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一年頂五年,比亞迪開始狂賺錢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一年頂五年,比亞迪開始狂賺錢

造車新勢力瑟瑟發抖。

攝影:界面新聞 范劍磊

文|深途  黎明

編輯|艾小佳

中國最賺錢的新能源汽車廠商比亞迪,發布了2022年財務業績。

這一年,比亞迪賣掉了186萬輛新能源車,收入2801億元。再算上電池、光伏、以及消費電子代工業務,全年一共收入4241億元,相比2021年翻倍。

最驚人的是盈利能力。2022年,比亞迪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以下簡稱“凈利潤”)達166億元,相比2021年翻了4.5倍,比前五年加起來都要多。

過去,我們說比亞迪是一家很會賣車的公司;現在,它同時變成了一家很會賺錢的公司。

在中國,沒有任何一家汽車廠商的業務像比亞迪這樣龐雜。它除了有汽車業務,還生產動力電池、半導體、光伏產品,它給華為、小米、OPPO、vivo、榮耀等手機、平板公司代工,還有城市云軌項目。疫情剛爆發那兩年,它甚至賣過口罩,一度成為全球最大的口罩生產商。

汽車只是它龐大業務版圖中的一塊,但重要性與日俱增,在去年正式成為最主要的收入和利潤來源。

在2022年財報中,比亞迪將原本單獨列示的電池及光伏業務數據,合并至汽車業務中,讓這家公司變得更加“不透明”。合并后的“大汽車”業務,為比亞迪貢獻了76.6%的收入。

比亞迪正在變得更大、更強勢、更賺錢,它是去年中國新能源車加速滲透過程中最大的受益者。

比亞迪三板斧:賣車、漲價、賺錢

比亞迪在過去一年坐上王座,它是如何辦到的?

首先是賣車。造車行業流行講故事、放衛星,但故事再美妙,終究要落實到銷量上。在這一點上,比亞迪做得比大部分造車新勢力更好。

作為一家傳統車企,選擇造什么車很重要。比亞迪在2022年3月徹底停產燃油車,將全部資源孤注一擲投入到新能源車。

也是因為這個戰略選擇,讓比亞迪避免了公司內部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左右手互搏的情況,助推其新能源車銷量大爆發。

2022年,比亞迪的新能源車銷量是186萬輛,燃油車只賣了1月、2月兩個月,一共5049輛。

這個結構跟前幾年相比變化很大。2018年、2019年、2020年,新能源車在比亞迪的銷量占比分別為47.6%、49.7%、44.4%,始終沒有超過燃油車。變化發生在2021年,這一年比亞迪醞釀轉型,新能源車的占比提升至81.6%。然后才是在2022年跟燃油車徹底切割。

2022年賣出的186萬輛新能源車,為比亞迪帶來了2801億元收入,而2021年只有860億元。新能源車對比亞迪的收入貢獻,則從40%提升至66%。新能源車成為名副其實的支柱業務。

由此來看,今天的比亞迪和之前的比亞迪,幾乎是整體變了身。

收入結構的變化,帶動盈利能力提升,比亞迪開始加速賺錢。

汽車業務的毛利率要顯著高于其他業務,尤其是消費電子代工。比亞迪披露的數據顯示,2022年汽車業務的毛利率為20.4%,而手機平板組裝代工業務只有6.1%,差距懸殊。

從過去五年的歷史來看,2022年,比亞迪的汽車業務毛利率處于較高水平,而消費電子代工處于最低水平。所以,對于比亞迪來說,轉型新能源車是王道。

去年比亞迪實現了166億元的凈利潤,而此前五年加起來才157億元。相當于比亞迪用一年時間,賺夠了五年的錢。

單從這一點來看,2022年的確是比亞迪的大爆發之年。

汽車生產是一個邊際效應非常明顯的生意,只有規模足夠大,單車成本才能攤得足夠低。坐擁百萬規模,比亞迪一方面享受規模效應,另一方面對上游有議價權,同時有底氣漲價。僅去年一季度,比亞迪就漲價兩次。

據東吳證券測算,2022年初以來,比亞迪的單車盈利持續提高,從不到2000元提高至近10000元。全年單車盈利接近8000元,同比增長2倍以上。東吳證券預計,比亞迪2023年單車盈利會維持在1萬元左右。

