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支付百科 徐不醒
編輯 | 張浩東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以“未按照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處罰捷付睿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付睿通”)21萬元,時任捷付睿通的合規負責人喬冠淞因相同違規行為被罰款1.1萬元。
01、再上處罰名單
捷付睿通是一家成立于2011年的第三方支付機構,主要從事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業務,在2016年被小米集團并購以補充在金融業務上的不足。
這兩年,捷付睿通已經連續兩次被中國人民銀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處罰,2022年6月23日后者發布了一份公開處罰名單,十幾家銀行違規被罰,捷付睿因違反四項規定被罰12萬元,捷付睿通合規負責人也被指出嚴重失職。
在被央行處罰之前,捷付睿通還曾陷入與前股東的糾紛案中。據「支付百科」了解,2016年時段捷付睿通一直持續處于虧損階段,由于自2016年6月其就未向前股東盛銀和睿提供詳細資料說明虧損原因,并且對盛銀和睿召開的股東會、董事會不予理睬,所以被前股東盛銀和睿以侵犯股東知情權為由在2018年起訴。
到2019年,捷付睿通因違反了《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和《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辦法》,被央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處以警告,同時包括其在內的8家機構被要求全國范圍內暫停接入新商戶。
02、小米支付怎么了?
接連幾次警告、處罰都是小米集團并購捷付睿通后發生,外界也特別關注小米對待支付的態度。
小米曾表明并購捷付睿通是為了圍繞小米互聯網應用場景進行支付業務戰略布局,而后者也是小米生態體系比較重要的參與者,在2021年支付牌照第二次續展后,捷付睿通推出了互聯網、手機終端、POS機等多種支付形式,并且主要經營小米錢包更名后的錢包APP,其使用場景主要包括移動支付、交通出行、生活服務等。
捷付睿通為小米創造的價值雖然影響不到整個矩陣的發展,但作為一個持牌支付機構,對小米生態系統依舊有重要戰略意義。
除此之外,小米集團矩陣內還有天星數科科技有限公司(原“小米金融”)同樣涉足第三方支付、金融科技等領域,但當前市場對互聯網平臺企業金融業務的監管加重,小米矩陣內也在發生一系列的整改調整。
據天星數科工商變更信息顯示,小米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洪鋒退出該公司法定代表人以及董事、經理職位,由小米副總裁兼CFO林世偉接任,在此之前,天星數科曾否定裁員信息,稱其內部業務線以及團隊沒有縮減。
其旗下小貸公司運營主體更名并變更運營范圍,還轉讓了一張商業保理牌照,同時天星數科的貸款業務也由小米消費金融公司接手。
不過系列整改后更顯捷付睿通被央行處罰事件的突兀,畢竟近年來央行已經注銷了78張支付牌照,捷付睿通屢次被央行點名警告和處罰,而小米要想保住這塊支付牌照,應該對其內部管理實施更嚴格地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