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食代 潘嫻
為了全品類戰略,飲料巨頭可口可樂在中國要更“輕裝上陣”。
近日,太古和中國食品(注:中糧可口可樂大股東)雙雙公告披露了有關“可口可樂裝瓶商生產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可口可樂裝瓶控股)”的重組協議。
根據協議,可口可樂公司及其中國裝瓶合作伙伴——太古可口可樂有限公司及中糧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將通過股權轉讓的方式,把原可口可樂裝瓶商生產控股有限公司的不含氣飲料業務的生產運營,拆分并入太古可口可樂有限公司及中糧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重組后,太古可口可樂、中糧可口可樂全資擁有的裝瓶廠將分別增加六間、五間。
目前,太古和中糧在可口可樂中國裝瓶版圖中“兩分天下”。此次交易意味著,在2017年建立“雙裝瓶商”模式后,可口可樂再次對中國裝瓶系統進行了重大調整。由于“可口可樂裝瓶控股”在中國負責統籌生產這家飲料巨頭的不含氣產品,這將改變美汁源、淳茶舍、Costa即飲咖啡等諸多不含氣飲料的生產模式,給予太古和中糧更多“話語權”。
“作為可口可樂公司全品類飲料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含氣飲料業務是推動中國業務發展的重要引擎。”可口可樂中國今天在回復小食代查詢時稱,相信重組將對其整體業務的持續發展帶來積極影響,促進未來更好的生產線布局及投資,并進一步提升系統協同力和創新力。
我們來一起看看最新安排。
變化
通過本次交易,可口可樂將清倉在“可口可樂裝瓶控股”中的股份,買家則是太古可口可樂和中糧可口可樂。
根據上述協議,此次的重組對象“可口可樂裝瓶控股”擁有多家裝瓶廠。于公告日期,該公司由三方持股,可樂南亞控股及可樂中國實業(可口可樂的直接或間接全資附屬公司),星駒(太古全資附屬公司),中糧飲料(中糧可口可樂全資附屬公司)各自的持股比例為38%、41%、21%。
轉讓完成后,太古可口可樂將全資擁有“可口可樂裝瓶控股”位于南寧、杭州、佛山、武漢、東莞及蘇州的飲料配制及包裝業務;中糧可口可樂將全資擁有位于營口、濟南、石家莊、長沙及成都的飲料配制及包裝業務。
“交易結束后,原在用生產線或廠房將由中糧可口可樂或太古可口可樂擁有,具體以股東各方約定為準。”可口可樂中國稱。
那么,這些資產價值多少錢呢?小食代翻查公告發現,中糧可口可樂交易的總基本代價約為人民幣5.44億元,太古則未披露相關數據。
除了股權變化,更重要的是,本次交易將導致可口可樂在華生產“大變陣”,未來由兩家裝瓶商自行安排所有產品的生產。
“此次股權轉讓和重組,將把原可口可樂裝瓶商生產控股有限公司的不含氣飲料業務的生產運營,拆分并入太古可口可樂有限公司及中糧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可口可樂中國告訴小食代。
該公司稱,此次交易涉及的業務包含可口可樂中國系統位于13個城市的不含氣飲料生產型公司和分公司,涉及品牌主要包括:美汁源、水動樂、純悅、淳茶舍、爆銳、陽光、Costa咖世家(瓶裝飲料)等。
那這些品牌在交易前后的生產將如何變化呢?