規模做大的另一個好處是,能拿到更多的新能源補貼。2021年比亞迪獲得政府的新能源補貼59億元,2022年增加到104億元。

車海戰術,垂直整合,品牌沖高

不同車企有不同銷售策略,有的是集中打爆款,有的是車海戰術。前者的代表是理想汽車,后者是比亞迪。

放在全球范圍,沒有任何一家車企,有像比亞迪一樣豐富的新能源SKU。去年,比亞迪在售的新能源車有17款,其中很多又進一步細分為純電和混動版本。這些車覆蓋了主流價格區間,滿足各種各樣的需求。

在比亞迪這個統一的品牌之下,比亞迪的乘用車形成了“王朝”、“海洋”兩大系列,其中“王朝”系列擁有漢、唐、宋、秦、元五大家族式產品,“海洋”系列包括“海洋生物”、“軍艦”系列。

根據乘聯會數據,2022年,中國新能源轎車銷量排行前15名,比亞迪秦、漢、海豚、驅逐艦05上榜;SUV排行前15名,比亞迪宋、元PLUS、唐上榜,其中宋奪得冠軍。除了驅逐艦05,其他六款車的銷量都超過14萬輛。蔚來、小鵬、理想去年的銷量都在14萬輛以下。

不過,比亞迪的車整體均價不高。根據比亞迪公布的財務數據測算,其單車收入為15萬元。作為對比,蔚來、理想、小鵬的單車收入分別是37.2萬元、33.1萬元、20.6萬元,都要高于比亞迪。

比亞迪給外界留下的印象,一向是經濟實用,這也是它的最大賣點。通過技術創新、規模效應、成本控制,把新能源車的價格打到跟燃油車相同的區間,形成替代,是它能夠大賣的一個重要原因。

然而比亞迪的野心不止于此。它不僅想多賣車,還想賣更貴的車。品牌高端化,是比亞迪重點推進的一項任務。

去年,比亞迪開始交付豪華MPV車型騰勢D9,價格上探至30萬-40萬元區間。純電獵跑SUV騰勢N7在今年3月亮相并將于年內正式上市。它還推出了高端品牌“仰望”,首款車型定位新能源越野,售價百萬級。

比亞迪寄希望于這些售價遠遠高出現有車型的新產品,試圖帶動品牌沖高,同時獲得更高產品溢價。

這些努力目前還沒體現到財報上。雖然售價更高的漢、騰勢D9拉高了單車均價,比亞迪的主力車型還是在15萬元上下。2022年比亞迪的新能源單車收入只比2021年提高了8000元,相比2020年還下降了1.5萬元。

跟很多造車新勢力比,比亞迪最大的優勢,在于對供應鏈的垂直整合。比亞迪是業內唯一既能造整車,又能造動力電池、半導體組件的主機廠。它將核心零部件資源掌握在自己手里,抗風險能力遠大于新勢力。

去年,很多車企都遭遇了缺芯、缺電池的煩惱,疫情切斷了一些車企的供應鏈,導致個別月份新車交付量大跌。最典型的是蔚來,經常出現零部件短缺、產能不足的情況。

但縱觀整個2022年,比亞迪似乎從未為供應鏈發過愁。很多車企缺貨的MCU(微控制器)和功率半導體,比亞迪都能生產,然后供應給自己的車。根據比亞迪半導體招股書,它現在一年能滿足約40萬輛汽車的需求,比亞迪汽車是其最大客戶。

比亞迪也不用擔心被電池廠綁架。它生產的動力電池,不僅自用,還外供給其他車企,甚至打進了特斯拉供應鏈。把競爭對手變成自己的客戶,比亞迪做到了。

比亞迪贏了嗎?

比亞迪正處在風頭最盛的時刻。

發布2022年財報后,董事長王傳福說,比亞迪要在今年底前成為中國第一大汽車制造商。他同時表示,雖然一季度中國汽車需求同比稍弱,但比亞迪的銷量較去年同期仍然會保持80%以上的增速。

大部分造車新勢力一季度的銷量有不同程度下跌,它們仿佛跟比亞迪活在一個平行世界。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其他車企就完全沒有機會。至少在30萬元以上的純電動車市場,比亞迪目前不占優勢。另外,特斯拉的下一款車大概率會把價格打進20萬元以內,直接和比亞迪正面競爭。

在商業模式上,比亞迪跟傳統燃油車企沒有太大區別——造車、賣車、賺取應得的利潤。在自動駕駛、軟件訂閱、會員服務等增值服務上,比亞迪沒有太多亮點。業內普遍認為未來的趨勢是軟件定義汽車,造車這門生意的商業模式也會因此發生改變。而比亞迪目前仍然是硬件主導,軟件不突出。

