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專訪】奔馳集團董事會主席康林松:過去10年的變革前所未有,現在還僅僅只是個開始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專訪】奔馳集團董事會主席康林松:過去10年的變革前所未有,現在還僅僅只是個開始

數字化轉型是一場巨大的革命,不僅是產品、也是生產及工廠運營的轉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撰文:界面汽車

奔馳董事會主席康林松時隔三年首次到訪中國是為了出席剛剛結束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在他看來這就像學校的返校日活動, 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重新相聚。

全球汽車產業在過去10年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革,現在僅僅只是開始,是未來10年的起點。變革也引發了諸多思考:中國要如何應對角色轉變?合資模式的黃金時代是否已經結束?“碳中和”下的汽車上下游產業鏈各自面臨哪些挑戰?未來20年,汽車行業又會有怎樣的變化?

在論壇舉辦期間,界面汽車有機會與康林松就這些問題進行交流,他談到了過去10年是汽車行業快速轉型的10年,這主要來源于技術驅動的變革以及智能化的發展;中國將是未來10年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仍然是全球最大且最具活力的汽車市場;2023年將對建立消費信心非常重要,未來隨著消費信心指數的反彈,奔馳將從消費驅動型發展模式當中受益。

“中國的角色定位也已經從‘China for China’轉變為‘China for world’“,康林松說,我們必須要在這里開展本土創新,才能實現未來的增長,奔馳將繼續擴大在華投資。

以下為界面汽車整理的專訪實錄 :

采訪者:界面汽車

受訪人:奔馳董事會主席 康林松(Ola K?llenius)、奔馳董事會成員、大中華區業務負責人唐仕凱(Hubertus Troska

這是康林松先生就任董事會主席后第一次來中國。您此次到訪跟以前有何不同?對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有哪些期待?

康林松很難相信我有三年沒來中國了,三周后我還要重返中國參加上海車展。上一次來中國,我是在北京宣布封控政策的前一天離開的,我可能是最后一個離開的跨國公司高管。

疫情之前,我每年都會到訪中國幾次。在過去的三年間,我從來沒有斷開與中國市場的聯系。通過線上的各種形式,我始終與中國各方保持交流與溝通。在唐仕凱和中國團隊的努力下,我們還完成了一些線上試駕,通過線上內部直播、線下實地試駕相結合的方式來體驗相關車型。

因此,過去三年,我雖然沒有親身來到中國,但是仍然和中國市場發生的一切緊密相連。我對于本次和未來訪華充滿期待,我們看到中國經濟在快速復蘇,奔馳也在其中看到機會。比如這次參加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國的商界代表,在我看來就像學校的返校日活動。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重新相聚,在一個熟悉的環境中交流,這給我的感覺非常好。我相信,大家可以利用這次論壇,就促進經濟復蘇的計劃、擴大開放、繼續投資和技術創新等方面進行交流,并探尋合作機會。這將會是非常有意義的一屆論壇。

奔馳董事會主席 康林松(Ola K?llenius)圖片來源:奔馳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迅速并競爭激烈,奔馳對此有何布局和目標?

康林松:中國是奔馳八年以來全球最大單一市場,我們在這里進行了巨大的投資。毫無疑問,過去10年是汽車行業快速轉型的10年,這主要來源于技術驅動的變革以及智能化的發展,包括更高的算力、高精尖的傳感器、基于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的軟件等,一切都在迅速變化。

對于奔馳來說,我們會大幅增加在技術領域的投入,未來35年我們會帶來全新產品。在純電動車型領域,我們將看到電池能效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如果一些客戶不需要那么長的續航里程,那么我們可以降低他的獲得和使用成本。在電驅系統的能效方面,我們已經推出的純電車型EQE、EQS都是細分市場的標桿。智能化方面,我們會通過不斷提升算力、升級芯片,特別是通過我們自主研發的MB.OS操作系統,為用戶帶來全新的數字體驗。

過去10年的變革是前所未有的,現在還僅僅只是一個開始,是未來10年的起點。奔馳將在技術創新領域加大投資,繼續擴大在中國的研發布局。

很多人認為合資模式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您怎么看待與中國伙伴的合作?

