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另鏡 鄭浩鈞
編輯|陳彥旭
2022年,對于新能源汽車行業是極具挑戰的一年。新年開局,殘酷的價格戰已越演越烈,行業競爭演化成市場份額攻堅戰。
1月6日,特斯拉打響新年降價第一槍,創下中國區售價歷史新低,競爭對手小鵬和問界選擇了迅速跟進降價,但卻難扭轉行業整體銷售困局。
今年1月,新能源汽車市場受到疫情反彈、國補退出、春節提前等不利因素影響,行業銷售遇冷。據乘聯會數據,1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38.9萬輛,同比下降7.3%,環比下降48.2%
北京時間1月26日,特斯拉公布最新財報數據,2022年四季度,營收243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650億元),同比增長37.24%,歸母凈利潤36.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50億元),同比增長128%。自由現金流為14億美元。
去年四季度,特斯拉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去年三季度毛利率為25.09%,而四季度毛利率降至23.76%。
特斯拉2022年全年汽車交付量約為131萬輛,第四季度交付量約為40.5萬輛,均創下交付量紀錄,但仍不及市場預期和特斯拉設定140萬輛目標。
特斯拉給出的2023年銷量指引為180萬輛,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此次財報會上表示,內部的生產潛力實際上接近200萬輛。如果這一年順利,無嚴重的供應鏈中斷或大規模問題,實際上今年有可能生產200萬輛汽車。
“但并不承諾這一點,我只是說是我們的潛力。我認為,需求也是夠的。”
馬斯克表示,非常尊重正在和特斯拉競爭的中國汽車公司。中國的公司最有可能成為特斯拉之后的第二名。“中國市場的競爭是最激烈的,工作最努力,也最聰明。”
最新財報顯示,特斯拉上海工廠全年產能超過75萬輛。特斯拉表示,上海工廠是公司最主要的出口中心,支撐除北美之外的全球市場。
對于尚未盈利的蔚來、小鵬、理想、哪吒、零跑來說,是否跟進降價是一個兩難選擇。跟進降價,企業利潤會下降,盈利愈發遙遙無期。不跟進降價,銷量勢必承壓,無法形成規模化效應,會造成造車成本攀高風險。
據乘聯會數據,特斯拉1月批發銷量6.6萬輛,同比增長10.3%,環比增長18.4%,位列第二。比亞迪銷量15.02萬輛,同比增長57.8%,環比下降36%,位列第一。
此外,馬斯克表示,電動皮卡將配備HW4.0自動駕駛芯片。2023年,電動皮卡對于盈利貢獻將不會很大,但明年會不一樣。
殺手锏:成本控制
談及降價策略,馬斯克在此次財報會上表示,盡管整個汽車市場可能會縮量,但需求沒問題。價格變化對于消費者影響會很大。仍有大量的人想購買車,但買不起。
最新財報顯示,特斯拉2022年營收814.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497億元),同比增長51%,歸母凈利潤125.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47億元),同比增長128%。
2022年,特斯拉運營支出占收入的百分比進一步改善,實現了17%的營業利潤率,自由現金流為75億美元;單車毛利潤1.34萬美元(約合人民幣9.03萬元),汽車銷售毛利潤率為26.2%。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自2017年起,連續六年利潤率不斷攀升,2022年利潤率15.41%;業績在2020年開始大幅扭虧為盈,2020年歸母凈利潤7.2億美元,2022年歸凈利潤迅速增長至125.6億美元。
當前特斯拉在售車型只有四款,在產品線方面略顯短板。Model 3和Model Y成為銷量主力。2022年,這兩款車型銷量占比為95%。
2022年,特斯拉每輛汽車的生產成本同比有所增加增加,主要由三方面因素驅動。首先是原材料和以鋰為首的價格通脹,其次奧斯汀,柏林和內部電池生產工廠早期低效問題,第三方面是車輛組合影響,成本更高的Model Y占比提升。
除此之外,特斯拉正關注鋰的價格走勢,進一步削減供應鏈、零部件、物流以及管理費用等各領域可控成本,改善奧斯汀、柏林和內部生產電池工廠。
具體分析,特斯拉的盈利空間主要是靠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中首先是規模效應,2022年特斯拉131萬輛的年銷量,使其在供應商面前有著很強的議價能力。
又因特斯拉整車重量較輕、電驅系統效率高,特斯拉車型在續航里程保持行業前列的同時,單車電池使用量卻比較低,電池方面成本較低。
