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2022最慘公司,沒想到竟然是它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2022最慘公司,沒想到竟然是它

特斯拉也不過是一家普通的汽車企業。

攝影:界面新聞 匡達

文|華商韜略  熊劍輝

10月20日,馬斯克在特斯拉三季報會上大放厥詞:特斯拉的市值,將超過“蘋果+沙特阿美”的總和。

2022年年末,這個瘋狂的flag,每天都離破滅更近一步。

特斯拉的大麻煩

大洋彼岸,一場席卷特斯拉的風暴正在上演。

美東時間12月27日,特斯拉股價大跌11.41%,收盤報109.1美元,創兩年來新低。截止發稿為止,特斯拉報收123.18美元,市值3889.72億美元(約26830億人民幣),不到蘋果市值的1/5。

一年之前,特斯拉股價還屹立在414.5美元的山巔,猶如新能源宇宙的新王被全世界膜拜。但13個月后,特斯拉狂瀉70%,將9200億美元(約63460億人民幣)的市值蒸發殆盡。

這些錢,多到能拯救3個許老板。

自由落體般的暴跌,讓特斯拉成為2022年美股表現最差的公司之一,也使馬斯克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資產縮水高達2000億美元的超級富豪。但大跌的原因,卻眾說紛紜。

有人認為是由于市場需求不足,特斯拉正謀劃減產。

這其中,最“確鑿”的消息,是特斯拉上海工廠明年1月延長了春節假期的傳言。但特斯拉很快回應:工廠一切正常,減產傳言不實。

但這一切并不重要,因為特斯拉二手車的價格在美國已經崩盤。

2021年,特斯拉二手車在美國堪比期貨。由于新車緊缺,現貨二手車比到不了手的新車更貴。

很快,車主發現了“炒車”這條生財之道:車到手后立刻轉手就能賺差價,于是馬上再下訂單等新車。

但2022年,好日子到頭了。

隨著特斯拉產能放量,新車不用等,炒家大撤退,二手車崩盤,導致新車滯銷、降價……

一個向下俯沖的死亡螺旋由此形成。

二手車泡沫破裂,讓特斯拉開始慌了。

在北美,特斯拉直接給出7500美元的強力折扣,想用“年終促銷”拉動新車交付。

即便如此,馬斯克年初定下150萬輛的產銷目標,還是大概率完不成了。

而馬斯克本人不靠譜的表現,也讓特斯拉開啟了“速降模式”。

2022年,為收購社交媒體推特,馬斯克在特斯拉上累計瘋狂套現230億美元,由“鋼鐵俠”變身“砸盤俠”。

收購推特后,馬斯克先是“血洗”團隊、瘋狂裁員,接著鼓吹996,亂推視頻、支付等新功能,把推特搞的混亂不堪。

這么一通瞎折騰,馬斯克成功嚇跑了大量廣告金主,也讓高盛、德意志銀行等投行紛紛下調特斯拉評級、減持股票。

招銀國際最新報告顯示:12月1-25日,特斯拉中國日均銷量同比大降28%;而它最大的競爭對手比亞迪,日均銷量卻暴增93%。

此消彼長間,特斯拉正遭遇一場大危機。

“老革命”的新反撲

危機不是一天釀成的。

2020年,特斯拉在美國電動車的市場份額還高達79%,拿著望遠鏡找不到對手;但2022年10月,當馬斯克抱著洗手盆走進推特總部時,這個比例降到了65%。

丟城失地的背后,是傳統車企巨頭在向特斯拉發起全面挑戰。

這其中,福特堪稱“老革命”中的“急先鋒”。

2021年5月,福特正式提出雄心勃勃的“福特+”計劃,即2025年前,將在電動車領域豪擲300億美元,使電動車年產能達60萬輛;2030年前再投100-200億美元,讓電動車銷售額占其半壁江山。

為達成目的,福特不惜“自斷臂膀”,將福克斯、蒙迪歐、金牛座等老款車停產,又迅速推出純電SUV Mustang Mach-E、純電皮卡F-150 Lightning、電動貨車E-Transit等多款電動新車。

這個果敢的戰略,迅速顯現出威力。

2022年12月,福特的Mustang Mach-E電動汽車,達成累計量產15萬輛的里程碑。而這款純電SUV,2021年還勇奪美國電動汽車市場亞軍,僅次于特斯拉Model Y。