康林松:多年來,我們在中國持續擴大本土生產、研發規模和供應鏈布局,中國的角色定位也已經從“China for China”轉變為“China for world”。我們在這里的合作伙伴非常熟悉中國市場,幫助我們很好地了解市場需求和未來發展趨勢,奔馳也因此做出了正確的投資選擇。

中國持續的高水平對外開放為我們提供了許多機遇。我認為,中國將是未來10年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同時中國也是奔馳德國之外的第二故鄉。我們將繼續擴大在華投資。

唐仕凱:在中國工作這十多年來,我認為合作的成功要素有三個:良好的合作建立在互信的基礎之上、能夠共同培養最好的人才以及敏銳把握消費需求。

過去十年,奔馳通過與北汽集團的合作迅速擴大在中國市場的規模,發展迅速。而與吉利的合作又是完全不同的故事,這里充滿了技術創新,我們針對smart品牌,不僅打造了全新的車機系統,還對技術路線、研發格局和規模做出相應調整。合作最開始的幾個月非常成功,是個非常好的開始。目前smart純電車型在中國生產,并已在歐洲市場啟動交付。此外,比亞迪也是我們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未來我們也會繼續促進雙方的合作。

奔馳董事會成員、大中華區業務負責人唐仕凱(Hubertus Troska)圖片來源:奔馳

針對軟件本土化,未來奔馳會不會和上述的企業產生更多的合作?

康林松:比亞迪既是合資伙伴也是技術伙伴,除了上述的三大合作伙伴,我們也和很多科技公司展開了合作,合作數量增長迅速。

除此之外,奔馳也在深化本土研發。目前,我們在中國擁有德國以外最全面的研發網絡,2021年奔馳中國首個研發中心在北京投入使用,隨后上海研發中心也在去年正式啟用,持續為優化用戶交互界面和數字化體驗提供服務。

奔馳同時也在不斷招納本土研發人才。我們相信,中國在未來仍然是全球最大且最具活力的汽車市場,我們必須要在這里開展本土創新,才能實現未來的增長。

奔馳前不久在全球發布了MB.OS操作系統,這個操作系統何時能夠搭載在在中國生產的奔馳汽車上?在軟件本土化方面,奔馳是如何布局的?

康林松:奔馳在2018年就推出了OTA遠程升級,現在我們正通過奔馳MB.OS操作系統將數字化體驗提升至全新高度。MB.OS操作系統的1.0版本將在2025年推出。這個覆蓋芯片到云端的專屬全新架構將在全球范圍內推廣。我們也有一系列功能是針對中國客戶定制的,例如車載導航、信息娛樂系統等軟件功能。

奔馳是首批對整套汽車軟件系統進行自主研發的車企之一,MB.OS的一些功能將搭載于將在下半年推出的奔馳E級車中,這款新車將是我們數字化轉型中的一大步。

中國研發團隊在數字化轉型中發揮重要作用,越來越多的軟件研發工作都是由中國研發團隊基于客戶需求定制的。當然,我們也在需要的時候,同伙伴開展合作。比如在自動駕駛方面,我們與包括騰訊在內的合作伙伴開展了合作,共同開發前沿技術。EQS搭載的超聯屏和EQE搭載的超級屏,這種貫穿式大屏未來將配備在每一代新的奔馳車型上,為用戶提供更先進的數字化體驗。

唐仕凱:盡管過去三年,奔馳的中國研發同事不太能與德國團隊面對面交流,但在車載娛樂系統、智能互聯和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的研發工作中,我們都與德國團隊保持著非常密切的交流與協作,以確保中國客戶的需求和我們中國團隊的研發工作能夠深度融合。這也是我作為奔馳集團唯一負責一個單一市場的董事會成員的使命所在。

MB.OS從研發開始就充分考慮了中國用戶的需求,所以我相信未來中國客戶的需求將更快、更好地整合到我們的整套系統中去。我們也在持續擴大本土研發團隊,以真正確保MB.OS在中國能為我們的客戶提供一流的數字化體驗。

剛才唐仕凱先生提到了他非常注重數字化領域的研發工作,我想請康林松先生進一步解讀一下對數字化的理解。

康林松:數字化轉型是一場巨大的革命。不僅是產品、也是生產及工廠運營的轉變。在產品層面不能單純為技術而研發,而是要通過技術進而提升客戶體驗;在企業運營層面,數字化也可以讓我們辦公更加智能、便捷和高效。

