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牛刀財經 黃芳華
近日,小米旗下金融科技板塊天星數科剝離小貸業務的消息引發市場各種熱議,小米此舉的真實原因是什么?
經過了解,小米的這次選擇注銷小貸牌照,相關業務并入小米消費金融,屬于業務架構調整。
1、天星數科剝離小貸業務,網絡小貸牌照被注銷
2015年6月,重慶市小米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洪鋒,由小米金融(香港)有限公司全資持股,最終受益人為雷軍。自此,天星數科(原小米金融)擁有了小米小貸這張網絡小貸牌照。
彼時,國內小貸公司還處在快速發展期。數據顯示,2015年底全國小額貸款公司數量達到了8910家,從業人員高達11.73萬人,貸款余額達到9412億元。
由于金融業屬于特許行業,機構監管限制互聯網金融的準入,互聯網平臺企業、上市公司、地產公司等主體,盯上審批權下放至地方金融辦的網絡小貸牌照,網絡小貸牌照成為線上小額信貸的重要展業載體。
這也為網絡小貸的爆發增長埋下伏筆。
同時,網絡小貸的優勢比較明顯:全國性牌照不受地域限制,憑借互聯網平臺、產業鏈、大數據等優勢快速拓展市場。在開始的兩年,小米小貸的數據還是不錯的,連續兩年盈利,2017年營業收入合計3.5億元,同比增幅438.48%,凈利潤為1312.5萬元,營收主要來源為凈利息收入。公開資料顯示,小米小貸資金來源主要是向銀行借款、發行ABS與通過信托募集。
然而,網絡小貸擴張過快,金融風險也開始蔓延。伴隨現金貸整頓,網貸亂象出清,網絡小貸被摁下暫停鍵。2017年11月,一份被標注特急的文件《關于立即暫停批設網絡小額貸款公司的通知》下發至地方金融辦,網絡小貸首次遭遇全國統一的嚴監管。
三年后,金融科技風險整治,開啟了網絡小貸行業第二階段清理整頓。平臺型金融科技企業旗下的網絡小貸業務,首當其沖,其他主體參照平臺金融科技企業規范自身業務。在此期間,網絡小貸新規浮出水面,展業規則、牌照數量從嚴從緊,監管口徑回歸中央,網絡小貸牌照價值縮水。2020年11月2日,中國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明確了跨省級行政區域經營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的注冊資本不低于人民幣50億元,且為一次性實繳貨幣資本。
就在一眾互聯網金融企業出手增資旗下網絡小貸,積極向監管靠攏時,小米小貸遲遲沒有增資,注冊資本自2018年3月以來一直為4.5億美元。如今,一切都有了答案。
2022年12月29日,重慶小米小貸目前已經更名為重慶融渝科技有限公司,經營范圍不再包含網絡小貸業務。同時,注冊資本由4.5億美元減少至6000萬美元。至此,天星數科注銷旗下唯一一張網絡小貸牌照,徹底剝離了小貸業務。其實,早在2022年2月,小米消金就開始承接天星數科的個人消費貸業務。“隨星借”的服務提供方有小米小貸變為小米消金。
同時,天星數科還注銷了其他類金融牌照。工商信息顯示,天星數科退出重慶小米商業保理有限公司,牌照已轉讓給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建設有限責任公司。在業務層面,天星數科轉做助貸和金融科技,業務場景由C端變B端。
2、原因揭秘:“借坡下驢”,調整業務架構
有分析認為,此次天星數科調整業務架構,一個原因是和雷軍對互聯網金融的態度有一定關系。2017年開年,雷軍信心滿滿的將互聯網金融與科技、新零售、國際化、人工智能一起,組成小米五大核心戰略。
然而,在2018年由小米推薦的小灰熊金服、小諸葛金服、國恒金服、錢媽媽、管家金服等P2P平臺接連爆雷。眾多“米粉”遭受損失,許多人都是通過小米運動和VIP活動任務下載的P2P平臺而最終出現錢財受損。小米陷入信譽危機,曾經的“死忠粉”卻再難認同。
此次事件之后,雷軍對金融業務興趣變得冷淡,開始弱化金融業務的存在感,金融業務與互聯網廣告、游戲、電商一起被歸類于“互聯網服務業務”。
在2021年開始,天星數科開始壓低小貸的貸款余額。彼時財新網報道,天星數科的消費貸、小微貸余額由500億調降至不足300億。
天星科技剝離小貸業務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與監管層對互聯網金融的整改有關。2021年,螞蟻集團、天星數科等14家互聯網金融平臺被監管部門約談,對網絡小貸、支付等業務提出了若干個需要整改的問題。
同時,隨著網絡小貸監管政策收緊,網絡小貸公司注冊資本金門檻抬高,融資及杠桿水平被壓縮,牌照價值和業務靈活度大不如前。目前,花唄、借唄已經成為成為螞蟻消費金融的獨立品牌,旗下小貸公司業務有序退出市場。此次小米選擇注銷小貸牌照的做法并不意外。
3、背后意圖:改善小米消金的尷尬
小貸公司真的不香了嗎?事實并非如此,行業內快速分成兩大陣營。
面對監管政策壓力,一大陣營騰訊、美團、字節跳動等互聯網企業尚未完成消費金融牌照布局,則選擇出手增資旗下小貸公司,使注冊資本達到50億合規門檻。
例如,騰訊2021年4月將旗下財付通小貸注冊資本調增至50億元,2022年6月再調增至100億元。百度旗下重慶度小滿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將注冊資本調增到了70億元;字節跳動將旗下深圳市中融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注冊資本調增至90億元;美團三快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注冊資本增為50億元。
另一陣營是頭部互聯網金融平臺紛紛通過控股或參股的方式布局消費金融牌照,把小貸業務裝進消金業務。例如螞蟻金服、小米金融等。
資料顯示,小米在2020年5月31日拿下消費金融牌照。但是,小米消金業務進展并不理想,去年9月份還被監管處罰。2022年9月19日消息,重慶銀保監局因為重慶小米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因貸后管理不到位,消費貸款資金被挪用,被重慶銀保監局處以罰款50萬元。
(來源:重慶銀保監局網站)
小貸業務并入小米消金有利于后者的發展。三季報顯示,小米消費金融三季度虧損為548萬元,2022年前三季度累計虧損已達到7080萬元。數據顯示,該項業務自成立以來僅在2020年三季度出現過盈利。
在吸收天星數科的消費貸相關資產后,小米消金以存量身份參與持牌消費金融市場競爭,業務體量出現明顯增長,盈利能力也有望得到改善。目前小米消金的線上自營現金貸產品為星享貸、隨星借;線下擁有業務員團隊,負責場景分期、現金貸業務。
此番小米小貸更名融渝科技,明確了金融與科技的邊界;另一方面,小米消金在吸收小貸業務也有利于改善當前持續虧損的尷尬處境。
其實,說到底,企業調整架構都是為了更好地發展,小米消金盡快改善自身盈利能力才是問題的關鍵,后續小米消金的發展會如何,我們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