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咖門
最近在廣東,我發現一家“開在村里的咖啡館”,能夠做到單店最高日銷550杯+,最高日營業額1萬元。
而他們村所在的鎮,一年左右的時間,開出了10多家咖啡館。
隨著一大波年輕人回到老家,“小鎮咖啡館”成為一個新的機會點?
開在村鎮的咖啡館,最高日營業額1萬元
近日,我關注到一個開在村鎮的咖啡館特別火爆,尤其是夜間,經常爆滿,門口停滿了電動車。
這個咖啡館叫“塔啡咖啡”,開在廣東汕頭谷饒鎮下轄村的東星村,主理人是一對年輕的95后夫妻,目前在東新村已經開出兩家店。
第一家店上下兩層200平左右,第二家店室內40平、室外30平左右,位于村中心的位置。
雖然開在村里,但“該有的品類都有”。產品線很豐富,經典咖啡、特調咖啡都有,無咖啡飲品包括鮮奶茶、茗茶系列、檸檬茶、氣泡水、酒類等,價格集中在15~28元之間,均價在17元左右。
一二線城市正在流行的果咖、茶咖、特調咖啡,在這家咖啡館也能喝到,“不論顏值還是口感,都不輸一二線城市”。
招牌冰咖啡,很多顧客都評價“有被驚艷到”,可以做到單店平均日銷70+杯。
還有在一二線城市爆火的果咖“榴蓮拿鐵”,塔啡也上了,而且采用進口榴蓮,“經過兩個多月的反復測評才上市”,很受當地年輕人的喜愛。
塔啡咖啡的主理人林肥米告訴我,塔啡于2019年8月開出第一家店,去年年底開出第二家店,目前正在籌備第三家店。
而他們所在的地方,是附近有名的“內衣之鄉”,有很多家庭式的內衣作坊、企業,有一定的經濟基礎。
因此盡管開在村里,但塔啡能夠做到最高日銷杯量550杯+,最高日營業額1萬元,最高月營業額16萬元。
這個“小鎮咖啡館”是怎么做的?我和塔啡的主理人林肥米聊了聊。
摸清“小鎮青年”消費偏好,4個月營業額翻了5倍
因為疫情的反復,塔啡曾經也想過關掉咖啡館,后來經過反復摸索“小鎮青年”的消費偏好,他們改變運營策略,經過4個月時間,實現了營業額翻5倍。
“如果外界不可改變,就從內部去做改變和努力。”林肥米說。
1、拉長營業時間,從早8點到夜12點
塔啡首先做的,就是調整營業時間。
村里的咖啡館,不像寫字樓、商圈那樣客群時間固定。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和調整,林肥米發現,“小鎮青年很喜歡夜里找一個地方坐上一坐,喝一杯飲品”。
于是,塔啡把順勢營業時間改成固定的“早8點到夜里12點”,這樣不僅可以滿足早C午T的需求,也可以滿足“晚上找一個休閑娛樂的場所”。
“很多獨立咖啡館都是以主理人的習慣和意志為轉移,想營業就營業,不想營業就歇業,有時候開門也到中午了,營業時間十分不規律。”林肥米說。
“只有把咖啡當做一項持久去運營的生意,它才能良性循環,不斷走向越來越好。”
2、增加外擺區域,滿足小鎮青年對空間的需求
村里生活節奏比較慢,小鎮青年更享受一杯咖啡帶來的悠閑感;這里夜生活相對簡單,更需要具有社交屬性的地方可去。
塔啡其中一家門店室內面積只有40平,在室外設置了30多平的外擺區域,一個沙灘桌或者地攤箱、2~6個露營椅,就是一桌客人。
如今,塔啡的夜間消費占據了4成,晚上總是爆滿,門口停滿了電動車,顧客也更喜歡在店外喝咖啡,可以根據顧客的數量增加桌椅。
另一家店,干脆選擇了有200平空間的上下兩層,充分滿足了小鎮青年對上午咖啡剛需、下午茶、晚上輕松坐坐的需求。
3、每個月上新2款,適時調整產品結構
塔啡的產品線包括了經典咖啡、特調咖啡,還有無咖啡飲品包括鮮奶茶、茗茶系列、檸檬茶、氣泡水、酒類等等,其中,咖啡銷量也占據七成以上。
“小鎮青年的嘴巴也很挑的,一款產品好不好喝他們一口都能喝出來,并且決定下次來不來喝。”
在塔啡,有一個新老顧客都知道的規定:感覺飲品不好喝,可以找店員免費換一杯。
此外,塔啡基本上每個月有2款產品上新,會根據當下流行元素、當季水果推新,每次上新產品,都會進行宣傳。
“小鎮青年也需要和前沿城市接軌,咖啡也是其中一個媒介。”
4、外賣銷售占比達45%,很多顧客一年復購超150次
雖然開在村里,但塔啡特別重視外賣,外賣成績能夠做到整個潮陽區域美團外賣人氣榜第二,熱銷榜第三。
他們的外賣菜單,分類詳細清晰,運營也相對靈活,經常會接到附近一些公司的團單,并且多次復購,他們也會盡量給團單的老顧客予以優惠。
目前,塔啡的外賣銷售占比已達45%,數據顯示,很多顧客一年之內有150次以上的復購。
5、滿足小鎮青年的需求,推出“咖啡+小吃”
塔啡還發現,很多顧客到店消費,都會問“有沒有薯條、雞米花之類的小吃”,后來就順勢推出了“咖啡+小吃/簡餐”。
有吃有喝的產品結構,可以最大程度上滿足小鎮青年的需求,“茶飲+咖啡+小吃”多品類的綜合門店,也具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
一年開出10多家,“小鎮咖啡館”風氣漸成
“想要做好一個咖啡品牌,產品和運營缺一不可,要形成一個可以銜接的閉環。”林肥米告訴我。
我了解到,林肥米之前在上海從事過運營相關工作,主要負責咖啡館的傳播和宣傳,側重引流;丈夫擁有8年的咖啡從業和研發經驗,保證飲品的好喝,留得住顧客并保持復購。
引流+口碑+復購,無論在哪里開店,底層邏輯總是相似的。
而咖啡賽道的火熱,從小鎮咖啡的布局也能看出一二。
塔啡主理人告訴我,從去年年底到現在,一年的時間,他們所在的鎮上從只有他們一家到現在已有10多家咖啡館。
一大波年輕人“脫城返鄉”,把城市里喝咖啡的生活方式也帶到了村鎮,催生出了“小鎮咖啡館”的獨特業態。
類似的情況,不僅出現在經濟基礎較好的東南沿海,也在向內陸即北方城市逐步延伸。
除了塔啡咖啡,還有東莞寮廈村的村前咖啡、西湖村的村舍咖啡,以及西安栗峪口村的土錘咖啡、黃良村的土象咖啡館,焦作桑坡村的KAHF CAFE……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場”,中國咖啡市場的邊界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拓展。
林肥米也是從一線城市回鄉居住并自主創業的95后,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整個市場的風貌走向和時代特征。
“我們正在籌備第三家塔啡咖啡,5層的一個獨棟樓,作為我們的品牌形象店,也作為我們烘焙的探索。”她說。
新一代年輕人創業的自主意識正在不斷覺醒,他們大膽、有想法、敢作敢為,由這樣一群人引導的咖啡市場,也必定百花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