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熱點微評
電動汽車發展到今天,首批純電動汽車已經有7年了,關于新能源汽車能用幾年,電池衰減、電池質保、電池續航等電車的耐用性與壽命問題,開始有了越來越多的討論。
一輛汽車能用多少年,耐用性如何,直接決定了它的保值率以及在二手汽車市場的受歡迎程度。
日前,一份《2022中國汽車保值率研究報告》從廠商、品類、車型等方面分析了近一年來國內二手車的保值率情況。
從該報告的數據來看,燃油車方面,日系車繼續領跑榜單,并且在保值率前五的廠商中,日系品牌占了四席。燃油車統計的是三年保值率。保值率第一的雷克薩斯,其三年保值率達到了68.5%。其次是東風本田、保時捷、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
今年純電動車的保值率首度被納入研究范疇。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燃油車統計的是三年保值率,純電動車統計的是一年保值率。以一年保值率為標準,第一位是特斯拉,其他四位分位是小鵬汽車、蔚來、比亞迪、榮威。
從報告分析來看,純電動車仍然受電池衰減快、電子元件壽命有限等因素的影響,超過一年以上的保值率仍然不高。
而如果按照三年保值率來看,純電動車保值性則非常低,早前有專業調查機構就公布了2019年中國汽車保值率報告。這個報告顯示,純電動汽車三年平均保值率只有32.31%。與當前日系燃油車保值率差距非常大。
在筆者看來,保值性低、使用年限偏低的背后,是電動汽車行業尤其是中國電動汽車未來長遠發展中,需要解決的核心短板之一。
豐田等日系車為何保值性高?
在今年年初,針對蘋果公司進軍汽車市場的傳聞,豐田汽車公司總裁豐田章男曾表示:蘋果公司要做好長期投入的準備。只要有技術能力任何人都可以造車。但是,一旦他們生產了一輛汽車,他們必須在40年中面對客戶和各種變化的反應中磨練自己。
豐田這番話就是暗指新能源車使用年限短,不能像豐田一樣用上40年。事實上,豐田是否能用上40年,還有待考證,但是豐田的耐用性、性價比與使用壽命領先是毋庸置疑的。
這得益于日系燃油車的發動機技術領先世界,今天,無論是奔馳、寶馬、奧迪還是保時捷,也要依賴日本的零部件,比如奔馳、寶馬都用日本愛信變速箱,尤其是在電子控制元件、電子控制模塊以及自動變速器三大關鍵零部件領域,全球幾乎都被日本壟斷。
豐田汽車的可靠性是業內均知的,在國內、海外,二三十年的豐田車并不少見。豐田汽車在設計發動機時,對發動機的壽命就是奔著30年去設計的。因此,豐田章男所說的“日本汽車能用40年”,也不算太夸張。
曾有在汽車行業的工程師表示:即使我國的發動機技術很先進,就算將日本發動機的零件拆了,也仿造不出來。這句話雖然夸張,但也間接說明了日本在發動機領域以及精密制造領域的優勢是非常強大的。
在燃油車時代,發動機就相當于汽車的大腦,只要發動機質量過硬,造出來的車,就不會有大的問題,性價比才高,在市場上才能賣得火。
因此,日系車也經常被一些人稱之為“皮實耐造”。即低故障率,耐跑,抗造。在汽車圈內,豐田汽車被業內譽為“開不壞的”汽車。
事實上,可靠性、耐用性也是豐田等日系燃油車為何保值性高的重要原因,這甚至可以說是日系車長期成為全球銷量第一車企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因為從歐美等發達國家來看,他們的汽車文化成熟,汽車對他們而言,其實就是代步工具,看重耐用性、可靠性等指標,況且如果要換車,若需要賣掉手里開了很多年車,在二手汽車市場也不難出手,因此,日系車的高性價比、口碑就出來了。
未來電動汽車的一個重要競爭方向是保值性、耐用性
事實上,國內許多國人有一種自大與浮躁的心態,他們以手機類比汽車,看不上日系車的耐用性與可靠性,認為諾基亞當年可以砸核桃,但是無法改變被蘋果淘汰的命運,認為日本車雖然質量可靠性不錯,但在電動車新技術面前不值一提。
這種自大的心態其實更多是缺乏對產業的遠見,也反應了許多國人的一種浮躁心態。
汽車作為大件高價商品,核心剛需是代步,產品質量、可靠性、使用壽命應該放在一個非常高的位置。
保值性也是汽車產品競爭力非常重要的一環。之所以它在今天沒有引起消費者的足夠重視,是因為當前國內的汽車產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尚不成熟,消費者處于嘗鮮階段,國內也沒有形成良好的二手汽車文化。
在當前的階段,電動汽車比拼的是產品的智能化以及產品設計、操控體驗、續航里程、百公里電耗、零百加速等方面,幾乎沒有廠商宣傳自己產品的保值性、耐用性、使用壽命等指標。
這本質上也反應了電動車當下在保值性、使用壽命等指標上的一個弱項與短板。一個圈內人均知的扎心事實是:電動車,多數二手販子都不收的。有業內人士曾去咨詢二手車市場行情,發現車販子寧愿要納智捷也不愿意收電動汽車。
在今天,首批電動車已經有7年,正在步入到一個關鍵的拐點,即按照電動車的使用壽命,未來幾年,伴隨著新能源車的電池衰減,將有許多電車即將進入報廢階段或者說要流入到二手市場,可以預見的是,由于電動車的保值性差,電池衰減等原因,首批電動車在二手市場將會沒有太大市場。