福特的純電皮卡F-150 Lightning也成了爆款,預售量高達20萬輛。由于訂單量太大,導致福特一度暫停新車預訂。

如此強勁的需求,也促使福特邀約寧德時代、LG新能源、SK On三大電池供應商“會盟”,提前鎖定了60GWh的動力電池超強產能。

福特在攻城略地,德國大眾卻在充當“沉默的殺手”。

2022年10月,歐洲車市風云突變,特斯拉銷量迎來暴跌,Model Y、Model 3分別跌至第15名、第16名。

踩著特斯拉尸骨登頂冠亞軍的,正是德國大眾的純電轎車ID.4、ID.3。

波云詭譎的是,10月歐洲新車銷量的總冠軍,也是大眾的燃油車“高爾夫”;而9月的銷冠特斯拉Model Y,直接被踢出了50名開外。

一邊在新能源車市屠戮,一邊在燃油車領域霸榜。

大眾“雙杠開花”的終極武器,正是其無與倫比的“汽車平臺”。

2019年,大眾啟用MEB純電車型平臺,迅速引來福特、奧迪、斯柯達等一眾大牌抱團。

以巨頭福特為例。2022年底,福特想在歐洲市場推出新款電動汽車,卻拿起大眾的MEB平臺直接就用,以便快速開發、節省成本、搶占市場。

哪怕新車跟大眾ID.4成“近親”,福特也毫不在乎。

大眾則一邊淘金、一邊賣水。怕MEB平臺不夠用?大眾又繼續開發下一代純電動、智聯網、高擴展性的SSP平臺,好替代MEB。

這意味著,未來大眾、奧迪、賓利、保時捷等大牌電動車,很可能將出自同一個汽車平臺。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僅此一招,特斯拉在歐美已經吃不消。

中國造車新勢力崛起

如果說,特斯拉在歐美還尚能一戰,那么在中國,幾乎是遭到群雄圍毆。

對標Model 3,有極氪001、蔚來ET5、哪吒S、深藍S03、比亞迪海豹、歐拉閃電貓形成包圍;對標Model Y,則有阿維塔11、小鵬G9、問界M5 EV構成威脅。

這背后,更站著一群狠人,包括“第一年就要干翻特斯拉”的余承東,“一年出貨1000萬輛”的雷軍,以及炮轟“馬斯克不懂自動駕駛”的李斌……

如此環境下,特斯拉卻放慢了創新的腳步。

像Model 3,是6年前的老款;Model Y,還是3年前的“新品”。

產品迭代速度不是檢驗創新的唯一標準,但不迭代,又無創新的事實,卻直接把Model 3打得銷量暴跌。

2022年1月-11月,Model 3累計銷量為11.1萬輛,與2021年28.4萬輛的銷量相比,近乎腰斬。

好在Model Y依然可圈可點。

2022年1-11月,Model Y累計銷量為28.59萬輛,與2021年19.8萬輛的銷量相比,增長44%。11月,更以月銷6.9萬輛的戰績,位列乘用車銷量榜首。

但Model Y的銷量,是瘋狂降價換來的。

10月24日,特斯拉中國官宣Model 3、Model Y全系降價。其中,Model 3降1.4萬-1.8萬,26.59萬元起;Model Y降2萬-3.7萬,28.89萬元起。

12月,特斯拉又推出6000元年底補貼,在12月31日前再沖一波。

價格一降,使得Model 3和Model Y竟然差價不大,讓Model Y的銷量顯得一時光鮮。

此外,Model Y的競品尚未大規模交付,讓特斯拉暫時得到喘息。

但這種情況不會維持太久了。

2023年,當裝備著華為自動駕駛的阿維塔11、搭載鴻蒙座艙的問界M5、擁有超級快充和城市NGP的小鵬G9開始放量增產,Model Y走向衰敗恐怕難以避免。

最重要的是,眼下的特斯拉已經出現了一個最可怕的對手——比亞迪。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年1-11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廠商銷量TOP3依次為: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其銷量分別為157.63萬輛、40.33萬輛、39.78萬輛,同比增長分別為220.9%、7.1%、59%,市場份額分別為31.3%、8%、7.9%。