這波造車浪潮的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比亞迪當前的成績,最多可以說暫時贏得了上半場的勝利,但下半場是一個全新的戰場,戰爭才剛剛開始,而且新勢力們儲備了足夠的彈藥。

即便是在電動化這場戰役中,比亞迪能贏也是因為走了捷徑。2022年,它有超過一半的車是插電式混動車型,純電動車型占比不到50%。

混動車可油可電,沒有續航焦慮,還能上綠牌,成為很多人的首選。去年動力電池原材料瘋狂漲價,純電動車成本上升多,漲價壓力大,電池包更小的混動車受影響相對較小。對比之下,混動車對價格敏感型用戶的吸引力增加。

比亞迪取得強勢的市場地位,混動車功不可沒。

在當下的中國,混動車依然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已經占據優勢的比亞迪,這股勢能還會再延續一段時間,所以短期內銷量不用擔心。

比亞迪需要加大關注的是品控問題,自燃仍然是比亞迪尚未解決的難點。它旗下的多款車在過去一年都出現過自燃問題,尤其是比亞迪唐,自燃事件不時被曝出。刀片電池并不像比亞迪宣傳的那樣神奇,自燃這個詞未從新能源汽車的字典里抹掉。

當然,比亞迪的車銷量大,出現故障的概率會更高一些。

在2022年打下的基礎上,今年比亞迪繼續高歌猛進,必然會創造新的銷量紀錄。中國的造車江湖,因此形成兩超多強的格局——比亞迪和特斯拉遙遙領先,其他車企竭力追趕。

特斯拉之外,能直接挑戰比亞迪的選手尚未出現。最激烈的新能源爭霸賽,會在比亞迪和特斯拉之間展開。

*深途(shentucar)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比亞迪

8.5k
  • 比亞迪保險經紀公司注銷,相關人士回應:對保險業務不造成影響
  • 比亞迪柬埔寨乘用車工廠奠基:將于四季度投產,年產能一萬輛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一年頂五年,比亞迪開始狂賺錢

造車新勢力瑟瑟發抖。

攝影:界面新聞 范劍磊

文|深途  黎明

編輯|艾小佳

中國最賺錢的新能源汽車廠商比亞迪,發布了2022年財務業績。

這一年,比亞迪賣掉了186萬輛新能源車,收入2801億元。再算上電池、光伏、以及消費電子代工業務,全年一共收入4241億元,相比2021年翻倍。

最驚人的是盈利能力。2022年,比亞迪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以下簡稱“凈利潤”)達166億元,相比2021年翻了4.5倍,比前五年加起來都要多。

過去,我們說比亞迪是一家很會賣車的公司;現在,它同時變成了一家很會賺錢的公司。

在中國,沒有任何一家汽車廠商的業務像比亞迪這樣龐雜。它除了有汽車業務,還生產動力電池、半導體、光伏產品,它給華為、小米、OPPO、vivo、榮耀等手機、平板公司代工,還有城市云軌項目。疫情剛爆發那兩年,它甚至賣過口罩,一度成為全球最大的口罩生產商。

汽車只是它龐大業務版圖中的一塊,但重要性與日俱增,在去年正式成為最主要的收入和利潤來源。

在2022年財報中,比亞迪將原本單獨列示的電池及光伏業務數據,合并至汽車業務中,讓這家公司變得更加“不透明”。合并后的“大汽車”業務,為比亞迪貢獻了76.6%的收入。

比亞迪正在變得更大、更強勢、更賺錢,它是去年中國新能源車加速滲透過程中最大的受益者。

比亞迪三板斧:賣車、漲價、賺錢

比亞迪在過去一年坐上王座,它是如何辦到的?

首先是賣車。造車行業流行講故事、放衛星,但故事再美妙,終究要落實到銷量上。在這一點上,比亞迪做得比大部分造車新勢力更好。

作為一家傳統車企,選擇造什么車很重要。比亞迪在2022年3月徹底停產燃油車,將全部資源孤注一擲投入到新能源車。

也是因為這個戰略選擇,讓比亞迪避免了公司內部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左右手互搏的情況,助推其新能源車銷量大爆發。

