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農村包圍城市”,熱火朝天的鈉離子電池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農村包圍城市”,熱火朝天的鈉離子電池

放著好好的鋰電池不用,為啥大家開始研究“替代鋰電池”了?

圖片來源:pexels-Lukas

文|石油Link

2023年,必須得關注鈉離子電池了。

帶著一種攻城略地的架勢,越來越多的企業涌入這個賽道。

有不少跨界的,甚至華為、碧桂園都入局了。鈉離子電池企業中科海鈉背后出現華為旗下哈勃投資的身影 ;眾鈉能源獲得碧桂園投資;電子元件制造商傳藝科技也宣布跨界鈉離子電池,設立江蘇傳藝鈉電科技有限公司。

也有很多傳統鋰電公司進軍。如寧德時代2021年就開始著手,甚至有2023年鈉電池實現產業化的計劃。其他企業也在加快步伐,億緯鋰能2022年12月15日發布了第一代鈉離子電池,鋰電負極公司如杉杉股份、貝特瑞、翔豐華等公司均有鈉電池硬碳材料負極的技術布局。

新能源車企也開始加入“群聊”。2022年末,江西江鈴集團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同意就EV3車型開展鈉離子電池前期適配性預研工作,這種應用鈉離子電池的車型有望在2023年上市銷售。同時開始有不少人預測,比亞迪日后某些車型會搭載鈉離子電池。

種種趨勢表明,今年可能就是鈉離子電池的量產爆發元年。

放著好好的鋰電池不用,為啥大家開始研究“替代鋰電池”了呢。

01 架在脖子上的刀

鋰電池性能優勢很多,電壓高質量輕、能量密度高、使用時間壽命長等等。

但有一件事特別詭異,現在關于鋰電池的競爭,慢慢演變成對鋰礦的爭奪了。

鋰礦在全球分布不均勻,我國已經探明的儲量僅占6.8%,而且品質和開發條件比較差,難以滿足需求。從進口情況來看,我國鋰資源對外依賴程度很大,截至2022年上半年達到60%以上。

誰擁有生產資料,誰就掌握話語權。

在鋰產能比較集中的南美地區,阿根廷、玻利維亞和智利南美三國預備建立聯盟,類似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鋰佩克”,聯合生產制定鋰的銷售價格。最大的鋰礦生產國澳大利亞也跟上隊形,表示:如果你們三個國家達成一致,那我也同意“價格協同”。

當然,幾個區域性的聯盟國影響力有限,但誰能保證,日后會不會有一些大國利用政治游說悄悄搞事情。

過去這兩年,鋰價一路狂飆,2021年年初還不到5萬元/噸,2022年12月就漲到了逆天的55萬元/噸,漲幅1000%。雖然年末價格有些回落,但南美鋰三角+澳大利亞又有意向統一戰線,把控價格,日后鋰礦低價的可能性很小。

對需求國來說,這種感覺太可怕了,就像一把拿不穩的刀,隨時可能滑到你脖子上。

02 鋰:“表親,你好”

面對這種鋰礦焦慮,人們希望尋找替代品,把目光轉向了鋰的表親——鈉。

鈉與鋰在同一主族,物理化學性質相似。鈉離子電池和鋰電池的研發起源其實在同一個時間階段,兩者的工作原理類似,即在充放電過程,鈉離子/鋰離子在正極和負極之間移動來工作。早先,鋰電池的替代需求不足,大家對它的關注度比較低。

相比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有很多優勢。

首先,鈉儲量豐富。鈉是地球上第七大最豐富的元素,僅次于鋁、鐵、鈣和鎂,資源儲量為鋰儲量420倍,而且不受地域限制,全球各地分布比較均勻。

制取鈉也比較容易。對比鋰電池,理論成本可減低30%-40%,雖然現在成本還沒有達到理想狀態,不過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張,鈉離子電池的總成本下降空間就在那里擺著呢,誰也不能忽視。

鋰電池容易出現熱失控,這種起火新聞大家應該都看到過,這方面,鈉電池更安全穩定,在過充、過放、短路、針刺等測試中不起火、不爆炸。

像電池這種頻繁需要充電的產品,充電速度是衡量使用體驗感很重要的一點。鈉電池充電速度很快,15min就能快充到80%電量,這點非常令人心動。

同時,它還覆蓋更寬廣的溫度跨度,-70-100℃都能適用,而鋰離子電池低溫時活性會下降很多。今年春節期間有很多北方人開電動汽車回家過年,在天寒地冷的高速公路上,電動汽車續航能掉到只剩一半,總結起來就是“不是在充電,就是走在找充電樁的路上”,這也引發一陣“鋰電池低溫表現差”的吐槽。