自動駕駛是數字化在產品方面體現,在安全的基礎上讓駕駛更加便捷和智能,奔馳是第一家在德國和美國拿到自動駕駛認證的公司,在中國我們也開展了相應的測試工作。L3級(有條件自動駕駛)的最終目標是節省時間,消費者因此能利用多出來的時間放松或者做其他想做的事情。

在企業運營方面、特別是在生產研發階段,數字化對于企業賦能也有很多案例。比如,建立一個新的工廠時會使用數字孿生的概念。現在虛擬空間做的很多測試和判斷也能同時應用在物理空間上,讓人感覺身臨其境。例如,你可以動手組裝每一個小零件,并在你使用它之前對它進行測試。在向新能源轉型過程當中,數字化可以節省更多時間和成本。這樣的變革會給車企帶來更大的機遇,這也是我們巨額投資這一領域的原因。

您如何看待中國后疫情時代的經濟潛力和發展?奔馳未來在純電車型和豪華車市場的目標是什么?未來能否保持在燃油車時代的領先地位?

康林松:保持開放、合作共贏、公平競爭、不斷創新。這不僅適用于某個市場,放之四海都適用。如果保持開放的政策,中國將會繼續成為有吸引力的投資圣地。另一方面,中國的技術和產品輸出也將有利于全球經濟發展。

不僅在中國,全世界新能源領域的競爭都非常激烈,盡管每個市場的發展階段不同,但都在進行相應的轉型。或許速度不同,但終點一致。我們最終目標是實現全面電動,最晚到2039年實現乘用車新車陣容在車輛整個生命周期內的碳中和。我們還希望在這個方面走得更快,因此正在推出更多新能源產品。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非常迅速,也非常具有活力。目前發展最快的細分市場仍然是價格在30萬人民幣以下的市場,大致占整個新能源汽車95%以上的市場份額。奔馳在這個價格區間的產品布局相對較少,但高端電動車市場再加速發展,奔馳也有更多豪華純電車型推出,在這一細分領域我們可以有所作為。奔馳計劃推出6款新能源產品,包括已經推出的EQS純電SUV,還有即將推出的EQE純電SUV。邁巴赫首款純電量產車型也將在此次上海車展間全球首發

不過,對于高端豪華電動細分市場的成長,我們也需要從戰略上多一些耐心。

唐仕凱: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非常有活力,已經占到整個汽車市場份額的20%以上。剛剛康林松先生也提到,中國目前最具活力的新能源細分市場在30萬元人民幣以內,這個價格區間的市場競爭非常激烈。

而在50萬元以上的細分市場,盡管目前產品還較少,但整個細分市場也在慢慢向前發展。目前為止,在豪華燃油車領域,價格50萬以上車型的市場份額在15%左右,而電動車領域占比只有1%,而這其中既有國際品牌的參與,也有新興勢力的加入,消費者的選擇也將越來越多。未來機會眾多,我們也會快馬加鞭。

您認為接下來20年,汽車行業會有怎樣的變化?

康林松:我們一直堅守著137年前的承諾。137年前第一輛奔馳汽車誕生,它賦予了每個人出行的自由。中國汽車市場年度總銷量在2500萬到3000萬輛這個區間,但未來這個數字還有望進一步增長。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得不認真思考一個問題,即如何減少碳足跡和碳排放,實現可持續和綠色環保。所以我們必須關注二氧化碳排放量、加強資源保護,這就是我們在這方面加大投資并做出承諾的原因。

在汽車研發和生產過程中,我們會增加使用二級原材料的數量,并且在2030年內設定目標,逐步增加其使用比例。如果這方面做好,就能夠在產生經濟效益的同時減少碳足跡,實現經濟發展和綠色發展之間的平衡,這也是我們未來20年的主要任務。

與此同時,生態環保的理念還體現在生產運營之中。2021年,北京奔馳成為北京首批購買綠電的企業之一。預計到2025年,光伏發電可滿足北京奔馳約20%的生產能源需求,年光伏發電容量約9000萬千瓦。預計到2030年前,北京奔馳約70%的能源需求將由綠色能源滿足。

您認為歐洲應該如何去理解中國的經濟發展階段?此外,奔馳是如何看待中國提出的高水平對外開放?這種高水平的對外開放為雙方未來的互利共贏創造了哪些新空間?