不論是銷量還是增速,比亞迪都對特斯拉形成碾壓之勢。

與特斯拉降價大甩賣不同,11月底,比亞迪的王朝、海洋、騰勢系列官方指導價普漲2000-6000元,依然供不應求。

之所以敢逆向操作,源于比亞迪超強的技術實力。

作為全世界最早研發新能源汽車的企業之一,比亞迪在電池、電機、電控、車規級芯片等全產業鏈核心技術上,基本上實現了自主可控

像比亞迪的刀片電池,除了能量密度高、續航里程長,還通過了嚴苛的針刺試驗。

曾被歐美日企業長期壟斷的核心部件IGBT芯片,也被比亞迪完全攻破。2018年,比亞迪發布的IGBT 4.0芯片,在芯片損耗、電流輸出等核心指標上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DM-i超級混動技術,更是比亞迪的看家本領。這種以電為主、以油為輔的混合動力架構,完全破解了人們對新能源汽車的里程焦慮。

以“宋”PLUS DM-i為例,其滿油滿電續航里程高達1200公里,虧電油耗只有3.65升/百公里,價格卻在15萬元上下。

這些貼合用戶的強悍特性,直接讓比亞迪賣爆了。

一年前,馬斯克說過:特斯拉最大的競爭對手將來自中國。一年后,一語成讖。

特斯拉沒有蘋果的命

一邊特斯拉跌落神壇,一邊有人卻大肆抄底。

有數據顯示,伴隨特斯拉股價慘跌,越來越都的散戶卻蜂擁而入,凈買量從2021年的29.4億美元飆升到154.1億美元。特斯拉因此成為“散戶概念股之王”。

這里面,又以韓國散戶最瘋狂,其中不乏賣房子、砸老本的狂熱者。截止2022年8月,韓國散戶買下了1.6%的特斯拉股票,成了特斯拉的“第七大股東”。

但馬斯克卻是人間清醒。

2022年12月12日至14日,馬斯克又拋售了2200萬股,套現35.8億美元(約251億人民幣)。

有華爾街分析師認為:本質上,特斯拉并不是一家科技公司,不應享受科技企業的溢價。目前看來,它不過一家普通的汽車企業,而且產能超過了銷售能力。

所以有人極度悲觀地認為,特斯拉股價可能會繼續下跌至23美元。

因為在市場看來,特斯拉難以成為第二個蘋果。

從行業上看,電動汽車和智能手機的需求完全不同。手機人人需要,兩三年就換;但汽車不是人人會買,因為買車費用高,換車周期長達5-10年,所以人們會更加慎重。

從技術上看,蘋果通過顛覆性技術,為智能手機創造了大量的應用場景和實際需求;但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缺陷太多,算不上顛覆性技術,解決的也僅僅是有大量替代方案的出行需求。

從競爭上看,蘋果擁有強大的用戶黏性和競爭壁壘,優勢明顯;但特斯拉對手眾多,造車新勢力和傳統車企蜂擁而上,更新迭代極其迅速,令特斯拉疲于奔命。

從安全性上看,蘋果“門事件”不斷,卻并不致命,用戶忠誠度極高;但特斯拉安全事故接二連三,駕駛失控、剎車失靈、車輛失火不絕于耳,引發的維權事件嚇退了不少潛在消費者。

2022年12月1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最新消息:特斯拉實施年內最大規模召回,涉及43.5萬輛的Model 3、Model Y。

這進一步打擊了人們購買特斯拉的欲望。

所以,雖然特斯拉一度引領了新能源汽車的潮流,但在當下,人們很難確定它將成為行業的領導者,更不要說成為蘋果那樣的壟斷者。

這正是特斯拉神話走向破滅的深層邏輯。

2022年10月,馬斯克預言特斯拉將迎來“一個史詩般的年終(epic end of year)”。

只是在這個百年未有大變局的當下,馬斯克或許只猜中了開頭,卻猜不到最后的結局。

*華商韜略出品丨ID:hstl8888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特斯拉

9.9k
  • Cybertruck銷量腰斬,特斯拉被曝縮減產能將部分員工調往Model Y生產線
  • 從特斯拉到波音,特朗普關稅政策正在損害美國品牌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2022最慘公司,沒想到竟然是它

