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電網
“格力被空調綁架了!”在今年格力電器舉行的2021年度業績說明會上,董事長董明珠這樣說道。
近日,格力電器公布了2022年上半年的財報。報告期內,其空調收入達687.5億元,占比72.2%,相比去年進一步上升。
與此同時,一直被業界認為是格力電器空調業績的“護城河”——格力經銷商們也在今年和格力鬧起矛盾:先是經銷商股東京海互聯減持,后遭飛利浦空調挖墻腳,最后和河北經銷商大頭鬧掰。
今年,格力迎來了多事之秋。
上半年營利雙增,但空調依賴度增加
8月30日晚,格力電器發布2022年半年報。報告期內,格力電器上半年營收952.22億元,同比增長4.58%;凈利潤114.66億元,同比增長21.25%;扣非后凈利潤116億元,同比增長32%;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131.44億元、同比增長316.5%。
整體業績向好,在業內看來受益于格力電器渠道變革效益漸顯。不過從業務上看,格力電器對空調業務的依賴程度絲毫沒有改變。報告期內,其空調收入達687.5億元,占比72.2%;生活電器收入21.77億元,占比2.29%;工業制品收入28.88億元,占比3.03%;智能裝備收入2億元,占比0.21%;綠色能源收入19.27億元,占比2.02%。值得注意的是,空調業務的占比較去年同期擴大了0.41%。
令人擔憂的是,今年上半年空調市場的數據并不樂觀。產業在線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中國家用空調行業乍暖還寒,空調產量為8296.80萬臺,同比下降4.11%;總銷售量8492.31萬臺,同比下降1.68%,其中內銷4407.71萬臺,同比下降1.21%;出口4084.60萬臺,同比下降2.18%。所幸今年的異常高溫,拉了正在下滑的空調市場一把,但是企業的生存壓力依然巨大。
多元化之路漫漫
一家企業成立30年,不管是市場的經濟形勢,還是它習以為常的商業世界規則,甚至還有它直接面對的消費群體,都在隨時代潮流發生變化,企業能繼續生存下去還是被淘汰,在這個關鍵節點上的決策就尤為重要。作為知名的商界女強人,董明珠是懂這個道理的。
2014年格力電器就明確提出:“將格力電器從一個專業生產空調的企業發展成一個多元化的集團性企業”,從那之后,從做手機、做芯片到入局新能源汽車、布局光伏產業,格力的多元化嘗試一直沒有停過。
可惜的是,隔行如隔山,格力的多元化嘗試至今都沒找到能夠替代原本空調業務的主力。這些從2020年格力與美的的數據對比就可以看出。
同樣是小家電,2020年,格力“生活電器”收入45.2億元,僅為美的“消費電器”收入(1138.9億元)的4%。從占比來看,格力“生活電器”收入占營收比重不足3%,而美的“消費電器”收入占比超過40%。
從機器人等業務收入來看,2020年格力“智能裝備”收入7.9億元,同比下降63%,約為美的“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收入(215.9億元)的3.7%。從占比來看,2020年格力“智能裝備”收入占營收比例不足1%,美的“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收入占比7.6%。
有格力經銷商曾經這樣評價格力:“格力做什么都做不好,就是空調做得好”。
但是今年,在空調這塊的主營業務上,格力也遭遇了風波。
與經銷商的裂痕
最近一段時間,“珠海格力電器停止向河北格力發貨”的消息在網絡上引發熱議。河北格力總經銷商——河北新興格力電器銷售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徐自發日前公開宣布退出格力的經營,轉做飛利浦空調。同時有知情人士表示,格力電器已停止向原河北代理商供貨有兩月之久。目前格力在河北地區授權新經銷商珠海桓格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后者與京東有關聯。
據悉,格力在河北與徐自發的合作,已經長達20余年。
長期以來,經銷商一直是格力重要的銷售渠道,并因此一同創造了格力空調的輝煌。格力電器在年報中將銷售渠道描述為“自主管控、互利共贏”,并表示“格力建立了覆蓋全國的線下銷售網絡,通過27家銷售公司、3萬多家專賣店,為消費者提供服務”,而“京海互聯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正是格力和經銷商之間“互利共贏”的體現。
2007年4月25日,由10家格力電器區域銷售公司組建的“京海互聯”,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從格力集團處受讓格力電器股份,一躍成為格力電器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0%。
但是在今年,與格力電器長跑了15年的京海互聯,卻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1.1億股,占格力電器總股本的1.86%。這是京海互聯首次減持格力電器1%以上。
格力與經銷商之間的裂痕,有業界人士認為是格力銷售渠道變革所導致的。2019年底,格力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渠道變革,希望壓縮銷售環節,讓格力空調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并大力推進新零售線上布局。渠道經銷商從以往投入大量資金囤貨,到現在變化為按需囤貨。董明珠也曾在公司2021年業績說明會上表示,疫情以來,公司加速發展線上模式,并通過直播市場,帶領經銷商改變認知。
不過,一些有實力的經銷商卻不愿意接受格力的“帶領”。原來,在渠道改革的過程中,格力董明珠店成了格力重要的線上渠道,零售商可以在格力董明珠店的微信小程序網上商城直接下單,這沖擊了代理商原有的豐厚利潤,也是河北經銷商“倒戈”的原因之一。據悉,河北市場是格力電器的主力銷售市場之一,其年營收超百億元,這次震蕩可能會對格力空調全年業績造成嚴重不良影響。
在經銷商面前,格力也不得不做出一些懷柔的舉措。日前,有媒體消息稱,原山東格力經銷商“大佬”段秀峰已回歸。有山東本地格力經銷商告訴記者,段秀峰已打款進貨,主要經營“第四平臺”。有經銷商透露:“段總在山東單獨開發新的市場和渠道,已經在市場上開始招兵買馬,計劃投入10個億,年度任務是30個億。”
公開信息顯示,段秀峰原為山東格力老總,后改為代理美的空調和奧克斯空調,但期間段秀峰一直任格力電器監事。2021年1月,段秀峰由于未及時披露減持計劃而被深交所下發監管函。段秀峰違規減持曾引格力電器投資人不滿,不過,后來段秀峰仍成功當選格力電器監事。
值得關注的是,段秀峰的回歸對于當下處于“多事之秋”的格力電器來說可謂“及時雨”。此外,一位格力的經銷人士透露,對于已經“反水”的徐自發,董明珠仍然不想放棄挽留的努力。
行業人士認為,當下格力多元化道路未走通,還需要空調業務反哺,但是渠道改革又是在動經銷商們的“蛋糕”,勢必會對空調業務造成影響。今年格力下半年的業績是“亮綠燈”還是“亮紅燈”,就看董明珠能否緩和與經銷商之間的關系了。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相比于巔峰時期的市值,格力市值已蒸發超2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