康林松:我們對于中國的經濟發展充滿期待。我們認為中國經濟未來的復蘇和增長,有望達到中國政府所設定的全年GDP增長5%的目標。

2023年將對建立消費信心非常重要,對此我持有樂觀態度。未來隨著消費信心指數的反彈,奔馳將從消費驅動型發展模式當中受益。在過去的幾十年間,中德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則,保持著良好的貿易關系。中國正在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而這也受到了歐洲的關注。

奔馳未來在中國將如何繼續與本土企業合力打造綠色的可持續價值鏈?

康林松:奔馳的“2039愿景”旨在最晚到2039年實現乘用車新車產品陣容在車輛整個生命周期內的碳中和。這一目標比巴黎協定的目標還要早十年,意味著我們在價值鏈當中的每一環節,包括供應商、生產、產品以及產品使用周期中都要實現低碳可持續。

從供應商的角度來說,我們已經對他們提出非常明確的要求,希望每一個供應商都能夠認同并遵守奔馳的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許多合作伙伴其實已經積極開展這方面的工作。我們會優先選擇與在碳減排方面有明確目標并且已取得實效的公司進行合作,而沒有相應準備和計劃的供應商奔馳將不再合作。同時,經銷商是汽車業價值鏈“碳中和”閉環的關鍵一步。奔馳的經銷商網絡單體規模小,加總數量很多,同樣需要轉型為低碳經銷商。

總的來說,奔馳計劃在價值鏈的每一環節都實現綠色可持續,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但從長遠來看這是最好的策略。未來的消費者也會期待看到,為他們提供產品和服務的公司秉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從而與品牌產生更深的連接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奔馳

5.4k
  • 豐田旗下日野汽車據悉擬同三菱扶桑卡客車合并
  • 梅賽德斯-奔馳中國召回部分進口AMG S級和AMG GT插混汽車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專訪】奔馳集團董事會主席康林松:過去10年的變革前所未有,現在還僅僅只是個開始

數字化轉型是一場巨大的革命,不僅是產品、也是生產及工廠運營的轉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撰文:界面汽車

奔馳董事會主席康林松時隔三年首次到訪中國是為了出席剛剛結束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在他看來這就像學校的返校日活動, 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重新相聚。

全球汽車產業在過去10年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革,現在僅僅只是開始,是未來10年的起點。變革也引發了諸多思考:中國要如何應對角色轉變?合資模式的黃金時代是否已經結束?“碳中和”下的汽車上下游產業鏈各自面臨哪些挑戰?未來20年,汽車行業又會有怎樣的變化?

在論壇舉辦期間,界面汽車有機會與康林松就這些問題進行交流,他談到了過去10年是汽車行業快速轉型的10年,這主要來源于技術驅動的變革以及智能化的發展;中國將是未來10年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仍然是全球最大且最具活力的汽車市場;2023年將對建立消費信心非常重要,未來隨著消費信心指數的反彈,奔馳將從消費驅動型發展模式當中受益。

“中國的角色定位也已經從‘China for China’轉變為‘China for world’“,康林松說,我們必須要在這里開展本土創新,才能實現未來的增長,奔馳將繼續擴大在華投資。

以下為界面汽車整理的專訪實錄 :

采訪者:界面汽車

受訪人:奔馳董事會主席 康林松(Ola K?llenius)、奔馳董事會成員、大中華區業務負責人唐仕凱(Hubertus Troska

這是康林松先生就任董事會主席后第一次來中國。您此次到訪跟以前有何不同?對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有哪些期待?

