抗。這樣,實際的暴力現象就不會那么嚴重。

紅衫軍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有人把政治大罷工也視為準政治暴力行為。比如,一個經典案例出現在1970—1973年的智利。阿連德當選總統后,開始推行社會主義革命,當時征收了很多私人產業,對銀行和礦產實施國有化。后來,智利的一個重要產業——卡車運輸業的業主們擔心,阿連德政府要對卡車運輸業實施國有化。所以,他們決定發起一場全國大罷工,來抵制這種可能性。當時,智利全國大約有6萬個卡車運輸協會的業主參加了大罷工。他們不僅罷運,而且還把卡車停在了主要道路上。當時,進出智利首都圣地亞哥的主要道路上就停滿了罷運的卡車。這種政治大罷工盡管沒有直接進行人體攻擊,但其后果是非常嚴重的。大城市的生活用品和垃圾難以運入或運出。結果,圣地亞哥很快就出現了食品和生活品的緊缺。阿連德政府試圖調動軍隊來解決這個問題,但難度很大,因為主要道路上停滿了罷運的卡車。因此,某些政治大罷工在效果上跟政治暴力是非常相似的,甚至比小規模的政治暴力事件更令人恐慌。

最近二三十年,引人注目、罪大惡極的政治暴力現象是恐怖主義襲擊,2001年美國的“9·11”事件是恐怖主義襲擊的標志性事件。這幾年一個比較著名的美劇是《反恐24小時》,這個片子的主題與反恐有關。在劇情設計中,有恐怖主義組織試圖在美國大型商場里投放化學毒氣,或者把核武器偷運至美國并試圖在中心城區引爆,等等。這些故事當然是虛構的,但類似的恐怖襲擊并非沒有可能發生。

當然,典型的政治暴力現象還有軍事政變。中國歷史上有大量的軍事政變,比如著名的玄武門之變。20世紀的非洲和拉丁美洲出現過大量的軍事政變。軍事政變是一種以暴力手段取得政權的常見現象。一想到軍事政變,很多人腦海里會浮現出大規模的軍隊調動和武裝沖突的場景。但有些國家的軍事政變規模較小,傷亡人數也較低。

20世紀以來另一個嚴重的政治暴力現象是族群屠殺或種族屠殺,甚至包括族群清洗或種族清洗。20世紀三四十年代,希特勒就發動了針對德國和歐洲猶太人的族群大清洗。著名電影《辛德勒名單》就是以這一事件為歷史背景的。20世紀90年代初,非洲國家盧旺達也曾發生過大規模的族群屠殺。在胡圖族和圖西族的族群沖突中,胡圖族把圖西族的多數人口都屠殺殆盡,圖西族被清洗的人口總量高達數十萬。著名影片《盧旺達飯店》則以電影方式呈現了當時令人震驚的族群清洗事件。與族群屠殺或種族屠殺相類似的,還有不同宗教之間的教派屠殺。這大概也是人類政治暴力中最殘忍的一種類型。

《盧旺達飯店》海報 圖片來源:豆瓣

除此之外,今天在拉美、非洲和東南亞一些國家,還存在與政府軍進行武裝斗爭的游擊隊。這種武裝組織擁有數百、數千乃至上萬規模的士兵。他們集聚在一小塊地方,跟政府軍打游擊戰,而中央政府通常又無力徹底清剿。無疑,游擊戰或局部武裝沖突也是一種政治暴力現象。當然,與之相比,更為嚴重的政治暴力現象是大規模的內戰。

本文書摘部分節選自《政治學通識》第12章,較原文有刪改,經出版社授權發布。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发布评论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評論

  • 政治暴力我以为是政治家对民众的伪善的暴力…

思想界
专业、思辨、有温度,将和社会科学有关的热点、新书尽收眼底。

下載界面新聞

除了政治暗殺,還有更多跟政治有關的暴力存在

常見的政治暴力現象除了政治暗殺,還包括街頭騷亂、恐怖主義襲擊、種族屠殺……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遭槍擊身亡 民眾在案發地獻花祈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按:7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遭到槍擊后,因為傷勢過重不治身亡,終年67歲。犯罪嫌疑人山上徹也被逮捕。

安倍遇刺,令全世界為之震驚。政治暗殺本身卻是一個古老的現象。眾所周知,一戰導火線就是斐迪南大公在薩拉熱窩遇剌。在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時期曾遭到七次暗殺。美國總統肯尼迪的遇刺更是轟動世界。在日本歷史上,伊藤博文、原敬、濱口雄幸、犬養毅、齋藤實、高橋是清以及安倍晉三的外祖父岸信介等首相都曾遇刺。距離我們更近的,還有2003年瑞典女外交大臣遇刺身亡的事件。