按照之前的電池技術,大致5年左右的壽命,就需要更換新的電池,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因此,這些弱點可能會導致電車在二手市場被冷落,二手市場無人接收、或者二手市場接收價格太低的情況出現,這也會對消費者產生很大的心理沖擊。
因為對于要換車的用戶來說,手里的車如果在二手市場好賣,相當于又賺了一筆,或者說以更低的成本去入手新車。
如果根本賣不出去,沒有車商愿意接收,那么這輛車在自己手里其實就是個累贅,也變相加大了自己購買新車的成本。
因此,未來幾年,二手車市場隨著大量新能源汽車的流入,消費者的心態與購車看重的要素可能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尤其是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成熟,電車使用年限的積累、二手電車買賣處于高發階段之時,首批電動車在二手市場的流轉買賣可能不樂觀。
兩相對比,傳統燃油車使用7年往往車況各方面還比較穩定,發動機、變速箱也不需要大修,但從導致二手新能源車保值率偏低的主要因素可以知道,核心是電池不保值、電池技術迭代加快、隨著年限的增長,新能源汽車的價值會快速降低。
這個時候,保值性、可靠性指標在消費者購車心理上的重要性會逐步凸顯,可能會成為消費者購車需求的一個重要指標,甚至會成為車企的一個重要產品競爭力。
每一個產業,都有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的發展階段,消費者的需求也會不同,隨著消費者變得成熟,看重的指標也會發生變化。
以智能手機行業來說,在2011~2012年前后,那個時候智能手機蓬勃發展,大量消費者處于從功能機到智能機的切換階段,他們更多是想要低成本嘗鮮體驗一下智能機,過幾年之后隨著收入提升再換好的。
因此,彼時HTC、酷派、三星、小米、聯想等中低端的智能手機產品非常暢銷,那個時候,安卓手機可玩性要更好,可以刷機,也有一些好玩的趣味功能。
但當時處于智能機的前期階段,最初的那一批智能手機使用一段時間之后發現,自己的手機卡頓、不流暢、電池不耐用、使用壽命短等局限性非常明顯,這讓消費者感觸非常深刻,大量的手機用戶開始倒向蘋果iPhone的陣營。
因為當時對比安卓,iPhone的流暢性、使用壽命無疑要好很多。蘋果手機的使用年限基本上都會達到3-5年之久,這導致iPhone的保值性也要遠高于安卓手機。
此時,iPhone在流暢性與耐用性層面開始占據用戶心智。大多數用戶開始產生另一個認知:加錢買一個iPhone,可以多用兩三年,從使用年限來看,偏貴的iPhone反而更有性價比。在2014年前后,iPhone6大屏手機的出現,大量消費者開始倒入蘋果陣營。這款手機也成為許多國內用戶的第一款蘋果手機。
事實上,電動汽車的發展很可能會遵循同樣的發展軌跡,在前期,許多車企都在以智能座艙等智能化體驗以及輔助駕駛作為吸引用戶的核心賣點,但隨著電車的各項智能化指標成為標配之后,第一批用戶賣完車之后,使用壽命、質量可靠性、耐用性將成為存量市場換車的重要參考需求。
這個時候,比拼的往往又將回到軟硬件的綜合競爭力包括整體質量、芯片、電池等方面的自主核心能力與產品壽命。
從手機市場來看,后來國產手機集體堆料走高端,但用戶并不買賬。堆料帶來的體驗與蘋果的軟硬件的綜合體驗高度耦合的差距依然存在,尤其是蘋果在操作系統之外,在A 系列芯片這個核心硬件性能上與其他國產手機拉開了差距。這導致蘋果強者愈強,占據了更多的市場份額。
在今天,不少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發布了不少于8年或12萬公里的保修期。特斯拉的保修期為8年或16萬公里。設置8年的保修期,電動車企或也有過嚴謹的計算。
簡言之,8年之后,電動汽車動力電池以及各種零部件或會迎來一個關鍵的衰減節點,這個時候無論換電池、還是換新車,對消費者來說,都是一筆大的開支,在這個時候,消費者或許會意識到燃油車的優勢。
因此,從目前的現實情況來看,如果有電動車企現在就著眼于汽車的保值率、使用壽命與耐用性等硬指標的提升,著力提升電車電池、整車質量等各方面的性能與品質,在這方面占據用戶心智,未來幾年,伴隨著汽車產業步入到成熟期與新的發展階段,消費者的需求與認知發生變化之時,可能會迎來收獲期。
因此,當豐田章男說日本燃油車能用40年之時,當時有用戶嘲笑豐田會是下一個諾基亞,但不可忽視的是,目前純電汽車上搭載的主流鋰電池大多數都只能使用10年左右的時間。
從今天來看,國內電動汽車市場也正在意識到這個問題,目前中日電動汽車都在爭奪可再生電池,兩國的蓄電池行業眾多廠商開始研制氧化還原液流型電池,該電池是一種“全液體型”電池,優勢是使用壽命長以及安全性高,它的耐用年限可達20年以上。
因此,無論是從電動汽車的未來發展、還是國內電動汽車行業需要發力解決的核心短板以及從更加長遠的競爭力角度來看,使用壽命與年限的競爭將是繞不開的一個坎。日本燃油車能用40年,無疑是值得國內車企學習的,電車的使用壽命如果能達到20年,可能都是一個艱難的目標,這恰恰是中國電動汽車需要努力與追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