特斯拉也不過是一家普通的汽車企業。

攝影:界面新聞 匡達

文|華商韜略  熊劍輝

10月20日,馬斯克在特斯拉三季報會上大放厥詞:特斯拉的市值,將超過“蘋果+沙特阿美”的總和。

2022年年末,這個瘋狂的flag,每天都離破滅更近一步。

特斯拉的大麻煩

大洋彼岸,一場席卷特斯拉的風暴正在上演。

美東時間12月27日,特斯拉股價大跌11.41%,收盤報109.1美元,創兩年來新低。截止發稿為止,特斯拉報收123.18美元,市值3889.72億美元(約26830億人民幣),不到蘋果市值的1/5。

一年之前,特斯拉股價還屹立在414.5美元的山巔,猶如新能源宇宙的新王被全世界膜拜。但13個月后,特斯拉狂瀉70%,將9200億美元(約63460億人民幣)的市值蒸發殆盡。

這些錢,多到能拯救3個許老板。

自由落體般的暴跌,讓特斯拉成為2022年美股表現最差的公司之一,也使馬斯克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資產縮水高達2000億美元的超級富豪。但大跌的原因,卻眾說紛紜。

有人認為是由于市場需求不足,特斯拉正謀劃減產。

這其中,最“確鑿”的消息,是特斯拉上海工廠明年1月延長了春節假期的傳言。但特斯拉很快回應:工廠一切正常,減產傳言不實。

但這一切并不重要,因為特斯拉二手車的價格在美國已經崩盤。

2021年,特斯拉二手車在美國堪比期貨。由于新車緊缺,現貨二手車比到不了手的新車更貴。

很快,車主發現了“炒車”這條生財之道:車到手后立刻轉手就能賺差價,于是馬上再下訂單等新車。

但2022年,好日子到頭了。

隨著特斯拉產能放量,新車不用等,炒家大撤退,二手車崩盤,導致新車滯銷、降價……

一個向下俯沖的死亡螺旋由此形成。

二手車泡沫破裂,讓特斯拉開始慌了。

在北美,特斯拉直接給出7500美元的強力折扣,想用“年終促銷”拉動新車交付。

即便如此,馬斯克年初定下150萬輛的產銷目標,還是大概率完不成了。

而馬斯克本人不靠譜的表現,也讓特斯拉開啟了“速降模式”。

2022年,為收購社交媒體推特,馬斯克在特斯拉上累計瘋狂套現230億美元,由“鋼鐵俠”變身“砸盤俠”。

收購推特后,馬斯克先是“血洗”團隊、瘋狂裁員,接著鼓吹996,亂推視頻、支付等新功能,把推特搞的混亂不堪。

這么一通瞎折騰,馬斯克成功嚇跑了大量廣告金主,也讓高盛、德意志銀行等投行紛紛下調特斯拉評級、減持股票。

招銀國際最新報告顯示:12月1-25日,特斯拉中國日均銷量同比大降28%;而它最大的競爭對手比亞迪,日均銷量卻暴增93%。

此消彼長間,特斯拉正遭遇一場大危機。

“老革命”的新反撲

危機不是一天釀成的。

2020年,特斯拉在美國電動車的市場份額還高達79%,拿著望遠鏡找不到對手;但2022年10月,當馬斯克抱著洗手盆走進推特總部時,這個比例降到了65%。

丟城失地的背后,是傳統車企巨頭在向特斯拉發起全面挑戰。

這其中,福特堪稱“老革命”中的“急先鋒”。

2021年5月,福特正式提出雄心勃勃的“福特+”計劃,即2025年前,將在電動車領域豪擲300億美元,使電動車年產能達60萬輛;2030年前再投100-200億美元,讓電動車銷售額占其半壁江山。

為達成目的,福特不惜“自斷臂膀”,將福克斯、蒙迪歐、金牛座等老款車停產,又迅速推出純電SUV Mustang Mach-E、純電皮卡F-150 Lightning、電動貨車E-Transit等多款電動新車。

這個果敢的戰略,迅速顯現出威力。

2022年12月,福特的Mustang Mach-E電動汽車,達成累計量產15萬輛的里程碑。而這款純電SUV,2021年還勇奪美國電動汽車市場亞軍,僅次于特斯拉Model Y。

