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馬悅然
“硅片新秀”雙良節能(600481.SH)簽下了自身首個N型異質結大單。
7月20日,雙良節能公告,全資子公司雙良硅材料(包頭)(下稱雙良硅材)將在2022年-2025年間,向安徽華晟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稱華晟新材)提供異質結單晶方錠7800噸。
以PV InfoLink在7月13日最新統計的單晶硅片(210mm/160μm)均價測算,預計銷售金額總計為30.24億元(含稅)。
上述合同為長單銷售,雙方實際采購金額月度議價。
雙良節能稱,合同的簽訂將豐富其產品類型、有助于儲備新型技術,并提升未來單晶硅方錠的出貨量和銷售收入、增加經營現金流。
目前,光伏市場主流為P型技術產業鏈。但P型電池在轉換效率達到22.5%后,面臨轉換效率難再有效提高的問題,即出現了資本及技術投入邊際效益遞減效應。近年來,具有更高光電轉換效率及穩定性的N型電池呼聲越來越高。
N型電池主要包括TOPCon、異質結(HJT)、IBC等技術,前兩者受關注度最高。N型電池的發展,也帶動了上游產業鏈從P型到N型的轉變。
但相關企業在向N型產業鏈轉變中,仍存在部分技術和成本問題。當下,行業對于N型產品的報價較少,根據硅片龍頭TCL中環此前公示的硅片價格,同等厚度、尺寸下,N型硅片價格略高于P型。
2021年2月,雙良節能成立子公司雙良硅材,正式切入光伏硅片賽道。去年10月,雙良硅材實現單晶硅棒批量化生產。
據界面新聞統計,雙良節能目前在手硅片訂單已超700億元,客戶包括通威股份(600438.SH)、愛旭股份(600732.SH)、潤陽股份、東方日升(300118.SZ)等。
多單在手,雙良硅材也加速簽訂多份硅料長單,保障自身原料供應。
7月上旬,雙良硅材分別與新特能源(01799.HK)旗下三家子公司以及通威股份旗下四家子公司簽訂硅料長單,鎖定了共計42.44噸硅料合同,訂單金額約1144.7億元。
相關公告中并未提及硅料的類型。一位業內人士對界面新聞稱,通威股份旗下永祥新能源二期項目有年產5萬噸高純晶硅的生產能力,達產后可以滿足N型單晶硅片的需求。
與雙良節能簽訂合同的華晟新材為安徽華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華晟新能源)控股子公司。
華晟新能源成立于2020年7月,專注于N型異質結(HJT)太陽能電池、組件技術開發應用與產品規模化生產。該公司一期、二期異質結電池、組件項目已投入運營,擁有異質結太陽能電池與組件產能各2.7GW。
上半年,雙良節能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為3.2億-3.9億元,增幅為212%-281%。截至7月20日收盤,雙良節能股價上漲5.31%,報收18.63元,總市值30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