還有一點對現有從事鋰電池生產的企業很有優勢,鈉離子電池生產工藝與鋰離子電池趨同,原先制鋰電池的設備也可以遷移。

看上去用“鈉”替代“鋰”大有可能,但真的是這樣嗎。

2021年7月,寧德時代提出,想將鈉離子電池應用到電動汽車上。到2022年7月,寧德時代推出第一代鋰離子電池,暴露了鈉離子電池的短板,就是同樣的體積,儲存的電量少,即能量密度較低。數據表明,該產品單體能量密度為160wh/kg,比《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里的180wh/kg下限還少。

另外,鈉本身的價格雖然低,但鈉離子電池產業剛剛出現,產業鏈還未成熟,各個環節沒有達到量產規模,目前成本優勢還不是特別明顯,關于成本低30%-40%的說法,屬于理想狀態下才能達到。

03 鋰電池的平替最優解?

既然有這樣的劣勢,那為啥還說鈉離子電池大有前途呢。

確實,動力要求高的中高端電動汽車,目前應用還達不到要求。但對照性能可以發現,鈉離子電池可以適配鉛酸電池和儲能領域。

鉛酸電池的能量密度普遍較低,主要集中在30-50Wh/kg區間,而鈉離子電池在130-160Wh/kg區間。而且鈉離子電池目前主流產品循環在2000次以上,遠好于鉛酸電池的300-500次。鉛酸電池目前在電池市場占據較高的份額,像二輪車、A00級別的乘用車等產品,鈉離子電池將可能有很大的替代空間。

先說說二輪車。

這里有兩個背景。其一,因為鉛酸電池成本低,市場上很多二輪車都使用了鉛酸電池,比如摩托車的起動電池、電動自行車動力電池;其二,2019年新國標發布之后,國內的超標電動自行車要被逐漸淘汰。傳統鉛酸電池重量大容易超標,引發一輪電池的“換新潮”。新電動自行車里面鋰電滲透率快速上升,2021年約為20-30%,不過鋰電池價格上漲之后,預計2023年跌到20%以下。

綜合以上兩點,無論是替代二輪車里的性能有待優化的鉛酸電池、還是價格偏高的鋰電池,鈉電池都會是不錯的選擇。根據測算,2023年市場上搭載鈉電池的電動二輪車大概有幾十萬輛,如果鈉電池進一步提升成本、安全等優勢,它的占有率有望達到30%-40%,甚至更高。

鈉離子電池占比提升,單車凈利、均價也有望進一步提升,有力帶動國內如雅迪、愛瑪等電動車品牌的發展。要知道,在我國,每天電動二輪車出行需求高達10億次,是一二線城市通勤最后3公里的最佳選擇。成本降低之后,雅迪等電動車企業也更有精力投入產品研發,設計出更加新潮個性的爆款車型,吸引年輕一代的消費者。

還要尤其提醒大家,關注東南亞市場。目前東南亞主要國家中,印度尼西亞、越南的摩托車保有量位列前茅,按照東南亞總人口約6.7億,每人0.2輛的最保守方法估計,市場空間將保有1.34億輛,這會是一個巨大海外增量。

此外,鈉離子電池已被證實,可以滿足A00級別乘用車。像宏光mini那樣的微型電動車,可以很好應對大家平時上班通勤、接送孩子、去家附近買菜等場景需求。注意,這個市場也不小,去年小微電動車賣了130萬輛,還在急速增長。

在儲能領域,特別是供太陽能發電和風電等新能源大型儲能電站,鋰+鈉聯手,是個不錯的方案。

這兩年,全球儲能市場都在高速增長,在歐美、中國等主要市場中,鈉離子電池目前僅占儲能項目的 0.24%,份額很低。從成本端看,磷酸鐵鋰電池與鈉離子電池的成本效益最高;從溫度適用性看,目前儲能項目大多在-67.8℃到54.0℃之間,鈉離子電池的出現會有效彌補鋰離子電池的低溫劣勢;再加上安全性、長循環等考量,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的電池集成方案的可拓展空間將非常廣闊。