2022年,比亞迪的新能源車銷量是186萬輛,燃油車只賣了1月、2月兩個月,一共5049輛。

這個結構跟前幾年相比變化很大。2018年、2019年、2020年,新能源車在比亞迪的銷量占比分別為47.6%、49.7%、44.4%,始終沒有超過燃油車。變化發生在2021年,這一年比亞迪醞釀轉型,新能源車的占比提升至81.6%。然后才是在2022年跟燃油車徹底切割。

2022年賣出的186萬輛新能源車,為比亞迪帶來了2801億元收入,而2021年只有860億元。新能源車對比亞迪的收入貢獻,則從40%提升至66%。新能源車成為名副其實的支柱業務。

由此來看,今天的比亞迪和之前的比亞迪,幾乎是整體變了身。

收入結構的變化,帶動盈利能力提升,比亞迪開始加速賺錢。

汽車業務的毛利率要顯著高于其他業務,尤其是消費電子代工。比亞迪披露的數據顯示,2022年汽車業務的毛利率為20.4%,而手機平板組裝代工業務只有6.1%,差距懸殊。

從過去五年的歷史來看,2022年,比亞迪的汽車業務毛利率處于較高水平,而消費電子代工處于最低水平。所以,對于比亞迪來說,轉型新能源車是王道。

去年比亞迪實現了166億元的凈利潤,而此前五年加起來才157億元。相當于比亞迪用一年時間,賺夠了五年的錢。

單從這一點來看,2022年的確是比亞迪的大爆發之年。

汽車生產是一個邊際效應非常明顯的生意,只有規模足夠大,單車成本才能攤得足夠低。坐擁百萬規模,比亞迪一方面享受規模效應,另一方面對上游有議價權,同時有底氣漲價。僅去年一季度,比亞迪就漲價兩次。

據東吳證券測算,2022年初以來,比亞迪的單車盈利持續提高,從不到2000元提高至近10000元。全年單車盈利接近8000元,同比增長2倍以上。東吳證券預計,比亞迪2023年單車盈利會維持在1萬元左右。

規模做大的另一個好處是,能拿到更多的新能源補貼。2021年比亞迪獲得政府的新能源補貼59億元,2022年增加到104億元。

車海戰術,垂直整合,品牌沖高

不同車企有不同銷售策略,有的是集中打爆款,有的是車海戰術。前者的代表是理想汽車,后者是比亞迪。

放在全球范圍,沒有任何一家車企,有像比亞迪一樣豐富的新能源SKU。去年,比亞迪在售的新能源車有17款,其中很多又進一步細分為純電和混動版本。這些車覆蓋了主流價格區間,滿足各種各樣的需求。

在比亞迪這個統一的品牌之下,比亞迪的乘用車形成了“王朝”、“海洋”兩大系列,其中“王朝”系列擁有漢、唐、宋、秦、元五大家族式產品,“海洋”系列包括“海洋生物”、“軍艦”系列。

根據乘聯會數據,2022年,中國新能源轎車銷量排行前15名,比亞迪秦、漢、海豚、驅逐艦05上榜;SUV排行前15名,比亞迪宋、元PLUS、唐上榜,其中宋奪得冠軍。除了驅逐艦05,其他六款車的銷量都超過14萬輛。蔚來、小鵬、理想去年的銷量都在14萬輛以下。

不過,比亞迪的車整體均價不高。根據比亞迪公布的財務數據測算,其單車收入為15萬元。作為對比,蔚來、理想、小鵬的單車收入分別是37.2萬元、33.1萬元、20.6萬元,都要高于比亞迪。

比亞迪給外界留下的印象,一向是經濟實用,這也是它的最大賣點。通過技術創新、規模效應、成本控制,把新能源車的價格打到跟燃油車相同的區間,形成替代,是它能夠大賣的一個重要原因。

然而比亞迪的野心不止于此。它不僅想多賣車,還想賣更貴的車。品牌高端化,是比亞迪重點推進的一項任務。

去年,比亞迪開始交付豪華MPV車型騰勢D9,價格上探至30萬-40萬元區間。純電獵跑SUV騰勢N7在今年3月亮相并將于年內正式上市。它還推出了高端品牌“仰望”,首款車型定位新能源越野,售價百萬級。

比亞迪寄希望于這些售價遠遠高出現有車型的新產品,試圖帶動品牌沖高,同時獲得更高產品溢價。

這些努力目前還沒體現到財報上。雖然售價更高的漢、騰勢D9拉高了單車均價,比亞迪的主力車型還是在15萬元上下。2022年比亞迪的新能源單車收入只比2021年提高了8000元,相比2020年還下降了1.5萬元。