康林松很難相信我有三年沒來中國了,三周后我還要重返中國參加上海車展。上一次來中國,我是在北京宣布封控政策的前一天離開的,我可能是最后一個離開的跨國公司高管。

疫情之前,我每年都會到訪中國幾次。在過去的三年間,我從來沒有斷開與中國市場的聯系。通過線上的各種形式,我始終與中國各方保持交流與溝通。在唐仕凱和中國團隊的努力下,我們還完成了一些線上試駕,通過線上內部直播、線下實地試駕相結合的方式來體驗相關車型。

因此,過去三年,我雖然沒有親身來到中國,但是仍然和中國市場發生的一切緊密相連。我對于本次和未來訪華充滿期待,我們看到中國經濟在快速復蘇,奔馳也在其中看到機會。比如這次參加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國的商界代表,在我看來就像學校的返校日活動。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重新相聚,在一個熟悉的環境中交流,這給我的感覺非常好。我相信,大家可以利用這次論壇,就促進經濟復蘇的計劃、擴大開放、繼續投資和技術創新等方面進行交流,并探尋合作機會。這將會是非常有意義的一屆論壇。

奔馳董事會主席 康林松(Ola K?llenius)圖片來源:奔馳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迅速并競爭激烈,奔馳對此有何布局和目標?

康林松:中國是奔馳八年以來全球最大單一市場,我們在這里進行了巨大的投資。毫無疑問,過去10年是汽車行業快速轉型的10年,這主要來源于技術驅動的變革以及智能化的發展,包括更高的算力、高精尖的傳感器、基于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的軟件等,一切都在迅速變化。

對于奔馳來說,我們會大幅增加在技術領域的投入,未來35年我們會帶來全新產品。在純電動車型領域,我們將看到電池能效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如果一些客戶不需要那么長的續航里程,那么我們可以降低他的獲得和使用成本。在電驅系統的能效方面,我們已經推出的純電車型EQE、EQS都是細分市場的標桿。智能化方面,我們會通過不斷提升算力、升級芯片,特別是通過我們自主研發的MB.OS操作系統,為用戶帶來全新的數字體驗。

過去10年的變革是前所未有的,現在還僅僅只是一個開始,是未來10年的起點。奔馳將在技術創新領域加大投資,繼續擴大在中國的研發布局。

很多人認為合資模式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您怎么看待與中國伙伴的合作?

康林松:多年來,我們在中國持續擴大本土生產、研發規模和供應鏈布局,中國的角色定位也已經從“China for China”轉變為“China for world”。我們在這里的合作伙伴非常熟悉中國市場,幫助我們很好地了解市場需求和未來發展趨勢,奔馳也因此做出了正確的投資選擇。

中國持續的高水平對外開放為我們提供了許多機遇。我認為,中國將是未來10年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同時中國也是奔馳德國之外的第二故鄉。我們將繼續擴大在華投資。

唐仕凱:在中國工作這十多年來,我認為合作的成功要素有三個:良好的合作建立在互信的基礎之上、能夠共同培養最好的人才以及敏銳把握消費需求。

過去十年,奔馳通過與北汽集團的合作迅速擴大在中國市場的規模,發展迅速。而與吉利的合作又是完全不同的故事,這里充滿了技術創新,我們針對smart品牌,不僅打造了全新的車機系統,還對技術路線、研發格局和規模做出相應調整。合作最開始的幾個月非常成功,是個非常好的開始。目前smart純電車型在中國生產,并已在歐洲市場啟動交付。此外,比亞迪也是我們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未來我們也會繼續促進雙方的合作。

奔馳董事會成員、大中華區業務負責人唐仕凱(Hubertus Troska)圖片來源:奔馳

針對軟件本土化,未來奔馳會不會和上述的企業產生更多的合作?

康林松:比亞迪既是合資伙伴也是技術伙伴,除了上述的三大合作伙伴,我們也和很多科技公司展開了合作,合作數量增長迅速。

除此之外,奔馳也在深化本土研發。目前,我們在中國擁有德國以外最全面的研發網絡,2021年奔馳中國首個研發中心在北京投入使用,隨后上海研發中心也在去年正式啟用,持續為優化用戶交互界面和數字化體驗提供服務。

奔馳同時也在不斷招納本土研發人才。我們相信,中國在未來仍然是全球最大且最具活力的汽車市場,我們必須要在這里開展本土創新,才能實現未來的增長。

奔馳前不久在全球發布了MB.OS操作系統,這個操作系統何時能夠搭載在在中國生產的奔馳汽車上?在軟件本土化方面,奔馳是如何布局的?

