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每人auto
“囤積”在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庫存車數量,已經達到歷史最高點。
根據招商銀行國際(CMBI)的數據,10月,特斯拉在上海生產了87706輛Model 3和Model Y,交付了71704輛汽車,還剩余16002輛新車沒有找到主人。CMBI數據顯示,這是自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投產以來,生產與銷售之間出現的最大差距。
令人詫異的是,就在10月,特斯拉曾發起一波官降,降幅高達3.7萬元。然而從現實來看,這一輪降價并沒有收獲理想的效果。車fans創始人孫少軍接受虎嗅采訪時,曾透露“根據我們的預計,這一波降價后特斯拉新收獲的訂單在5萬個左右,而非外界傳言的10-17萬個”。
這恐怕是最令特斯拉始料未及的事。
要知道,此前特斯拉幾乎每次降價都能引發一輪搶購潮。想當初,特斯拉Model Y標準續航版上市時,售價27.6萬元,特斯拉直接把Model Y的購車門檻降至30萬元以內。“等等黨”們聞風而動,迅速涌向特斯拉官網,以致官網出現“小面積”崩潰。有銷售提醒客戶,下訂單要爭分奪秒,晚出手一小時,就要多等一個月。
為何此番特斯拉祭出降價殺器,卻不靈了?
文 | 羅鎮昊
編輯 | 李歡歡
運營 | 栗子
特斯拉一降再降,但我還想再等等
特斯拉又“降價”了。
11月8日,特斯拉通過官方微博發布了最新的保險補貼方案:11月8日(含)至11月30日(含),購買現車及合作保險機構車險組合并按期完成提車,尾款可減8000元;12月1日(含)至12月31日(含),尾款可減4000元。
這一輪優惠,距離10月24日特斯拉下調主銷車型Model 3和Model Y全系車型價格(降幅1.4萬-3.7萬元),僅過去了15天。
業內人士認為,官降不到半個月又出補貼政策,大概率是因為新增的訂單不足以消化現有庫存,準車主觀望情緒濃厚,導致大家延遲提車。
的確,特斯拉接連打出優惠牌,讓不少“等等黨”看到了希望。
王冰洋就是在10月24日降價當天下的單,但他始終沒去提車。他的想法是,“先占坑,12月如果還能降價就是血賺,漲了我也不怕,反正可以按下單時的價格提車”。
對于那些不著急用車的人來說,“等等黨永遠不虧”。
在一個特斯拉“等等黨”微信群里,大家總有不下單、不提車的理由——“特斯拉銷量沖不上去,再等等肯定還會降”“馬上出改款了,舊車型還能再便宜”“如果在現有優惠下,再來個免費換漆,我就下單”。
▲ 某特斯拉“等等黨”群聊天記錄。圖 / 微信群
除了多省點錢,群里的劉明還有另一種考量,他說:“特斯拉漲價跌價都無可厚非,只不過現有車型過于老舊,國產品牌又那么多,不急用車的人持續觀望也很正常。”
從特斯拉10月交付量并未暴漲來看,“等等黨”陣營龐大,不過,也有人因為這一輪降價和補貼,加快了提車進度。
得知特斯拉推出保險補貼時,鄭懿帆正在上班路上,她立刻聯系了和自己對接的銷售,詢問是否可以享受優惠。沒想到,對方卻說,她下定的特斯拉Model Y銀色款,屬于定制車,不是現車,不能享受補貼。鄭懿帆不甘心,便將自己的情況發到社交平臺尋求幫助,有網友告訴她,銷售這么說是為了讓她提黑色現車,清理庫存。
果然,兩個多小時后,銷售改口了,稱內部剛開完會,得到總部通知,所有在政策期限內完成提車的車主,都能享受補貼。
1999年出生的鄭懿帆在杭州做電商直播的策劃工作,每天的通勤距離為5公里。平時,她經常蹭鄰居車去上班。但時間長了總有些不好意思,于是,鄭懿帆產生了買車的想法。10月1日,鄭懿帆在特斯拉官網下了單,但沒有馬上提車。當時,網上瘋傳特斯拉要降價的消息,因為“原材料便宜了,特斯拉肯定會降價”。
“沒成想真被他們說中了。”10月24日特斯拉官降,鄭懿帆索性把Model 3的訂單換成了空間更大的Model Y。
臨近雙十一,正是電商行業最忙的時候,鄭懿帆就一直拖著沒時間去提車。沒想到,這一拖竟然等來了意外的保險補貼。
鄭懿帆算了筆賬,當初下定時,Model Y后驅版的價格是31.69萬元,10月24日降價后,價格變成28.89萬,省了2.8萬元,又趕上限時免費換銀色車漆,再省8000元,疊加剛剛發布的保險補貼8000元,共計節省了4.4萬。
“估計以后再低也不會差這么多了,準備這周末就去提車。”
特斯拉將繼續領降?