那么,政治暗殺一般針對的是誰?除了這種形式之外,我們還可能在政治生活中看見什么形式的暴力?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政治學系教授包剛升曾在通識讀本《政治學通識》中談到過政治暗殺,并指出這是常見的政治暴力現象之一。在摘選的以下內容中,包剛升談到了包括政治暗殺、街頭騷亂、恐怖主義襲擊、種族屠殺等在內的政治暴力現象。在下面這篇《政治暴力與常見的暴力現象》的節選中,讀者可以進一步了解不同的政治暴力現象產生的原因及其可能的政治后果。

《政治暴力與常見的暴力現象》(節選)

文 | 包剛升

什么是暴力呢?簡單地說,暴力是針對個人或群體的一種武力攻擊現象。普通的暴力行為,可能是單個人對單個人的,但這種暴力的規模通常不是很大。與這種一對一的、個別的暴力行為相比,政治學者們更感興趣的是集體暴力(collective violence)。美國學者查爾斯·蒂利認為,集體暴力具有三個特點:對個人立即造成肉體上的傷害;至少有兩個作惡者;集體暴力至少是部分地來源于施暴者的相互協作。按照蒂利的定義,符合這三個條件的可以稱為集體暴力。比如,在某地鄉村,因為水資源問題,水源上下游的張姓村莊和李姓村莊發生集體斗毆,最后甚至還導致數十人傷亡,這樣的事件就是一種典型的集體暴力事件。

那么,什么是政治暴力呢?政治暴力是跟政治有關的集體暴力,是由政治動機引發的、包含明確政治目標或意圖的集體暴力。兩個村莊如果為了水資源,發生集體斗毆,最后導致數十人傷亡,這個事件一般不稱為政治暴力事件。因為總體上,這一事件沒有實質的政治動機,也沒有明確的政治意圖——當然,客觀上可能會產生一些政治后果。所以,這種類型的暴力就算不上政治暴力,而是一種普通的集體暴力事件。

有一種典型的政治暴力現象是政治暗殺。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就有過一次非常著名的政治暗殺。民國初年,著名政黨運動領袖宋教仁1913320日在上海火車站遭人槍擊,不治身亡。根據當時的調查,宋教仁案刺客的幕后主使與袁世凱任命的國務總理趙秉鈞有關,但真相究竟如何,不得而知。印度獨立至今,有數位主要領導人死于政治暗殺。圣雄甘地就死于政治暗殺,而后尼赫魯的女兒、印度和國大黨的政治領導人英迪拉·甘地死于政治暗殺,英迪拉·甘地的兒子、印度和國大黨的政治領導人拉吉夫·甘地也死于政治暗殺。德國魏瑪共和國期間也曾發生過多起重要政治家被暗殺的事件,智利1970—1973年政治混亂時期甚至出現過軍方重要將領死于暗殺的政治事件。

《政治學通識》
包剛升 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5-11

政治暗殺針對的一般不是普通人,而是比較有影響力的政治家與政治活動家。上文提到的英迪拉·甘地是被自己手下信奉錫克教的衛兵打死的。在當時的印度,錫克教與印度教的教派沖突比較厲害。英迪拉·甘地身邊就有幕僚和安全人員提醒她,要求她把身邊錫克教衛兵全部撤換,以免發生意外。但是,英迪拉·甘地并不聽這種勸阻,她認為印度是一個世俗的多宗教國家,如果把身邊信仰其他宗教的衛兵撤換,這會傳遞出一個怎樣的政治信號呢?這至少意味著她作為政治領袖對錫克教衛兵和該宗教信仰的人群是不信任的。但是,意外還是發生了。即便這樣,英迪拉·甘地的政治遺言強調不要過分追究此事。她臨死前非常擔心自己的遇刺事件最后會演變為一場全國性的針對錫克教的大規模暴力運動。所以,政治暗殺事件的后續影響往往是極其嚴重的。

有些國家還發生過這樣的現象:A派政治領導人被B派暗殺了,然后A派再去暗殺B派的政治領導人。如果是這樣,政治競爭就脫離了和平的軌道。所以,政治暗殺通常傳遞的是非常糟糕的政治信號。德國魏瑪共和國晚期政治暗殺的頻發,也是促成希特勒上臺的一個因素。在一些國家,政治暗殺的頻發既是政治秩序失控的結果,又會成為政治混亂加劇的原因。

在今天的民主國家,一種非常常見的政治暴力是街頭騷亂。英國、法國、印度等國都出現過規模不等的街頭騷亂。有人認為,街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政治場域,街頭政治是一種重要的政治類型。在20世紀30年代初的魏瑪共和國,希特勒的納粹黨和黨衛軍在政治斗爭中采取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占領街頭。納粹黨的一種政治斗爭哲學就是:誰能占領街道,誰就能控制政治權力。街頭政治固然很多時候表現為和平方式,但有時也表現為暴力或騷亂的方式。除了軍隊,其他政治力量通常就難以應付這種暴力化、組織化的街頭政治。比如,20世紀20年代初,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就是這么搞的。除了墨索里尼領導的法西斯主義政黨以外,其他黨派都是較為松散的政治組織。墨索里尼建立了組織化程度非常高的法西斯組織,甚至還擁有自己的民兵等準軍事組織。借助這種政治組織,通過占領街頭,包括在街頭政治中展示潛在的暴力,墨索里尼獲得了巨大的政治影響力,直至最后成為意大利的總理。