小食代今天獲悉,原本在中國大陸市場,可口可樂的不含氣飲料(注:不包括瓶裝水)是由“可口可樂裝瓶控股”統籌生產,再提供給太古和中糧的裝瓶廠進行銷售。而太古和中糧裝瓶廠只負責排產含氣飲料及水,如可口可樂、雪碧等汽水。
本次交易后,太古和中糧各自的裝瓶廠將手握可口可樂不含氣飲料的生產決策權,無需再等待統一供應。
“該交易將一改以往的集中生產、各地分銷的模式,實現可口可樂中國不含氣飲料業務的地區化生產。”該公司還強調,其將一如既往地持續推進不含氣飲料業務的發展,為裝瓶合作伙伴提供品牌戰略、市場營銷、消費者洞察及其他支持。此次股權變更不會對各地市場供應和消費者造成影響。
根據太古和中國食品公告,上述交割尚需滿足通過反壟斷審批等先決條件。太古公告稱,預計交易將于2023年3月31日或之前完成。
全品類
能更好地推進“全品類戰略”和中國業務發展,是可口可樂著手重組的出發點。
“作為可口可樂公司全品類飲料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含氣飲料業務是推動中國業務發展的重要引擎。”今天,可口可樂中國在回復小食代查詢時指出,對其不含氣飲料業務而言,重組將能優化生產管理效率、提升供應鏈協同效能,還有助于加快生產調配、新產品上市。
該公司同時表示,此次供應鏈的進一步優化將使可口可樂公司能更聚焦于自身的競爭優勢,更專注于品牌及產品的打造,同時攜手裝瓶商一起實現更高效的運營效率和更強的盈利能力。
中糧方面也給出了類似的原因。中國食品公告稱,重組有望令該公司實現成本協同效應、優化產能利用率、精簡某些運營并實現分銷和運輸成本的節約,從而提升生產環節利潤。
從這次大力調整來看,在全品類戰略下,可口可樂迫切希望能“喝”下更多非汽水市場。
這家碳酸飲料巨頭的CEO詹鯤杰曾強調,要推動可口可樂公司轉型為一個更靈活敏捷的全品類飲料公司。他認為,消費者在尋求更多的飲料選擇,滿足在不同需求、不同情緒、不同時間下享用的各種產品。
在不久前的單獨交流中,中糧可口可樂黨委書記、CEO慶立軍也曾告訴小食代,“我們不光要做好汽水和果汁產品,還得把其他品類也做好。”
“任何一家企業想發展(全品類)飲料,不可能只在自己優勢的品類里投資或增長,而且增長是有天花板的。這就讓我們看到了應該去哪些領域拓展機會。”慶立軍稱,針對旗下11個品類,中糧可口可樂會全盤分析集中度、細分品類、同行等行業情況,“但更重要的是做消費者調研”,推出能真正滿足需求的新品。
圖說:中糧可口可樂旗下11個品類包括:汽水、果汁、水、乳飲料、能量飲料、茶、咖啡、功能型營養素飲料、運動飲料及植物蛋白、含酒精飲料
“現在更多是我們在市場上看到機會的時候,主動提出要這個產品,可口可樂就來支持我們做出這個產品,雙方的職責非常清晰。”慶立軍說,“可口可樂在全球有幾千種產品,可以直接從產品庫拿過來做(配方)調整,使其更符合中國市場需求,我們則負責上市并把產品做成功。”
此外,太古可口可樂中國區首席執行官黨建也在與小食代單獨交流時強調,“我們對每一個品類都有很高的關注度,主要還是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跟隨需求去做創新和調整。”
“在中國市場,你可以看到(我們)很早的時候就不只是賣汽水了。”他表示,“我加入太古可口可樂是1994年,印象在1996、1997年我們就開始賣瓶裝水了。”后來,該公司陸續拓展到果汁、茶飲料、咖啡、能量飲料等多個品類。
太古可口可樂全品類飲料
事實上,圍繞不含氣飲品,可口可樂也在加速布局。例如,2021年,該公司在電商平臺上線了專門售賣植物基飲料的“植白說旗艦店”。同年9月,可口可樂公司與蒙牛的合資企業“可牛了”推出了鮮菲樂低溫奶品牌。
但在全品類戰略下,可口可樂探索新品也并非要求面面具到。
“我們做這些新品試水,需要帶有這樣一種視角,那就是一旦它們成功了,我們可以進行規模化,而這將與可口可樂公司相關。”詹鯤杰今年6月曾表示,只有這樣,才有了一些值得討論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