跟很多造車新勢力比,比亞迪最大的優勢,在于對供應鏈的垂直整合。比亞迪是業內唯一既能造整車,又能造動力電池、半導體組件的主機廠。它將核心零部件資源掌握在自己手里,抗風險能力遠大于新勢力。

去年,很多車企都遭遇了缺芯、缺電池的煩惱,疫情切斷了一些車企的供應鏈,導致個別月份新車交付量大跌。最典型的是蔚來,經常出現零部件短缺、產能不足的情況。

但縱觀整個2022年,比亞迪似乎從未為供應鏈發過愁。很多車企缺貨的MCU(微控制器)和功率半導體,比亞迪都能生產,然后供應給自己的車。根據比亞迪半導體招股書,它現在一年能滿足約40萬輛汽車的需求,比亞迪汽車是其最大客戶。

比亞迪也不用擔心被電池廠綁架。它生產的動力電池,不僅自用,還外供給其他車企,甚至打進了特斯拉供應鏈。把競爭對手變成自己的客戶,比亞迪做到了。

比亞迪贏了嗎?

比亞迪正處在風頭最盛的時刻。

發布2022年財報后,董事長王傳福說,比亞迪要在今年底前成為中國第一大汽車制造商。他同時表示,雖然一季度中國汽車需求同比稍弱,但比亞迪的銷量較去年同期仍然會保持80%以上的增速。

大部分造車新勢力一季度的銷量有不同程度下跌,它們仿佛跟比亞迪活在一個平行世界。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其他車企就完全沒有機會。至少在30萬元以上的純電動車市場,比亞迪目前不占優勢。另外,特斯拉的下一款車大概率會把價格打進20萬元以內,直接和比亞迪正面競爭。

在商業模式上,比亞迪跟傳統燃油車企沒有太大區別——造車、賣車、賺取應得的利潤。在自動駕駛、軟件訂閱、會員服務等增值服務上,比亞迪沒有太多亮點。業內普遍認為未來的趨勢是軟件定義汽車,造車這門生意的商業模式也會因此發生改變。而比亞迪目前仍然是硬件主導,軟件不突出。

這波造車浪潮的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比亞迪當前的成績,最多可以說暫時贏得了上半場的勝利,但下半場是一個全新的戰場,戰爭才剛剛開始,而且新勢力們儲備了足夠的彈藥。

即便是在電動化這場戰役中,比亞迪能贏也是因為走了捷徑。2022年,它有超過一半的車是插電式混動車型,純電動車型占比不到50%。

混動車可油可電,沒有續航焦慮,還能上綠牌,成為很多人的首選。去年動力電池原材料瘋狂漲價,純電動車成本上升多,漲價壓力大,電池包更小的混動車受影響相對較小。對比之下,混動車對價格敏感型用戶的吸引力增加。

比亞迪取得強勢的市場地位,混動車功不可沒。

在當下的中國,混動車依然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已經占據優勢的比亞迪,這股勢能還會再延續一段時間,所以短期內銷量不用擔心。

比亞迪需要加大關注的是品控問題,自燃仍然是比亞迪尚未解決的難點。它旗下的多款車在過去一年都出現過自燃問題,尤其是比亞迪唐,自燃事件不時被曝出。刀片電池并不像比亞迪宣傳的那樣神奇,自燃這個詞未從新能源汽車的字典里抹掉。

當然,比亞迪的車銷量大,出現故障的概率會更高一些。

在2022年打下的基礎上,今年比亞迪繼續高歌猛進,必然會創造新的銷量紀錄。中國的造車江湖,因此形成兩超多強的格局——比亞迪和特斯拉遙遙領先,其他車企竭力追趕。

特斯拉之外,能直接挑戰比亞迪的選手尚未出現。最激烈的新能源爭霸賽,會在比亞迪和特斯拉之間展開。

*深途(shentucar)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阳县| 卢氏县| 嘉祥县| 长治县| 乾安县| 临澧县| 平潭县| 年辖:市辖区| 夏河县| 那坡县| 梁河县| 资阳市| 灌阳县| 绥江县| 洛扎县| 益阳市| 武城县| 安吉县| 孟村| 太保市| 江都市| 牡丹江市| 吉林省| 潜山县| 扶余县| 聂拉木县| 筠连县| 大余县| 延吉市| 隆林| 防城港市| 开远市| 德州市| 西安市| 宜都市| 大宁县| 永善县| 梨树县| 安多县| 景德镇市| 竹北市|