04 靜待產業分紅

如果根據鉛酸電池替代,結合A00 級車以及新能源儲能市場進行預測,預計 2025 年鈉離子電池需求總量可以達到 88GWh,2030 年鈉離子電池需求可以達到378GWh。

在這場全球汽車電動化的浪潮中,我國政府也很重視鈉離子技術,《“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等國家級政策里面,都明確提到發展鈉離子電池,推動鈉離子電池全面商業化。

“近水樓臺先得月”,可以推斷,產業鏈上的企業將最先有望迎來爆發,吃到市場紅利。

首先可以關注上游電池材料部分。正極材料方面:多氟多,鈉創新能源,容百科技,振華新材,華陽股份。負極材料:貝特瑞,中科電氣,杉杉股份,漢行科技。電解液:傳藝科技,新宙邦,永太科技,天賜材料。隔膜:恩捷股份,山東章鼓

其次是中游整體電池。中科海鈉,華陽股份,多氟多等企業產品已經下線投產。

另外,許多企業已經有了量產布局。寧德時代預計2023年量產,悅納新能源2023年量產一部分,孚能科技2023年全面量產,2024年沖擊A級車。國軒高科,蜂巢能源,欣旺達,億緯鋰能,鵬輝能源等也都在著手。

放眼海外,也有多家外國企業布局鈉離子電池,包括英國 FARADION 公司、美國Natron Energy 公司、法國 NAIADES 和日本豐田等。

與商業進化更成熟的鋰離子電池相比較,鈉離子電池是個新賽道,想將產業直接復制平移顯然過于理想化。

鈉離子電池未來的玩法更有可能是“農村包圍城市”路線,接管鉛酸電池、廣大低速電車、基站供電,從逐步替代到廣泛占領,最終化作燎原之火,點燃廣袤的市場。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農村包圍城市”,熱火朝天的鈉離子電池

放著好好的鋰電池不用,為啥大家開始研究“替代鋰電池”了?

圖片來源:pexels-Lukas

文|石油Link

2023年,必須得關注鈉離子電池了。

帶著一種攻城略地的架勢,越來越多的企業涌入這個賽道。

有不少跨界的,甚至華為、碧桂園都入局了。鈉離子電池企業中科海鈉背后出現華為旗下哈勃投資的身影 ;眾鈉能源獲得碧桂園投資;電子元件制造商傳藝科技也宣布跨界鈉離子電池,設立江蘇傳藝鈉電科技有限公司。

也有很多傳統鋰電公司進軍。如寧德時代2021年就開始著手,甚至有2023年鈉電池實現產業化的計劃。其他企業也在加快步伐,億緯鋰能2022年12月15日發布了第一代鈉離子電池,鋰電負極公司如杉杉股份、貝特瑞、翔豐華等公司均有鈉電池硬碳材料負極的技術布局。

新能源車企也開始加入“群聊”。2022年末,江西江鈴集團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同意就EV3車型開展鈉離子電池前期適配性預研工作,這種應用鈉離子電池的車型有望在2023年上市銷售。同時開始有不少人預測,比亞迪日后某些車型會搭載鈉離子電池。

種種趨勢表明,今年可能就是鈉離子電池的量產爆發元年。

放著好好的鋰電池不用,為啥大家開始研究“替代鋰電池”了呢。

01 架在脖子上的刀

鋰電池性能優勢很多,電壓高質量輕、能量密度高、使用時間壽命長等等。

但有一件事特別詭異,現在關于鋰電池的競爭,慢慢演變成對鋰礦的爭奪了。

鋰礦在全球分布不均勻,我國已經探明的儲量僅占6.8%,而且品質和開發條件比較差,難以滿足需求。從進口情況來看,我國鋰資源對外依賴程度很大,截至2022年上半年達到60%以上。

誰擁有生產資料,誰就掌握話語權。

在鋰產能比較集中的南美地區,阿根廷、玻利維亞和智利南美三國預備建立聯盟,類似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鋰佩克”,聯合生產制定鋰的銷售價格。最大的鋰礦生產國澳大利亞也跟上隊形,表示:如果你們三個國家達成一致,那我也同意“價格協同”。