福特的純電皮卡F-150 Lightning也成了爆款,預售量高達20萬輛。由于訂單量太大,導致福特一度暫停新車預訂。

如此強勁的需求,也促使福特邀約寧德時代、LG新能源、SK On三大電池供應商“會盟”,提前鎖定了60GWh的動力電池超強產能。

福特在攻城略地,德國大眾卻在充當“沉默的殺手”。

2022年10月,歐洲車市風云突變,特斯拉銷量迎來暴跌,Model Y、Model 3分別跌至第15名、第16名。

踩著特斯拉尸骨登頂冠亞軍的,正是德國大眾的純電轎車ID.4、ID.3。

波云詭譎的是,10月歐洲新車銷量的總冠軍,也是大眾的燃油車“高爾夫”;而9月的銷冠特斯拉Model Y,直接被踢出了50名開外。

一邊在新能源車市屠戮,一邊在燃油車領域霸榜。

大眾“雙杠開花”的終極武器,正是其無與倫比的“汽車平臺”。

2019年,大眾啟用MEB純電車型平臺,迅速引來福特、奧迪、斯柯達等一眾大牌抱團。

以巨頭福特為例。2022年底,福特想在歐洲市場推出新款電動汽車,卻拿起大眾的MEB平臺直接就用,以便快速開發、節省成本、搶占市場。

哪怕新車跟大眾ID.4成“近親”,福特也毫不在乎。

大眾則一邊淘金、一邊賣水。怕MEB平臺不夠用?大眾又繼續開發下一代純電動、智聯網、高擴展性的SSP平臺,好替代MEB。

這意味著,未來大眾、奧迪、賓利、保時捷等大牌電動車,很可能將出自同一個汽車平臺。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僅此一招,特斯拉在歐美已經吃不消。

中國造車新勢力崛起

如果說,特斯拉在歐美還尚能一戰,那么在中國,幾乎是遭到群雄圍毆。

對標Model 3,有極氪001、蔚來ET5、哪吒S、深藍S03、比亞迪海豹、歐拉閃電貓形成包圍;對標Model Y,則有阿維塔11、小鵬G9、問界M5 EV構成威脅。

這背后,更站著一群狠人,包括“第一年就要干翻特斯拉”的余承東,“一年出貨1000萬輛”的雷軍,以及炮轟“馬斯克不懂自動駕駛”的李斌……

如此環境下,特斯拉卻放慢了創新的腳步。

像Model 3,是6年前的老款;Model Y,還是3年前的“新品”。

產品迭代速度不是檢驗創新的唯一標準,但不迭代,又無創新的事實,卻直接把Model 3打得銷量暴跌。

2022年1月-11月,Model 3累計銷量為11.1萬輛,與2021年28.4萬輛的銷量相比,近乎腰斬。

好在Model Y依然可圈可點。

2022年1-11月,Model Y累計銷量為28.59萬輛,與2021年19.8萬輛的銷量相比,增長44%。11月,更以月銷6.9萬輛的戰績,位列乘用車銷量榜首。

但Model Y的銷量,是瘋狂降價換來的。

10月24日,特斯拉中國官宣Model 3、Model Y全系降價。其中,Model 3降1.4萬-1.8萬,26.59萬元起;Model Y降2萬-3.7萬,28.89萬元起。

12月,特斯拉又推出6000元年底補貼,在12月31日前再沖一波。

價格一降,使得Model 3和Model Y竟然差價不大,讓Model Y的銷量顯得一時光鮮。

此外,Model Y的競品尚未大規模交付,讓特斯拉暫時得到喘息。

但這種情況不會維持太久了。

2023年,當裝備著華為自動駕駛的阿維塔11、搭載鴻蒙座艙的問界M5、擁有超級快充和城市NGP的小鵬G9開始放量增產,Model Y走向衰敗恐怕難以避免。

最重要的是,眼下的特斯拉已經出現了一個最可怕的對手——比亞迪。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年1-11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廠商銷量TOP3依次為: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其銷量分別為157.63萬輛、40.33萬輛、39.78萬輛,同比增長分別為220.9%、7.1%、59%,市場份額分別為31.3%、8%、7.9%。