很長時間以來,泰國的街頭政治都非常活躍。泰國政治的一大頑癥是街頭騷亂頻發。該國兩派政治力量——紅衫軍和黃衫軍——都曾經占領過街道和政府機構。這種做法肯定包含了暴力成分——當然,泰國街頭政治的好處是游行示威隊伍直接進行人體攻擊的案例比較少見。然而,他們占領街道、政府機構甚至是機場,或多或少要使用暴力相威脅。比如,完全不以暴力相威脅,示威隊伍是無法占領機場的。當然,實際上機場方面一般不會與示威者直接對抗。這樣,實際的暴力現象就不會那么嚴重。

紅衫軍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有人把政治大罷工也視為準政治暴力行為。比如,一個經典案例出現在1970—1973年的智利。阿連德當選總統后,開始推行社會主義革命,當時征收了很多私人產業,對銀行和礦產實施國有化。后來,智利的一個重要產業——卡車運輸業的業主們擔心,阿連德政府要對卡車運輸業實施國有化。所以,他們決定發起一場全國大罷工,來抵制這種可能性。當時,智利全國大約有6萬個卡車運輸協會的業主參加了大罷工。他們不僅罷運,而且還把卡車停在了主要道路上。當時,進出智利首都圣地亞哥的主要道路上就停滿了罷運的卡車。這種政治大罷工盡管沒有直接進行人體攻擊,但其后果是非常嚴重的。大城市的生活用品和垃圾難以運入或運出。結果,圣地亞哥很快就出現了食品和生活品的緊缺。阿連德政府試圖調動軍隊來解決這個問題,但難度很大,因為主要道路上停滿了罷運的卡車。因此,某些政治大罷工在效果上跟政治暴力是非常相似的,甚至比小規模的政治暴力事件更令人恐慌。

最近二三十年,引人注目、罪大惡極的政治暴力現象是恐怖主義襲擊,2001年美國的“9·11”事件是恐怖主義襲擊的標志性事件。這幾年一個比較著名的美劇是《反恐24小時》,這個片子的主題與反恐有關。在劇情設計中,有恐怖主義組織試圖在美國大型商場里投放化學毒氣,或者把核武器偷運至美國并試圖在中心城區引爆,等等。這些故事當然是虛構的,但類似的恐怖襲擊并非沒有可能發生。

當然,典型的政治暴力現象還有軍事政變。中國歷史上有大量的軍事政變,比如著名的玄武門之變。20世紀的非洲和拉丁美洲出現過大量的軍事政變。軍事政變是一種以暴力手段取得政權的常見現象。一想到軍事政變,很多人腦海里會浮現出大規模的軍隊調動和武裝沖突的場景。但有些國家的軍事政變規模較小,傷亡人數也較低。

20世紀以來另一個嚴重的政治暴力現象是族群屠殺或種族屠殺,甚至包括族群清洗或種族清洗。20世紀三四十年代,希特勒就發動了針對德國和歐洲猶太人的族群大清洗。著名電影《辛德勒名單》就是以這一事件為歷史背景的。20世紀90年代初,非洲國家盧旺達也曾發生過大規模的族群屠殺。在胡圖族和圖西族的族群沖突中,胡圖族把圖西族的多數人口都屠殺殆盡,圖西族被清洗的人口總量高達數十萬。著名影片《盧旺達飯店》則以電影方式呈現了當時令人震驚的族群清洗事件。與族群屠殺或種族屠殺相類似的,還有不同宗教之間的教派屠殺。這大概也是人類政治暴力中最殘忍的一種類型。

《盧旺達飯店》海報 圖片來源:豆瓣

除此之外,今天在拉美、非洲和東南亞一些國家,還存在與政府軍進行武裝斗爭的游擊隊。這種武裝組織擁有數百、數千乃至上萬規模的士兵。他們集聚在一小塊地方,跟政府軍打游擊戰,而中央政府通常又無力徹底清剿。無疑,游擊戰或局部武裝沖突也是一種政治暴力現象。當然,與之相比,更為嚴重的政治暴力現象是大規模的內戰。

本文書摘部分節選自《政治學通識》第12章,較原文有刪改,經出版社授權發布。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汾阳市| 娄底市| 焉耆| 木里| 宣汉县| 北安市| 临城县| 远安县| 白水县| 无锡市| 安丘市| 安陆市| 商河县| 抚顺县| 繁峙县| 东丽区| 阜城县| 元朗区| 乃东县| 贵州省| 姚安县| 绥宁县| 神农架林区| 静海县| 漯河市| 阿拉善右旗| 克什克腾旗| 定兴县| 白朗县| 长宁区| 普洱| 华坪县| 南雄市| 融水| 德庆县| 阿荣旗| 汉中市| 武义县| 乳源| 桂林市| 旬阳县|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