康林松:奔馳在2018年就推出了OTA遠程升級,現在我們正通過奔馳MB.OS操作系統將數字化體驗提升至全新高度。MB.OS操作系統的1.0版本將在2025年推出。這個覆蓋芯片到云端的專屬全新架構將在全球范圍內推廣。我們也有一系列功能是針對中國客戶定制的,例如車載導航、信息娛樂系統等軟件功能。

奔馳是首批對整套汽車軟件系統進行自主研發的車企之一,MB.OS的一些功能將搭載于將在下半年推出的奔馳E級車中,這款新車將是我們數字化轉型中的一大步。

中國研發團隊在數字化轉型中發揮重要作用,越來越多的軟件研發工作都是由中國研發團隊基于客戶需求定制的。當然,我們也在需要的時候,同伙伴開展合作。比如在自動駕駛方面,我們與包括騰訊在內的合作伙伴開展了合作,共同開發前沿技術。EQS搭載的超聯屏和EQE搭載的超級屏,這種貫穿式大屏未來將配備在每一代新的奔馳車型上,為用戶提供更先進的數字化體驗。

唐仕凱:盡管過去三年,奔馳的中國研發同事不太能與德國團隊面對面交流,但在車載娛樂系統、智能互聯和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的研發工作中,我們都與德國團隊保持著非常密切的交流與協作,以確保中國客戶的需求和我們中國團隊的研發工作能夠深度融合。這也是我作為奔馳集團唯一負責一個單一市場的董事會成員的使命所在。

MB.OS從研發開始就充分考慮了中國用戶的需求,所以我相信未來中國客戶的需求將更快、更好地整合到我們的整套系統中去。我們也在持續擴大本土研發團隊,以真正確保MB.OS在中國能為我們的客戶提供一流的數字化體驗。

剛才唐仕凱先生提到了他非常注重數字化領域的研發工作,我想請康林松先生進一步解讀一下對數字化的理解。

康林松:數字化轉型是一場巨大的革命。不僅是產品、也是生產及工廠運營的轉變。在產品層面不能單純為技術而研發,而是要通過技術進而提升客戶體驗;在企業運營層面,數字化也可以讓我們辦公更加智能、便捷和高效。

自動駕駛是數字化在產品方面體現,在安全的基礎上讓駕駛更加便捷和智能,奔馳是第一家在德國和美國拿到自動駕駛認證的公司,在中國我們也開展了相應的測試工作。L3級(有條件自動駕駛)的最終目標是節省時間,消費者因此能利用多出來的時間放松或者做其他想做的事情。

在企業運營方面、特別是在生產研發階段,數字化對于企業賦能也有很多案例。比如,建立一個新的工廠時會使用數字孿生的概念。現在虛擬空間做的很多測試和判斷也能同時應用在物理空間上,讓人感覺身臨其境。例如,你可以動手組裝每一個小零件,并在你使用它之前對它進行測試。在向新能源轉型過程當中,數字化可以節省更多時間和成本。這樣的變革會給車企帶來更大的機遇,這也是我們巨額投資這一領域的原因。

您如何看待中國后疫情時代的經濟潛力和發展?奔馳未來在純電車型和豪華車市場的目標是什么?未來能否保持在燃油車時代的領先地位?

康林松:保持開放、合作共贏、公平競爭、不斷創新。這不僅適用于某個市場,放之四海都適用。如果保持開放的政策,中國將會繼續成為有吸引力的投資圣地。另一方面,中國的技術和產品輸出也將有利于全球經濟發展。

不僅在中國,全世界新能源領域的競爭都非常激烈,盡管每個市場的發展階段不同,但都在進行相應的轉型。或許速度不同,但終點一致。我們最終目標是實現全面電動,最晚到2039年實現乘用車新車陣容在車輛整個生命周期內的碳中和。我們還希望在這個方面走得更快,因此正在推出更多新能源產品。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非常迅速,也非常具有活力。目前發展最快的細分市場仍然是價格在30萬人民幣以下的市場,大致占整個新能源汽車95%以上的市場份額。奔馳在這個價格區間的產品布局相對較少,但高端電動車市場再加速發展,奔馳也有更多豪華純電車型推出,在這一細分領域我們可以有所作為。奔馳計劃推出6款新能源產品,包括已經推出的EQS純電SUV,還有即將推出的EQE純電SUV。邁巴赫首款純電量產車型也將在此次上海車展間全球首發

