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藍麗琦
備受市場關注的陶瓷頭部企業——新明珠集團,繼去年8月首次遞交招股書后,3月初證監會正式受理其IPO申請。同時,新明珠也更新了其去年二、三季度的業績情況。
在此次上市計劃中,新明珠擬登陸深交所主板,募資20億元,其中有4.6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2019年9月,新明珠集團通過簽署對賭協議,吸引泰興加華、寧波普羅非、共青城齊利、恒大地產、居然智居等5家外部投資者增資2.54億元。
協議顯示,新明珠需要在3年內向證監會提交IPO申請、在4年內成功IPO,若無法實現上市目標,新明珠實控人葉德林需對前述股東所持股權進行回購。
招股書顯示,葉德林、李要為新明珠實際控制人,兩人為夫妻關系,合計持股87.86%,處于絕對控股地位。其中葉德林持股78.00%。目前,泰興加華已退出股東行列,剩余4家戰略投資股東和葉德林的對賭協議仍在繼續。
這家來自著名陶瓷起源地——佛山南莊鎮的頭部企業,去年遞交招股書的時間卻近乎“踩點”,當時距離對賭協議要求遞表的截止時間已經不到一個月。
在新明珠遞交招股書后,其背后的高額應收賬款問題、業績下滑風險也被資本市場關注。在此次最新更新的招股書中,2022前三季度公司營收55.21億元,歸母凈利潤4.25億元。公司總資產最新數據為130.47億元。
此前2019至2021年,公司的營收規模一直在80億元上下浮動,但歸母凈利潤卻遭遇滑坡,從2020年的15.17億元下滑至2021年的6.11億元,凈利減去大半。
利潤下滑的最大原因是地產商的壞賬攀增。公司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末,新明珠應收賬款的壞賬準備約為14.41億元,應收票據的壞賬準備為0.36億元。
前五大地產商客戶為恒大、融創、中海地產、龍湖、華潤置地的應收賬款余額共計16.69億元。恒大的壞賬準備為10.81億元,融創的壞賬準備為1.20億元,這兩家房企的壞賬準備合計約12億元。
總的來說,從新明珠更新的財務數據來看,2022全年的營收已難達到此前80億元的規模,壞賬準備居高不下,利潤能否較2021年有所增長還尚且未知。
新明珠遞表的時間點也略微“尷尬”。2022年整個家居建材行業面臨挑戰,受上游房地產及疫情影響,陶瓷企業普遍銷量遭遇“滑鐵盧”,多名陶企高管也曾告訴界面新聞,陶企倒閉是普遍現象。
外加陶瓷行業本身也與大宗業務綁定較深,在泛家居圈內屬于受市場拖累較大的垂直領域。業內人士透露,去年家居賣場退租率最高的除了家具店,就是陶瓷店。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明珠的業務收入中,陶瓷磚的收入占比呈逐年下降趨勢,陶瓷板材的收入占比卻實現猛增。在2019年,陶瓷板材的收入占比還不到1/20,去年已經可以扛起近3成的銷量,前三季度收入近15億元。
也就是說,在陶瓷磚銷售變差的同時,陶瓷板材開始“彌補”這一空缺。
新明珠介紹,陶瓷板材是新型陶瓷產品,由黏土和無機非金屬材料經成型、高溫燒成等工藝制成的板狀陶瓷制品,具有大規格、低吸水率、良好的可加工性能等特點,具體包括陶瓷薄板、陶瓷大板、陶瓷巖板等產品。
但從公司舉例的陶瓷巖板產品來看,目前在業內,巖板其實是區別于陶瓷的產品,因其耐熱性更強,硬度更高,廠家使用更多的花色去制造巖板,從而成為近幾年裝修建材行業的熱門產品。
但對于消費者來說,陶瓷和巖板并沒有太大區別,消費者更熱衷于巖板的新鮮感,以及廠家營造的“高級感”。
也許是新明珠早就窺見了這個趨勢,才在已經擁有冠珠瓷磚、薩米特瓷磚兩大高知名度的瓷磚品牌下,在2020年推出帶有新明珠字眼的巖板品牌——新明珠巖板,定位高端市場。
次年,蒙娜麗莎也推出巖板品牌——美爾奇,同樣定位高端市場,業內的巖板市場之爭正式開啟。
截止目前,新明珠與投資者對賭協議中要求的4年上市期限,已剩下不到半年,但新明珠的IPO之路才略有苗頭,對于實控人葉德林來說,資本市場的考驗也才剛剛開始。
在如今市場環境略有回暖跡象的背景下,如果新明珠能成功上市,將會給行業注入一劑“強心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