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 南紫晗
資源回收利用巨頭格林美(002340.SZ)連簽兩份動力電池回收合作協議。
7月24日晚,格林美公告稱,已與瑞浦蘭鈞能源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建立廢舊動力電池回收、資源化和再制造體系。
瑞浦蘭鈞能源隸屬于世界500強青山實業,主要從事動力、儲能鋰離子電池單體到系統應用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根據協議,雙方將進行廢料換原料的定向循環合作,即瑞浦蘭鈞能源將廢電池交付格林美,后者提取其中的鎳、鈷、錳、鋰等金屬,再加工后供應給瑞浦蘭鈞能源。
未來三年,瑞浦蘭鈞能源計劃向格林美供應5 GWh的動力電池,后者則將返還3萬噸磷酸鐵鋰或三元正極材料。
同一天,格林美還與山河智能(002097.SZ)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合作內容包括建立工程機械行業鋰電池回收服務體系等。
山河智能成立于1999年,位列全球工程機械制造企業50強,業務涵蓋工程裝備、特種裝備、航空裝備三大板塊。
山河智能還將優先采購格林美的鋰電池系統。據格林美預測,2023年到2025年,雙方的鋰電池交易量將達到電量8.3 GWh。
格林美主營業務分為新能源材料業務和城市礦山業務兩大領域。
工信部曾公布三批《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累計共有47家企業,業內將其稱為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白名單。格林美旗下共有3家企業位列白名單之中。
格林美目前已在武漢、荊門、無錫、天津與深汕等地建設了五座動力電池回收與處置基地,并計劃在歐洲、北美、東南亞等地布局回收處理基地。
由于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的低門檻與無序競爭等因素,即使作為頭部企業的格林美,該項業務對其業績的貢獻也仍然很小。
2021年,格林美實現營收193億元,同比增長54.83%,凈利潤9.23億元,同比增長123.82%。其中,動力電池回收業務實現營收1.51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不到1%,公司的回收產能也大多處于閑置狀態。
格林美在2021年度業績說明會披露,目前其動力電池回收的產能設計總拆解處理能力為21.5萬噸/年,但去年公司動力電池回收量僅為8407噸。
據中信證券預測,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即將進入到報廢高峰期,2027年全球電池回收市場空間將超1500億元。格林美稱,到2026年,公司目標動力電池回收規模將達到30萬噸以上。
截至7月25日收盤,格林美報9.75/股,漲幅1.77%,總市值為46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