在芯片方面,特斯拉采用自主設計核心芯片,較對外采購成本更低,還減少了對供應商的依賴。同時,特斯拉做了許多定制化設計,不需要考慮芯片通用性,成本進一步下降。
在制造方面,特斯拉進行了許多有利于降本增效的技術投入,比如一體化鑄造技術,將原本分別生產的幾十個零件一體化鑄造成1個零件,減少了焊接、裝配操作,減輕車身重量,大幅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特斯拉的直營銷售模式,雖然前期投入大,但相比傳統的經銷商模式,車輛的綜合銷售成本會降低7%左右。
競爭力:先進技術
特斯拉一直注重先進的生產工具,在生產制造方面也一直不斷追求最先進的生產制造技術,而特斯拉現在正將其應用于電池電芯的生產。
另鏡了解到,柏林和奧斯汀的生產成本已隨著產能增長而下降。其中奧斯汀四條生產線中的一條已經投入生產,其余三條處于調試和安裝階段。
在2022年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特斯拉高管稱,公司正在研制的4680電池能量是2170電池的5倍,能使車輛續航里程提高16%,功率提升6倍,結合材料與車輛設計的改進,生產成本可降低54%。未來4680電池的發展重心是降本和擴大北美生產。
特斯拉認為,4680電池有望在實現最佳性能的同時,將成本降至70美元/kWh左右。而目前國內動力電池的成本范圍為800-1000元/kWh。不過,特斯拉同時披露,這一計劃仍面臨挑戰,從目前到2026年已有詳細的推進時間表。
在2022年四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馬斯克明確了4680電池全面量產目標時間為2024年。截至去年年底,特斯拉工廠每周能生產出滿足1000輛車需求的4680電池。
近日,特斯拉還在內華達超級工廠宣布正把4680電池的產能再增加1億千瓦時。特斯拉的長期目標,是讓內部生產的電池遠遠超過10億千瓦時,并繼續使用其他電池供應商。
供應商方面,松下版4680電池將于今年3月投產,LG版4680電池將于今年下半年投產。特斯拉4680團隊在2023年的目標,就是先于電動皮卡,實現具有成本效益的4680產能爬坡。這也意味著今年下半年投產的電動皮卡Cybertruck,將更多地使用特斯拉自產的4680電池。
截至目前,特斯拉已為北美約40萬客戶部署了適用于城市街道的FSD 測試版本。除高速以外,目前總計的FSD里程約為1億英里。
行業格局:將迎洗牌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主打車型不同,特斯拉降價對于各家新能源車企的影響也不盡相同。
先看蔚小理三家,產生最大競爭關系的就是小鵬汽車,旗下車型的價格、主打賣點都與特斯拉相近。
據車fans數據,在1月份的降價后,小鵬P7的意向用戶中,有60%對比特斯拉Model 3,小鵬G9的意向用戶中,有30%對比特斯拉Model Y。
行業銷售遇冷,2023年1月,受整體大環境影響,小鵬新能源汽車銷量5218輛,同比下降59.6%,環比下降為53.8%。
受影響較輕的蔚來,其SUV產品線在價格、尺寸、賣點等方面與Model Y相差較大,基本構不成競爭關系,不過被蔚來寄予厚望的轎車ET5難免受到影響。
在剛上市時,起售價32.8萬元的ET5一度被稱為高配版Model 3,同樣注重操控,在內飾、外觀、服務上還有一定優勢。
但隨著Model 3降價至22.9萬元,這10萬元的差價很難被消費者忽視,而對比價位基本相同的Model 3 高性能版,ET5又在加速性能上落后。2023年1月,蔚來新能源車銷量為8506輛,同比下降11.9%,環比下降46.2%。
而理想汽車旗下車型與特斯拉不處于同一競爭區間。2023年1月,理想汽車銷售15141輛新車,同比增長23.4%,環比下降28.69%。
目前理想汽車在售車型都為6座,但即將開賣的5座車型L7,雖然與Model Y差異較大,但或多或少也會受到Model Y降價的影響。
此外,比亞迪漢ev、海豹、深藍SL03、零跑C01、哪吒S這些與Model 3在產品力、價格上正面競爭的車型也會受到不小壓力,零跑C11,大眾ID4也會受到Model Y的競爭。
特斯拉CFO扎卡里·柯克霍恩(Zachary Kirkhorn)在此次財報會上表示,公司正在繼續確保資金優先用于長期的發展路線。包括擴大內部的電池生產,將電動皮卡推向市場,開發下一代汽車平臺,擴大生產規模以及能源業務增長。
2003年成立的特斯拉,占據了先發優勢,銷量迅速爬升,進入規模攤薄研發支出的階段,所以敢于降價搶銷量,而起步較晚的國產車企,難免就要迎來一段陣痛期。
隨著新能源車補貼徹底退坡,特斯拉開打價格戰,國產新能源車企將受到真正的市場化考驗,行業也將迎來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