今年6月,極氪員工韓旭準備入手一輛新能源汽車,他最先考慮的是自家品牌還未量產的項目車,因為“有內部折扣價,肯定最劃算”。但由于名額有限,他下手晚了一步,沒搶到。于是,韓旭下單了一輛特斯拉Model 3,但他并不急于提車,而是想先占個名額,再慢慢觀望、對比。
一位在極氪負責成本把控的同事告訴韓旭,10月特斯拉一定會大幅調整售價。他的依據是,大宗商品交易平臺顯示,6-7月鋁礦和鋼鐵的價格都呈現下滑趨勢,原材料價格降低,特斯拉勢必會跟著降價。
因為,特斯拉是全球凈利率最高的新能源汽車廠商。
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7-9月,特斯拉合并凈利潤達4542億日元,力壓寶馬、大眾、豐田等汽車巨頭。以豐田為例,今年第三季度,豐田汽車總銷量262萬輛,是特斯拉34.4萬輛的7.6倍,但豐田每輛車的凈利潤為16萬5千日元,只有特斯拉132萬1千日元的八分之一。
韓旭將特斯拉盈利能力強的原因,歸結為CEO馬斯克擅長控制成本。相對于其它新能源車企,特斯拉的車型算比較少的,“每次(升級)只更新一點配置就行”。這大大降低了開辟新產線的成本。
11月7日,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在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布,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產業鏈本土化率已經超過95%,員工99.99%都是中國人。上海超級工廠是特斯拉在美國之外投建的第一家超級工廠,投產成本比美國本土減少了65%,在用地成本、用工成本、零部件運輸距離、稅收等多個方面,都更具優勢。
低成本、高利潤是特斯拉降價的資本。
以三季報數據為例,特斯拉毛利率為27.9%,遠超蔚來16.4%、比亞迪18.96%、保時捷16.7%。因此,官降加保險補貼,或許只是個開始,有業內人士認為,特斯拉還將繼續開展降價攻勢。不過,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卻認為,“明年國補退出,”特斯拉繼續降價的“空間并不大”。
如果特斯拉繼續降價,勢必沖擊其它新能源車企的銷量。
韓旭覺得,受特斯拉降價打擊最大的車企,恐怕是小鵬汽車。小鵬的主銷車型P7與特斯拉Model 3的價格重合度高,受眾群體也比較接近。從11月第一周的新能源車上險數據來看,小鵬汽車只有1115輛,在一眾新能源品牌中墊底,也印證了上述猜測。
孫少軍認為,比亞迪海豹也會受到特斯拉Model 3降價的威脅。
靠降價能完成140萬輛交付目標?
不得不說,降價的確有效促進了特斯拉的終端銷售。
一位廈門特斯拉體驗店的技術顧問告訴每人Auto,自10月24日調價后,店里的客流翻了三倍。幾乎每輛展車上都坐著試乘的客戶,“忙的時候一天都顧不上吃飯”。
另一位來自北京特斯拉體驗店的銷售則表示,自己已經連軸轉12天了,同事們不斷在工作群里更新車源狀況,客戶看上的顏色、配置隨時隨刻都有可能售罄,想買到心儀的車得靠搶。
但這樣的銷售繁榮,似乎也很難完成馬斯克制定的交付目標。
此前,特斯拉CEO馬斯克曾向資本市場夸下海口,稱2022年將交付新車140萬輛。然而,今年1-9月,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為90.9萬輛。如果要完成年度目標,意味著剩余三個月,特斯拉需要達成16.4萬輛的月交付量。9月,特斯拉剛剛刷新了單月交付紀錄——83135輛,這距離16萬輛相距甚遠,單靠降價和補貼恐怕難以企及。
目前,特斯拉共有4款在售車型,其中最新車型Model Y發布已超過三年。此后,特斯拉始終沒有向市場投放新車,這在新品迭出的汽車行業無疑是致命的。因此,特斯拉當務之急,是推出一款有競爭力的新車型。
在今年第三季度財報投資人會議上,馬斯克透露,特斯拉正在研發下一代汽車平臺,新車型的尺寸將比Model 3更小,成本約為Model 3的一半。
或許,這才是能讓特斯拉銷量規模再上一個臺階的殺手锏。
事實上,早在2018年,馬斯克就曾表示,特斯拉將在三年內制造一款價值為25000美元(約合人民幣179675元)的入門級車型。有不少媒體猜測這款車型名字為“Model 2”。
但在2021年特斯拉第四季度股東大會上,馬斯克說,“我們目前沒有開發25000美元的汽車”,并明確強調定位更低的特斯拉新車型不會被命名為Model 2。
一些海外評論員習慣將25000美元的特斯拉新車稱為Model Q,這源于某社交平臺上一位用戶制作的假想渲染圖。還有一些人將這款入門級小車稱為“Baby特斯拉”,基于它將是特斯拉推出的最小車型的假設。
據西南證券分析,特斯拉計劃推出的入門級車型,定位低于Model 3,以填補緊湊車市場的空白。價格10-20萬元的汽車是受眾面最廣的市場。截至2020年,中國擁有10-20萬價位車型的家庭數量約814萬戶,占有車家庭比例為42.6%。這個市場可能是特斯拉的必爭之地。因此,入門級特斯拉的售價有可能比25000美元更低。
2022年9月12日,據《商業內幕》報道,特斯拉投資人Martin Viecha在高盛活動中談到價值25000美元的特斯拉汽車。他表示,特斯拉希望最終推出一款更實惠的車型,但具體的發布時間仍是一個問號。
馬斯克也表示,售價25000美元的特斯拉不會很快亮相。
(文中劉明、王冰洋、韓旭、鄭懿帆為化名)
每人互動
你怎么看特斯拉的這次降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