不論是銷量還是增速,比亞迪都對特斯拉形成碾壓之勢。

與特斯拉降價大甩賣不同,11月底,比亞迪的王朝、海洋、騰勢系列官方指導價普漲2000-6000元,依然供不應求。

之所以敢逆向操作,源于比亞迪超強的技術實力。

作為全世界最早研發新能源汽車的企業之一,比亞迪在電池、電機、電控、車規級芯片等全產業鏈核心技術上,基本上實現了自主可控

像比亞迪的刀片電池,除了能量密度高、續航里程長,還通過了嚴苛的針刺試驗。

曾被歐美日企業長期壟斷的核心部件IGBT芯片,也被比亞迪完全攻破。2018年,比亞迪發布的IGBT 4.0芯片,在芯片損耗、電流輸出等核心指標上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DM-i超級混動技術,更是比亞迪的看家本領。這種以電為主、以油為輔的混合動力架構,完全破解了人們對新能源汽車的里程焦慮。

以“宋”PLUS DM-i為例,其滿油滿電續航里程高達1200公里,虧電油耗只有3.65升/百公里,價格卻在15萬元上下。

這些貼合用戶的強悍特性,直接讓比亞迪賣爆了。

一年前,馬斯克說過:特斯拉最大的競爭對手將來自中國。一年后,一語成讖。

特斯拉沒有蘋果的命

一邊特斯拉跌落神壇,一邊有人卻大肆抄底。

有數據顯示,伴隨特斯拉股價慘跌,越來越都的散戶卻蜂擁而入,凈買量從2021年的29.4億美元飆升到154.1億美元。特斯拉因此成為“散戶概念股之王”。

這里面,又以韓國散戶最瘋狂,其中不乏賣房子、砸老本的狂熱者。截止2022年8月,韓國散戶買下了1.6%的特斯拉股票,成了特斯拉的“第七大股東”。

但馬斯克卻是人間清醒。

2022年12月12日至14日,馬斯克又拋售了2200萬股,套現35.8億美元(約251億人民幣)。

有華爾街分析師認為:本質上,特斯拉并不是一家科技公司,不應享受科技企業的溢價。目前看來,它不過一家普通的汽車企業,而且產能超過了銷售能力。

所以有人極度悲觀地認為,特斯拉股價可能會繼續下跌至23美元。

因為在市場看來,特斯拉難以成為第二個蘋果。

從行業上看,電動汽車和智能手機的需求完全不同。手機人人需要,兩三年就換;但汽車不是人人會買,因為買車費用高,換車周期長達5-10年,所以人們會更加慎重。

從技術上看,蘋果通過顛覆性技術,為智能手機創造了大量的應用場景和實際需求;但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缺陷太多,算不上顛覆性技術,解決的也僅僅是有大量替代方案的出行需求。

從競爭上看,蘋果擁有強大的用戶黏性和競爭壁壘,優勢明顯;但特斯拉對手眾多,造車新勢力和傳統車企蜂擁而上,更新迭代極其迅速,令特斯拉疲于奔命。

從安全性上看,蘋果“門事件”不斷,卻并不致命,用戶忠誠度極高;但特斯拉安全事故接二連三,駕駛失控、剎車失靈、車輛失火不絕于耳,引發的維權事件嚇退了不少潛在消費者。

2022年12月1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最新消息:特斯拉實施年內最大規模召回,涉及43.5萬輛的Model 3、Model Y。

這進一步打擊了人們購買特斯拉的欲望。

所以,雖然特斯拉一度引領了新能源汽車的潮流,但在當下,人們很難確定它將成為行業的領導者,更不要說成為蘋果那樣的壟斷者。

這正是特斯拉神話走向破滅的深層邏輯。

2022年10月,馬斯克預言特斯拉將迎來“一個史詩般的年終(epic end of year)”。

只是在這個百年未有大變局的當下,馬斯克或許只猜中了開頭,卻猜不到最后的結局。

*華商韜略出品丨ID:hstl8888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坝县| 县级市| 通河县| 卓资县| 连平县| 容城县| 拜泉县| 陆河县| 明水县| 驻马店市| 宜君县| 德保县| 兰考县| 吉木乃县| 宝坻区| 穆棱市| 崇义县| 黄石市| 沛县| 屏东县| 平原县| 江津市| 简阳市| 通江县| 柘荣县| 寿宁县| 麦盖提县| 玛纳斯县| 信宜市| 项城市| 全椒县| 呼伦贝尔市| 修武县| 东山县| 东港市| 天峻县| 永仁县| 鄂州市| 虎林市| 涟源市| 同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