當然,幾個區域性的聯盟國影響力有限,但誰能保證,日后會不會有一些大國利用政治游說悄悄搞事情。

過去這兩年,鋰價一路狂飆,2021年年初還不到5萬元/噸,2022年12月就漲到了逆天的55萬元/噸,漲幅1000%。雖然年末價格有些回落,但南美鋰三角+澳大利亞又有意向統一戰線,把控價格,日后鋰礦低價的可能性很小。

對需求國來說,這種感覺太可怕了,就像一把拿不穩的刀,隨時可能滑到你脖子上。

02 鋰:“表親,你好”

面對這種鋰礦焦慮,人們希望尋找替代品,把目光轉向了鋰的表親——鈉。

鈉與鋰在同一主族,物理化學性質相似。鈉離子電池和鋰電池的研發起源其實在同一個時間階段,兩者的工作原理類似,即在充放電過程,鈉離子/鋰離子在正極和負極之間移動來工作。早先,鋰電池的替代需求不足,大家對它的關注度比較低。

相比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有很多優勢。

首先,鈉儲量豐富。鈉是地球上第七大最豐富的元素,僅次于鋁、鐵、鈣和鎂,資源儲量為鋰儲量420倍,而且不受地域限制,全球各地分布比較均勻。

制取鈉也比較容易。對比鋰電池,理論成本可減低30%-40%,雖然現在成本還沒有達到理想狀態,不過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張,鈉離子電池的總成本下降空間就在那里擺著呢,誰也不能忽視。

鋰電池容易出現熱失控,這種起火新聞大家應該都看到過,這方面,鈉電池更安全穩定,在過充、過放、短路、針刺等測試中不起火、不爆炸。

像電池這種頻繁需要充電的產品,充電速度是衡量使用體驗感很重要的一點。鈉電池充電速度很快,15min就能快充到80%電量,這點非常令人心動。

同時,它還覆蓋更寬廣的溫度跨度,-70-100℃都能適用,而鋰離子電池低溫時活性會下降很多。今年春節期間有很多北方人開電動汽車回家過年,在天寒地冷的高速公路上,電動汽車續航能掉到只剩一半,總結起來就是“不是在充電,就是走在找充電樁的路上”,這也引發一陣“鋰電池低溫表現差”的吐槽。

還有一點對現有從事鋰電池生產的企業很有優勢,鈉離子電池生產工藝與鋰離子電池趨同,原先制鋰電池的設備也可以遷移。

看上去用“鈉”替代“鋰”大有可能,但真的是這樣嗎。

2021年7月,寧德時代提出,想將鈉離子電池應用到電動汽車上。到2022年7月,寧德時代推出第一代鋰離子電池,暴露了鈉離子電池的短板,就是同樣的體積,儲存的電量少,即能量密度較低。數據表明,該產品單體能量密度為160wh/kg,比《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里的180wh/kg下限還少。

另外,鈉本身的價格雖然低,但鈉離子電池產業剛剛出現,產業鏈還未成熟,各個環節沒有達到量產規模,目前成本優勢還不是特別明顯,關于成本低30%-40%的說法,屬于理想狀態下才能達到。

03 鋰電池的平替最優解?

既然有這樣的劣勢,那為啥還說鈉離子電池大有前途呢。

確實,動力要求高的中高端電動汽車,目前應用還達不到要求。但對照性能可以發現,鈉離子電池可以適配鉛酸電池和儲能領域。

鉛酸電池的能量密度普遍較低,主要集中在30-50Wh/kg區間,而鈉離子電池在130-160Wh/kg區間。而且鈉離子電池目前主流產品循環在2000次以上,遠好于鉛酸電池的300-500次。鉛酸電池目前在電池市場占據較高的份額,像二輪車、A00級別的乘用車等產品,鈉離子電池將可能有很大的替代空間。

先說說二輪車。

這里有兩個背景。其一,因為鉛酸電池成本低,市場上很多二輪車都使用了鉛酸電池,比如摩托車的起動電池、電動自行車動力電池;其二,2019年新國標發布之后,國內的超標電動自行車要被逐漸淘汰。傳統鉛酸電池重量大容易超標,引發一輪電池的“換新潮”。新電動自行車里面鋰電滲透率快速上升,2021年約為20-30%,不過鋰電池價格上漲之后,預計2023年跌到20%以下。