不過,對于高端豪華電動細分市場的成長,我們也需要從戰略上多一些耐心。

唐仕凱: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非常有活力,已經占到整個汽車市場份額的20%以上。剛剛康林松先生也提到,中國目前最具活力的新能源細分市場在30萬元人民幣以內,這個價格區間的市場競爭非常激烈。

而在50萬元以上的細分市場,盡管目前產品還較少,但整個細分市場也在慢慢向前發展。目前為止,在豪華燃油車領域,價格50萬以上車型的市場份額在15%左右,而電動車領域占比只有1%,而這其中既有國際品牌的參與,也有新興勢力的加入,消費者的選擇也將越來越多。未來機會眾多,我們也會快馬加鞭。

您認為接下來20年,汽車行業會有怎樣的變化?

康林松:我們一直堅守著137年前的承諾。137年前第一輛奔馳汽車誕生,它賦予了每個人出行的自由。中國汽車市場年度總銷量在2500萬到3000萬輛這個區間,但未來這個數字還有望進一步增長。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得不認真思考一個問題,即如何減少碳足跡和碳排放,實現可持續和綠色環保。所以我們必須關注二氧化碳排放量、加強資源保護,這就是我們在這方面加大投資并做出承諾的原因。

在汽車研發和生產過程中,我們會增加使用二級原材料的數量,并且在2030年內設定目標,逐步增加其使用比例。如果這方面做好,就能夠在產生經濟效益的同時減少碳足跡,實現經濟發展和綠色發展之間的平衡,這也是我們未來20年的主要任務。

與此同時,生態環保的理念還體現在生產運營之中。2021年,北京奔馳成為北京首批購買綠電的企業之一。預計到2025年,光伏發電可滿足北京奔馳約20%的生產能源需求,年光伏發電容量約9000萬千瓦。預計到2030年前,北京奔馳約70%的能源需求將由綠色能源滿足。

您認為歐洲應該如何去理解中國的經濟發展階段?此外,奔馳是如何看待中國提出的高水平對外開放?這種高水平的對外開放為雙方未來的互利共贏創造了哪些新空間?

康林松:我們對于中國的經濟發展充滿期待。我們認為中國經濟未來的復蘇和增長,有望達到中國政府所設定的全年GDP增長5%的目標。

2023年將對建立消費信心非常重要,對此我持有樂觀態度。未來隨著消費信心指數的反彈,奔馳將從消費驅動型發展模式當中受益。在過去的幾十年間,中德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則,保持著良好的貿易關系。中國正在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而這也受到了歐洲的關注。

奔馳未來在中國將如何繼續與本土企業合力打造綠色的可持續價值鏈?

康林松:奔馳的“2039愿景”旨在最晚到2039年實現乘用車新車產品陣容在車輛整個生命周期內的碳中和。這一目標比巴黎協定的目標還要早十年,意味著我們在價值鏈當中的每一環節,包括供應商、生產、產品以及產品使用周期中都要實現低碳可持續。

從供應商的角度來說,我們已經對他們提出非常明確的要求,希望每一個供應商都能夠認同并遵守奔馳的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許多合作伙伴其實已經積極開展這方面的工作。我們會優先選擇與在碳減排方面有明確目標并且已取得實效的公司進行合作,而沒有相應準備和計劃的供應商奔馳將不再合作。同時,經銷商是汽車業價值鏈“碳中和”閉環的關鍵一步。奔馳的經銷商網絡單體規模小,加總數量很多,同樣需要轉型為低碳經銷商。

總的來說,奔馳計劃在價值鏈的每一環節都實現綠色可持續,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但從長遠來看這是最好的策略。未來的消費者也會期待看到,為他們提供產品和服務的公司秉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從而與品牌產生更深的連接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佳木斯市| 弋阳县| 营山县| 克山县| 抚顺市| 霍州市| 富宁县| 黄浦区| 长沙县| 多伦县| 宁城县| 兴城市| 阳城县| 涡阳县| 梧州市| 东安县| 安徽省| 高陵县| 五莲县| 怀远县| 台江县| 景谷| 登封市| 横山县| 四川省| 新巴尔虎右旗| 湟源县| 沁水县| 阳新县| 沈丘县| 贺兰县| 浦东新区| 安泽县| 扶沟县| 湘西| 米泉市| 阳东县| 瓦房店市| 康定县| 庆元县| 武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