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徐寧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將提交4份議案和25項建議,涉及建設動力電池碳足跡核算體系、優化再生鉛產能等多個議題。
3月3日,界面新聞從天能集團獲悉,張天任在其《關于建設新能源動力電池碳足跡核算體系的建議》中提出,有關部門應制定新能源動力電池產業鏈碳減排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各階段減排路徑和目標,制定從原材料到報廢回收全產業鏈碳足跡管理辦法,明確企業主體責任,指導產業鏈實施碳減排。
他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動力電池是新能源電動車的心臟,是實現中國交通領域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能源載體,建立健全完整、清晰、準確的動力電池碳足跡核算體系,是助力新能源汽車轉向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天能集團為天能股份(688819.SH)的控股股東,天能股份是電動兩輪車、電動三輪車等輕型車輛的動力電池供應商。
張天任認為,企業可以加大科研投入,充分研發鉛碳、鋰電、氫電等不同技術方向的動力電池,通過科創力量促進低碳產品的生產。
同時,探索動力電池回收新技術、加速動力電池循環產業布局,加強資源的循環利用也是企業降低產品碳足跡的主要方法之一。
在另一份《關于優化再生鉛產能和空間布局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中,張天任表示,從源頭、過程和末端全鏈條綜合提高廢鉛蓄電池等含鉛廢料回收再利用,能促進再生鉛行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他提出,調研發現,目前雖然國家嚴厲打擊,但仍有一批不規范企業想方設法逃避監管,采用人工拆解廢鉛蓄電池,廢鉛酸液隨意傾倒,塑料、鉛膏、柵板未實現分選就直接熔煉,給大氣、土壤、水環境帶來風險隱患。
此外,再生鉛產能有向環境容量大區域轉移的趨勢,一些邊遠省份成為重要的再生鉛生產區域。這些區域的小煉廠、“地下煉廠”工藝裝備落后,環保意識不強,在拆解和冶煉廢舊電池過程中,都可能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和破壞。
張天任因此建議,應嚴格落實再生鉛產業規模、工藝裝備、能耗、綜合利用和環保等方面的準入門檻,淘汰不符合要求的落后產能。并且要盡快制訂出臺符合鉛蓄電池特點的回收利用管理辦法,進一步鼓勵大型鉛蓄電池企業積極履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大力支持規模龍頭企業建立回收體系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