綜合以上兩點,無論是替代二輪車里的性能有待優化的鉛酸電池、還是價格偏高的鋰電池,鈉電池都會是不錯的選擇。根據測算,2023年市場上搭載鈉電池的電動二輪車大概有幾十萬輛,如果鈉電池進一步提升成本、安全等優勢,它的占有率有望達到30%-40%,甚至更高。

鈉離子電池占比提升,單車凈利、均價也有望進一步提升,有力帶動國內如雅迪、愛瑪等電動車品牌的發展。要知道,在我國,每天電動二輪車出行需求高達10億次,是一二線城市通勤最后3公里的最佳選擇。成本降低之后,雅迪等電動車企業也更有精力投入產品研發,設計出更加新潮個性的爆款車型,吸引年輕一代的消費者。

還要尤其提醒大家,關注東南亞市場。目前東南亞主要國家中,印度尼西亞、越南的摩托車保有量位列前茅,按照東南亞總人口約6.7億,每人0.2輛的最保守方法估計,市場空間將保有1.34億輛,這會是一個巨大海外增量。

此外,鈉離子電池已被證實,可以滿足A00級別乘用車。像宏光mini那樣的微型電動車,可以很好應對大家平時上班通勤、接送孩子、去家附近買菜等場景需求。注意,這個市場也不小,去年小微電動車賣了130萬輛,還在急速增長。

在儲能領域,特別是供太陽能發電和風電等新能源大型儲能電站,鋰+鈉聯手,是個不錯的方案。

這兩年,全球儲能市場都在高速增長,在歐美、中國等主要市場中,鈉離子電池目前僅占儲能項目的 0.24%,份額很低。從成本端看,磷酸鐵鋰電池與鈉離子電池的成本效益最高;從溫度適用性看,目前儲能項目大多在-67.8℃到54.0℃之間,鈉離子電池的出現會有效彌補鋰離子電池的低溫劣勢;再加上安全性、長循環等考量,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的電池集成方案的可拓展空間將非常廣闊。

04 靜待產業分紅

如果根據鉛酸電池替代,結合A00 級車以及新能源儲能市場進行預測,預計 2025 年鈉離子電池需求總量可以達到 88GWh,2030 年鈉離子電池需求可以達到378GWh。

在這場全球汽車電動化的浪潮中,我國政府也很重視鈉離子技術,《“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等國家級政策里面,都明確提到發展鈉離子電池,推動鈉離子電池全面商業化。

“近水樓臺先得月”,可以推斷,產業鏈上的企業將最先有望迎來爆發,吃到市場紅利。

首先可以關注上游電池材料部分。正極材料方面:多氟多,鈉創新能源,容百科技,振華新材,華陽股份。負極材料:貝特瑞,中科電氣,杉杉股份,漢行科技。電解液:傳藝科技,新宙邦,永太科技,天賜材料。隔膜:恩捷股份,山東章鼓

其次是中游整體電池。中科海鈉,華陽股份,多氟多等企業產品已經下線投產。

另外,許多企業已經有了量產布局。寧德時代預計2023年量產,悅納新能源2023年量產一部分,孚能科技2023年全面量產,2024年沖擊A級車。國軒高科,蜂巢能源,欣旺達,億緯鋰能,鵬輝能源等也都在著手。

放眼海外,也有多家外國企業布局鈉離子電池,包括英國 FARADION 公司、美國Natron Energy 公司、法國 NAIADES 和日本豐田等。

與商業進化更成熟的鋰離子電池相比較,鈉離子電池是個新賽道,想將產業直接復制平移顯然過于理想化。

鈉離子電池未來的玩法更有可能是“農村包圍城市”路線,接管鉛酸電池、廣大低速電車、基站供電,從逐步替代到廣泛占領,最終化作燎原之火,點燃廣袤的市場。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门源| 京山县| 隆化县| 固始县| 略阳县| 邹城市| 安远县| 绥宁县| 黔西县| 景泰县| 中超| 定襄县| 舒兰市| 定兴县| 牙克石市| 荔波县| 纳雍县| 光泽县| 扬中市| 上饶市| 罗源县| 湖州市| 乌拉特前旗| 山阴县| 司法| 文化| 台湾省| 平乐县| 于都县| 宁陕县| 望谟县| 忻州市| 灵武市| 济源市| 南汇区| 时尚| 平远县| 兴国县| 贵阳市| 卢氏县| 阳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